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元壽苦著臉,不知如何抉擇。
一邊是十幾代人辛苦經營的家業一朝喪盡付諸東流,徹底告別世家門閥之領域,一邊是困守孤城絕境奮戰有可能闔族覆亡……兩杯酒,都有毒。
蘇良嗣在一旁溫言相勸:“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人總要活著才有所謂的家族,否則何談其他?況且大帥之建議已經很是厚道,畢竟即便安氏同意遷徙關中也需要陛下允準才行,這其中難免要勞動越國公在陛下麵前諫言……成與不成,還是兩說呢。”
持續給予壓力。
裴行儉續道:“無論如何,安兄也要早做決斷才是,左武衛戰力強悍,上上下下都將番和視作迴歸長安之功勳,必然悍不畏死、勇猛無比,安兄麾下部隊未必能抵擋幾天。”
安元壽咬著牙:“我麾下左驍衛也不是吃素的,弟兄們背水一戰、向死而生,誰也不敢言必勝。”
這就屬於嘴硬了,瀕臨絕境的確能夠使得上下一心戰力飆升,卻也有可能加速崩潰……
裴行儉搖搖頭,又給安元壽斟了一杯茶:“如若安兄這般信心十足,那我也隻能預祝安兄旗開得勝。我這就讓人準備酒宴款待安兄一番,今夜便宿於此處歇一歇,明日一早便返迴番和吧,嫂夫人固然女中豪傑,但到底不是一軍之主帥,危難時候難以穩定軍心,還需安兄主持大局才行。”
“我……”
安元壽知道這已經是裴行儉之底線了,迫於無奈,隻得一咬牙:“那就依從大都護之言,不過我也有個要求,懇請大都護派人護送安氏族人前往關中確保安全,否則程咬金那賊廝說不得就要狠下毒手。”
以陛下對安氏之恨意,無論暗中授意程咬金斬盡殺絕,亦或是程咬金揣摩上意狠下殺手,此去關中的路途上必然危險重重……
裴行儉這才哈哈一笑:“此乃應有之意,安氏固然有錯,卻罪不至死,保護安氏一族之安全義不容辭。”
他看向蘇良嗣,吩咐道:“前往吐蕃之事稍作停留,你先率領一旅部隊前往番和,持我之帥印麵見盧國公,請其暫停攻擊,待到番和城開城投降,你要約束雙方軍隊保持冷靜,三方聯名向陛下具稟詳情,然後就地等待陛下的旨意。”
蘇良嗣心領神會,壓抑著心中感激,肅容道:“下官遵命。”
這是白送給他一樁功勞。
陛下深恨安氏於關鍵時刻之背刺,對君王來說此乃莫大之恥辱,但也未必一定要見到安氏闔族消亡覆滅,若能將安氏舉族遷徙至關中之地盡歸朝廷掌控之下,使河西之地再無安氏這等“國中之國”,皇權覆蓋州縣、政令得以通行,且同時又能將安氏積攢十幾代之田地、房產收歸內帑,未必就不能放安氏一馬。
如此一來,既無“屠戮功勳”之罵名,又得安氏百年家產之充實,一箭雙雕,何樂而不為?
安氏得以保全宗族、不至於闔族覆滅,程咬金無需死戰便能將他想要的功勳穩穩到手,迴歸長安指日可待,蘇良嗣自己還能憑白得到一份功勞,而裴行儉坐鎮河西、談笑間消弭一場自相殘殺的慘烈大戰,亦是功莫大焉。
蘇良嗣心底連連讚歎、欽佩非常,如此短暫的時間內拿出此等附和各方利益之方略,其間分寸拿捏得恰到好處,實在是謀略出眾、已然有宰輔之能力,自愧不如。
安元壽麵容糾結,良久才長長歎息一聲,不得不低頭接受現實:“大都護謀略無雙,在下深感敬佩,假若他日僥幸活命,此番恩情必然闔族牢記、不敢或忘。”
隻要有房俊從中勸諫,安氏闔族之性命大抵是能保住了,至於其他身外浮財……也顧不得了。
當即,蘇良嗣帶領一旅兵馬護送安元壽自甘州出發,沿著官道疾馳向番和城。
至番和城西五十裏,發現道路已經被左武衛精騎封鎖,攻城戰用不到騎兵,所以這一支左武衛最為精銳的精兵便被放置於此。不僅封鎖路途嚴防番和城之守軍由此潰退,也將東去之商旅攔阻於此不準進入戰區。
蘇良嗣親至前軍,風雪之中掀起兜鍪,目光銳利,舉起安西大都護之令牌,冷聲道:“奉安西大都護之命前往番和城公幹,汝等速速讓開道路!”
左武衛騎兵趕緊上前查驗令牌,確認無誤之後馬上搬開路上拒馬,讓開道路。
蘇良嗣吩咐道:“不知此刻是哪一位將軍率軍攻打番和城?”
“是左武衛將軍、琅琊郡公。”
“即刻派人告知牛將軍,就說我現在抵達番和城下與他會晤,請他前來相見。”
“喏。”
左武衛兵卒不敢怠慢,安西大都護不僅僅品階上高於十六衛大將軍,其更是帝國戰略重地,十餘萬安西軍鎮守西域堪稱天下第一封疆大吏,即便是朝堂之上的宰輔也不敢等閑視之,萬萬不敢違抗命令。
……
蘇良嗣率領一旅騎兵頂風冒雪輕騎突進,抵達番和城下已經是傍晚時分,雪勢略減、風勢陡增,地上尚未凍住的積雪被北風卷起肆虐於天地之間,遠處番和城的輪廓在一片茫茫之中模糊不清、若隱若現。
抵達馬城河邊,便有左武衛的斥候前來,引領著見到駐足於河畔的牛進達一行數百人,於河畔堆集積雪擋住寒風,然後支起一座營帳,被大風吹得獵獵作響。
牛進達接到消息不敢托大,不僅前來相見,更站在寒風之中迎接,而後拉著蘇良嗣的手進入營帳之內。
現如今新皇繼位、改朝換代,以往的貞觀勳貴已經不吃香了,老夥計們要麽逐漸調令、要麽慢慢失勢,尤其軍方更甚,現如今已經是以房俊為代表的年青一代的天下,這些年青人敢想敢幹、能力卓越,不僅將貞觀勳貴打下來的江山守得固若金湯,更製定一係列的宏大戰略,使得帝國軍隊之影響力不斷向外擴散。
無論極西之地、亦或是大海之上,大唐軍隊高歌猛進、橫掃八荒,將大唐神威推送至蒼穹之下的每一塊土地、每一片海疆。
這是貞觀勳貴無論如何都做不到的。
後生可畏。
兩人攜手入帳,分別落座,牛進達親熱道:“吾與令尊乃是故交,昔年一同效力太宗皇帝麾下,彼此契合。隻可惜令尊驟然離世、為之扼腕,不過所幸賢侄能力卓越、前程似錦,令尊足以告慰。”
蘇良嗣趕緊離座起身,恭聲道:“先父亦曾在我麵前多次提及琅琊郡公,言說您驍勇善戰、勇冠三軍,且意氣縱橫、乃守禮君子,甚為敬佩。”
其父蘇世長曾經任職“天策府”軍諮祭酒,更名列“十八學士”之一,牛進達與之有舊,算是蘇良嗣的長輩……
“誒,我提及舊事,乃是為了說明你我之間無需拘謹,可不是在你麵前擺什麽長輩的架子,快快入座,喝杯酒暖暖身子。”
“多謝郡公。”
再度入座,牛進達給蘇良嗣斟了杯酒看他飲下,也不繞圈子,直言道:“安元壽謀反作亂之罪證確鑿,更有姑臧陰氏簽名佐證,吾家大帥為防其鋌而走險、禍亂河西,不得不斷然出擊,與此同時已經向長安八百裏加急告知詳情,卻不知安西都護府何以橫插一手、意欲何為?”
蘇良嗣道:“安元壽此刻就在我軍中。”
牛進達眼睛一瞪:“賢侄何以與此叛逆來往?來人,去將此獠拿下!”
“郡公稍安勿躁。”
蘇良嗣笑著阻止牛進達:“郡公何必這般?安氏一族固然犯下謀逆之罪,也需要陛下頒布聖旨予以緝捕問罪,盧國公擅自開戰已然僭越。”
“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稱不上僭越。”
“話雖如此,但朝堂自有法度,如若人人皆效仿盧國公行事,豈非天下大亂?恐怕朝堂上的君子們不會予以認可。”
是否謀逆,不是你程咬金以及牛進達說了算,即便罪證確鑿也要經由三司會審、陛下聖裁,最終才能明正典刑。
你這邊自說自話然後悍然騎兵,哪有這樣的道理?真以為朝堂上那些禦史言官是吃素的?
你們的最終目的是順應陛下的心意剪除安元壽,而後立功歸迴長安,可若是這件事在朝堂上沸沸揚揚的鬧開,禦史言官們踴躍彈劾、予以攻訐,恐怕事情就不會如同想象那般順利,一旦橫生波折,迴歸長安之事怕是就要拖延,甚至告吹……
牛進達雖然打仗勇猛,卻也並非蠢笨之輩,隻不過平時有程咬金出主意所以不愛動腦子而已,此刻聽了蘇良嗣之言,略微一琢磨,就知道言之有理。
沉吟一下,他問道:“大都護怎麽說?”
“吐蕃戰略”乃是由兵部發起,說白了幕後主使之人就是房俊,所以即便是囂張跋扈如程咬金也不敢無視裴行儉的意見,一旦破壞了“吐蕃戰略”激怒房俊,那廝惱怒之下不顧往昔交情從中作梗,左武衛想要迴返長安怕是不知等到何年何月……
一邊是十幾代人辛苦經營的家業一朝喪盡付諸東流,徹底告別世家門閥之領域,一邊是困守孤城絕境奮戰有可能闔族覆亡……兩杯酒,都有毒。
蘇良嗣在一旁溫言相勸:“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人總要活著才有所謂的家族,否則何談其他?況且大帥之建議已經很是厚道,畢竟即便安氏同意遷徙關中也需要陛下允準才行,這其中難免要勞動越國公在陛下麵前諫言……成與不成,還是兩說呢。”
持續給予壓力。
裴行儉續道:“無論如何,安兄也要早做決斷才是,左武衛戰力強悍,上上下下都將番和視作迴歸長安之功勳,必然悍不畏死、勇猛無比,安兄麾下部隊未必能抵擋幾天。”
安元壽咬著牙:“我麾下左驍衛也不是吃素的,弟兄們背水一戰、向死而生,誰也不敢言必勝。”
這就屬於嘴硬了,瀕臨絕境的確能夠使得上下一心戰力飆升,卻也有可能加速崩潰……
裴行儉搖搖頭,又給安元壽斟了一杯茶:“如若安兄這般信心十足,那我也隻能預祝安兄旗開得勝。我這就讓人準備酒宴款待安兄一番,今夜便宿於此處歇一歇,明日一早便返迴番和吧,嫂夫人固然女中豪傑,但到底不是一軍之主帥,危難時候難以穩定軍心,還需安兄主持大局才行。”
“我……”
安元壽知道這已經是裴行儉之底線了,迫於無奈,隻得一咬牙:“那就依從大都護之言,不過我也有個要求,懇請大都護派人護送安氏族人前往關中確保安全,否則程咬金那賊廝說不得就要狠下毒手。”
以陛下對安氏之恨意,無論暗中授意程咬金斬盡殺絕,亦或是程咬金揣摩上意狠下殺手,此去關中的路途上必然危險重重……
裴行儉這才哈哈一笑:“此乃應有之意,安氏固然有錯,卻罪不至死,保護安氏一族之安全義不容辭。”
他看向蘇良嗣,吩咐道:“前往吐蕃之事稍作停留,你先率領一旅部隊前往番和,持我之帥印麵見盧國公,請其暫停攻擊,待到番和城開城投降,你要約束雙方軍隊保持冷靜,三方聯名向陛下具稟詳情,然後就地等待陛下的旨意。”
蘇良嗣心領神會,壓抑著心中感激,肅容道:“下官遵命。”
這是白送給他一樁功勞。
陛下深恨安氏於關鍵時刻之背刺,對君王來說此乃莫大之恥辱,但也未必一定要見到安氏闔族消亡覆滅,若能將安氏舉族遷徙至關中之地盡歸朝廷掌控之下,使河西之地再無安氏這等“國中之國”,皇權覆蓋州縣、政令得以通行,且同時又能將安氏積攢十幾代之田地、房產收歸內帑,未必就不能放安氏一馬。
如此一來,既無“屠戮功勳”之罵名,又得安氏百年家產之充實,一箭雙雕,何樂而不為?
安氏得以保全宗族、不至於闔族覆滅,程咬金無需死戰便能將他想要的功勳穩穩到手,迴歸長安指日可待,蘇良嗣自己還能憑白得到一份功勞,而裴行儉坐鎮河西、談笑間消弭一場自相殘殺的慘烈大戰,亦是功莫大焉。
蘇良嗣心底連連讚歎、欽佩非常,如此短暫的時間內拿出此等附和各方利益之方略,其間分寸拿捏得恰到好處,實在是謀略出眾、已然有宰輔之能力,自愧不如。
安元壽麵容糾結,良久才長長歎息一聲,不得不低頭接受現實:“大都護謀略無雙,在下深感敬佩,假若他日僥幸活命,此番恩情必然闔族牢記、不敢或忘。”
隻要有房俊從中勸諫,安氏闔族之性命大抵是能保住了,至於其他身外浮財……也顧不得了。
當即,蘇良嗣帶領一旅兵馬護送安元壽自甘州出發,沿著官道疾馳向番和城。
至番和城西五十裏,發現道路已經被左武衛精騎封鎖,攻城戰用不到騎兵,所以這一支左武衛最為精銳的精兵便被放置於此。不僅封鎖路途嚴防番和城之守軍由此潰退,也將東去之商旅攔阻於此不準進入戰區。
蘇良嗣親至前軍,風雪之中掀起兜鍪,目光銳利,舉起安西大都護之令牌,冷聲道:“奉安西大都護之命前往番和城公幹,汝等速速讓開道路!”
左武衛騎兵趕緊上前查驗令牌,確認無誤之後馬上搬開路上拒馬,讓開道路。
蘇良嗣吩咐道:“不知此刻是哪一位將軍率軍攻打番和城?”
“是左武衛將軍、琅琊郡公。”
“即刻派人告知牛將軍,就說我現在抵達番和城下與他會晤,請他前來相見。”
“喏。”
左武衛兵卒不敢怠慢,安西大都護不僅僅品階上高於十六衛大將軍,其更是帝國戰略重地,十餘萬安西軍鎮守西域堪稱天下第一封疆大吏,即便是朝堂之上的宰輔也不敢等閑視之,萬萬不敢違抗命令。
……
蘇良嗣率領一旅騎兵頂風冒雪輕騎突進,抵達番和城下已經是傍晚時分,雪勢略減、風勢陡增,地上尚未凍住的積雪被北風卷起肆虐於天地之間,遠處番和城的輪廓在一片茫茫之中模糊不清、若隱若現。
抵達馬城河邊,便有左武衛的斥候前來,引領著見到駐足於河畔的牛進達一行數百人,於河畔堆集積雪擋住寒風,然後支起一座營帳,被大風吹得獵獵作響。
牛進達接到消息不敢托大,不僅前來相見,更站在寒風之中迎接,而後拉著蘇良嗣的手進入營帳之內。
現如今新皇繼位、改朝換代,以往的貞觀勳貴已經不吃香了,老夥計們要麽逐漸調令、要麽慢慢失勢,尤其軍方更甚,現如今已經是以房俊為代表的年青一代的天下,這些年青人敢想敢幹、能力卓越,不僅將貞觀勳貴打下來的江山守得固若金湯,更製定一係列的宏大戰略,使得帝國軍隊之影響力不斷向外擴散。
無論極西之地、亦或是大海之上,大唐軍隊高歌猛進、橫掃八荒,將大唐神威推送至蒼穹之下的每一塊土地、每一片海疆。
這是貞觀勳貴無論如何都做不到的。
後生可畏。
兩人攜手入帳,分別落座,牛進達親熱道:“吾與令尊乃是故交,昔年一同效力太宗皇帝麾下,彼此契合。隻可惜令尊驟然離世、為之扼腕,不過所幸賢侄能力卓越、前程似錦,令尊足以告慰。”
蘇良嗣趕緊離座起身,恭聲道:“先父亦曾在我麵前多次提及琅琊郡公,言說您驍勇善戰、勇冠三軍,且意氣縱橫、乃守禮君子,甚為敬佩。”
其父蘇世長曾經任職“天策府”軍諮祭酒,更名列“十八學士”之一,牛進達與之有舊,算是蘇良嗣的長輩……
“誒,我提及舊事,乃是為了說明你我之間無需拘謹,可不是在你麵前擺什麽長輩的架子,快快入座,喝杯酒暖暖身子。”
“多謝郡公。”
再度入座,牛進達給蘇良嗣斟了杯酒看他飲下,也不繞圈子,直言道:“安元壽謀反作亂之罪證確鑿,更有姑臧陰氏簽名佐證,吾家大帥為防其鋌而走險、禍亂河西,不得不斷然出擊,與此同時已經向長安八百裏加急告知詳情,卻不知安西都護府何以橫插一手、意欲何為?”
蘇良嗣道:“安元壽此刻就在我軍中。”
牛進達眼睛一瞪:“賢侄何以與此叛逆來往?來人,去將此獠拿下!”
“郡公稍安勿躁。”
蘇良嗣笑著阻止牛進達:“郡公何必這般?安氏一族固然犯下謀逆之罪,也需要陛下頒布聖旨予以緝捕問罪,盧國公擅自開戰已然僭越。”
“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稱不上僭越。”
“話雖如此,但朝堂自有法度,如若人人皆效仿盧國公行事,豈非天下大亂?恐怕朝堂上的君子們不會予以認可。”
是否謀逆,不是你程咬金以及牛進達說了算,即便罪證確鑿也要經由三司會審、陛下聖裁,最終才能明正典刑。
你這邊自說自話然後悍然騎兵,哪有這樣的道理?真以為朝堂上那些禦史言官是吃素的?
你們的最終目的是順應陛下的心意剪除安元壽,而後立功歸迴長安,可若是這件事在朝堂上沸沸揚揚的鬧開,禦史言官們踴躍彈劾、予以攻訐,恐怕事情就不會如同想象那般順利,一旦橫生波折,迴歸長安之事怕是就要拖延,甚至告吹……
牛進達雖然打仗勇猛,卻也並非蠢笨之輩,隻不過平時有程咬金出主意所以不愛動腦子而已,此刻聽了蘇良嗣之言,略微一琢磨,就知道言之有理。
沉吟一下,他問道:“大都護怎麽說?”
“吐蕃戰略”乃是由兵部發起,說白了幕後主使之人就是房俊,所以即便是囂張跋扈如程咬金也不敢無視裴行儉的意見,一旦破壞了“吐蕃戰略”激怒房俊,那廝惱怒之下不顧往昔交情從中作梗,左武衛想要迴返長安怕是不知等到何年何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