趙踞早轉出桌子,擰眉道:“太師,太後不知如何,朕要去看看,若太師還有事,咱們改日再議。”
“太後的身子要緊,”蔡勉忙躬身道:“皇上且快去。”
趙踞點點頭,負手急急地去了。
目送皇帝身影匆匆地消失在殿門口,蔡勉跟著走了幾步,臉上情不自禁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蔡勉出宮之後,迴到太師府。
他府內本就養著許多的門客,另還有一些朝中的心腹朝臣也聚集於此。
見他迴來,眾人便蜂擁而至,詢問他進宮如何。
蔡勉笑道:“潞王的事情,皇上已經答應了。”
“當真?”大家麵麵相覷,“皇上並沒有為難?”
蔡勉自得地笑說道:“他又為難什麽?我隻一提,皇上就說正也合他的心意,立刻就答應了。除此之外,還有另外一件事。”
眾人忙問何事,蔡勉便把皇帝有意要給自己加九錫的事告訴了眾人。
大家一聽,如雷貫耳,半晌才反應過來:“這、這可是古往今來,天大的喜事啊。”
又紛紛道:“恭喜太師,賀喜太師!”
蔡勉哈哈大笑,示意眾人免禮。
又有一多疑之人,謹慎問道:“皇上這是怎麽了,突然之間如此的示好?是不是另有所圖啊?”
蔡勉說道:“不讓皇帝吃點兒苦,他也不知道誰是好壞人,偏偏屋漏偏逢連陰雨,近來宮內更是屢屢出事,在我出宮之時,還報說太後無故暈厥呢。皇帝先前把顏家的女孩子降為美人,又命禁足之類的,已經是在後悔沒有直接冊立馮雲飛之女為皇後了。大概是因為這個,才突然冒出給老夫封九錫的想法,不過是想彌補、安撫老夫而已。”
大家彼此相看,一一頷首。
其中一人名喚馮堡,卻是送馮絳上京的馮雲飛的心腹,便笑道:“皇帝真是年輕不知事,太師吃的鹽也比皇帝吃的飯要多,早點兒乖乖聽太師的話把我們姑娘立了皇後,後宮內保管鎮的妥妥的,又哪裏生出那許多稀奇古怪的事。”
蔡勉笑道:“讓他吃點憋也好。這不是,終於學乖了?”
馮堡又道:“這也是太師的威儀,太師加了九錫,連我們這些人也都跟著臉上生光啊。”
旁邊禦史台的一人道:“怪不得先前發現皇上調動虎賁,並製造弓矢斧鉞之類,想必都是為太師加九錫暗做準備了?看樣子皇上也是真心的對待太師。”
又有人道:“話雖如此,但皇帝心機頗多,倒也不可以完全放鬆大意。”
蔡勉聽著眾人一言一語,真真的得以非常,便又道:“怕什麽,老夫也早就做了兩手安排。”
大家都看著他,蔡勉道:“所以老夫先前跟皇帝說要把潞王接迴來,隻要潞王迴京,如果皇帝有什麽異動,那老夫大可效仿伊尹放太甲的典故,將他放逐桐宮,另立潞王為帝就是了。”
眾人紛紛讚揚:“高明,太師這一招高明之極,如此一來,也不怕皇上再鬧什麽別的,就沒有後顧之憂了。”
“何況宮內的禁軍,以及五城兵馬司裏多半都是咱們的人,他能動哪裏?”蔡勉不屑一顧地冷笑了聲,又道:“到底是個少年,沒什麽城府,隻會玩弄些小聰明,行事太張狂了!遇到大事反而就慌了手腳……哼,若是之前他肯處處都聽我的,我也不至於給他所惱,生出另立新君的主意,不過如今他既然能想到要給我加九錫,倒也還算是孺子可教,若他安安分分的,這皇位自然還是他的。”
大家都拱手稱是,又讚揚太師聖明賢德,簡直強似古之伊尹。
****
且說趙踞來至平章宮,此刻太醫已經趕到,正在給顏太後診脈。
在場的除了江水悠外,還有顏如璋也在。
原來之前太後眼睜睜地看著顏如璋跟仙草貌似親昵的樣子,又想起顏珮兒的話,越想越是生氣,一口氣轉不過來,胸悶氣短,竟在鳳輦上就厥了過去。
趙踞快步進內,問道:“太後怎麽了?”
顏如璋迎著他道:“皇上不要著急,太後隻是一時的氣不順,沒有什麽大礙。”
“氣不順?”趙踞瞥他一眼,到了裏間。
正太醫診脈完畢,向著皇帝行禮道:“皇上安心,太後的確是一時的氣急了,臣用針灸的法子,即刻便醒。”
趙踞道:“快行針灸之法。”
太醫這才迴身,取了金針,在顏太後的人中,眉心,兩邊太陽上各自輕輕刺了數下,又在雙手的穴道上輕刺、揉捏片刻,太後喉嚨中發出一聲響動,便悠悠地醒了過來。
趙踞見狀才鬆了口氣,忙握住她的手道:“太後覺著如何?”
顏太後目光轉動,看了會兒趙踞,驀地又看見他身後站著的顏如璋。
還沒有來得及開口,太後已經先行流淚道:“我是哪一世的孽障,遇見這兩個不孝的東西。”
趙踞吃了一驚,迴頭看一眼顏如璋,忙站起身來:“太後何出此言,朕哪裏做的不對,太後教訓就是了。何必氣苦了自己。”雖如此說,心裏卻也猜到了多半跟顏珮兒的事有關。
但是太後又說是“兩個不孝的東西”,趙踞知道自己的“不孝”出自哪裏,卻不知顏如璋又是怎麽了,畢竟小國舅是太後眼裏最討喜的心肝寶貝了。
</br>
“太後的身子要緊,”蔡勉忙躬身道:“皇上且快去。”
趙踞點點頭,負手急急地去了。
目送皇帝身影匆匆地消失在殿門口,蔡勉跟著走了幾步,臉上情不自禁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蔡勉出宮之後,迴到太師府。
他府內本就養著許多的門客,另還有一些朝中的心腹朝臣也聚集於此。
見他迴來,眾人便蜂擁而至,詢問他進宮如何。
蔡勉笑道:“潞王的事情,皇上已經答應了。”
“當真?”大家麵麵相覷,“皇上並沒有為難?”
蔡勉自得地笑說道:“他又為難什麽?我隻一提,皇上就說正也合他的心意,立刻就答應了。除此之外,還有另外一件事。”
眾人忙問何事,蔡勉便把皇帝有意要給自己加九錫的事告訴了眾人。
大家一聽,如雷貫耳,半晌才反應過來:“這、這可是古往今來,天大的喜事啊。”
又紛紛道:“恭喜太師,賀喜太師!”
蔡勉哈哈大笑,示意眾人免禮。
又有一多疑之人,謹慎問道:“皇上這是怎麽了,突然之間如此的示好?是不是另有所圖啊?”
蔡勉說道:“不讓皇帝吃點兒苦,他也不知道誰是好壞人,偏偏屋漏偏逢連陰雨,近來宮內更是屢屢出事,在我出宮之時,還報說太後無故暈厥呢。皇帝先前把顏家的女孩子降為美人,又命禁足之類的,已經是在後悔沒有直接冊立馮雲飛之女為皇後了。大概是因為這個,才突然冒出給老夫封九錫的想法,不過是想彌補、安撫老夫而已。”
大家彼此相看,一一頷首。
其中一人名喚馮堡,卻是送馮絳上京的馮雲飛的心腹,便笑道:“皇帝真是年輕不知事,太師吃的鹽也比皇帝吃的飯要多,早點兒乖乖聽太師的話把我們姑娘立了皇後,後宮內保管鎮的妥妥的,又哪裏生出那許多稀奇古怪的事。”
蔡勉笑道:“讓他吃點憋也好。這不是,終於學乖了?”
馮堡又道:“這也是太師的威儀,太師加了九錫,連我們這些人也都跟著臉上生光啊。”
旁邊禦史台的一人道:“怪不得先前發現皇上調動虎賁,並製造弓矢斧鉞之類,想必都是為太師加九錫暗做準備了?看樣子皇上也是真心的對待太師。”
又有人道:“話雖如此,但皇帝心機頗多,倒也不可以完全放鬆大意。”
蔡勉聽著眾人一言一語,真真的得以非常,便又道:“怕什麽,老夫也早就做了兩手安排。”
大家都看著他,蔡勉道:“所以老夫先前跟皇帝說要把潞王接迴來,隻要潞王迴京,如果皇帝有什麽異動,那老夫大可效仿伊尹放太甲的典故,將他放逐桐宮,另立潞王為帝就是了。”
眾人紛紛讚揚:“高明,太師這一招高明之極,如此一來,也不怕皇上再鬧什麽別的,就沒有後顧之憂了。”
“何況宮內的禁軍,以及五城兵馬司裏多半都是咱們的人,他能動哪裏?”蔡勉不屑一顧地冷笑了聲,又道:“到底是個少年,沒什麽城府,隻會玩弄些小聰明,行事太張狂了!遇到大事反而就慌了手腳……哼,若是之前他肯處處都聽我的,我也不至於給他所惱,生出另立新君的主意,不過如今他既然能想到要給我加九錫,倒也還算是孺子可教,若他安安分分的,這皇位自然還是他的。”
大家都拱手稱是,又讚揚太師聖明賢德,簡直強似古之伊尹。
****
且說趙踞來至平章宮,此刻太醫已經趕到,正在給顏太後診脈。
在場的除了江水悠外,還有顏如璋也在。
原來之前太後眼睜睜地看著顏如璋跟仙草貌似親昵的樣子,又想起顏珮兒的話,越想越是生氣,一口氣轉不過來,胸悶氣短,竟在鳳輦上就厥了過去。
趙踞快步進內,問道:“太後怎麽了?”
顏如璋迎著他道:“皇上不要著急,太後隻是一時的氣不順,沒有什麽大礙。”
“氣不順?”趙踞瞥他一眼,到了裏間。
正太醫診脈完畢,向著皇帝行禮道:“皇上安心,太後的確是一時的氣急了,臣用針灸的法子,即刻便醒。”
趙踞道:“快行針灸之法。”
太醫這才迴身,取了金針,在顏太後的人中,眉心,兩邊太陽上各自輕輕刺了數下,又在雙手的穴道上輕刺、揉捏片刻,太後喉嚨中發出一聲響動,便悠悠地醒了過來。
趙踞見狀才鬆了口氣,忙握住她的手道:“太後覺著如何?”
顏太後目光轉動,看了會兒趙踞,驀地又看見他身後站著的顏如璋。
還沒有來得及開口,太後已經先行流淚道:“我是哪一世的孽障,遇見這兩個不孝的東西。”
趙踞吃了一驚,迴頭看一眼顏如璋,忙站起身來:“太後何出此言,朕哪裏做的不對,太後教訓就是了。何必氣苦了自己。”雖如此說,心裏卻也猜到了多半跟顏珮兒的事有關。
但是太後又說是“兩個不孝的東西”,趙踞知道自己的“不孝”出自哪裏,卻不知顏如璋又是怎麽了,畢竟小國舅是太後眼裏最討喜的心肝寶貝了。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