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景雲迴到太和殿,將將站好便響起讚禮官的唱和聲。禪位先需皇帝領著太子公布天下,而後祭告天地,祭祀先祖。皇帝在祭台前給太子授冕,而後皇帝與太子退下換上新衣。
皇帝雖依然身著龍袍,樣式卻會更為莊重,上麵繡的龍身以金線織成,爪子卻是黑線所繡。而太子則要換上量身定做的龍袍,他龍袍上的龍都是金黃色的,然而龍身並沒有要金線。
這是太子的要求,以示對皇帝的尊敬,即便他已經退位,那地位也在他之上。
禮部的官員心驚膽戰的同意了這套方案,生怕以後皇帝會找他們算賬。
太子換上龍袍,由皇帝牽著送上皇位,親手將代表皇權的玉璽交給他,群臣三拜九叩,三唿萬歲過後才算是正式登基。
這是大楚第一個由皇帝牽著送上帝位的皇帝,史官們激動的瞪大了眼睛記錄下每一個細節,生怕錯過了一絲曆史。
群臣們不管內心多麽複雜,心中如何思量,這一刻起,他們的頂頭上司算是換了一個,而舊的上司卻還活著。這可真叫他們為難啊。
而外麵的老百姓就說單純的高興了。
新皇登基了,今年的賦稅又要減免,還會赦免一些奴婢奴隸及犯人,而且老皇帝還沒死,這意味著民間不用守孝,他們可以趁此大好日子成親生子啦。
賦稅減了,家裏銀錢多了一些,有錢給兒子準備聘禮或有錢給閨女準備嫁妝了,就是這時候娶媳婦也不怕多出來的賦役了。
赦免奴婢和奴隸,大家眼睛放亮一點,說不定能用很少的錢找個媳婦/上門女婿迴家呢,要是運氣好,說不定他們還碰上識字或有手藝的呢。
民間喜氣洋洋,秦府裏的黎寶璐臉上也滿是喜氣,她邊給趴在床上的顧景雲按摩,邊樂道:“太子當了皇帝,那你就是名副其實的帝師了吧?”
顧景雲癱倒在床上,低低地應了一聲。
今天站了一天,跪了半天,又起又拜的,差點把他給折騰散架了,他有氣無力的道:“是帝師了,依然是隻有名譽,沒有實權。”
“我還不樂意你有實權呢,”黎寶璐撇嘴道:“朝中來去就是那些政事,又無聊又忙碌,多沒意思啊。我覺得我們現在這樣挺好的。”
顧景雲低低地應了一聲,“至少我可以隨時曠朝,想不去上朝便可以不去。今天早上出門時舅舅給了我一荷包,我打開才知道裏麵是保心丹。今天所有的文臣都是帶著保心丹上朝的,武官們也將有一半帶上了,但就是這樣,出宮時依然有好幾位大人是被抬出來的……”
所以要當官也得有個好身體素質啊,不然一旦遇上祭天祭神祭祖宗,光磕頭就能把人累死。
所以沒有實權也挺好的,可以曠朝,顧景雲決定,這次之後再遇上這樣的盛典他還是都“病”吧。
顧景雲正暗戳戳的想著裝病曠朝的事,皇宮裏新皇也正在跟太上皇商議著給群臣受封。
這幾乎是慣例,新皇登基就得封賞功臣,然而他是禪位登上的皇位,沒有所謂的功臣之說。而且因他和父皇一樣厭惡黨爭,他的太子之位又做得很穩,因此他沒有政黨。
如此一來自然就沒有封賞功臣一說,但對於江山社稷有功的朝臣,對他有恩的人或與他親近之人都可得到封賞。
比如他的伴讀彭育,從他為太孫時就跟在他身邊的韋英傑和陶悟,這是與他親近,曾與他打過天下的人,便算是功臣;
再比如先太子妃,未來皇後的母家蔡家,按照慣例,蔡祭酒可受封為承恩伯一類的虛爵,但新皇的舅舅現在就是承恩伯,除非他舅舅死,不然這爵位不可能再轉授給他嶽父。
所以禮部得給他嶽父擬定一個類似的封號,反正都是伯,都隻有虛銜和一些俸祿,封號並不多要緊。等封後的旨意下去,給蔡祭酒的封號才用得上。
再三便是對秦信芳,彭丹,歐陽這樣的老臣的封賞了。這些人當然不可能是幹幹淨淨的,但他們在朝政上皆很盡心,於國於民都算有功。如今新皇登基是一定要封賞他們的。
何況他們大多數人還曆經了三朝,是他祖父用過的老臣,雖然內心對他皇祖父很不屑,李安也不能表達出來。隻能一臉很是榮幸的表情,然後去封賞他們。
這些人在朝中都掌有大權,為了不讓日後尾大不掉,李安是不可能再給他們更多的權利的,所以隻能給他們榮譽稱號,各種太師太保之類的稱號不要錢似的送出去。
反正是虛銜,也沒有祿田,每年戶部多給出幾千兩祿銀和幾石糧食而已,等他們致仕或歸西,這些虛銜便能收迴。
李安給得毫不心疼,但到蓋最後一張聖旨時卻猶豫了,“父皇,真的隻給先生太傅的封號?”
太上皇正閉目養神,聞言睜開眼睛問,“你還想給他什麽?”
李安抿了抿嘴,雖未說話,神情卻很倔強。
太上皇就歎氣道:“你皇祖父是當著滿朝文武的麵說過的,不許他掌實權,朝臣們都看著呢,難道你要違背他的聖意?”
“父皇,先生有大才,若他能輔佐我……”
“朕何嚐不知他有大才?朕又何嚐不想用他?然而他自己都不願,”太上皇淡淡的道:“他若有心,在朕當政時走出那一步是最妥當的,滿朝文武皆知我與你皇祖父不睦,我違背他的聖意,即便有人有意見,他們也不敢太過。然而他不願。”
太上皇身子微微前傾,認真的看著李安道:“他當時既然不願,此時當然也不會願意。”
大楚以孝治天下,太上皇違背先帝的聖意還可以說是因為先帝對太上皇不慈,一度想要殺和廢掉太上皇。可對李安不一樣,李安當時是太孫,先帝對他表麵上還算不錯。
而且作為孫子和兒子,長輩的事他一個做晚輩的就不該參與,自然也不該因為父親就對祖父不孝,所以他公然違背先帝的聖意就不是那麽一迴事了。
太上皇見兒子緊抿著嘴角,知道他還是想用顧景雲,便起身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你現在想太多也是枉然,因為他未必願意。你若是在放不下,不如問一問他。他要實在不願,你就不要勉強他了。而他要是願意,”太上皇頓了頓,淺笑道:“到時父皇給你想辦法。”
但他知道,顧景雲是不會願意的。
顧景雲當然不願意。
因為新皇登基累壞的他第二天直接抱著寶璐睡到了日上三竿。
寶璐冬日裏犯懶,外麵一下雪她就不願意起床練功了,於是起床的時間不斷延遲,每天除了晚上睡前打坐,她把練劍和輕功的練習都放在了中午。
在這種情況下顧景雲當然也不可能早起,每天都和寶璐相擁著睡到自然醒。
如果他要當有實權的官,那就意味著他每天要五更起床,不論寒暑。然後匆匆吃了早飯就要去上朝,小朝會小開,大朝會大開,等下朝後還要去處理堆積如山的公文。
這倒沒什麽,反正公文和教學也差不多,當書看便是了。
但是,既當了有實權的官兒,那就得對百姓,對國家負責,別說每年有寒暑假讓他可以帶著寶璐出去遊玩,便是每個月的休沐時間都未必有。
比如他舅舅,不忙時可以曠班迴家陪妻兒,可要是忙起來,他每天出門時妞妞還睡著,迴來時妞妞又已經睡著了。他可不希望以後他閨女睜眼後,閉眼前都找不見父親。
而在書院教學不一樣,即便還有翰林院的事情要負責,他處理這些事情也綽綽有餘,哪怕是最忙的時候,他每天也能抽出時間來陪寶璐練劍,陪閨女做一小會兒的遊戲。
而且,顧景雲在政事上沒有野心,以前他渴望權利是為了替舅舅平反,然而現在他的願望已經達成,對權利也就可有可無起來。
而且現在滿京城,甚至全大楚又有幾個人敢得罪他?他不需要權利來謀私欲,隻要沒人尋死的惹上他就行。
所以綜合考慮,顧景雲不願意掌實權,麵對一臉失望的李安,顧景雲淺笑道:“我可以為陛下培養許多的人才,這還不夠嗎?”
“然而他們都不是先生,先生有大才,若能如朝是國之大幸,也是民之大福”
“再有大才我也隻有一個人,”顧景雲搖頭道:“一個人的精力有限,做的事也有限。但在書院裏不一樣,教授舉人班,我每三年便能給你,給朝廷提供一批人才,以上一次的中舉率來算,我三年教出來的學生最起碼會有十八個,有用之才哪怕對半分三年也有九個,那一年便有三個。就算我教學二十年,二十年後隻舉人班就有六十個有用之人。”
“三個臭皮匠尚且能賽過一個諸葛亮,那這六十個可用之才難不成還比不過我一人嗎?何況除了他們還有我從啟蒙班帶到畢業的孩子,我自信我教出來的學生即便是庸才也不會是普通的庸才,於國於民都會有用,哪怕隻是每年多納了那麽一些賦稅,他們也比一般的百姓要強……”
顧景雲長篇大論,李安也聽明白了,失望道:“所以先生隻願教學,不願在朝堂上更進一步?”
顧景雲微笑著頷首,“當有實權的官兒太累。”
李安無奈,“這才是先生不願意的原因吧?”
顧景雲微微一笑,沒有承認,卻也沒有否認。
李安就一歎,起身道:“我明白了,先生安心迴去吧。”
顧景雲對他微微點頭,轉身出去時腳步微微一頓,道:“以後若有問題可以來問我,不論是政事上抑或是生活上,隻要我知道的,我都會與你解答。”
李安心下一鬆,愉悅起來,拱手彎腰道:“是,先生。”
顧景雲這才轉身離開。
皇帝雖依然身著龍袍,樣式卻會更為莊重,上麵繡的龍身以金線織成,爪子卻是黑線所繡。而太子則要換上量身定做的龍袍,他龍袍上的龍都是金黃色的,然而龍身並沒有要金線。
這是太子的要求,以示對皇帝的尊敬,即便他已經退位,那地位也在他之上。
禮部的官員心驚膽戰的同意了這套方案,生怕以後皇帝會找他們算賬。
太子換上龍袍,由皇帝牽著送上皇位,親手將代表皇權的玉璽交給他,群臣三拜九叩,三唿萬歲過後才算是正式登基。
這是大楚第一個由皇帝牽著送上帝位的皇帝,史官們激動的瞪大了眼睛記錄下每一個細節,生怕錯過了一絲曆史。
群臣們不管內心多麽複雜,心中如何思量,這一刻起,他們的頂頭上司算是換了一個,而舊的上司卻還活著。這可真叫他們為難啊。
而外麵的老百姓就說單純的高興了。
新皇登基了,今年的賦稅又要減免,還會赦免一些奴婢奴隸及犯人,而且老皇帝還沒死,這意味著民間不用守孝,他們可以趁此大好日子成親生子啦。
賦稅減了,家裏銀錢多了一些,有錢給兒子準備聘禮或有錢給閨女準備嫁妝了,就是這時候娶媳婦也不怕多出來的賦役了。
赦免奴婢和奴隸,大家眼睛放亮一點,說不定能用很少的錢找個媳婦/上門女婿迴家呢,要是運氣好,說不定他們還碰上識字或有手藝的呢。
民間喜氣洋洋,秦府裏的黎寶璐臉上也滿是喜氣,她邊給趴在床上的顧景雲按摩,邊樂道:“太子當了皇帝,那你就是名副其實的帝師了吧?”
顧景雲癱倒在床上,低低地應了一聲。
今天站了一天,跪了半天,又起又拜的,差點把他給折騰散架了,他有氣無力的道:“是帝師了,依然是隻有名譽,沒有實權。”
“我還不樂意你有實權呢,”黎寶璐撇嘴道:“朝中來去就是那些政事,又無聊又忙碌,多沒意思啊。我覺得我們現在這樣挺好的。”
顧景雲低低地應了一聲,“至少我可以隨時曠朝,想不去上朝便可以不去。今天早上出門時舅舅給了我一荷包,我打開才知道裏麵是保心丹。今天所有的文臣都是帶著保心丹上朝的,武官們也將有一半帶上了,但就是這樣,出宮時依然有好幾位大人是被抬出來的……”
所以要當官也得有個好身體素質啊,不然一旦遇上祭天祭神祭祖宗,光磕頭就能把人累死。
所以沒有實權也挺好的,可以曠朝,顧景雲決定,這次之後再遇上這樣的盛典他還是都“病”吧。
顧景雲正暗戳戳的想著裝病曠朝的事,皇宮裏新皇也正在跟太上皇商議著給群臣受封。
這幾乎是慣例,新皇登基就得封賞功臣,然而他是禪位登上的皇位,沒有所謂的功臣之說。而且因他和父皇一樣厭惡黨爭,他的太子之位又做得很穩,因此他沒有政黨。
如此一來自然就沒有封賞功臣一說,但對於江山社稷有功的朝臣,對他有恩的人或與他親近之人都可得到封賞。
比如他的伴讀彭育,從他為太孫時就跟在他身邊的韋英傑和陶悟,這是與他親近,曾與他打過天下的人,便算是功臣;
再比如先太子妃,未來皇後的母家蔡家,按照慣例,蔡祭酒可受封為承恩伯一類的虛爵,但新皇的舅舅現在就是承恩伯,除非他舅舅死,不然這爵位不可能再轉授給他嶽父。
所以禮部得給他嶽父擬定一個類似的封號,反正都是伯,都隻有虛銜和一些俸祿,封號並不多要緊。等封後的旨意下去,給蔡祭酒的封號才用得上。
再三便是對秦信芳,彭丹,歐陽這樣的老臣的封賞了。這些人當然不可能是幹幹淨淨的,但他們在朝政上皆很盡心,於國於民都算有功。如今新皇登基是一定要封賞他們的。
何況他們大多數人還曆經了三朝,是他祖父用過的老臣,雖然內心對他皇祖父很不屑,李安也不能表達出來。隻能一臉很是榮幸的表情,然後去封賞他們。
這些人在朝中都掌有大權,為了不讓日後尾大不掉,李安是不可能再給他們更多的權利的,所以隻能給他們榮譽稱號,各種太師太保之類的稱號不要錢似的送出去。
反正是虛銜,也沒有祿田,每年戶部多給出幾千兩祿銀和幾石糧食而已,等他們致仕或歸西,這些虛銜便能收迴。
李安給得毫不心疼,但到蓋最後一張聖旨時卻猶豫了,“父皇,真的隻給先生太傅的封號?”
太上皇正閉目養神,聞言睜開眼睛問,“你還想給他什麽?”
李安抿了抿嘴,雖未說話,神情卻很倔強。
太上皇就歎氣道:“你皇祖父是當著滿朝文武的麵說過的,不許他掌實權,朝臣們都看著呢,難道你要違背他的聖意?”
“父皇,先生有大才,若他能輔佐我……”
“朕何嚐不知他有大才?朕又何嚐不想用他?然而他自己都不願,”太上皇淡淡的道:“他若有心,在朕當政時走出那一步是最妥當的,滿朝文武皆知我與你皇祖父不睦,我違背他的聖意,即便有人有意見,他們也不敢太過。然而他不願。”
太上皇身子微微前傾,認真的看著李安道:“他當時既然不願,此時當然也不會願意。”
大楚以孝治天下,太上皇違背先帝的聖意還可以說是因為先帝對太上皇不慈,一度想要殺和廢掉太上皇。可對李安不一樣,李安當時是太孫,先帝對他表麵上還算不錯。
而且作為孫子和兒子,長輩的事他一個做晚輩的就不該參與,自然也不該因為父親就對祖父不孝,所以他公然違背先帝的聖意就不是那麽一迴事了。
太上皇見兒子緊抿著嘴角,知道他還是想用顧景雲,便起身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你現在想太多也是枉然,因為他未必願意。你若是在放不下,不如問一問他。他要實在不願,你就不要勉強他了。而他要是願意,”太上皇頓了頓,淺笑道:“到時父皇給你想辦法。”
但他知道,顧景雲是不會願意的。
顧景雲當然不願意。
因為新皇登基累壞的他第二天直接抱著寶璐睡到了日上三竿。
寶璐冬日裏犯懶,外麵一下雪她就不願意起床練功了,於是起床的時間不斷延遲,每天除了晚上睡前打坐,她把練劍和輕功的練習都放在了中午。
在這種情況下顧景雲當然也不可能早起,每天都和寶璐相擁著睡到自然醒。
如果他要當有實權的官,那就意味著他每天要五更起床,不論寒暑。然後匆匆吃了早飯就要去上朝,小朝會小開,大朝會大開,等下朝後還要去處理堆積如山的公文。
這倒沒什麽,反正公文和教學也差不多,當書看便是了。
但是,既當了有實權的官兒,那就得對百姓,對國家負責,別說每年有寒暑假讓他可以帶著寶璐出去遊玩,便是每個月的休沐時間都未必有。
比如他舅舅,不忙時可以曠班迴家陪妻兒,可要是忙起來,他每天出門時妞妞還睡著,迴來時妞妞又已經睡著了。他可不希望以後他閨女睜眼後,閉眼前都找不見父親。
而在書院教學不一樣,即便還有翰林院的事情要負責,他處理這些事情也綽綽有餘,哪怕是最忙的時候,他每天也能抽出時間來陪寶璐練劍,陪閨女做一小會兒的遊戲。
而且,顧景雲在政事上沒有野心,以前他渴望權利是為了替舅舅平反,然而現在他的願望已經達成,對權利也就可有可無起來。
而且現在滿京城,甚至全大楚又有幾個人敢得罪他?他不需要權利來謀私欲,隻要沒人尋死的惹上他就行。
所以綜合考慮,顧景雲不願意掌實權,麵對一臉失望的李安,顧景雲淺笑道:“我可以為陛下培養許多的人才,這還不夠嗎?”
“然而他們都不是先生,先生有大才,若能如朝是國之大幸,也是民之大福”
“再有大才我也隻有一個人,”顧景雲搖頭道:“一個人的精力有限,做的事也有限。但在書院裏不一樣,教授舉人班,我每三年便能給你,給朝廷提供一批人才,以上一次的中舉率來算,我三年教出來的學生最起碼會有十八個,有用之才哪怕對半分三年也有九個,那一年便有三個。就算我教學二十年,二十年後隻舉人班就有六十個有用之人。”
“三個臭皮匠尚且能賽過一個諸葛亮,那這六十個可用之才難不成還比不過我一人嗎?何況除了他們還有我從啟蒙班帶到畢業的孩子,我自信我教出來的學生即便是庸才也不會是普通的庸才,於國於民都會有用,哪怕隻是每年多納了那麽一些賦稅,他們也比一般的百姓要強……”
顧景雲長篇大論,李安也聽明白了,失望道:“所以先生隻願教學,不願在朝堂上更進一步?”
顧景雲微笑著頷首,“當有實權的官兒太累。”
李安無奈,“這才是先生不願意的原因吧?”
顧景雲微微一笑,沒有承認,卻也沒有否認。
李安就一歎,起身道:“我明白了,先生安心迴去吧。”
顧景雲對他微微點頭,轉身出去時腳步微微一頓,道:“以後若有問題可以來問我,不論是政事上抑或是生活上,隻要我知道的,我都會與你解答。”
李安心下一鬆,愉悅起來,拱手彎腰道:“是,先生。”
顧景雲這才轉身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