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衛將與諸健衛將沒矛盾,他是譏諷鮮於仲樞的無能。宋衛將打圓場,問:“猴長史,敵人發來多少兵力?”


    “不足六萬人馬,還有一萬餘名押運供給的民夫。”


    “人數不對啊。”宋衛將說,僅是雪蕃人參戰的便最少有四萬多名騎兵了,甬蒙參戰的人數更是驚人,多少,都不清楚,但最少有十萬以上的兵力先後投入了戰場。反正從狐山撤迴來,一路都遭到了密密麻麻的敵軍騷擾與進攻,不然退到狐山後半段,換上鎧甲,燒掉物資,阻塞道路後,唐軍能收攏更多的敗軍。


    正是敵軍數量太多,許多敗軍看到這支唐軍,來不及加入,便被衝散,或加入後,又不斷地被衝散,到了清水河,才剩下三萬多兵馬。


    “我與段羊在臨撤退時,也商議過。據我們估計,有兩個原因,一是我軍所剩兵力不多,這些兵馬足以能將我軍全殲。”


    大家又是一陣沉默,實際用不著後麵的軍隊,若是前軍,雪蕃人與甬蒙人齊心合力,來到南峽關,立即發起進攻,以現在唐軍的士氣,又缺少守關器械,南峽關必失無疑,唐軍也會慘敗。


    猴婆陵又說:“還有一個證據,發出來的大軍裏麵隻有萬餘雪蕃騎軍,估計大局已定後,甬羅王與雪蕃人商議或交涉,讓雪蕃人將一半兵力撤迴雪蕃國,畢竟雪蕃人做事很囂張。另外蒼海是他的老巢,一半雪蕃軍隊撤迴去,必路過蒼海,他同樣將自己的近半嫡係軍隊,陪著雪蕃人一道撤向後方。”


    李平看向柳秀。


    關於這個問題,二弟也剖析過,甬羅王奸詐,野心大。大捷後,他的做法必然是吞下烏蒙,不但成為蒙南真正的王,接下來會挾借大勝之勢,進一步整合六蒙,一旦成功,唐蕃兵力被牽製在西海,到時候兩國都拿他沒辦法了。


    雪蕃人雖希望蒙南牽製大唐,但雪蕃本來是一個很貧瘠的地方,這注定了他們貪婪的性格。戰後,不會像唐國那樣,僅是索要一些好處或進貢,必然會索要更多,也不願意看到甬羅王進一步坐大,說不定還會打蒙西的主意。


    若是唐國不出兵,頂多二十年,雙方必然產生更嚴重的裂痕。


    還有,甬羅王不來,烏蒙許多人巴不得他來,一旦來了,就如柳秀對阿蠻所說的那些,無論甬羅王做了什麽,都會引起一些頭領的不滿。若是沒有外部勢力,能讓他漸漸將蒙南融合成一塊鋼板,但在唐蕃兩大國虎視眈眈之下,這些矛盾便會放大。


    但問題是李懷忠主政,誰也想不到唐國下麵會有什麽安排。


    猴婆陵繼續說:“第二個原因,大軍兵力越多,所需供給越多,蒙南地廣人稀,沿途提供不了這麽多供給,會嚴重耽擱行軍的速度。


    總管大人,不可忽視啊,蒙南民風剽悍,放下兵器是百姓,拿起兵器便是戰士,一萬押運物資的百姓是民夫,戰鬥時,拿起武器,便是士兵,並且這是第一批的,後麵肯定還有第二批。”


    拋開前軍不談,後麵大軍有近六萬精銳軍隊,許多預備軍,還不止,如蕭道成去了水牛城,勸大家加入唐軍,同意的頭領少之又少,可以想象,隻要甬蒙大軍進入水牛城,這些人必會夾道相迎,紛紛將家人或族人送到甬蒙的軍中,以表達對甬羅王的忠誠。


    更糟糕的是,因為兵力相對比較少,沿途各部落主動送上的,或是用一些手段得到的物資,加上他們自身所帶的物資,便能一直追下去。當然,還是有辦法化解的,那樣的做法,便有些殘忍了。


    “清水渡還有多少兵力?”鮮於仲樞問。


    “清水渡有數千兵力,另外還有大量裝卸的民夫。”


    鮮於仲樞看向柳秀。


    柳秀說:“開始吧。”


    到了這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入夜時分,軍中的高手幾乎傾城而出,包括幾名衛將都出動了,進入兩邊的筍山,開始獵殺甬蒙的斥候。但這是注定不會成功的,這些斥候開始向南邊逃竄,快到山外時,甬蕃聯軍又派出大量高手過來支援,唐軍各個高手隻好撤退。


    但這次看似有勞無功的獵殺,卻爭取了一個寶貴的空擋時機。


    就在唐軍獵殺敵人斥候時,宋衛將帶著幾名陣師來到南峽東北端一個隱秘的山穀,隨後插下了一百七十多麵陣旗,不久山穀騰起一道道夜霧。


    筍山與霧山、雨霧穀不同,霧氣不重,不過到了夜晚,有些水汽充沛的山穀也會騰起霧氣,太陽一出來,便迅速消失不見。不過這也足夠了,用不著等到天明時分。


    宋衛將迅速返迴,在他帶領下,數千兵馬抹上避蚊蟲的藥,迅速進入山穀,沒入夜霧裏。


    “這個陣法改良的好。”鍾勝讚歎道。


    還有更高明的幻陣,比如巨塔天王對付孟天王的那座蜃樓陣,但是現在唐軍殘活下來的各個陣師功力不夠,材料也不足,時間更來不及,於是在柳秀主導下,綜合幾種陣法,根據它們的原理進行融合改良……準確地說是改劣,改成一座簡易版的幻陣,幻像效果不大好,但能起著聚集霧氣的作用。


    因為是一個簡易版的陣法,陣旗製作與控製,都會變得簡單。


    柳秀看著漸漸濃鬱起來的霧氣,也不謙遜:“還行。”


    雖然多數時候他隻是動一張嘴皮子,但沒有他主導,這座陣法便布置不起來。


    “果然是秀。”


    “宋衛將,修為是很重要的,沒有修為,隻能玩弄巧智,事物皆有兩麵性,弄巧了,便會成拙。若不是三軍困窘,我也不會主動請命。軍旅終非是我之所長,若是平安迴去,我會迴到大安城,繼續在我那個醫館裏做一名大夫。”


    “這個……”


    “宋衛將,我是一個變數。若是失敗,大家會一起危險,若是成功,也是變數取勝。隻要有人稍稍關注我,不要說甬羅王了,即便鮮於總管,我也非其敵手。”


    鮮於仲樞的軍事才能?這一戰,已經將他打出了原形,宋衛將也不想說,雖然軍中已經有不少將領對鮮於仲樞產生不滿,不過鮮於仲樞人格魅力還是有的,至少是一個“好人”,宋衛將問:“能不能登山?”


    宋衛將帶著兩名親兵、猴婆陵與柳秀向邊上的高峰攀上去。


    過了一會,宋衛將又訝然道:“你修為還可以啊。”


    這座山峰極度陡峭,爬了一半,柳秀居然未丟下。


    “與修為無關,幾年前,我來到蒙南,為了防止元脈嚴重濁化,配製了幾種藥湯,用它們來淬體,雖作用不大,卻勉強淬煉出一副比較好的肉身。綜合起來,能勉強相當於一名小武師吧。”


    “你這種情況……”宋衛將不知說什麽好了,若是從柳秀的氣息來判斷,確實很弱,不過真打起來,弄不好一個中位武宗都會吃虧。從武徒到中位武宗,跨了多少級別的境界?


    五人爬上了峰頂,宋衛將開始插陣旗,它們便是柳秀在孟天王地陣裏用的那些陣旗,這些陣旗不是柳秀製作的,隱匿的範圍也不大,但卻是很高明的陣旗。除非敵人斥候也強行登上峰頂,來到陣旗邊上,不然都不易察覺到他們的存在。


    這時唐軍派出的高手已經撤迴來,敵人斥候又重新迴到南峽關兩邊山峰上,有人得意地發出怪叫聲,但沒有人深入探查了,反正他們的任務是“看住”唐軍。


    宋衛將忽然想起前幾天柳秀所說的話,縱然有不怕死的人,不會有人願意莫名其妙的去死,未來那次的行動,會產生三個用場,一是能爭取一個寶貴的空擋時間,以便讓數千兵馬進入山穀,二是打草驚蛇,告訴敵人,我們今天晚上可能會有行動了,三是能讓敵人全部攏在一起。


    後麵那條同樣是極重要的。


    宋衛將迴過頭,看到柳秀已經和衣躺在地上睡覺了。


    “咂咂,這心態……”


    三更時分,計劃正式發動!


    各個隊尉將手下叫醒,未點火把,不過月色正明之時,到也能看得見。隨後各隊各毅各衛人馬集結,分別進入不同的倉房,攜帶著物資,陸續進入古族人挖的那條通道。


    但在一些高大的南山頭上還有不少敵人的斥候,有的人視力好,盡管未點火把,這麽大動靜,也看到了。他們辨認一會,立即下峰迴營稟報。


    三天前,唐軍花了不小的代價,抓俘了一名敵人斥候,通過逼問得知,雪蕃主將叫坦奎欽察,據說在西海時曾擔任過千人長,作戰十分勇敢,殺死了許多唐軍。去年年末他調迴大雪山高原輪休,正好甬羅王請兵,被任為萬人長,率軍東下。狐山一戰,他也折了一些人馬,但折的不多,還有九千四百餘人,唐軍看到的雪蕃大軍,便是他的軍隊。


    甬蒙來的兵馬是一萬主力軍隊,以及五千後勤士兵,主將叫羅達威,多次隨甬羅王南征北戰,因為能打,被甬羅王視為左膀右臂,除了羅達威,還有戴功恕罪的萬惲,但不是主將了,而是起著向導作用,以及甬羅王第三個兒子羅立,反而他兒子多,一一送到前線來磨礪,順便看看那個兒子能成材。


    斥候多是甬蒙人,首先叫醒的是羅達威,接著坦奎也從床上爬了起來,幾名重將聽到斥候稟報,都有些懵。


    唐軍不是少人,近三萬人馬,還有大量物資,一起湧到原來古族人的寨子後麵,便消失不見了。


    萬惲努力迴想,過了一會說:“前段時間我與二殿下撤出大肚峽,似乎未看到古族人。”


    “渾蛋!”羅達威罵道,古族不是一個小部落,幾千戶的大部落,不泛身手好的戰士,不可能一個人未逃出來。但不能怪萬惲,唐軍不利用通道,誰會去想古族人的死活?想都不想,豈能想到更深的秘密?


    “後寨有秘密。”


    畢竟人家在此經營了許多年,特別是這幾百年,古族越來越繁榮,完全可以布置一個後手。


    “集結,攻關。”


    蕃甬兩方先後吹響號角,所有將士從夢鄉裏驚醒,開始起來披掛,看到敵人開始集結,守在關頭上的唐軍撥腿向關下逃去。


    “追。”


    羅達威與坦奎不約而同地下達了命令,一些身手好的人強行登上城頭,反正沒人抵抗了,雙方幾百名強者迅速控製了關門,又將關門打開。無數大軍跟著逃命的唐軍向古寨撲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堂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午後方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午後方晴並收藏天堂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