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軍和北明軍主力被高歡擊潰,死傷極為慘重。


    高歡在極短的時間內,擊敗了多鐸所率的二十萬聯軍,極大的震撼了滿達海,使得滿達海不敢在山東停留,率領十萬清軍倉惶北撤。


    滿達海一路狂奔,沒在沿途州縣落腳,直接逃迴北京。


    洪承疇見此,知道自己無力守衛濟南,便帶著朱慈煥倉惶北奔,追著滿達海的尾巴,前往北京組成流亡政府去了。


    這時還在濟南城內的北明官員和軍隊,看見梁軍到來,便沒有抵抗,直接投靠了梁國。


    雖說北明皇帝朱慈煥,被洪承疇裹挾到了北京,但是濟南被梁軍奪取,北明政權便可以算亡國了。


    隨著濟南被梁軍收複,高歡傳檄而定山東,登州、萊州、武定、臨清等地紛紛上表歸順,就連河北大名府,也歸順了梁國。


    此時,二十多萬梁軍,雲集山東,兵鋒直指北京城,一時間滿清震動,整個北方都在高歡的兵威下瑟瑟發抖。


    ~~~~~~


    北京城,隨著滿達海、洪承疇倉惶奔至,多鐸所率二十萬大軍,遭受慘敗的消息,已經傳遍北京城。


    此時多鐸生死不知,吳三桂到是奇跡般的衝了出來,並且還帶迴來三萬大軍,駐紮於真定府。


    這對於滿清而言,可以說是不幸中的萬幸。


    不過,北京城內的滿洲貴族,很快就高興不起來了。


    他們原本以為逃出來的應該是八旗兵,而隻要八旗兵在,大清就不會被打垮,至於漢人死了就死了,反正他們人多。


    可是,真定方麵傳迴來的消息,卻令北京城內的八旗貴族感到絕望,跟隨吳三桂逃出來的,正是比較擅長跑路的關寧軍,還有北明步軍,八旗數量極少。


    隨著時間推移,南麵沒有清軍逃迴河北,滿清便基本可以確定,多鐸所率的八旗兵,估計是全完了。


    數年前,多爾袞葬送數萬八旗,讓滿清元氣大傷,五年時間才恢複實力。


    現在多鐸又葬送數萬精銳,關鍵梁軍占據山東,兵鋒威脅河北,滿清已經沒有時間,再恢複實力了。


    高歡也不會給他們機會。


    在得知數萬八旗葬送在兗州,北京城中的八旗眷屬,幾乎是家家戴孝,哭聲一片,顯得格外淒慘。


    北京城中的漢人百姓見此,都是議論紛紛,看見平日裏耀武揚威、欺壓他們的八旗眷屬死兒子死丈夫,都暗自幸災樂禍,期望王師趕快殺迴來。


    這時整個北京城內,八旗眷屬都籠罩在悲傷的氣氛中,皇宮內剛滿十一歲的小皇帝福臨,聽說多鐸大敗,人都沒有迴來,極有可能被梁國俘虜過去給多爾袞作伴,心裏卻非常的開心。


    “多爾袞、多鐸、阿濟格常常對朕不敬,現在就隻剩下阿濟格了。”福臨對於滿清的處境,還不是太了解,少年隻記得多爾袞常常欺負他的母後,以及多鐸和阿濟格不將他放在眼裏。


    布木布泰微微一愣,沒想到福臨的思路這麽驚奇,多鐸戰敗對於大清而言,是極為慘重的打擊,大清可能被梁軍趕到關外去,福臨居然還笑得出來。


    “皇上,你怎麽能說這樣的胡話!”布木布泰板著臉訓斥一句,然後又語重心長的教育道:“豫親王生死不知,攝政王留下的勢力進一步衰落,朝中以後就是肅王的天下。若是他掌握權力,皇上的位置還能坐穩嗎?你我母子,到時候恐怕會死於非命啊!”


    順治聽了布木布泰的話語,才反應過來,明白事情的嚴重性。


    雖說他才十一歲,但是滿清吸取了明朝的教訓,對於皇帝和繼承人的培養,那是相當用力。


    順治一聽,就明白了。


    多鐸這場大敗,使得他立時陷入內外交困的局麵。


    外部梁軍大兵壓境,高歡要抓他這個滿清皇帝,內部則會讓滿清的政治生態失去平衡,豪格的實力將會做大,從而威脅順治的皇位。


    “母後!兒臣該怎麽辦?”順治慌道。


    布木布泰沉聲道:“眼下首先是要解除外部的威脅,迫使梁國退兵,然後在內部進行製衡,尋找能為皇上所用的勢力,不能讓肅王的實力繼續壯大。”


    母子兩人正說著話,太監進殿稟報,“啟稟太後、皇上!禮王、鄭王、肅王、英王,還有洪承疇到了!”


    布木布泰聞語,先交代順治,等下不要輕易說話和表達意見,看她的眼色行事,然後吩咐太監,“讓幾位王爺,還有洪承疇進來吧!”


    不多時,代善、濟爾哈朗、豪格、阿濟格等人,以及洪承疇匆匆走進大殿,隨便給布木布泰和順治行了個禮,不是特別恭敬。


    畢竟孤兒寡母,又沒有自己的勢力,自然被叔王們輕視,豪格更是鼻子朝天,隻有洪承疇十分恭敬。


    “多鐸這次慘敗,葬送了我大清五萬八旗勇士,祖宗的基業都被他葬送了!”豪格行隨便一禮,便破口大罵,“太祖和太宗積蓄的家裏,讓多爾袞、多鐸兩個敗家子糟踐,本王提議消去他們的王爵,給予懲戒。他們簡直是我愛新覺羅氏之恥,不配做太祖之子!”


    大殿內,眾人都不做聲,多鐸這次失敗,確實把滿清坑慘了。


    眾人之中,唯有阿濟格一臉憤怒,“豪格,你說什麽!攝政王和豫王,都是你的叔王!況且當初商議時,你不也沒看出來高蠻子的計策。現在說這些,對眼下局勢又有什麽意義?”


    豪格見阿濟格拿輩分壓自己,正要反駁,布木布泰卻搶先道:“哀家覺得英王說的有理。高歡兵鋒直指河北,幾位王爺還是說說,我大清國該如何應對吧!”


    豪格臉頰鼓動,沉默片刻,再次開口道:“兗州大敗,我大清元氣大傷,為今之計,隻有暫避高蠻子的鋒芒。本王以為朝廷因該放棄河北,退守關外,現在就往關外轉移人口和物資。”


    這次清軍損失慘重,清軍士氣低落,滿洲上下都沒有戰勝高歡的信心,而且一次報銷五萬八旗,以及十多萬綠營和北明軍後,滿清已經死不起人了。


    如果繼續與梁軍硬拚,再打一場敗仗,就得亡族,豪格認為滿清賭不起了。


    布木布泰聽了豪格的話語,目光掃視幾位親王,並沒有人站出來反對。


    顯然兗州大敗,已經打沒了滿洲貴族的士氣,各人都覺得關內雖然舒服,但是太過危險,繼續待下去,滿人遲早被高歡殺光。


    李定國兩蹶名王,震動天下,打得滿清想要劃江而治,甚至準備迴到關外。


    李定國擊敗的隻是孔有德和尼堪,而高歡擊敗的卻是多爾袞和多鐸,效果自然更加強悍。


    不過李定國兩蹶名王時,滿清老一輩的親王已經沒人,清廷人才凋敝,而高歡雖然擊敗多爾袞和多鐸,但是代善、濟爾哈朗、豪格、阿濟格還在。


    雖說高歡的戰果更大,但是因為滿清還有幾個支柱,所以並沒被嚇得直接跑迴關外。


    今天議事,豪格格外活躍,數次搶先發言,表達自己的政見。


    他這是見多爾袞一派實力衰弱,想要借機掌握滿清朝廷的話語權,以便日後控製清廷,甚至奪迴皇位。


    現在兗州之敗,已經將幾位親王都震懾住了,即便是阿濟格也沒明確反對豪格之言,各人都內心動搖。


    布木布泰見此,目光落在洪承疇這個外人身上,於是沉聲問道:“洪學士,你怎麽看?”


    山東失陷,北明境內全境淪陷,洪承疇來到北京後,便多了一個身份,滿清內院大學士,同時依舊兼任北明流亡政府的首輔。


    洪承疇沉聲行禮,“太後,奴才以為眼下還不到撤退的時候。當務之急,乃是向各國請援,再根據戰局來決定,是否退守關外。”


    豪格見洪承疇居然敢否定他到意見,皺起眉頭,不快道:“鄭芝龍、李際遇之輩都不可靠,我們與張獻忠更是沒有交情。若是有便宜占,這些人肯定蜂蛹而上,可現在他們聽說梁兵大破我軍的消息後,還會來趟渾水麽?”


    洪承疇沉聲道:“肅王爺!唇亡齒寒,局勢如此,隻要曉以利害,他們為了自己,不會不救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武布中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話淒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話淒涼並收藏武布中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