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陛下呷著茶水,淡然問道:“此間皆是帝國之砥柱,趙國公有什麽話便請直言無妨,兜兜轉轉有什麽意思?你便直言稚奴適合去哪個衙門,然後朕與諸位愛卿考量一番即可,行,就讓稚奴過去,不行,那便就此作罷。”
他有些著惱,這長孫無忌怎的年紀愈大愈墨跡,東拉西扯顯擺你很有能耐嗎?就這麽點事兒幹脆一點說出來就完了,非得雲山霧罩彰顯你的高深莫測,簡直不知所謂。
長孫無忌也意識到了李二陛下的不悅,趕緊說道:“以老臣之見,不若將晉王調去兵部,正好兵部如今尚書職位空閑,可敕封晉王檢校兵部尚書之職,節製兵部上下。”
此言一出,李績等人盡皆渾身一震。
娘咧!
這個好狐狸,居然將主意打到兵部去了?那可是太子最堅實的根基啊!若是任由晉王到了兵部攪風攪雨,對太子聲譽的打擊簡直無法估測!
李績再也不複以往作壁上觀、明哲保身的形象,立即出聲道:“兵部怎的就沒有尚書了?越國公雖然被停職,可兵部尚書的官銜卻並未虢奪,趙國公此言有失穩妥。”
長孫無忌作恍然狀:“哎呦,某還真是上了年紀,記性差了好多,居然忘了這茬兒……不過也沒什麽關係,不是已經停職了嘛?兵部依舊群龍無首,並不妨礙晉王節製兵部。”
李績明白,長孫無忌敢於提出這樣的建議,顯然是得到了陛下首肯的。
他心中焦急,看看左右,蕭瑀老神在在神遊物外,劉洎、馬周雖然立場上側重於太子,但更加傾向於向陛下盡忠,既然陛下有意讓晉王調入兵部,那麽他們絕對不會公開反對。
隻得說道:“陛下三思!明年開春,遼東大軍就要開拔,陛下亦將禦駕親征高句麗,今年冬天乃是重中之重,各種糧秣軍械的運輸、兵員的調派,任務繁重時不我待,豈能當做晉王殿下的磨刀石?一旦有所閃失,連累到明年春天的戰事,這個責任誰也背負不起。”
見到李績將東征拿出來說事兒,長孫無忌也害怕李二陛下心誌動搖,畢竟東征乃是李二陛下心頭的頭等大事,絕對不容許出現一絲一毫的意外。
“英國公有些危言聳聽了吧?如今房俊停職,更是隨同魏王殿下遠去江南,兵部隻是由一個左侍郎掌管部務。這等情況下若是能夠做到運轉順暢、無所失誤,為何晉王調入兵部就會誤了大事?兵部自有規矩,隻需按圖索驥、蕭規曹隨,即便是晉王入主,亦絕無差池。”
李績心急,張口道:“陛下……”
話未說出,便被李二陛下抬手製止。
李二陛下放下茶杯,瞅了李績一眼,緩緩說道:“這江山是朕與諸位愛卿九死一生打下來的,將來朕萬年之後,諸位愛卿亦有壽終正寢之時,這江山由誰來掌控?還是得靠著太子與諸位親王精誠團結,才能守得住這份家業,甚至更進一步。”
他又看著蕭瑀、劉洎、馬周等人,續道:“先前英國公諫言太子入主民部,實施改革,朕已經允諾。如今趙國公諫言晉王入主兵部學習部務,施展所長,朕認為也並無不妥。年青人嘛,總歸是要給他們機會去磨礪一番,將來方能堪當大任。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李績閉上嘴巴。
這位皇帝簡直就是耍無賴,明擺著是拿太子入主民部這件事兒來要挾,當初你諫言太子入主民部,朕可是一聲未吭便答允下來,怎地眼下朕要將晉王調去兵部,你便推三阻四?有來有往才是禮數,有來無迴就不合規矩了……
蕭瑀、劉洎、馬周三人並未如李績所想那樣立即讚同,而是集體沉默。
他們都算是太子親近之人,明裏暗裏都曾表態支持太子,如今李二陛下明目張膽的偏袒晉王,若是他們一言不發便予以讚同,往後如何麵對太子?
哪怕明知此乃李二陛下之意誌,絕對不可違逆,也要以沉默來表述自己的立場。
你是皇帝你說了算,但是我要有自己的態度……
李二陛下掃視一周,看著諸位大臣的神色,也能夠猜到他們心中所想,覺得自己也的確是有點強人所難,想了想,一字字補充道:“隻此一次,下不為例。”
這話就嚴重了。
朕看好晉王,所以推出晉王讓他與太子競爭,心裏也更寵愛晉王,此乃朝野盡知之事,這一次算是偏袒晉王,朕心裏清楚。但是僅此一次,自今而後,憑晉王隻能與太子爭奪儲君之位,朕也絕對不會再做出此等偏袒之行為。
江山社稷是皇帝的,選擇哪一個繼承人,自然也是皇帝乾綱獨斷,大臣們可以建議,卻絕無理由強行推翻。
李二陛下能夠說出這一句“下不為例”,等同於給了大家一個承諾,誰若是繼續不給麵子,那可就別管他翻臉發飆……
李績趕緊說道:“陛下乾綱獨斷,微臣無有不從。”
蕭瑀等人也不敢再矜持了,齊聲道:“陛下乾綱獨斷,臣等無有不從。”
他們也沒辦法。
首先,今日李二陛下顯然是鐵了心要將晉王調去兵部,為此甚至不惜與長孫無忌暗中串聯,誰若是頭鐵繼續反對,就得做好承受李二陛下滔天怒火的準備。
再則,目前太子的不利之處,不在於晉王到底有多少才華,而是在於李二陛下一以貫之的偏袒。身為父母總歸是要對兒子們有厚有薄、有遠有近,一隻手伸出來無根手指頭還不一齊呢,哪裏有什麽一碗水端平?
如果李二陛下當真能夠說到做到,從此之後在這兩為殿下的爭奪當中處於一個公平的地位,不拉偏架、不偏袒晉王,那麽對於太子來說甚至算得上一個很好的形勢……
至於兵部這個太子的根基是否會被晉王拉攏過去,那也是沒辦法的事。
*****
從神龍殿出來,李績陰沉著臉衝著幾位同僚一拱手,便一個人當先而行,疾步出了太極宮。
之後也沒有避開任何人,更為乘坐馬車,就這麽步行著順著天街向東而行,光明正大的來到東宮覲見太子李承乾。
他並非以這種方式向李二陛下表達自己的不滿,而是要借此向那些忠於太子的官員展現自立的立場,穩定那些人的軍心士氣。
時至今日,儲位之爭已經不是應該如何站隊的問題,隊伍其實早就站好了,隻是李績這人素來謀定後動、行事低調的緣故,不願意大搖大擺的力挺太子使得自己成為眾矢之的。
當關隴貴族整體站在晉王身後的那一刻起,他以及他身後的山東世家,已經再無退路。
而這一切,或許也正是李二陛下借由儲位之爭而達到的世家門閥相互攻訐、彼此殘殺的一個殺招……
李承乾聞聽內侍來報,說李績登門覲見,趕緊命內侍將李績帶過來,自己則親自迎出書房,遠遠的便施行大禮,將李績迎入書房之內。
內侍奉上香茗,躬身推出,順手掩好了房門站在門外,謹防有人就近竊聽。
書房內,李績將剛剛神龍殿上發生的一切如實告知,無一言一字隱瞞,當然也並未摻雜自己的主觀意見,隻是就事論事,闡述事實。
李承乾默默聽完,一言不發,神情有些落寞。
半晌,方才幽幽一歎,苦笑道:“孤雖然貴為太子,但是有些時候卻寧願生在諸位兄弟之後。”
老兒子大孫子,老一輩的命根子。
不僅尋常人家如此,世家門閥也是一樣,對於幼子總是有諸多偏愛,這是沒法子的事。
可即便如此,自己的父親如此偏袒自己的兄弟,讓李承乾依舊心中酸澀,又是羨慕又是嫉妒……
他有些著惱,這長孫無忌怎的年紀愈大愈墨跡,東拉西扯顯擺你很有能耐嗎?就這麽點事兒幹脆一點說出來就完了,非得雲山霧罩彰顯你的高深莫測,簡直不知所謂。
長孫無忌也意識到了李二陛下的不悅,趕緊說道:“以老臣之見,不若將晉王調去兵部,正好兵部如今尚書職位空閑,可敕封晉王檢校兵部尚書之職,節製兵部上下。”
此言一出,李績等人盡皆渾身一震。
娘咧!
這個好狐狸,居然將主意打到兵部去了?那可是太子最堅實的根基啊!若是任由晉王到了兵部攪風攪雨,對太子聲譽的打擊簡直無法估測!
李績再也不複以往作壁上觀、明哲保身的形象,立即出聲道:“兵部怎的就沒有尚書了?越國公雖然被停職,可兵部尚書的官銜卻並未虢奪,趙國公此言有失穩妥。”
長孫無忌作恍然狀:“哎呦,某還真是上了年紀,記性差了好多,居然忘了這茬兒……不過也沒什麽關係,不是已經停職了嘛?兵部依舊群龍無首,並不妨礙晉王節製兵部。”
李績明白,長孫無忌敢於提出這樣的建議,顯然是得到了陛下首肯的。
他心中焦急,看看左右,蕭瑀老神在在神遊物外,劉洎、馬周雖然立場上側重於太子,但更加傾向於向陛下盡忠,既然陛下有意讓晉王調入兵部,那麽他們絕對不會公開反對。
隻得說道:“陛下三思!明年開春,遼東大軍就要開拔,陛下亦將禦駕親征高句麗,今年冬天乃是重中之重,各種糧秣軍械的運輸、兵員的調派,任務繁重時不我待,豈能當做晉王殿下的磨刀石?一旦有所閃失,連累到明年春天的戰事,這個責任誰也背負不起。”
見到李績將東征拿出來說事兒,長孫無忌也害怕李二陛下心誌動搖,畢竟東征乃是李二陛下心頭的頭等大事,絕對不容許出現一絲一毫的意外。
“英國公有些危言聳聽了吧?如今房俊停職,更是隨同魏王殿下遠去江南,兵部隻是由一個左侍郎掌管部務。這等情況下若是能夠做到運轉順暢、無所失誤,為何晉王調入兵部就會誤了大事?兵部自有規矩,隻需按圖索驥、蕭規曹隨,即便是晉王入主,亦絕無差池。”
李績心急,張口道:“陛下……”
話未說出,便被李二陛下抬手製止。
李二陛下放下茶杯,瞅了李績一眼,緩緩說道:“這江山是朕與諸位愛卿九死一生打下來的,將來朕萬年之後,諸位愛卿亦有壽終正寢之時,這江山由誰來掌控?還是得靠著太子與諸位親王精誠團結,才能守得住這份家業,甚至更進一步。”
他又看著蕭瑀、劉洎、馬周等人,續道:“先前英國公諫言太子入主民部,實施改革,朕已經允諾。如今趙國公諫言晉王入主兵部學習部務,施展所長,朕認為也並無不妥。年青人嘛,總歸是要給他們機會去磨礪一番,將來方能堪當大任。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李績閉上嘴巴。
這位皇帝簡直就是耍無賴,明擺著是拿太子入主民部這件事兒來要挾,當初你諫言太子入主民部,朕可是一聲未吭便答允下來,怎地眼下朕要將晉王調去兵部,你便推三阻四?有來有往才是禮數,有來無迴就不合規矩了……
蕭瑀、劉洎、馬周三人並未如李績所想那樣立即讚同,而是集體沉默。
他們都算是太子親近之人,明裏暗裏都曾表態支持太子,如今李二陛下明目張膽的偏袒晉王,若是他們一言不發便予以讚同,往後如何麵對太子?
哪怕明知此乃李二陛下之意誌,絕對不可違逆,也要以沉默來表述自己的立場。
你是皇帝你說了算,但是我要有自己的態度……
李二陛下掃視一周,看著諸位大臣的神色,也能夠猜到他們心中所想,覺得自己也的確是有點強人所難,想了想,一字字補充道:“隻此一次,下不為例。”
這話就嚴重了。
朕看好晉王,所以推出晉王讓他與太子競爭,心裏也更寵愛晉王,此乃朝野盡知之事,這一次算是偏袒晉王,朕心裏清楚。但是僅此一次,自今而後,憑晉王隻能與太子爭奪儲君之位,朕也絕對不會再做出此等偏袒之行為。
江山社稷是皇帝的,選擇哪一個繼承人,自然也是皇帝乾綱獨斷,大臣們可以建議,卻絕無理由強行推翻。
李二陛下能夠說出這一句“下不為例”,等同於給了大家一個承諾,誰若是繼續不給麵子,那可就別管他翻臉發飆……
李績趕緊說道:“陛下乾綱獨斷,微臣無有不從。”
蕭瑀等人也不敢再矜持了,齊聲道:“陛下乾綱獨斷,臣等無有不從。”
他們也沒辦法。
首先,今日李二陛下顯然是鐵了心要將晉王調去兵部,為此甚至不惜與長孫無忌暗中串聯,誰若是頭鐵繼續反對,就得做好承受李二陛下滔天怒火的準備。
再則,目前太子的不利之處,不在於晉王到底有多少才華,而是在於李二陛下一以貫之的偏袒。身為父母總歸是要對兒子們有厚有薄、有遠有近,一隻手伸出來無根手指頭還不一齊呢,哪裏有什麽一碗水端平?
如果李二陛下當真能夠說到做到,從此之後在這兩為殿下的爭奪當中處於一個公平的地位,不拉偏架、不偏袒晉王,那麽對於太子來說甚至算得上一個很好的形勢……
至於兵部這個太子的根基是否會被晉王拉攏過去,那也是沒辦法的事。
*****
從神龍殿出來,李績陰沉著臉衝著幾位同僚一拱手,便一個人當先而行,疾步出了太極宮。
之後也沒有避開任何人,更為乘坐馬車,就這麽步行著順著天街向東而行,光明正大的來到東宮覲見太子李承乾。
他並非以這種方式向李二陛下表達自己的不滿,而是要借此向那些忠於太子的官員展現自立的立場,穩定那些人的軍心士氣。
時至今日,儲位之爭已經不是應該如何站隊的問題,隊伍其實早就站好了,隻是李績這人素來謀定後動、行事低調的緣故,不願意大搖大擺的力挺太子使得自己成為眾矢之的。
當關隴貴族整體站在晉王身後的那一刻起,他以及他身後的山東世家,已經再無退路。
而這一切,或許也正是李二陛下借由儲位之爭而達到的世家門閥相互攻訐、彼此殘殺的一個殺招……
李承乾聞聽內侍來報,說李績登門覲見,趕緊命內侍將李績帶過來,自己則親自迎出書房,遠遠的便施行大禮,將李績迎入書房之內。
內侍奉上香茗,躬身推出,順手掩好了房門站在門外,謹防有人就近竊聽。
書房內,李績將剛剛神龍殿上發生的一切如實告知,無一言一字隱瞞,當然也並未摻雜自己的主觀意見,隻是就事論事,闡述事實。
李承乾默默聽完,一言不發,神情有些落寞。
半晌,方才幽幽一歎,苦笑道:“孤雖然貴為太子,但是有些時候卻寧願生在諸位兄弟之後。”
老兒子大孫子,老一輩的命根子。
不僅尋常人家如此,世家門閥也是一樣,對於幼子總是有諸多偏愛,這是沒法子的事。
可即便如此,自己的父親如此偏袒自己的兄弟,讓李承乾依舊心中酸澀,又是羨慕又是嫉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