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城。
寧王三天前入駐九江城,同時也接到南昌失守的消息。
為了不影響軍心,寧王暫時封鎖了消息,並且將大軍駐紮在九江,開始準備戰船。
與林立和王守仁一樣,寧王也認為,最後的決戰將會在『鄱陽湖』,至於原因也很簡單。
寧王覺得義軍臨時招募,軍械都不齊,更不擅長水戰!
所以寧王手下謀士認為,水戰對己方有利,並且將戰場選在『鄱陽湖』。
一百多年前,朱元璋就在此打敗陳友諒,自此奠定大明基業。
至於林立和王守仁認為要打水戰,並且將戰場選在『鄱陽湖』,其實也很簡單。
因為他們認為,打陸戰未必能勝,反而打水戰,借助地利之便,還有獲勝的機會!
所以雙方很有默契的在準備水戰之船!
等雙方都準備好,已經是十天之後的事情,雙方戰船匯聚『鄱陽湖』,準備重燃一百多年前的大戰!
林立和王守仁站在戰船之上,看向對岸寧王的艦隊,心裏明白,決戰就在此刻!
寧王的艦隊明顯比義軍多,並且更加精良,但是林立和王守仁卻一點不慌,反而很輕鬆。
因為寧王用鐵鏈,將所有戰艦都綁在一起,來了個鐵索連舟!
一百多年前,陳友諒也玩過這一手,結果被朱元璋一場大火,燒的丟盔棄甲。
一千多年前,三國赤壁之戰,曹操也玩過這種操作,結果火燒赤壁,曹魏再也無力南下!
按理說,有前車之鑒,寧王不會犯這種錯誤才對,可惜他沒辦法。
因為他手下將士,大多都是土匪,沒玩過水戰,結果一上船就暈船,還打什麽仗。
沒辦法,寧王隻能將所有戰艦都連起來,好處是不論風浪再大,戰艦也穩如泰山!
另一個好處是,戰艦聚攏在一起,好像一個軍事要塞,敵人也難以攻擊。
最起碼,武文定瞧見對麵那個『軍事要塞』,就很頭疼,一直想著該如何攻破?
反而林立和王守仁很淡定,甚至連叫手下進攻都念頭都沒有!
雙方陳兵鄱陽湖三天,誰都沒有動手,最後還是寧王率先沉不住氣,派遣一隊先鋒艦隊,攻擊義軍方陣。
這是一次試探性的攻擊,所以寧王隻派遣十艘戰艦,兩千兵力。
林立雖然藐視寧王的軍隊,但卻不會犯基本的錯誤,直接派出王守仁親自訓練的『先鋒營』。
這支不足萬人的軍隊,是王守仁親自訓練出來,林立從旁輔助,完全是按照現代特種部隊的規格訓練。
王守仁奔著精兵的要求訓練『先鋒營』,所以他們戰鬥力極為強悍。
當『先鋒營』和寧王的試探部隊短兵相接,立刻就顯示出優勢來!
寧王手下多是土匪,戰鬥力雖然強悍,但是沒有軍隊的組織性,紀律性。
他們的戰鬥方式比較野蠻,通常就是大家一起衝過去,見人就砍。
『先鋒營』則不同,他們經過王守仁訓練,非常精通戰陣配合。
王守仁通過遠程遙控指揮,『先鋒營』變換一個又一個的軍陣,適應隨機應變的戰場,好像絞肉機一樣,將寧王那般土匪強盜,殺的片甲不留!
林立雖然武功絕世,可對於行軍打仗也沒經驗,但是他有一個優點,那就是對於自己不擅長的,絕不會蠻幹。
將不會做的事,丟給會的人,這才是一個合格的領導!
林立隻要站在軍陣後方,看著王守仁表演就好。
事實上,也不需要他出手,王守仁很快就剿滅了寧王的試探部隊,『先鋒營』的損失也不大,可說打響頭炮!
王守仁的軍事才華自然不用說,寧王這邊根本沒有對手,他唯一能做的,隻有憑借軍力優勢,進行碾壓式的總攻。
但是寧王此人天生膽小,遲遲下不了決心,反而依仗『堡壘』固守,采取被動防守姿態!
“攝政王,如今我們取得小勝,軍心正盛,不如發動總攻,一舉攻破寧王軍陣!”武文定看著王守仁的『先鋒營』剿滅叛軍,心裏有點癢癢!
林立並未發話,而是看向沉著的王守仁,問道:“王大人,你認為呢?”
王守仁看了看天空,感受著風向,搖搖頭道:“時機未到!”
林立知道王守仁說的時機是什麽!
要破寧王軍陣,最方便的是動用火攻,但是火攻必須配合風向,否則燒不到敵人,反而引火燒身。
當年諸葛亮還有“借東風”一說。
此時鄱陽湖上刮西風,若是這時進攻,就無法用火攻,真刀真槍拚殺,寧王兵力明顯強於義軍,總攻損失會很大!
現在的王守仁,簡直就是諸葛亮附身,就差拿一把羽扇。
林立甚至都懷疑,王守仁應該看過『三國演義』!
反正寧王是肯定沒看過,否則也不會玩一手『鐵索連舟』。
不過王守仁還是算錯了一件事,那就是他不必等“東風”。
“下令全軍,準備總攻!”林立堅定的看向遠方寧王軍陣,不打算再等下去。
王守仁急道:“現在進攻,我軍損失會很大!”
林立自信道:“你去準備火攻,至於『東風』由我來製造!”
王守仁不解道:“製造東風?”
林立笑道:“王大人,你原本是文臣,所以不知一位絕世武者的能力!”
王守仁還是不解,林立也沒向他再解釋,而是號令全軍,發動總攻。
義軍為首的,並不是『先鋒營』,也不是義軍主力艦隊,而是十八艘小舟。
這些小舟裏,放滿了幹草桐油,隻要一點火星就能點燃。
寧王看見小舟,心裏就明白,義軍想用火攻,但現在風勢不對,小舟一旦著火,根本燒不到他。
“哈哈,朱無視,不過如此,以為讀過幾本兵書就能打仗嗎?”
興奮的寧王沒高興多久,十八支火箭跨湖而來,點燃了小舟。
十八艘小舟就像十八個火球,狠狠撞到寧王的“堡壘”之上。
火球的火勢雖然猛烈,但因為風向問題,並未在寧王軍陣裏蔓延。
可就在此時,義軍方陣中突然衝出一個人影,全身散發澎湃的氣勁,一條金黃色的氣脈溝通天地,有如天神下凡一般,衝入寧王軍陣。
此人正是林立,他有如一道旋風,卷起那十八個火球,以一條直線,衝向寧王所在之地。
十八個火球,在天上散發火星,落到寧王的軍陣之中,頓時燎起星星之火。
林立正是要自己創造東風,將火種撒向寧王全軍!
寧王三天前入駐九江城,同時也接到南昌失守的消息。
為了不影響軍心,寧王暫時封鎖了消息,並且將大軍駐紮在九江,開始準備戰船。
與林立和王守仁一樣,寧王也認為,最後的決戰將會在『鄱陽湖』,至於原因也很簡單。
寧王覺得義軍臨時招募,軍械都不齊,更不擅長水戰!
所以寧王手下謀士認為,水戰對己方有利,並且將戰場選在『鄱陽湖』。
一百多年前,朱元璋就在此打敗陳友諒,自此奠定大明基業。
至於林立和王守仁認為要打水戰,並且將戰場選在『鄱陽湖』,其實也很簡單。
因為他們認為,打陸戰未必能勝,反而打水戰,借助地利之便,還有獲勝的機會!
所以雙方很有默契的在準備水戰之船!
等雙方都準備好,已經是十天之後的事情,雙方戰船匯聚『鄱陽湖』,準備重燃一百多年前的大戰!
林立和王守仁站在戰船之上,看向對岸寧王的艦隊,心裏明白,決戰就在此刻!
寧王的艦隊明顯比義軍多,並且更加精良,但是林立和王守仁卻一點不慌,反而很輕鬆。
因為寧王用鐵鏈,將所有戰艦都綁在一起,來了個鐵索連舟!
一百多年前,陳友諒也玩過這一手,結果被朱元璋一場大火,燒的丟盔棄甲。
一千多年前,三國赤壁之戰,曹操也玩過這種操作,結果火燒赤壁,曹魏再也無力南下!
按理說,有前車之鑒,寧王不會犯這種錯誤才對,可惜他沒辦法。
因為他手下將士,大多都是土匪,沒玩過水戰,結果一上船就暈船,還打什麽仗。
沒辦法,寧王隻能將所有戰艦都連起來,好處是不論風浪再大,戰艦也穩如泰山!
另一個好處是,戰艦聚攏在一起,好像一個軍事要塞,敵人也難以攻擊。
最起碼,武文定瞧見對麵那個『軍事要塞』,就很頭疼,一直想著該如何攻破?
反而林立和王守仁很淡定,甚至連叫手下進攻都念頭都沒有!
雙方陳兵鄱陽湖三天,誰都沒有動手,最後還是寧王率先沉不住氣,派遣一隊先鋒艦隊,攻擊義軍方陣。
這是一次試探性的攻擊,所以寧王隻派遣十艘戰艦,兩千兵力。
林立雖然藐視寧王的軍隊,但卻不會犯基本的錯誤,直接派出王守仁親自訓練的『先鋒營』。
這支不足萬人的軍隊,是王守仁親自訓練出來,林立從旁輔助,完全是按照現代特種部隊的規格訓練。
王守仁奔著精兵的要求訓練『先鋒營』,所以他們戰鬥力極為強悍。
當『先鋒營』和寧王的試探部隊短兵相接,立刻就顯示出優勢來!
寧王手下多是土匪,戰鬥力雖然強悍,但是沒有軍隊的組織性,紀律性。
他們的戰鬥方式比較野蠻,通常就是大家一起衝過去,見人就砍。
『先鋒營』則不同,他們經過王守仁訓練,非常精通戰陣配合。
王守仁通過遠程遙控指揮,『先鋒營』變換一個又一個的軍陣,適應隨機應變的戰場,好像絞肉機一樣,將寧王那般土匪強盜,殺的片甲不留!
林立雖然武功絕世,可對於行軍打仗也沒經驗,但是他有一個優點,那就是對於自己不擅長的,絕不會蠻幹。
將不會做的事,丟給會的人,這才是一個合格的領導!
林立隻要站在軍陣後方,看著王守仁表演就好。
事實上,也不需要他出手,王守仁很快就剿滅了寧王的試探部隊,『先鋒營』的損失也不大,可說打響頭炮!
王守仁的軍事才華自然不用說,寧王這邊根本沒有對手,他唯一能做的,隻有憑借軍力優勢,進行碾壓式的總攻。
但是寧王此人天生膽小,遲遲下不了決心,反而依仗『堡壘』固守,采取被動防守姿態!
“攝政王,如今我們取得小勝,軍心正盛,不如發動總攻,一舉攻破寧王軍陣!”武文定看著王守仁的『先鋒營』剿滅叛軍,心裏有點癢癢!
林立並未發話,而是看向沉著的王守仁,問道:“王大人,你認為呢?”
王守仁看了看天空,感受著風向,搖搖頭道:“時機未到!”
林立知道王守仁說的時機是什麽!
要破寧王軍陣,最方便的是動用火攻,但是火攻必須配合風向,否則燒不到敵人,反而引火燒身。
當年諸葛亮還有“借東風”一說。
此時鄱陽湖上刮西風,若是這時進攻,就無法用火攻,真刀真槍拚殺,寧王兵力明顯強於義軍,總攻損失會很大!
現在的王守仁,簡直就是諸葛亮附身,就差拿一把羽扇。
林立甚至都懷疑,王守仁應該看過『三國演義』!
反正寧王是肯定沒看過,否則也不會玩一手『鐵索連舟』。
不過王守仁還是算錯了一件事,那就是他不必等“東風”。
“下令全軍,準備總攻!”林立堅定的看向遠方寧王軍陣,不打算再等下去。
王守仁急道:“現在進攻,我軍損失會很大!”
林立自信道:“你去準備火攻,至於『東風』由我來製造!”
王守仁不解道:“製造東風?”
林立笑道:“王大人,你原本是文臣,所以不知一位絕世武者的能力!”
王守仁還是不解,林立也沒向他再解釋,而是號令全軍,發動總攻。
義軍為首的,並不是『先鋒營』,也不是義軍主力艦隊,而是十八艘小舟。
這些小舟裏,放滿了幹草桐油,隻要一點火星就能點燃。
寧王看見小舟,心裏就明白,義軍想用火攻,但現在風勢不對,小舟一旦著火,根本燒不到他。
“哈哈,朱無視,不過如此,以為讀過幾本兵書就能打仗嗎?”
興奮的寧王沒高興多久,十八支火箭跨湖而來,點燃了小舟。
十八艘小舟就像十八個火球,狠狠撞到寧王的“堡壘”之上。
火球的火勢雖然猛烈,但因為風向問題,並未在寧王軍陣裏蔓延。
可就在此時,義軍方陣中突然衝出一個人影,全身散發澎湃的氣勁,一條金黃色的氣脈溝通天地,有如天神下凡一般,衝入寧王軍陣。
此人正是林立,他有如一道旋風,卷起那十八個火球,以一條直線,衝向寧王所在之地。
十八個火球,在天上散發火星,落到寧王的軍陣之中,頓時燎起星星之火。
林立正是要自己創造東風,將火種撒向寧王全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