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名衡自洛陽撤兵開始,高歡就在為與清軍一戰,做著準備。


    為此高歡攻拔洛陽,解決身後的隱患,然後催促兵工廠,趕製能夠對付清軍的器械,並前往汝州視察魯陽關防線。


    這都是在為出兵進行著準備。


    “啟稟高總兵,韃子的軍隊,僅用半天,就擊潰了城外的兄弟,清理完城外的拒馬樁和鹿角,推倒了羊馬牆。如今清軍正運土填護城河,韃子的紅夷大炮,也十分厲害,城牆在炮擊下,多處牆磚剝落,露出土胚,情況十分危急,撫軍懇請高總兵立刻發兵救援開封!”信使跪在地上說道。


    高歡將他扶起,沉聲道:“你即刻返迴開封,告知高中丞,本帥已經準備妥當,不日就會發兵前來,讓中丞與城中軍民,務必堅守城池,等候援兵到來。”


    早在黃河將要結冰前,高名衡便派人送來書信,希望他看在開封數十萬軍民的份上,克服困難,發兵增援。


    現在高名衡書信又至,高歡已經決定出兵。


    高歡為了讓信使相信,遂即傳令,“軍師,把器械發下去,召集眾將前來商議出兵事宜!”


    宋獻策點了點,抱拳行禮,“屬下這就去辦!”


    信使聽高歡這麽說,不再懷疑,抱了抱拳,欣喜道:“那俺立刻返迴開封,告知撫軍!”


    高歡想了想,卻又道:“等等,你先吃頓飯。待本帥寫封書信,再派個人,隨你一起去開封。”


    當下,高歡迴到帳中,提筆寫了一封長信,便對齊大柱道:“你帶著信,護送信使去開封,務必堅定城內守軍的決心。”


    高歡雖然決定出兵,但肯定不是立刻進兵,也不會一股腦的直接往開封紮。


    畢竟眼下清軍剛兵臨開封城下,士氣正盛,而高歡現在並沒有擊敗清軍的把握,不可能直接衝過去送死。


    高歡希望高名衡再守一段時間,疲憊清軍,高歡才有機會。


    且此去開封,一路都是平原,稍有不甚,就會遭受清軍騎兵突襲,甚至被清軍騎兵圍在曠野,截斷糧道。


    因此高歡必須謹慎前進,行軍速度不可能有多快。


    這便需要堅定高名衡的信念,期望他能夠守住開封,並給與清軍一定殺傷。


    這時,齊大柱剛走,宋獻策等人便來到大帳,行禮道:“督軍!”


    高歡見人都到齊,遂即便嚴肅道:“看來不能再拖了!”


    宋獻策卻作揖一禮,“督軍,高中丞雖然兩次求援,但我們切莫因此而亂了陣腳。屬下以為不解決三個問題,大軍還是要暫緩出擊!”


    高歡看了宋獻策一眼,覺得牛鼻子,越來越腹黑了。


    不過,他這也是為軍政府著想,高名衡雖是友軍,但畢竟不是一路人,今後還可能成為敵人。


    眼下自治軍遲一天出征,就能少損失一些兵力。


    “哪三個問題?”高歡沉聲道。


    宋獻策道:“我們用什麽擊敗清軍?又如何防禦清軍鐵騎的突襲?最後,怎麽維持糧道?”


    眾多自治軍將領,都紛紛頷首,此前自治軍以清軍為假象之敵,進行測試,令各將映像十分深刻。


    高歡問道:“本督令兵工坊製造的兵器,如今裝備如何?”


    李平遠道:“迴稟都督,中軍裝備了三千柄長斧,一千根狼牙棒。”


    袁宗弟道:“前軍裝備二千柄長斧,還有三千多柄骨朵錘。”


    劉啟道:“右軍裝備了三千柄短斧,鳥銃四千杆,斑鳩銃、鷹嘴銃,共計一百杆。各類佛郎機四十門,紅夷大炮十二門。另外還有一窩蜂,百虎齊奔箭五十套。”


    高歡心中估算,以這樣的裝備,加上原有的器械,自治軍對上清軍重步,已經有了一定的反擊能力。


    “長短斧、狼牙棒、骨朵錘,這些兵器已經達到本督要求的一萬件,再配上鳥銃、火炮,足以給清軍殺傷了!”高歡對著宋獻策說道。


    宋獻策聞語,沒有說話,他隻是提出意見,而不會違背高歡的意思,放在皇帝身邊,就是個有點節操的弄臣。


    高歡遂即繼續說道:“至於防備清軍騎兵突襲,主要便是依靠,趕製的兩千多輛戰車。有這些車輛,便可在野外以車為城。屆時清軍騎兵若是衝擊,配上火器,應該能將清軍擊退。”


    各將領都微微頷首,李平遠道:“關鍵是糧道!我們一旦出虎牢,前出至開封近郊,清軍若是派遣騎兵,繞道我軍後方截斷糧道,運糧隊根本無關穿過清軍騎兵的阻擊,將糧食運輸到大營。”


    高歡陷入沉吟,這確實是個難題。


    車營和裝備的各種器械,隻能保證自治軍麵對清軍攻擊時,有一定防禦和反擊的能力,但是自治軍以步軍為主,清軍騎兵若不主動決戰,衝擊車營,那自治軍沒有擊敗清軍的機會。


    若是清軍以一部騎兵監視自治軍,使得自治軍必須以戰車為城,不得動彈,再派一隻騎兵,去阻攔運糧隊,使得車城糧食斷絕。


    如此一旦糧盡,車城隻能迴撤,屆時運動中陣型一亂,清軍騎兵抓住機會一衝,便可能全軍盡沒。


    高歡沉聲道:“將地圖哪來!”


    這時楊彥忙取來地圖,在帳篷內展開,高歡與眾將圍攏過來。


    “得想個辦法!”高歡沉吟道:“大家集思廣益,定能想出一個策略。”


    這時一群人對著地圖發愁,眾人議論一陣,李平遠道:“清軍騎兵來去如風,隻要我們運糧,運糧隊就逃不過清軍突襲。”


    劉啟道:“那就隻能在戰車中多放糧食,減少從後方運輸。”


    袁宗弟道:“前幾日李軍師上課,說到巨鹿之戰,章邯築甬道輸粟。我軍能否借鑒?”


    李武開口道:“這甬道是何物?”


    袁宗弟搖了搖頭,“不太清楚!可能是以柵欄圍住的通道。”


    李武沉聲道:“那耗費太大,戶科恐難以承擔。”


    高歡聽了這話,忽然走到地圖前,指著黃河道:“挑選精銳,減少消耗,戰車中多備糧食,然後大軍沿著河堤而進。運糧隊也沿著河堤輸送,這河堤高於地麵,遇見敵騎可以背堤而戰,抵抗清騎突襲。”


    眾人聞語不禁分分看向地圖,黃河到了河南,成為地上河,據說河床比開封城還高,高聳的河堤,將限製清軍騎兵的發揮。


    袁宗弟皺眉道:“這河堤一字橫陳,清軍隻有占據一段,糧道便也斷了。”


    高歡心裏卻生出一個想法,或許可以用糧道作為誘餌,引清軍一戰,於是朗聲道:“如此正好!那就與清軍爭奪河堤控製,在河堤上大戰,總好過平原上交手。而且正好可以吸引清軍交戰!”


    (求月票,推薦,追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武布中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話淒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話淒涼並收藏武布中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