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種事情是沒辦法管的,畢竟她們活下來了。


    胡太守並非收養了這些孤兒,而是將他們安置在了司安的撫幼院,但顧辭久和段少泊是例外,因為劉伯在臨走前,收了他們做徒弟。


    其實本來是要收義子的,這年頭義父子的關係也是很親近的。劉伯卻與二人道:「你倆也無需改姓,無需叫爹。老頭子就是年歲大了,想給自己找個日後燒紙的。」


    本來顧辭久和段少泊覺得去撫幼院就好了,他們是不知道胡太守會這麽幹,早知道的話……還是會這麽做,畢竟多認識個人也多一條人脈。如今劉伯的提議,自然是更合兩人的意。畢竟撫幼院想來條件不會太好,兩人雖然有那個信心在什麽地方都能越過越好,可總得有一個過得不是太好的,條件改善的過程。


    顧辭久便提議:「劉伯,既如此,不如我倆認您老為師。」


    劉伯一聽,這倒也使得,便也幹脆:「老頭子我身上沒多少本事,但能教的必定傾囊相授!」


    於是他們就跟著劉伯迴司安了,一開始是跟著劉伯住在太守府裏,第一場雪下來之前,劉伯總算是買到了合適的小院子,讓他倆在城中安置了下來——劉伯雖然是胡太守的僕役,實際上他不但不是奴籍,身上還有軍爵,就是爵位不高而已。他也是擔心兩個孩子在太守府裏行奴僕事,後來真把自己當下人了。


    劉伯也確實傾囊相授,這位老爺子雖然鬥大的字隻認識一籮筐,但多年征戰,說起來戰場上的經驗,就是許多軍士也探頭探頭的在一邊旁聽,此時多聽了一句話,興許就能保住自己一條命。


    除此之外,劉伯也是個眼光高遠之人,讓兩個少年在司安拜了個文師父,繼續學文。


    趙書文把造紙術帶來之前,大魏的紙是極其昂貴的,所以雖然科舉麵向的是所有學子,但尋常人讀書極其困難。


    顧辭久和段少泊的原身能讀書認字,因為在旱災前所在的顧家村和三槐莊都是還算富裕的村落,且機緣巧合,有個落魄的士子隱居在了三槐村,後來幹脆就建起了學堂,給孩童啟蒙。


    整個學堂裏頭,就隻有那位老師一個人有書,又沒有黑板,隻能將文字寫在泥地上,讓孩童們跟著效仿。兩個原身到顧辭久和段少泊穿來之前,三百千倒是都會背了,可是百家姓還寫不全呢。


    在司安城裏,劉伯給他們找的這位文師父,姓劉,單名一個舟,乃是司安世家劉家現任家主的庶弟。劉家的上任家主妻妾眾多,兒子有四十多個,所以劉舟,在家裏根本不值個什麽,他那死鬼的爹大概都不知道他姓甚名誰。


    劉舟小時候上任家主就死了,他與人為妾的娘就贖了自身,出府改嫁了。上了劉家宗祠的劉舟自然不可能讓他娘帶走,不過他當家的嫡兄到時也繼續養著他,就是一等他戴冠成年,就隨便給他取了個老婆,然後他新婚隔日,就被從家裏分出來了。


    劉家分給了他個小院子,應該還有些銀子,然後是好是壞就靠他自己了。


    這個劉舟頗有些書癡的性格,但也是知道坐吃山空不行,就開起了私塾。


    劉伯送兩人去劉舟的私塾時,還特意厚顏去向胡太守求了一封名帖,顧辭久和段少泊看他的束脩,不約而同在私下裏感慨這年代教書先生在可真是高暴利——兩條新鮮的大豬腿、熏製好的兩斤肉脯、兩把芹菜、兩罐子紅糖,當然還有兩吊錢。


    現代聽過「窮文富武」的諺語,在這年代卻是文武都得富,是有那些愛財的文師父願意教導拿不出束脩卻勤懇向學的貧家子弟。但那個前提卻是貧家子弟得進得了人家師父的門檻,讓人知道他勤懇又好學,還沒錢。


    不過跟著劉舟學也是真有才學,那些束脩也算是物有所值。


    顧辭久跟段少泊商量著,覺得一些小東西的改變是可以的。就迴家跟劉伯商量著,製了一塊白板出來,加上炭筆,在頭一年裏作為壽禮送給了劉舟。


    劉舟這個書癡都還弓馬嫻熟,君子六藝樣樣精通,這是個文人的腦子還沒凝成固體的時代,對兩個學生的禮物,劉舟高興不已,等到他們倆生日的時候,以他親筆抄寫的書籍和一套文房四寶相贈。


    兩人就這麽在司安太太平平的過了兩年,這個世界雖然沒有現代世界那麽豐富多彩,總有無數的知識可以讓他們去探索,但這個世界,卻也給了他們許多的新奇——這是曾經作為修士的他們飛在天上時,忽略了的。就在他們腳下的,凡人的生活。


    在第三年,兩人十五歲時,一同參加了本地的童生試。


    「老大!老二!」本就高大的劉伯在人群裏舉著個旱菸袋揮舞,更是讓人無法忽略。


    「師父!」兩個並肩而立的少年人看見他立刻就朝著他走過來了。


    「你們這……還說不讓我來接,自己能迴去?」兩人走近了,劉伯才看到原來段少泊不但一人提著倆考籃,還攙著顧辭久,「算了,不多話,快跟我坐車去,迴家!迴家!」


    等出了人群,不及上牛車,顧辭久就忍不了,扶著個牆角就嘔吐起來。


    段少泊也才有空解釋:「大師兄倒黴,給排在了臭號的正當口。」


    童生試跟鄉試還不到把人拘到考間裏的程度,考生是能走動和上茅廁的。這倒是不用讓考生們自產自聞,但排到臭號的可就倒了大黴,比如顧辭久。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帶著道侶一塊穿[快穿]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thaty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thaty並收藏帶著道侶一塊穿[快穿]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