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大虎蹲了下去,發現手的骨架上有一條黑色的細繩。


    他好奇地拉起了繩子,發現原來是一條“項鏈”。


    這下就都明白了。


    死者臨死前,確實手裏就是平托著這條項鏈。因為死後身體的肉全部枯萎腐爛,所以項鏈的吊墜從骨頭縫中掉了下去。


    隻不過,這個項鏈的吊鏈很是那麽奇特。非金非木,形狀看上去就像是什麽動物的爪子一樣。


    可是你說是動物的爪子吧,卻又有一種奇特的光澤,在火光照耀下亮晶晶的。


    “這可是個寶貝啊!”趙天賜也注意到了這玩意,驚喜地叫了起來。


    趙天賜拿起那個漆黑透明的吊墜,細細看了起來。


    那吊墜在火光映照下閃著潤澤的光芒,前端鋒利尖銳,圓錐形的下端,鑲嵌著數匝金線,製成“透地紋”的樣式。


    “啥玩意啊這是?”倪大虎湊過來問道。


    “摸金符。”趙天賜簡單地迴答。


    於奇正也湊過去看了一眼,隻見那個吊墜正麵鐫刻著“天官賜福,百無禁忌”八個古篆字,反麵則是刻著一個“曹”字。拿在手中,感覺到一絲絲的涼意,極具質感。


    “這到底是啥玩意嘛?”倪大虎忍不住說道。


    趙天賜開始介紹起來。


    這是發丘中郎將所佩戴的符。


    至於什麽是摸金校尉,就得從東漢末年說起了。


    漢·陳琳《為袁紹檄豫州》:“操又特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露。”


    發丘中郎將又是個什麽玩意呢?


    發,發掘。丘,墳墓。


    中郎將,官名,秦置中郎,至西漢分五官、左、右三中郎署,各置中郎將以統領皇帝的侍衛,屬光祿勳。


    那麽情況就非常明顯了,也就是說在討伐袁紹的時候,曹操為了彌補軍費的不足,專門派人去進行盜墓獲取財務。為了做這件事,還專門把盜墓隊伍的首領封為“中郎將”或者校尉。


    值得注意的是,《為袁紹檄豫州》這篇文章的起草者是大名士,列為“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而這篇文章也是古來檄文的名篇。


    而讓人覺得有意思的是,陳琳在袁紹失敗後,歸附曹操集團。


    曹操曾經對陳琳此文中對於他祖上行為的揭露表示不滿,對盜掘陵墓的批評卻似乎取默認態度。


    也就是說,這兩個官職極有可能是存在的。在當時世上大家都知道,所以曹操也無法抵賴。


    然後這裏重點就來了。


    “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誰更牛?


    這個問題隻要稍微具備一點點軍事常識就知道了。


    先從品級上來說,雖然曆朝官製不同,但中郎將至少也是正四品下,而校尉通常而言都是在六品以下。


    因此陳琳檄文中所描述的有兩種可能。


    第一種可能是:曹操設置了發丘中郎將,在此之下在設置有摸金校尉。這種可能就比較符合軍事編製。


    第二種可能是:曹操設置了兩支盜墓隊伍,其中的一支最高長官是“中郎將”級別,另外一支最高長官是“校尉”級別。但是,這並不代表當時的發丘中郎將的隊伍就一定比摸金校尉的隊伍龐大。


    為什麽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曌帝雙龍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於奇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於奇正並收藏曌帝雙龍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