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劉旭又在大牢裏待了整整一天,而今天劉旭終於要被提審了。
司法參軍江同康對劉旭審訊很簡單,或者應該說是沒有審訊,而隻有判決。
因為當劉旭被帶到司法法曹審案大堂時,錢叔已經在大堂裏跪著了。看著錢叔痛苦的表情和身上隱隱滲出的血漬,劉旭知道錢叔已經招供了。劉旭本沒有指望錢叔能守口如瓶,他一個商人,沒有不可動刑一說,五木之下能守住秘密的人總歸是少的。劉旭想想自己要是被動用重刑,或許不等刑具用在自己身上,自己就如實交代了。
司法參軍江參軍對錢叔的判決不算太重,罰錢二百貫,打三十大板。雖然二百貫是錢叔酒樓好幾年的收入了,但好在錢叔賣劉旭酒還賺了一百來貫錢,三十大板也算得很重的處罰,但相對於劉旭流放三千裏發配瓊州的判罰來說,已經算非常非常之輕了。
當劉旭聽到自己被判決流配瓊州時,心裏也是極度震驚。自己被黑了,而且是往死裏黑,流配瓊州何止三千裏啊,這可是除了砍頭外最重的判決。後世的海南很美,也很漂亮,可是在此時確是還未開化的蠻荒之地,流放到那裏,可是九死一生啊!自己到底得罪什麽人了,為什麽一定要這麽把自己往死了整。劉旭現在隻能寄希望於,自己安排的對策能引起知州大人的注意了。
一州知州隻有在審理大案要案時,才會親自審理,而一般性的小案子都是有司法參軍直接審理結案。但司法參軍審理完結的案件,必須報由知州大人副署,然後才能執行。當然死刑案件還需要上報朝廷,由當今官家親自勾決人犯。
而劉旭現在隻能是期待知州大人在副署這個案件的判決結果以前,能聽到一些什麽信息,能夠暫不副署,或可重新審理此案。假如知州大人一旦副署,劉旭可就要被流放瓊州了。
當然如果想整劉旭的那個人是知州大人的話,那劉旭就隻能認命了。不過劉旭想到,現在的青州知州是剛來青州上任的,自己最不可能得罪的官員就是他了,如果自己交代徐錦兒的方法奏效,自己或可還有一線生機。
劉旭被帶迴牢房,在煎熬中,等待自己的最終的命運。
這幾天一些傳言在青州城迅速流傳開來,是關於中秋節那位寫《明月幾時有》的才子的。
中秋節詩會那晚的花魁比試太精彩了。關於那天柳飄飄的《白紵舞》、關於那天雲竹的《明月幾時有》歌舞、關於做那首《明月幾時有》作詞的才子的話題,還遠沒有降溫,而今又冒出關於哪位《明月幾時有》作詞才子的流言,自然在青州迅速的傳開。
傳言中有的說這位才子因為中秋節那首詞寫得太好了,掃了青州某些權勢人物的麵子,而被抓入大牢;也有的傳言說是,那位才子做的詞太好了,直接幫助雲竹姑娘奪得花魁,而使得某位支持柳飄飄的厲害人物,沒有如願,而受到報複被抓入大牢;還有的傳言說是那位才子的造的酒太好了,某個權貴想要其秘方,那位才子不給,便被權貴誣陷私釀賣酒,而被抓入大牢。反正種種傳言都指向,這位隱士才子被權貴迫害並被抓入大牢。
而後又出現了這位才子,不但被抓入大牢,還被判決流放發配瓊州的傳言。
當青州城內街頭巷尾,流傳這位才子被判決流放瓊州時,青州城的百姓對此事的議論也達到沸點,言語中無不對這為才子充滿了同情,都對權貴的行徑充滿了憤慨。
這些百姓們可不僅有市井平民,他們之中還有很多是文人。而這些文人們覺得,寫出一首精妙絕倫的好詞,便被打擊,這如何能行?要真是這樣,以後誰還敢寫出絕妙的詩詞。這些文人不禁上下串聯,四處打聽消息,一致要求此事必須查個水落石出。
一時青州學子也是群情激憤,縣學、州學、矮鬆園、雲門書院這青州四大學府的學子都聚集在州衙門口,要求麵見知州,要求知州重審這件案子。百姓們不敢隨便鬧事,學子們沒有這番顧慮。本來這些學子都自認都是天之驕子,此番又是仗義執言彰顯文人風骨的時候,自是無所顧慮。
青州知州寇準,最終聽說了這件事,親自到州衙門口安撫眾學子,並保證一定把此案重新公開審理,還那位才子一個公道,好勸歹勸,才把眾學子勸散。
寇準雖然年紀不大,但是在權力場上,也是摸爬滾打十幾年的人了,又在權力中樞擔任過可稱相公級的高職,自是能品咂出此事背後有人在推波助瀾。隻是不知,此事是單純的是在為劉旭這個才子伸張正義,還是背後有人想給自己個下馬威?不過這幾天市井流言,寇準也自有耳目來報,細細分析這些流言,似乎不可能是針對自己的。看來確實州裏有人想整這個叫劉旭的才子,這些流言估計是想幫助他保住他的人散播出來的。
寇準自己就是少年得誌,年紀輕輕便高中進士,對劉旭這等少年英才,自是有些欣賞。再說此案,若如流言所說,要真是因為私釀賣幾壇酒,就被判流放幾千裏,發配瓊州那等去之九死一生的蠻荒之地,確實是太重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自己既然答應重審此案,如果再判如此重刑,怕是那些百姓及學子仇恨,就會全部拉向自己身上啊。隻是到底青州的權勢人物中,到底是誰想整這個劉旭呢?不過想想自是自己無論如何也不可再判此重刑,不管是哪個權勢人物想整這個劉旭,自己也隻能掃了他的麵子了。再說判劉旭如此重刑,雖然律法上說的過去,但於情理上來說,總歸是不合適。
在寇準心裏,文人學子的筆比那些權勢人物的能量更大。寇準本就出身豪門,又做過高官,對青州的權勢人物還真不怎麽放在心上。自己臨來青州時,官家親自召見,話裏話外都暗示外放自己是權宜之計,或許很快自己就能被召迴。自己在青州,贏得學子們的心,贏得口碑,遠比跟一兩個豪門搞好關係,作用更為遠大。如果自己重新判決,那個想整劉旭的人開眼還好說,不開眼在跳出來尋事,就連他一起收拾了。寇準年紀輕輕便高官的做,正是年富力強之時,自有一股傲氣在心中。
青州城最近這幾天流言傳播如此之快,自不是無端發生的,而正是那天劉旭囑咐徐錦兒的策略。
劉旭知道,此時的文人官員大都愛惜羽毛,如果自己的案子搞的沸沸揚揚,引起知州大人的注意,他多少要顧及下民意。而徐氏武館裏大都是市井中人,三教九流的人都有,要散播流言正是他們的強項,因為他們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
不過讓劉旭沒有想到的是,自己的事情在文人學子那裏引起這麽大的轟動,還有學子去為自己請願。其實如果流言隻在市井中傳播,是很難引起知州寇準的注意的,正是學子們群情激憤為劉旭請願,才最終引起了寇準的注意。
其實連劉旭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事情為何能在文人士子間迅速傳播!
劉旭出事之後,曾經想到過,讓徐錦兒去找王宗元叔侄幫忙,但想想王宗元雖是文人但也隻是一個小小縣學教諭,很難在州衙裏有什麽關係,也就作罷。
劉旭不知道的是,其實自己案子得以被知州寇準答應重審,起作用最大的正是王曾。
別看王曾年紀不大,但其師從張震,儒學之外,兼學其他雜學,人情世故的練達,遠在同齡人之上。王曾自從聽到中秋做《明月幾時有》妙詞的劉旭,因為私釀酒賣被抓的傳言後,敏銳的察覺此劉旭正是自己認識的好友劉旭。王曾心思靈活,先是在矮鬆園的學子中渲染此事,為劉旭叫屈。矮鬆園的學子們聽了這件事後,自是憤慨,他們又各自有自己的知交好友,於是各自串聯,最終出現了州衙門口青州四大學府學子請願的一幕。
司法參軍江同康對劉旭審訊很簡單,或者應該說是沒有審訊,而隻有判決。
因為當劉旭被帶到司法法曹審案大堂時,錢叔已經在大堂裏跪著了。看著錢叔痛苦的表情和身上隱隱滲出的血漬,劉旭知道錢叔已經招供了。劉旭本沒有指望錢叔能守口如瓶,他一個商人,沒有不可動刑一說,五木之下能守住秘密的人總歸是少的。劉旭想想自己要是被動用重刑,或許不等刑具用在自己身上,自己就如實交代了。
司法參軍江參軍對錢叔的判決不算太重,罰錢二百貫,打三十大板。雖然二百貫是錢叔酒樓好幾年的收入了,但好在錢叔賣劉旭酒還賺了一百來貫錢,三十大板也算得很重的處罰,但相對於劉旭流放三千裏發配瓊州的判罰來說,已經算非常非常之輕了。
當劉旭聽到自己被判決流配瓊州時,心裏也是極度震驚。自己被黑了,而且是往死裏黑,流配瓊州何止三千裏啊,這可是除了砍頭外最重的判決。後世的海南很美,也很漂亮,可是在此時確是還未開化的蠻荒之地,流放到那裏,可是九死一生啊!自己到底得罪什麽人了,為什麽一定要這麽把自己往死了整。劉旭現在隻能寄希望於,自己安排的對策能引起知州大人的注意了。
一州知州隻有在審理大案要案時,才會親自審理,而一般性的小案子都是有司法參軍直接審理結案。但司法參軍審理完結的案件,必須報由知州大人副署,然後才能執行。當然死刑案件還需要上報朝廷,由當今官家親自勾決人犯。
而劉旭現在隻能是期待知州大人在副署這個案件的判決結果以前,能聽到一些什麽信息,能夠暫不副署,或可重新審理此案。假如知州大人一旦副署,劉旭可就要被流放瓊州了。
當然如果想整劉旭的那個人是知州大人的話,那劉旭就隻能認命了。不過劉旭想到,現在的青州知州是剛來青州上任的,自己最不可能得罪的官員就是他了,如果自己交代徐錦兒的方法奏效,自己或可還有一線生機。
劉旭被帶迴牢房,在煎熬中,等待自己的最終的命運。
這幾天一些傳言在青州城迅速流傳開來,是關於中秋節那位寫《明月幾時有》的才子的。
中秋節詩會那晚的花魁比試太精彩了。關於那天柳飄飄的《白紵舞》、關於那天雲竹的《明月幾時有》歌舞、關於做那首《明月幾時有》作詞的才子的話題,還遠沒有降溫,而今又冒出關於哪位《明月幾時有》作詞才子的流言,自然在青州迅速的傳開。
傳言中有的說這位才子因為中秋節那首詞寫得太好了,掃了青州某些權勢人物的麵子,而被抓入大牢;也有的傳言說是,那位才子做的詞太好了,直接幫助雲竹姑娘奪得花魁,而使得某位支持柳飄飄的厲害人物,沒有如願,而受到報複被抓入大牢;還有的傳言說是那位才子的造的酒太好了,某個權貴想要其秘方,那位才子不給,便被權貴誣陷私釀賣酒,而被抓入大牢。反正種種傳言都指向,這位隱士才子被權貴迫害並被抓入大牢。
而後又出現了這位才子,不但被抓入大牢,還被判決流放發配瓊州的傳言。
當青州城內街頭巷尾,流傳這位才子被判決流放瓊州時,青州城的百姓對此事的議論也達到沸點,言語中無不對這為才子充滿了同情,都對權貴的行徑充滿了憤慨。
這些百姓們可不僅有市井平民,他們之中還有很多是文人。而這些文人們覺得,寫出一首精妙絕倫的好詞,便被打擊,這如何能行?要真是這樣,以後誰還敢寫出絕妙的詩詞。這些文人不禁上下串聯,四處打聽消息,一致要求此事必須查個水落石出。
一時青州學子也是群情激憤,縣學、州學、矮鬆園、雲門書院這青州四大學府的學子都聚集在州衙門口,要求麵見知州,要求知州重審這件案子。百姓們不敢隨便鬧事,學子們沒有這番顧慮。本來這些學子都自認都是天之驕子,此番又是仗義執言彰顯文人風骨的時候,自是無所顧慮。
青州知州寇準,最終聽說了這件事,親自到州衙門口安撫眾學子,並保證一定把此案重新公開審理,還那位才子一個公道,好勸歹勸,才把眾學子勸散。
寇準雖然年紀不大,但是在權力場上,也是摸爬滾打十幾年的人了,又在權力中樞擔任過可稱相公級的高職,自是能品咂出此事背後有人在推波助瀾。隻是不知,此事是單純的是在為劉旭這個才子伸張正義,還是背後有人想給自己個下馬威?不過這幾天市井流言,寇準也自有耳目來報,細細分析這些流言,似乎不可能是針對自己的。看來確實州裏有人想整這個叫劉旭的才子,這些流言估計是想幫助他保住他的人散播出來的。
寇準自己就是少年得誌,年紀輕輕便高中進士,對劉旭這等少年英才,自是有些欣賞。再說此案,若如流言所說,要真是因為私釀賣幾壇酒,就被判流放幾千裏,發配瓊州那等去之九死一生的蠻荒之地,確實是太重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自己既然答應重審此案,如果再判如此重刑,怕是那些百姓及學子仇恨,就會全部拉向自己身上啊。隻是到底青州的權勢人物中,到底是誰想整這個劉旭呢?不過想想自是自己無論如何也不可再判此重刑,不管是哪個權勢人物想整這個劉旭,自己也隻能掃了他的麵子了。再說判劉旭如此重刑,雖然律法上說的過去,但於情理上來說,總歸是不合適。
在寇準心裏,文人學子的筆比那些權勢人物的能量更大。寇準本就出身豪門,又做過高官,對青州的權勢人物還真不怎麽放在心上。自己臨來青州時,官家親自召見,話裏話外都暗示外放自己是權宜之計,或許很快自己就能被召迴。自己在青州,贏得學子們的心,贏得口碑,遠比跟一兩個豪門搞好關係,作用更為遠大。如果自己重新判決,那個想整劉旭的人開眼還好說,不開眼在跳出來尋事,就連他一起收拾了。寇準年紀輕輕便高官的做,正是年富力強之時,自有一股傲氣在心中。
青州城最近這幾天流言傳播如此之快,自不是無端發生的,而正是那天劉旭囑咐徐錦兒的策略。
劉旭知道,此時的文人官員大都愛惜羽毛,如果自己的案子搞的沸沸揚揚,引起知州大人的注意,他多少要顧及下民意。而徐氏武館裏大都是市井中人,三教九流的人都有,要散播流言正是他們的強項,因為他們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
不過讓劉旭沒有想到的是,自己的事情在文人學子那裏引起這麽大的轟動,還有學子去為自己請願。其實如果流言隻在市井中傳播,是很難引起知州寇準的注意的,正是學子們群情激憤為劉旭請願,才最終引起了寇準的注意。
其實連劉旭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事情為何能在文人士子間迅速傳播!
劉旭出事之後,曾經想到過,讓徐錦兒去找王宗元叔侄幫忙,但想想王宗元雖是文人但也隻是一個小小縣學教諭,很難在州衙裏有什麽關係,也就作罷。
劉旭不知道的是,其實自己案子得以被知州寇準答應重審,起作用最大的正是王曾。
別看王曾年紀不大,但其師從張震,儒學之外,兼學其他雜學,人情世故的練達,遠在同齡人之上。王曾自從聽到中秋做《明月幾時有》妙詞的劉旭,因為私釀酒賣被抓的傳言後,敏銳的察覺此劉旭正是自己認識的好友劉旭。王曾心思靈活,先是在矮鬆園的學子中渲染此事,為劉旭叫屈。矮鬆園的學子們聽了這件事後,自是憤慨,他們又各自有自己的知交好友,於是各自串聯,最終出現了州衙門口青州四大學府學子請願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