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有不少書友對本書中動不動就是幾十萬大軍捉對廝殺的場景表示不理解,甚至有疑惑之處,這點爵士可以理解,可能是本書中的一些地方沒有交代清楚,這裏爵士解釋一下。


    在戰國末年和秦代,中國各諸侯實行的是一種稱為‘總體戰’的軍事製度。‘總體戰’的指導思想就是把盡量多的人送上戰場,所以當時各國都製定了相當嚴格的義務兵役製――傅籍征兵:把所以有年滿17歲(左右)的平民男子全部應征入伍,接受正規的軍事技能訓練,編入正規部隊或後備役部隊,直到規定期滿之後方可退役。


    於是,在春秋時期,各諸侯國之間往往很少有十萬人以上規模的大戰,但是在戰國未年和秦代,動輒數十萬人甚至上百萬人捉對廝殺的場景就變得很常見了。因為按照‘總體戰’的指導思想:一個國家如果有一百萬人口的話,按照當時比較常見的五人一丁的情況,戰時動員二十萬參戰男丁就並不是什麽困難的事情。這樣,對於秦、楚、齊等擁有四五百萬人口的大國來說,全國動員後兵力達到六十萬甚至上百萬並不是什麽不可能的事情。而秦時期的全國人口也並不像一些書友們想像得那麽少,據一些史料考證,僅秦和關東六國就合計超過了兩千萬人,如果再加上新征服的南方諸地,估計全國的人口可以達到二千五百萬人左右。有這樣大的人口基數,完全可以短期內動員數百萬大軍捉對廝殺,所以本書中經常出現大兵團作戰並不是爵士頭腦發熱所致。


    致於有些書友所說人口基數大規模減少的問題,不知大家有沒有注意看書:關東三大國:齊、楚、趙,基本上都是由原來的貴族階層在統治,他們為了獲得本國民眾的支持,沒理由會屠殺平民,而秦國的統治崩潰得又比較快,所以這三國的人口基數不會有多大的損失,動員數十萬人的大兵團是完全有可能的。魏國和韓國也是這樣的情況,人口損失也不會很多。可能隻有像陳勝、吳廣地義的南陽、南郡地段以及楚軍和起義貴族廝殺得較為厲害的燕地人口會減少較多些,不過應該不會對總體人口基數產生根本性的影響。(而殺人魔王項羽還在項梁控製之下,不可能隨心所欲四處屠戮,而且他一直呆在楚地,也沒理由會殺自己人!)


    還有很多書友擔心糧草、輜重和軍費的問題,這裏爵士也順便說明一下:在戰國和秦代,各諸侯國的軍隊是沒有軍餉可拿的,也可以說當時的兵都是義務兵,這就節約了相當大部分的軍費,國家正常隻需向軍隊提供糧食和輜重就可以了。


    說到糧食,當時各國的農業生產也是相當發達的,甚至可能超出大部分書友的想像,這裏以秦為例:在秦代,秦國農民是不允許離開土地的,安心耕種是他們的宿命;秦國所有的耕牛在官府都是登記在案的,農民無令絕對不允許虐待、殺害耕牛,否則可能被重罰,甚至連耕牛餓瘦了一村,相關責任人也會遭到十下的鞭打,並且如果耕牛管理不善的話,縣令和縣丞都可能被朝廷治罪,當然,官史和農民對耕牛照顧好的話,國家是有獎勵的;秦國非常重視先進農具的普及和保護,在秦國軍隊還裝備大量青銅兵器的時候,秦國農民已經基本都用上了鐵製農具,甚至官府為了保證一些貧窮農民的利益,官府會免費借用給這些貧民先進的鐵製工具,即使被農民正常使用而搞得磨損了農民也無須負責任何賠償;秦國上下對天氣的重視也是空前的,天如果下雨的話,各地就要向上準確匯報雨量的大小,雨的範圍也要匯報清楚,如果發生旱災、蝗災,更要及時匯報,否則國家的處罰會很嚴厲;再有秦國農業部門對農業生產的管理是非常先進、嚴格且注重實際經驗的,比如在關中地區,秦國規定:水稻種子每畝用二又三分之二鬥,穀子和麥子用一鬥,小豆三分之二鬥,大豆半鬥,如果土地肥沃,每畝撒的種子可以適當減少一些……相似規定還有很多,但就是這些看似嚴酷的規定保證了當時秦國農業生產的高度發達,為秦軍的四處征戰提供了充足的糧食。關東各國雖然與秦的法律有所不同,但相信能與秦抗爭上百年,他們的農業管理也不會太差,否則根本不可能支持龐大的軍隊和秦作戰。


    至於輜重問題,爵士在本書中有相當詳細的說明:各國都建有強大的兵造係統,有青壯年工工匠和婦女日夜趕工為軍隊製造龐大的軍需物資,其先進和完善程度可能在現代都讓人歎為觀止。


    說到這裏,爵士想書友們基本上應該稍解了一下心中的疑惑,當然可能還有一些原因爵士沒有說出來,比如說:當時的百姓經過了數百年的連綿征戰,對貧苦的忍受力極強以及當時的產糧重地巴蜀和江南受破壞較少等原因,這裏就不一一細述了!


    謝謝書友們的關心,不過有些書友自己不懂曆史或者沒注意看書就罵爵士,這就不對了,希望注意一下,作者也是有尊嚴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鐵血大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華爵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華爵士並收藏鐵血大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