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的鄭軍反應非常迅速,在得到梁軍進入福建後,李國英就一麵派人快馬前往仙霞關報信,一麵派斥候探查梁軍動靜,一麵加緊布防準備迎擊梁軍。


    此時梁國一統天下的大勢以如濤濤江水不可抵擋,鄭芝龍在閩北重金打造防線,意圖修一道堤壩,來擋住梁國的滾滾洪水,可是缺不想堤壩居然出現一個缺口。


    李國英並非泛泛之輩,他是左良玉麾下大將,論能力比金聲桓還強,可以說是左鎮第一將。


    不過李國英此人能力雖強,曆史上卻甘於為滿清效力。


    順治二年,左良玉病逝後,李國英以左鎮總兵的身份投靠清軍,被編入漢軍正紅旗,成為漢軍八旗的成員,從此走上了鎮壓和屠戮同胞的道路。


    李國英投靠清軍後,很快就得到重用。


    順治三年時,李國英跟隨豪格入川,擊敗了張獻忠,他便開始了幫助滿清統治四川的生涯。


    李國英從成都總兵,幹到四川巡撫,又幹到川陝總督,為清廷剿滅四川義軍,並多次擊敗義軍,還有南明軍隊的進攻。


    康熙年間,他更是上書建議三省會剿,指揮清軍平定夔東十三家,消滅了內地最後一隻南明抗清武裝。


    眾所周知,明末清初,明軍與清軍在四川反複拉鋸,雙方你殺過來,他打過去,百姓死傷極為慘重。


    那時整個四川地區人口銳減,到康熙二十四年,四川全省成年男丁竟不足兩萬,“合全蜀數千裏內之人民,不及他省一縣之眾”。


    清廷為了掩飾,說是張獻忠屠蜀,可實際上則是因為戰爭和屠殺,而造成這一切的其中一方,就是李國英統領的四川清軍。


    李國英為清廷做了這麽多,清廷也沒虧待他,他死後不僅追封授任世襲一等阿思哈尼哈番爵位,還入賢良祠。


    民國修《清史稿》中,這樣記載:“國英定四川,合師討茅麓山,績最高。”


    李國英逃到福建後,雖然沒有得到鄭芝龍的重用,但是鄭家財大氣粗,從不欠他軍餉、器械和軍糧。


    這使得即便不受重視,李部士卒的待遇,也好過當左鎮兵,讓李國英有了施展身手的機會。


    李國英並沒有因為鄭芝龍沒有足夠重視,就心灰意冷,什麽事情都不做,相反他反而更加用心的操練軍隊。


    因為李國英心裏清楚,鄭家的陸師不行,一旦鄭家陸師受挫,他便有漏臉的機會。


    屆時,他隻有好好打上一丈,讓鄭芝龍知道他的本事,必然會讓鄭芝龍改變態度。


    現在他等的機會到了。


    這時隨著派出的斥候迴報,攻擊福建的軍隊,身份再次確定,百分百的梁兵。


    於此同時,廣州事變,丁魁楚被刺殺,鄭芝豹被抓捕的消息也傳入福建。


    現在事情的脈絡逐漸情緒,迷霧散開,李國英可以確信高歡再次不走正道,避開鄭家防線的正麵,派遣偏師借道廣東,迂迴包抄而來。


    這讓李國英很震驚,同時也很興奮。


    “大帥!我們真要放棄府城不守嗎?”高進庫騎馬跟在李國英身後,皺眉問道。


    李國英騎著戰馬,身後大軍魚貫出城。


    “梁軍的臼炮和開花彈厲害!我們暫時沒有反製的手段,守在城中反而容易被梁軍擊敗。最近幾年,梁軍用臼炮和開花彈攻破的城池,可不在少數,而且幾乎都是迅速攻陷。”李國英沉著臉解釋道:“因此本帥決定撤出府城,退到北溪東岸布防。北溪說是溪,其實河麵寬闊,梁軍在西岸架設臼炮打不到東岸,隻有紅夷大炮能夠轟到。這樣一來,梁軍無法發揮臼炮的優勢,還有什麽可懼的?”


    高進庫等人一聽,明白了他的用意,紛紛露出原來如此的神情。


    這時,兩萬李部士卒在北溪上,建起浮橋,士卒迅速過橋,然後修建防禦工事。


    李元胤率領三千梁軍,突破東溪後,立刻向漳浦穿插,奪取了毫無防備的漳浦縣,切斷了東溪防線上數千鄭軍的歸路。


    王敬德率領三萬多梁軍,趁勢跟進,抱圍了數千鄭軍,隻用一天時間,就滅了這股鄭軍。


    這時李元胤繼續向前穿插,準備繞過漳州府城不打,直接躍過北溪,再吃掉漳州守軍。


    麵對梁軍的一些戰術和戰法,許多軍隊都吃不消。


    梁軍突破一點後,就喜歡往敵軍腹地穿插,使得前線敵軍人心惶惶,連忙放棄防線後撤,而這時梁軍追擊部隊與穿插部隊,便很容易將他們圍殲在曠野上。


    這次李元胤一路突進,殺到北溪邊,卻發現對岸已經有鄭家軍隊布防。


    王敬德率領大軍,占據漳州府城,然後繼續東進,與李元胤會師西岸。


    “都督,李國英這廝跑得太快!卑職殺到北溪時,他已經過河了!李元胤陪著王敬德站在河邊,指著北岸鄭軍陣地道。


    王敬德笑道:“李國英乃左鎮出身,他跑得快很正常!”


    眾人一陣哄笑,不過話雖這麽說,但王敬德內心卻不敢輕視。


    這時他接過千裏鏡,掃視對岸一眼,見李國英讓出河灘,並在上麵設置障礙,立刻問道:“臼炮能夠打到麽?”


    “臼炮轟不到,最多隻能打到河灘,可是李國英沒在河灘上布置兵馬!”李元胤指著對岸布防的鄭軍道。


    王敬德在梁軍中,以善於防守而著稱。


    他看了一眼李國英的防守,便明白他的意圖,鄭軍將陣地設在東岸,火力可以覆蓋江灘,梁軍若是強攻,登上河灘後必然損失慘重。


    有北溪阻隔,梁軍的臼炮不能靠前射擊,讓鄭軍完美避開了梁軍的臼炮轟擊。


    如果梁軍將臼炮裝船,想要運到北岸,東岸的紅夷大炮,又能夠保證船隻不到江西,就會被火炮擊沉。


    王敬德掃視對岸防守,又看著江麵上的浮橋,冷笑道:“李國英把橋留給本督,看來他非常想讓本督,從這裏進攻啊!”


    李元胤抱拳道:“都督吩咐吧!這一仗怎麽打?”


    王敬德沉聲道:“這一戰臼炮暫時使用不上,得看咱們的真本事了。”


    說著,王敬德一揮手,“砍樹造筏,搜集船隻,準備過江!本督要讓敵軍知道,沒有火炮,我梁軍依舊天下無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武布中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話淒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話淒涼並收藏武布中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