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和滿達海端坐著,心中有些惶恐,就在這時,殿外侍衛忽然大聲喝道:“陛下駕到!”


    高歡走進來,兩人連忙拜服恭迎,“奴才恭迎陛下!”


    高歡徑直到皇位坐下,目光看了兩人一眼,隻見兩人都是屁股敲得老高,頭則貼到地麵,已顯示對他的恭敬。


    “起來吧!”高歡擺了擺手,“朕不需要奴才!”


    多爾袞趴在地上,“奴才惶恐,奴才罪劣深重,隻配跪著聽從陛下教誨!”


    高歡見此他們這麽賤,便不在強求,“既然如此,那你們就跪著吧!”


    “謝陛下成全!”多爾袞連忙磕頭,一旁的滿達海,隻能跟著。


    這時高歡沉聲問道:“朕讓你二人研究的課題怎麽樣了?”


    多爾袞筆直跪著,拿起自己的小本子道:“迴稟陛下,奴才對於身為努爾哈赤的後人,感到恥辱!”


    高歡問道:“你具體說一說,怎麽個恥辱,朕看看你的認識,夠不夠深刻!”


    多爾袞道:“努爾哈赤本是明臣,得明朝扶持,為建州奴酋,可卻不思報銷,反而背叛朝廷,以荒唐至極的七大恨反叛,不僅傷害了明朝的百姓,也將女真帶上死路。此人不忠不義,奴才已經與他斷絕了關係。奴才隻恨自己不能選擇,否則奴才決對不願做一個可恥的建奴,奴才想做一名光榮的乾朝人!嗚嗚~”


    多爾袞跪地扣首,痛哭流涕。


    一旁的滿達海低著頭,有些震驚的聽著多爾袞的話語,沒想到曾經的攝政王,為了活命,居然能夠做到這樣的程度,不過他反應過來,也連忙跟著扣頭,“奴才也是一樣。今日奴才有個不情之請,希望能夠擺脫愛新覺羅,這個可恥的姓氏,請陛下為奴才賜漢名!”


    兩人一人比一人無恥,高歡被兩人的肉麻弄得起了一身的雞皮疙瘩,見兩人覺悟這麽高,便直接說明,召他們來的用意。


    “賜漢名可以,不過要等你們立下功績。”高歡沉聲說道:“女真是我華夏族裔,不過因為努爾哈赤之輩,造成了兩族對立。上天有好生之德,朕不希望豪格等人,帶著關外的百姓走向滅亡,所以召你二人前來,讓你們另立政權,號召關外的各族百姓,脫離豪格,效忠大乾!”


    高歡準備在朝鮮發動起義,不過高歡對朝鮮人的戰力沒有什麽信心,所以準備讓多爾袞和滿達海,去朝鮮組織反對派政府,來分化和瓦解滿清。


    高歡看向兩人,問道:“你們可願意啊?”


    多爾袞和滿達海心頭一喜,連忙扣首,“奴才願意為陛下效力,願意號召族人,迴歸正途。”


    高歡滿意頷首,“好!你們先把今天的說辭,還有號召族人,歸屬大乾的主張登報,多發表文章抨擊現在的滿清。等朝鮮那邊起義後,朕便委任你們為反對派政府的首腦!”


    多爾袞和滿達海眼中閃現一絲亮光,連忙扣首,“奴才領命,一定死命的抨擊豪格!”


    高歡微微頷首,揮手道:“好!你們退下,等消息吧!”


    兩人聞語才站起身,一瘸一拐的告退。


    高歡看著兩人離開的背影,嘴角卻露出一絲微笑。


    西國滅亡在即,滿清也蹦躂不了多久了。


    高歡該怎麽統治蒙滿,還有西南、西北的少民,甚至海外的土民,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思想,來作為乾朝的指搗,同時也讓少民歸心。


    近來高歡翻越書籍,察看了曆代的政策,發現大致可分為兩種。


    一種是唐初、明初開放的中國概念,一種則是華夷之辯。


    曆史上大概有這麽個規律,當中國強大時,對於中國的這個概念就比較開放,會將周圍的一些少民,也看做中國的一部分,將他們納入中國的體係,而當中原的漢族政權衰落之時,便開始強調華夷之辯。


    遠的不說,高歡離明朝近,就以明朝的情況為例。


    明朝關於中國的概念,可以分為兩個階段,明太祖朱元璋開國,到土木堡之變前,明朝關於中國的觀念,都是比較開放的,人為中國是漢族,但也包括周邊的一些少數民族。


    在土木堡之變後,明朝對於中國的含義,便忽然轉向保守,開始強調華夷之辯,認為中國隻是漢族王朝。


    那麽為什麽會有這種變化呢?


    朱元璋登基詔書上說,“天命真人起於沙漠入中國為天下主。傳及子孫百有餘年,今運亦終。”


    明朝初年,明朝還是認為元是中國的一部分,對於遼、金,也是認可的,覺得都是中國王朝。


    這大概率是政治方麵的考慮,畢竟南宋亡了百年,而且隻有東南半臂江山,明初西南在蒙古的梁王之手,西北和撤迴北麵的蒙古人,依舊控製著大片土地。


    此時北元的殘餘勢力,雖然依舊十分強大,但是興新的明朝銳氣正盛,處於進攻擴張的一方,若是隻認宋,不認元金遼,那就沒理由往外打了。


    因此明朝早期,擁有更開放的中國概念,而這則有利益朱元璋的擴張和掃滅北元的殘餘勢力。


    畢竟“朕惟中國之君”,承認元是中國的一部分,“元傳及子孫百有餘年,今運亦終”,既然運中,那麽新的中國之君,就能取而代之,元的故地,便也都是中國之地。


    事實上,朱元璋曾經是想要滅掉北元,一統中國,不過因為北元實力尚存,明軍進攻受挫,所以並沒有實現目標。


    到明成祖時,因為繼承了朱元璋開放中國的觀點,將北元視為中國的一部分,認為逃亡草原的北元,威脅到明的正統地位,所以對著北元一頓爆錘,將成吉思汗的嫡係子孫打得一蹶不振,實現了在明朝開放中國的概念中,明朝獨一無二的正統地位。


    明朝的思想轉折,在土木堡之變後,究其原因,就是明朝衰落了。


    土木堡之變後,明朝與蒙古攻守易勢,這個時候強調華夷之辯,無疑也是政治需求。


    畢竟也先都打到北京城下,繼續說他們是中國的一部分,那他們就真不客氣的要入主中原了。


    此時明朝內部開始強調華夷之辯,目地就是對抗蒙古。


    從曆史上也可以看出,在中原王朝衰微,遇到危機的時刻,往往就是華夷之辯的思潮興起的時刻,而當中原王朝強盛時,往往就是我都要。


    想明白這點,高歡便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乾朝正處於擴張時期,那麽肯定是采取開放中國的概念。


    漢族是兄長,周圍但凡能扯上點關係的少數民族,都是華夏民族的後裔,都是弟弟和姊妹。


    既然都是中國的一部分,那高歡對四周土地,便有了主權宣稱,四周之地便自古以來都是中國之地,是乾朝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明朝初年,北元衰落後,明朝的勢力抵達遼東,朝鮮人上書朱元璋,說關外是他們的故地,希望明朝將的東北給他們,朱元璋則直接以這裏遼金故地,而遼金是中國的王朝,拒絕了朝鮮人的無禮要求。


    現在乾朝將要進入擴張時期,開明的中國概念,一是給了高歡出兵征伐四放,迫使四夷臣服的理由,二是被統治的少民,能與主體民族,形成一個想象共同體,減少乾朝的統治成本,加速漢化的速度。


    (求月票,推薦,追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武布中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話淒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話淒涼並收藏武布中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