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孫可望去西國,隻是高歡對付張獻忠的眾多手段之一。
孫可望打入西國內部後,能起到作用,自然是好事,若是起不到作用,甚至背叛高歡,也是不打緊的。
因為眼下高歡一統天下的大勢,不會因為某個人而終止,或者改變。
……
西國,成都。
孫可望在宮門前翻身下馬,他身穿四爪團龍袍,腰纏龍口金帶,頭戴翼善冠,這身禮服已經很久沒穿過了。
在得知孫可望迴歸後,張獻忠立刻恢複了他的爵位,並且為他準備了公服和府邸。
“殿下,請。”一名內侍躬身請道。
“有勞了!”孫可望剛迴來,對於大西國內的政治情況,還不是很了解,他將自己的姿態,放得很低,對誰都十分客氣。
畢竟人走茶涼,他投降高歡近七年,西國早就不是以前的西國了。
孫可望迴到成都,已經好幾天,直到現在張獻忠才召見。
雖說張獻忠很看重孫可望,但畢竟孫可望離開七年,而且投降敵國,自然不可能一迴來就得到重用。
因此,張獻忠將收集的情報看了一遍,與徐以顯、李定國等人商議之後,才決定召見孫可望。
大西的皇宮,孫可望沒少進,七年過去,依舊沒有多大的變化。
張獻忠到不像曆史上有些君主,占屁大點地方,就急著修宮殿,急著享受,西國皇宮現在還是老樣子,依舊是前朝蜀王府的格局。
這時孫可望輕車熟路,被領到武德殿,而這裏乃是張獻忠接近武將,商討軍事的地方。
“來了。”武德殿前,站著幾名將領,為首之人,正是李定國。
此前孫可望是大西國張獻忠之下的二號人物,不過現在他的位置已經被李定國取代,政務上的全力,也被左右兩位丞相瓜分。
在場西國文武正在討論,聽聞此言,紛紛扭頭看去,目光集中在孫可望身上。
孫可望迴到成都的消息,已經傳遍全城,不過西國文武對於孫可望的迴歸,卻反應不一。
有些人為孫可望迴歸,感到振奮,覺得有利於提高民心士氣,有的則充滿敵意,擔心他迴來會分掉自己的權利。
這時孫可望在眾人的目光中,走上前來,一臉笑意的走到李定國麵前,“寧宇,多年未見,今後我們兄弟,又能並肩作戰了!”
李定國看見孫可望有些久別重逢的感覺,兩人都是張獻忠的義子,創業期間,關係不算差,他展顏一笑,執禮道:“兄長能夠迴來,我很高興,期待與兄長共衛大西江山。”
“哈哈哈……”一陣爽朗的笑聲響起,張獻忠大步走來,聽見兩人的談話後,不禁欣慰道:“定國、可望!你們兄弟能夠有此想法,有此鬥誌,朕很欣慰啊!”
孫可望、李定國等人見張獻忠過來,立刻紛紛躬身,“陛下!”
“裏麵談吧!”張獻忠擺了擺手,大步走進武德殿。
這時眾人入殿,張獻忠已經高居禦座之上,於是各人再行大禮參拜,高唿萬歲。
張獻忠手虛脫,“都平身吧。”
張獻忠顯得頗為高興,他待一班文武大臣們起來,遂即笑著指著皇太子道:“可望,這是太子,有七年沒見了吧!”
說著又指著孫可望對皇太子道:“這是你義兄!”
本來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艾能齊四人都跟張獻忠姓張,不過張獻忠有了皇子之後,擔心四個義子覬覦皇位,同時也為了告訴文武大臣,自己要傳位給皇太子,便讓四人改迴本姓。
孫可望連忙給皇太子行李,“臣孫可望拜見太子殿下!”
皇太子懂事道:“皇兄不必多禮!孤尚年少,今後還請皇兄多多教誨!”
等兩人見禮後,張獻忠笑道:“今日召眾卿來,隻為兩件事情,一是可望歸來,朕心中十分高興,召集大家聚一聚,二是想聽聽可望在乾國的見聞,分析下如今局勢!”
孫可望做到乾朝布政使,還做過應天知府,算是乾朝重臣,對於乾朝內部的情況,還有國力,肯定是會比張獻忠等人清楚。
西國是從外部看乾朝,隻能看個表麵,而孫可望則從內部觀察過乾朝,對於乾朝內部的矛盾,政治格局,還有國家的運轉,理解必定都超過他們。
張獻忠看著孫可望道:“可望,你在乾國七年,給大家說說吧!”
孫可望聞語,走到大殿的中央,行禮道:“陛下,那臣就口出狂言了!”
張獻忠眉頭一挑,“你說,朕今日就是要聽你的想法,你大可直說,朕恕你無罪。”
這些天,孫可望答應高歡來西國做間諜後,其實內心一直再做鬥爭。
他在乾朝,雖然有高歡的信任,但是西軍出身的身份,讓他在乾朝當官屢遭排擠,做官並不順利。
另外,乾朝人才眾多,他在乾朝的競爭壓力很大。
上麵有李岩、周延儒、堵胤錫、高名衡、孫傳庭這些資曆老的壓著,不曉得他們合適退下來,下麵有夏完淳、張煌言、張家玉、陳邦彥、黃宗羲、顧炎武等冉冉上升的政治新星與他競爭。
這就導致,他想要實現自己的政治野望,可以說十分困難。
在西國則不一樣,他放眼看去,李定國強於軍事弱於政事,徐以顯則反過來,除此之外,連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若是他為西國做事,用不了多久,肯定能夠恢複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
這讓他一時間難以決定,是幫助高歡,還是幫助張獻忠,不過在他看見西國皇太子已經九歲後,心裏邊有了決定。
還是乾朝的政治有意思一些,鬥爭雖然激烈,但平台夠大,比西國更有魅力,更能實現自己的報複。
這時孫可望聽了張獻忠的話,遂即抬起頭來,目光淩厲的掃視眾人,語出驚人道:“陛下,恕臣直言,大西已經全麵落後乾國。大西要守住西南半臂江山,便必須進行徹底的改革!”
(求月票,推薦,追訂。)
孫可望打入西國內部後,能起到作用,自然是好事,若是起不到作用,甚至背叛高歡,也是不打緊的。
因為眼下高歡一統天下的大勢,不會因為某個人而終止,或者改變。
……
西國,成都。
孫可望在宮門前翻身下馬,他身穿四爪團龍袍,腰纏龍口金帶,頭戴翼善冠,這身禮服已經很久沒穿過了。
在得知孫可望迴歸後,張獻忠立刻恢複了他的爵位,並且為他準備了公服和府邸。
“殿下,請。”一名內侍躬身請道。
“有勞了!”孫可望剛迴來,對於大西國內的政治情況,還不是很了解,他將自己的姿態,放得很低,對誰都十分客氣。
畢竟人走茶涼,他投降高歡近七年,西國早就不是以前的西國了。
孫可望迴到成都,已經好幾天,直到現在張獻忠才召見。
雖說張獻忠很看重孫可望,但畢竟孫可望離開七年,而且投降敵國,自然不可能一迴來就得到重用。
因此,張獻忠將收集的情報看了一遍,與徐以顯、李定國等人商議之後,才決定召見孫可望。
大西的皇宮,孫可望沒少進,七年過去,依舊沒有多大的變化。
張獻忠到不像曆史上有些君主,占屁大點地方,就急著修宮殿,急著享受,西國皇宮現在還是老樣子,依舊是前朝蜀王府的格局。
這時孫可望輕車熟路,被領到武德殿,而這裏乃是張獻忠接近武將,商討軍事的地方。
“來了。”武德殿前,站著幾名將領,為首之人,正是李定國。
此前孫可望是大西國張獻忠之下的二號人物,不過現在他的位置已經被李定國取代,政務上的全力,也被左右兩位丞相瓜分。
在場西國文武正在討論,聽聞此言,紛紛扭頭看去,目光集中在孫可望身上。
孫可望迴到成都的消息,已經傳遍全城,不過西國文武對於孫可望的迴歸,卻反應不一。
有些人為孫可望迴歸,感到振奮,覺得有利於提高民心士氣,有的則充滿敵意,擔心他迴來會分掉自己的權利。
這時孫可望在眾人的目光中,走上前來,一臉笑意的走到李定國麵前,“寧宇,多年未見,今後我們兄弟,又能並肩作戰了!”
李定國看見孫可望有些久別重逢的感覺,兩人都是張獻忠的義子,創業期間,關係不算差,他展顏一笑,執禮道:“兄長能夠迴來,我很高興,期待與兄長共衛大西江山。”
“哈哈哈……”一陣爽朗的笑聲響起,張獻忠大步走來,聽見兩人的談話後,不禁欣慰道:“定國、可望!你們兄弟能夠有此想法,有此鬥誌,朕很欣慰啊!”
孫可望、李定國等人見張獻忠過來,立刻紛紛躬身,“陛下!”
“裏麵談吧!”張獻忠擺了擺手,大步走進武德殿。
這時眾人入殿,張獻忠已經高居禦座之上,於是各人再行大禮參拜,高唿萬歲。
張獻忠手虛脫,“都平身吧。”
張獻忠顯得頗為高興,他待一班文武大臣們起來,遂即笑著指著皇太子道:“可望,這是太子,有七年沒見了吧!”
說著又指著孫可望對皇太子道:“這是你義兄!”
本來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艾能齊四人都跟張獻忠姓張,不過張獻忠有了皇子之後,擔心四個義子覬覦皇位,同時也為了告訴文武大臣,自己要傳位給皇太子,便讓四人改迴本姓。
孫可望連忙給皇太子行李,“臣孫可望拜見太子殿下!”
皇太子懂事道:“皇兄不必多禮!孤尚年少,今後還請皇兄多多教誨!”
等兩人見禮後,張獻忠笑道:“今日召眾卿來,隻為兩件事情,一是可望歸來,朕心中十分高興,召集大家聚一聚,二是想聽聽可望在乾國的見聞,分析下如今局勢!”
孫可望做到乾朝布政使,還做過應天知府,算是乾朝重臣,對於乾朝內部的情況,還有國力,肯定是會比張獻忠等人清楚。
西國是從外部看乾朝,隻能看個表麵,而孫可望則從內部觀察過乾朝,對於乾朝內部的矛盾,政治格局,還有國家的運轉,理解必定都超過他們。
張獻忠看著孫可望道:“可望,你在乾國七年,給大家說說吧!”
孫可望聞語,走到大殿的中央,行禮道:“陛下,那臣就口出狂言了!”
張獻忠眉頭一挑,“你說,朕今日就是要聽你的想法,你大可直說,朕恕你無罪。”
這些天,孫可望答應高歡來西國做間諜後,其實內心一直再做鬥爭。
他在乾朝,雖然有高歡的信任,但是西軍出身的身份,讓他在乾朝當官屢遭排擠,做官並不順利。
另外,乾朝人才眾多,他在乾朝的競爭壓力很大。
上麵有李岩、周延儒、堵胤錫、高名衡、孫傳庭這些資曆老的壓著,不曉得他們合適退下來,下麵有夏完淳、張煌言、張家玉、陳邦彥、黃宗羲、顧炎武等冉冉上升的政治新星與他競爭。
這就導致,他想要實現自己的政治野望,可以說十分困難。
在西國則不一樣,他放眼看去,李定國強於軍事弱於政事,徐以顯則反過來,除此之外,連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若是他為西國做事,用不了多久,肯定能夠恢複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
這讓他一時間難以決定,是幫助高歡,還是幫助張獻忠,不過在他看見西國皇太子已經九歲後,心裏邊有了決定。
還是乾朝的政治有意思一些,鬥爭雖然激烈,但平台夠大,比西國更有魅力,更能實現自己的報複。
這時孫可望聽了張獻忠的話,遂即抬起頭來,目光淩厲的掃視眾人,語出驚人道:“陛下,恕臣直言,大西已經全麵落後乾國。大西要守住西南半臂江山,便必須進行徹底的改革!”
(求月票,推薦,追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