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放棄。”
張洪明白他是什麽意思,直接給了孫傳庭想要的答案。
軍堡可以依靠城高牆堅堅守禦敵,但軍堡外的工坊在大軍麵前卻沒有多少抵禦的能力。
“張帥放心,下官誓死守好這個地方。”孫傳庭再次向張洪保證。
軍堡這裏是虎字旗的一處根基,不管是鐵場還是炮場,又或者火器兵甲坊,每一樣都十分重要。
孫傳庭心中十分清楚,或許草原上其它地方都可以丟,唯獨這裏決不能落入異族之手。
張洪目光看著孫傳庭的臉,道:“希望孫縣長說到做到,守住這裏的一切。”
“一定。”孫傳庭同語氣肯定的說。
張洪笑了笑,目光在孫傳庭臉上看了幾次,嘴裏道:“漠北方向的蒙古兵和清兵很快會來犯,本帥還要去安排其它軍務,這裏就交給你了。”
“軍堡內的工匠隻要稍加訓練便可用以守城,其實不一定需要留下一個戰兵營的兵馬來守城。”孫傳庭對張洪說道。
陰山山脈這裏終究在後方,張洪和第三戰區的大部分兵馬才是出現在戰場第一線的人。
聽到這話的張洪微微一搖頭,道:“草原上決定最後的勝負靠的是騎兵,步卒再強,也隻能保持守勢,想要打贏這一仗,給敵人造成重創,始終要靠騎兵。”
第三戰區和另外兩個戰區不同,在第三戰區,一直以來都是以騎兵為主,戰兵師為輔,哪怕龍騎兵師這樣的混合軍隊,都要比戰兵師更適合草原上的戰鬥。
張洪交代完並沒有過多停留。
大戰將起,他有處理不完的事情要忙。
若非軍堡這裏的重要性,他根本不會親自過來這一趟。
而他來這一趟也不是為了敲打孫傳庭,而是希望孫傳庭能夠在接下來與蒙古人和清軍的戰鬥中盡心盡力。
孫傳庭來草原任職這麽久,張洪早就發現這是個有本事的人。
這樣的人如果能夠全心全意為虎字旗做事,對虎字旗來說是一件好事。
張洪帶著親衛隊伍走了。
站在軍堡城牆上的孫傳庭看著張洪帶著人騎馬遠去。
“通知下去,馬上把軍堡外各個工坊的人都撤迴到軍堡中,工坊內所有能夠帶走的東西也都帶迴來,帶不迴來的東西就地掩埋。”作為軍堡這裏的最高長官的孫傳庭下了第一道命令。
他作為文官,在支援軍堡的戰兵營未到之前,他就是軍堡內級別最高的官員。
上一次清軍來犯,他級別還低,不需要考慮這裏的事情,而且當時來犯的清軍數量有限,想要跨過虎字旗大軍在前方的方向幾乎不可能。
這一次不同。
皇太極和他的清國已經被虎字旗壓製的快要撐不下去,這一迴肯定要拚命,又有厄魯特部和漠北的部分勢力加入。
清軍這一次還不能壓製住虎字旗,那麽以後皇太極和他的清國隻能留在遼東,很難再有機會南下,未來將會被鎖死在遼東。
虎字旗在草原上開始了大規模調動兵馬布防。
草原太大,人煙稀少,但每一條通往青城的方向,都有騎兵每日在附近巡邏,有敵來襲可以第一時間發現。
山海關和薊鎮的重要性,這裏的守軍自然不會去支援草原。
能夠對第三戰區直接進行幫助的隻有第二戰區,不過,第二戰區主要是步卒和水師為主,能夠調動的騎兵已經分一半派往草原。
雖然第二戰區派過去的騎兵數量不算太多,多少還是能夠起到一些用處,算是一支後備力量。
麵對厄魯特部與清國的聯軍,最終還是要靠第三戰區自己的力量。
遼東盛京。
這座曾經大明朝的沈陽中衛,徹底改了一個叫盛京的名字,成為了清國的國都,未來甚至還有可能成為陪都。
盛京之主的皇太極是一位辛勤的帝王。
或許也有大部分帝王好女色的毛病,但這並不能說他不是一個優秀的帝王。
評價一個帝王是否優秀,隻看他在權術上的操弄。
至今為止,他是大清權術上的第一人。
因為他是大清的皇帝,壓製住了下麵那些有異心或是想弄權的臣子。
皇太極知道自己想要什麽,所以不敢像大明的萬曆帝那樣,幾十年不上朝,大清也不會有這個條件讓他幾十年不上朝。
哪怕他半年不出現在朝堂上,那些被他壓製住的山頭,便會在大清內部再次林立出來。
“萬歲爺,羅刹人答應的第一批火器已經送到了。”禦前侍衛鼇拜來向皇太極稟報。
皇太極處理好手中的奏折,放下筆,揉了揉自己發酸的手腕,嘴裏說道:“羅刹人和火器的事情就交給禮親王去做吧。”
“嗻!”
鼇拜應了一聲,躬身從殿內退了出去。
代善迴盛京以後,並沒有太多的事情需要他去做。
哪怕皇太極麵上對他表現的再是尊敬,也不會再給代善更多插手權利的機會。
倆紅旗已經落入代善手中,而這一次的倆紅旗和嶽托還在時不同。
嶽托雖然是代善的兒子,但因為有了後母就有後爹的關係,嶽托和碩托兩兄弟與代善關係並不怎麽好。
嶽托反倒與皇太極更為親近。
看似代善父子掌握倆紅旗,實際上代善手中隻有一個正紅旗,鑲紅旗旗主嶽托卻是皇太極的人。
如今的鑲紅旗旗主是瓦克達(薩哈廉死了,前麵寫錯了),他和嶽托不同,與代善之間沒有什麽太大矛盾。
可以說倆紅旗真正落到了代善的手中。
皇太極自然要防備代善做大。
把代善從遼東半島召迴盛京,除了虎字旗不再進兵的原因外,也是因為皇太極不希望代善繼續留在外麵掌兵權立下太多功勞。
除了自己外,皇太極不信任任何一個人。
“主子,宮中派人來傳旨了。”
親王府的一個奴才一路小跑的來到代善跟前稟報。
“走吧,隨本王去接旨。”代善從座位上站了起來。
等他從屋中出來的時候,身上已經換上了親王的朝服。
來宣旨的人是鼇拜。
隻是一道口諭,所以沒有那麽麻煩。
鼇拜直接把口諭告知給了代善,便帶著人返迴了宮中。
張洪明白他是什麽意思,直接給了孫傳庭想要的答案。
軍堡可以依靠城高牆堅堅守禦敵,但軍堡外的工坊在大軍麵前卻沒有多少抵禦的能力。
“張帥放心,下官誓死守好這個地方。”孫傳庭再次向張洪保證。
軍堡這裏是虎字旗的一處根基,不管是鐵場還是炮場,又或者火器兵甲坊,每一樣都十分重要。
孫傳庭心中十分清楚,或許草原上其它地方都可以丟,唯獨這裏決不能落入異族之手。
張洪目光看著孫傳庭的臉,道:“希望孫縣長說到做到,守住這裏的一切。”
“一定。”孫傳庭同語氣肯定的說。
張洪笑了笑,目光在孫傳庭臉上看了幾次,嘴裏道:“漠北方向的蒙古兵和清兵很快會來犯,本帥還要去安排其它軍務,這裏就交給你了。”
“軍堡內的工匠隻要稍加訓練便可用以守城,其實不一定需要留下一個戰兵營的兵馬來守城。”孫傳庭對張洪說道。
陰山山脈這裏終究在後方,張洪和第三戰區的大部分兵馬才是出現在戰場第一線的人。
聽到這話的張洪微微一搖頭,道:“草原上決定最後的勝負靠的是騎兵,步卒再強,也隻能保持守勢,想要打贏這一仗,給敵人造成重創,始終要靠騎兵。”
第三戰區和另外兩個戰區不同,在第三戰區,一直以來都是以騎兵為主,戰兵師為輔,哪怕龍騎兵師這樣的混合軍隊,都要比戰兵師更適合草原上的戰鬥。
張洪交代完並沒有過多停留。
大戰將起,他有處理不完的事情要忙。
若非軍堡這裏的重要性,他根本不會親自過來這一趟。
而他來這一趟也不是為了敲打孫傳庭,而是希望孫傳庭能夠在接下來與蒙古人和清軍的戰鬥中盡心盡力。
孫傳庭來草原任職這麽久,張洪早就發現這是個有本事的人。
這樣的人如果能夠全心全意為虎字旗做事,對虎字旗來說是一件好事。
張洪帶著親衛隊伍走了。
站在軍堡城牆上的孫傳庭看著張洪帶著人騎馬遠去。
“通知下去,馬上把軍堡外各個工坊的人都撤迴到軍堡中,工坊內所有能夠帶走的東西也都帶迴來,帶不迴來的東西就地掩埋。”作為軍堡這裏的最高長官的孫傳庭下了第一道命令。
他作為文官,在支援軍堡的戰兵營未到之前,他就是軍堡內級別最高的官員。
上一次清軍來犯,他級別還低,不需要考慮這裏的事情,而且當時來犯的清軍數量有限,想要跨過虎字旗大軍在前方的方向幾乎不可能。
這一次不同。
皇太極和他的清國已經被虎字旗壓製的快要撐不下去,這一迴肯定要拚命,又有厄魯特部和漠北的部分勢力加入。
清軍這一次還不能壓製住虎字旗,那麽以後皇太極和他的清國隻能留在遼東,很難再有機會南下,未來將會被鎖死在遼東。
虎字旗在草原上開始了大規模調動兵馬布防。
草原太大,人煙稀少,但每一條通往青城的方向,都有騎兵每日在附近巡邏,有敵來襲可以第一時間發現。
山海關和薊鎮的重要性,這裏的守軍自然不會去支援草原。
能夠對第三戰區直接進行幫助的隻有第二戰區,不過,第二戰區主要是步卒和水師為主,能夠調動的騎兵已經分一半派往草原。
雖然第二戰區派過去的騎兵數量不算太多,多少還是能夠起到一些用處,算是一支後備力量。
麵對厄魯特部與清國的聯軍,最終還是要靠第三戰區自己的力量。
遼東盛京。
這座曾經大明朝的沈陽中衛,徹底改了一個叫盛京的名字,成為了清國的國都,未來甚至還有可能成為陪都。
盛京之主的皇太極是一位辛勤的帝王。
或許也有大部分帝王好女色的毛病,但這並不能說他不是一個優秀的帝王。
評價一個帝王是否優秀,隻看他在權術上的操弄。
至今為止,他是大清權術上的第一人。
因為他是大清的皇帝,壓製住了下麵那些有異心或是想弄權的臣子。
皇太極知道自己想要什麽,所以不敢像大明的萬曆帝那樣,幾十年不上朝,大清也不會有這個條件讓他幾十年不上朝。
哪怕他半年不出現在朝堂上,那些被他壓製住的山頭,便會在大清內部再次林立出來。
“萬歲爺,羅刹人答應的第一批火器已經送到了。”禦前侍衛鼇拜來向皇太極稟報。
皇太極處理好手中的奏折,放下筆,揉了揉自己發酸的手腕,嘴裏說道:“羅刹人和火器的事情就交給禮親王去做吧。”
“嗻!”
鼇拜應了一聲,躬身從殿內退了出去。
代善迴盛京以後,並沒有太多的事情需要他去做。
哪怕皇太極麵上對他表現的再是尊敬,也不會再給代善更多插手權利的機會。
倆紅旗已經落入代善手中,而這一次的倆紅旗和嶽托還在時不同。
嶽托雖然是代善的兒子,但因為有了後母就有後爹的關係,嶽托和碩托兩兄弟與代善關係並不怎麽好。
嶽托反倒與皇太極更為親近。
看似代善父子掌握倆紅旗,實際上代善手中隻有一個正紅旗,鑲紅旗旗主嶽托卻是皇太極的人。
如今的鑲紅旗旗主是瓦克達(薩哈廉死了,前麵寫錯了),他和嶽托不同,與代善之間沒有什麽太大矛盾。
可以說倆紅旗真正落到了代善的手中。
皇太極自然要防備代善做大。
把代善從遼東半島召迴盛京,除了虎字旗不再進兵的原因外,也是因為皇太極不希望代善繼續留在外麵掌兵權立下太多功勞。
除了自己外,皇太極不信任任何一個人。
“主子,宮中派人來傳旨了。”
親王府的一個奴才一路小跑的來到代善跟前稟報。
“走吧,隨本王去接旨。”代善從座位上站了起來。
等他從屋中出來的時候,身上已經換上了親王的朝服。
來宣旨的人是鼇拜。
隻是一道口諭,所以沒有那麽麻煩。
鼇拜直接把口諭告知給了代善,便帶著人返迴了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