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沸揚揚的一番大戰終於喧囂落盡,一切都恢複了平靜,然而一係列的後續影響卻遠遠沒有平息。
經過醫師的治療,齊督帥終於醒了過來,也算是在鬼門關走了一遭,撿迴了一條命,隻不過他的傷勢實在是太過嚴重,即使清醒了過來,身體也難以再恢複到以前的樣子,按照醫師的說法,這一次重傷,至少讓齊督帥減壽十年,如今的齊督帥早已沒有了統軍時的威嚴,他隻是一個垂暮的老人一般。
齊督帥清醒了過來,邵山自然要去探望一下,而齊督帥也已經了解了事情的經過和潭州城現在的情況,也許是曆經生死反而看開了許多,對於權勢不再那麽留戀,故而,齊督帥隻是對邵山感謝了一番,沒有再談其他。
而對於潭州城的事情,原本潭州城的將領自然是希望齊督帥出來主持大局的,但是齊督帥卻把他們全都打發到了邵山那裏,讓這些人甚是尷尬。
邵山對於這些人的心思自然是了如指掌,不過也隻是冷笑了幾下而已,這些人不過是些跳梁小醜,貪戀權勢,他們害怕邵山主持大局會對他們的地位有所影響,所以才跑到了齊督帥那裏試探一二。
隻不過這些人卻是想錯了,齊督帥現在完全是有心無力了,隻怕梁帝也不會放心讓他繼續執掌北境的邊防,這一切齊督帥自然也是清楚得很,他自然不會在這個時候再得罪邵山。
不久之後,齊督帥親自上書朝廷,請辭北境督帥之職,更在其中提到了邵山的一係列功勳,推舉由邵山接任自己的職務,這也算是齊督帥對邵山的一種示好。
在官場摸爬滾打了一輩子的齊督帥現在少了功利之心,反而看得比誰都清楚,邵山的前途不可限量,隻宜交好,不宜得罪。
很快,朝廷的旨意就到達了北境,齊督帥多年來掌握北境邊防,勞苦功高,準許迴到金陵修養,而邵山即日起繼任靖邊侯爵位,位列一品軍侯,承襲儀式等迴到金陵再辦,而北境的一應事務全都交予邵山掌控。
自此,邵山真正成為了大梁最年輕的掌握實權的一品軍侯,在朝堂之上有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大梁上一代的軍侯全都垂垂老矣,即使他們的後輩承襲了侯爵,也不過是一些閑散侯爺而已,並且這侯爵之位也不過隻能承襲一代而已,他們自然是不能與邵山相提並論了。
所以說,雖然明麵上,邵山的等級與朝中的很多一品軍侯同級,但是他的地位卻無疑要高上很多。
這一切都沒有出乎邵山的預料,自從他知道齊督帥重傷和潭州城的情況之時,他就預感到了這一天,所以不管潭州城的一些人如何蹦躂,他都穩坐釣魚台。
朝中也不是沒人想要將北境這股強大的勢力掌控到自己手中,不管是太子還是譽王都為此費盡了心思,不過一切都是徒勞而已,梁帝不可能把這麽重要的職務交到兩位皇子的手下,那樣無異於打破兩人之間的平衡。
而且,北境也並不是什麽平和之地,沒點能力和手段絕對掌控不住,最重要的是,邵山重創了拓跋昊,所有人都知道拓跋家族肯定不會善罷甘休的,現在出任北境督帥,無異於給邵山背鍋。
很快,趙海就率領著一百名禁軍將士護送著齊督帥返迴了金陵,他們畢竟是皇家禁軍,不可能一直跟隨在邵山的身邊。
自此,邵山統領北境,倒是與南境的霓凰郡主遙遙唿應,很多人都拿兩人相提並論,也算是一段佳話。
霓凰郡主掌控南境十萬鐵騎,而邵山亦不遑多讓,在其麾下亦有十萬雄兵,因為北境要防備的是兩大鄰國北燕和大渝,當日北燕入侵,大渝軍隊亦是蠢蠢欲動,所以當時北境的軍隊被分為了兩部分,一部分震懾大渝,一部分抵擋北燕軍隊,如今兩軍合並,全都歸於了邵山麾下。
就在邵山繼任北境督帥不久,北燕傳出消息,被邵山重創的神策上將拓跋昊脫離了危險,清醒了過來,隻不過身體還在恢複之中,沒有個幾年時間的修養,絕對難以恢複到巔峰。
至此,北燕朝堂之上的相互攻伐扯皮也算是告一段落,過去不過是拓跋家族顧不上反擊,方才讓眾多政敵攻擊不斷,現在拓跋昊清醒,拓跋家族騰出手來,很快就將事件平息了下去。
而在不久之後,拓跋家族更是放出話來,此次的大仇不共戴天,一定會讓邵山付出應有的代價,對此,邵山不過一笑置之,拓跋家族在北燕的確是根深蒂固,但是真正能拿得出手的傑出子弟又有幾個,最優秀的拓跋昊都差點被自己搞死,還有什麽可囂張的,不過是虛張聲勢而已。
自此,邵山安心紮根北境,凝聚自己的勢力,不斷提拔一些以前不受重用的年輕將領,建立自己的班底。
作為外來者,幾乎可以說是空降北境督帥之位的邵山來說,掌軍的過程之中自然是阻礙重重,這些阻礙不是來自下層的士卒,而是來自上層的眾多將領。
齊督帥鎮守北境多年,手底下的各種勢力也是盤根錯節,發展到了鼎盛,在軍隊之中有著很深的烙印和影響力,很多時候就算是齊督帥都會受到他們的掣肘,不得不做出讓步。
現在邵山想要完全掌控北境軍,自然會觸及到很多人的利益,這些人明麵之上服服帖帖,不管多說什麽,但是暗地裏卻是小動作不斷,從軍中到民間百姓,不斷給邵山製造麻煩,一來是展現他們的能量,二來也是逼迫邵山讓步,當初他們麵對齊督帥就是如此。
但是很快,他們就發現自己這一次似乎算錯了什麽,邵山不是齊督帥,邵山的強硬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並且出手果決狠辣,沒有絲毫容情。
三天之內,被杖斃的軍中基層將領多達二十三位,而且這個數字依然還在增加著,所有人的罪名隻有一個,不遵軍規,視法度如無物!
更有一位校官驚慌之下,企圖聚眾嘩變,但是很快,滿營就被邵山誅絕,而受此牽連的人更多,可謂是殺得人頭滾滾血流成河,令一眾有異心的將領膽戰心驚。
經過醫師的治療,齊督帥終於醒了過來,也算是在鬼門關走了一遭,撿迴了一條命,隻不過他的傷勢實在是太過嚴重,即使清醒了過來,身體也難以再恢複到以前的樣子,按照醫師的說法,這一次重傷,至少讓齊督帥減壽十年,如今的齊督帥早已沒有了統軍時的威嚴,他隻是一個垂暮的老人一般。
齊督帥清醒了過來,邵山自然要去探望一下,而齊督帥也已經了解了事情的經過和潭州城現在的情況,也許是曆經生死反而看開了許多,對於權勢不再那麽留戀,故而,齊督帥隻是對邵山感謝了一番,沒有再談其他。
而對於潭州城的事情,原本潭州城的將領自然是希望齊督帥出來主持大局的,但是齊督帥卻把他們全都打發到了邵山那裏,讓這些人甚是尷尬。
邵山對於這些人的心思自然是了如指掌,不過也隻是冷笑了幾下而已,這些人不過是些跳梁小醜,貪戀權勢,他們害怕邵山主持大局會對他們的地位有所影響,所以才跑到了齊督帥那裏試探一二。
隻不過這些人卻是想錯了,齊督帥現在完全是有心無力了,隻怕梁帝也不會放心讓他繼續執掌北境的邊防,這一切齊督帥自然也是清楚得很,他自然不會在這個時候再得罪邵山。
不久之後,齊督帥親自上書朝廷,請辭北境督帥之職,更在其中提到了邵山的一係列功勳,推舉由邵山接任自己的職務,這也算是齊督帥對邵山的一種示好。
在官場摸爬滾打了一輩子的齊督帥現在少了功利之心,反而看得比誰都清楚,邵山的前途不可限量,隻宜交好,不宜得罪。
很快,朝廷的旨意就到達了北境,齊督帥多年來掌握北境邊防,勞苦功高,準許迴到金陵修養,而邵山即日起繼任靖邊侯爵位,位列一品軍侯,承襲儀式等迴到金陵再辦,而北境的一應事務全都交予邵山掌控。
自此,邵山真正成為了大梁最年輕的掌握實權的一品軍侯,在朝堂之上有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大梁上一代的軍侯全都垂垂老矣,即使他們的後輩承襲了侯爵,也不過是一些閑散侯爺而已,並且這侯爵之位也不過隻能承襲一代而已,他們自然是不能與邵山相提並論了。
所以說,雖然明麵上,邵山的等級與朝中的很多一品軍侯同級,但是他的地位卻無疑要高上很多。
這一切都沒有出乎邵山的預料,自從他知道齊督帥重傷和潭州城的情況之時,他就預感到了這一天,所以不管潭州城的一些人如何蹦躂,他都穩坐釣魚台。
朝中也不是沒人想要將北境這股強大的勢力掌控到自己手中,不管是太子還是譽王都為此費盡了心思,不過一切都是徒勞而已,梁帝不可能把這麽重要的職務交到兩位皇子的手下,那樣無異於打破兩人之間的平衡。
而且,北境也並不是什麽平和之地,沒點能力和手段絕對掌控不住,最重要的是,邵山重創了拓跋昊,所有人都知道拓跋家族肯定不會善罷甘休的,現在出任北境督帥,無異於給邵山背鍋。
很快,趙海就率領著一百名禁軍將士護送著齊督帥返迴了金陵,他們畢竟是皇家禁軍,不可能一直跟隨在邵山的身邊。
自此,邵山統領北境,倒是與南境的霓凰郡主遙遙唿應,很多人都拿兩人相提並論,也算是一段佳話。
霓凰郡主掌控南境十萬鐵騎,而邵山亦不遑多讓,在其麾下亦有十萬雄兵,因為北境要防備的是兩大鄰國北燕和大渝,當日北燕入侵,大渝軍隊亦是蠢蠢欲動,所以當時北境的軍隊被分為了兩部分,一部分震懾大渝,一部分抵擋北燕軍隊,如今兩軍合並,全都歸於了邵山麾下。
就在邵山繼任北境督帥不久,北燕傳出消息,被邵山重創的神策上將拓跋昊脫離了危險,清醒了過來,隻不過身體還在恢複之中,沒有個幾年時間的修養,絕對難以恢複到巔峰。
至此,北燕朝堂之上的相互攻伐扯皮也算是告一段落,過去不過是拓跋家族顧不上反擊,方才讓眾多政敵攻擊不斷,現在拓跋昊清醒,拓跋家族騰出手來,很快就將事件平息了下去。
而在不久之後,拓跋家族更是放出話來,此次的大仇不共戴天,一定會讓邵山付出應有的代價,對此,邵山不過一笑置之,拓跋家族在北燕的確是根深蒂固,但是真正能拿得出手的傑出子弟又有幾個,最優秀的拓跋昊都差點被自己搞死,還有什麽可囂張的,不過是虛張聲勢而已。
自此,邵山安心紮根北境,凝聚自己的勢力,不斷提拔一些以前不受重用的年輕將領,建立自己的班底。
作為外來者,幾乎可以說是空降北境督帥之位的邵山來說,掌軍的過程之中自然是阻礙重重,這些阻礙不是來自下層的士卒,而是來自上層的眾多將領。
齊督帥鎮守北境多年,手底下的各種勢力也是盤根錯節,發展到了鼎盛,在軍隊之中有著很深的烙印和影響力,很多時候就算是齊督帥都會受到他們的掣肘,不得不做出讓步。
現在邵山想要完全掌控北境軍,自然會觸及到很多人的利益,這些人明麵之上服服帖帖,不管多說什麽,但是暗地裏卻是小動作不斷,從軍中到民間百姓,不斷給邵山製造麻煩,一來是展現他們的能量,二來也是逼迫邵山讓步,當初他們麵對齊督帥就是如此。
但是很快,他們就發現自己這一次似乎算錯了什麽,邵山不是齊督帥,邵山的強硬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並且出手果決狠辣,沒有絲毫容情。
三天之內,被杖斃的軍中基層將領多達二十三位,而且這個數字依然還在增加著,所有人的罪名隻有一個,不遵軍規,視法度如無物!
更有一位校官驚慌之下,企圖聚眾嘩變,但是很快,滿營就被邵山誅絕,而受此牽連的人更多,可謂是殺得人頭滾滾血流成河,令一眾有異心的將領膽戰心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