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清和朝著遠處的村落走過去,他隻是想走過去,進到村裏口,沒有打算進村。
現在已經是十二月初,天氣很冷。
在村口轉悠一番,一個人迴轉去到另外一個方向,再次迴到一家人棲息的地方時,手裏還拿著三根連根拔起的甘蔗。
黑暗中,沈父低聲詢問,“清和,有弄到吃的嗎?”
“爹,搞到三根野甘蔗,我給您和娘削一根。”聲音中帶著欣喜。
“好,好,好,甘蔗也不錯,裏麵有糖,吃點也不容易餓。”
接過爹手中的菜刀,沈清和削起甘蔗,和現代時一樣,削的幹幹淨淨,直接就可以吃,外麵的那層皮,全部被削沒了。
第一根砍成幾節,爹娘兒女,還有妻子一人一節,然後他開始削第二根。
第三根甘蔗先留著,明天再吃。
希望明天能找到一些吃食。
晚上,一家人抱團睡在單獨的小破茅草房內。
為了好好睡一覺,沈清和特意在茅草房外麵用特殊的物件設立了警戒線。
第49章 走過民國歲月(01)
有了帶甜甜的甘蔗打底, 吸收了一些糖分, 沈家六口肚子稍稍舒服了一點,不再難受的睡不著。
一夜靜眠, 山風微拂, 不少人都做了一個美夢。夢中他們在山清水秀的地方安頓了下來, 有吃有喝,還有田地, 一家人生活的不錯。
有了新的期盼,做夢都要笑醒這句話是真的。
第二天早上醒來時, 都帶著微笑醒來。
早上, 削好最後一根甘蔗,留給家裏其他人,沈清和才挑著籮筐出去找事做。
順著人群走進縣城, 此地可能沒有遭受過天災或者災害不嚴重,看起來比他們一路上路過的縣城要好很多。繁華一些,百姓的穿戴稍稍好上那麽一丟丟。
縣城有碼頭, 沈清和打算去碼頭找個背麻袋的活,他現在天生神力,力氣大的沒地方去。扛麻袋也能賺的比別人多,明麵上掙些錢,然後再去滬海。
碼頭上有各個商家的帳房,記錄貨物數字還有給扛麻袋的苦力結帳。
碼頭上人來人往,有吆喝著賣小吃的,也有來往的行人和苦力。
“哥幾個過來這邊, 有活計……”
一個瘦猴男人站在一邊吆喝著,剛剛到了一船貨,正找人卸貨。
“哎,來了來了。”沈清和一個箭步沖了過去,機會來了。
和幾位碼頭上扛活的老人一起麻利的扛活,一船貨半個上午就扛完。
工錢都是現結,沈清和在此方小世界第一次見到錢,一串銅板。
一上午,賺的還不少。與沈清和一起扛活的老黑,羨慕的說道,“小和,年輕就是好,你一上午賺的錢,就比我一天賺的還多。”
“老黑哥,你以前估計比我還厲害。我想問問,咱這邊去滬海是坐船去方便還是走陸路去方便?”
“坐船方便些更快一些,怎麽你要去滬海?”
“嗯,我家有親戚在滬海,老家遭災活不下去,想著去滬海投奔親戚,全家人謀一個活路。”
“難啊,如今的世道真是難,天災**,樣樣都不缺。”老黑深有體會,別看他們這兒遭災的不嚴重,日子也很不好過。
多少人家都吃不上一頓幹飯,日子苦著呢。
“是啊,去滬海也是在碼頭上坐船嗎?價格貴不?”
“對呀,你看那邊,就是客船停靠的地方。”老黑伸手指著另外一個方向。
遠處,沒有停靠客船,但確實有個單獨的碼頭。
午飯休息時間,對於物價還有很多情況,沈清和以地域差異,全部打聽了一遍。
接連幾天的時間,熟悉了縣城各處的沈清和到處打零工,還真賺了不少錢,加上空間內拿出來的一點金子,換了一點銀元。
手中有了一點資本,半個月以後,沈清和帶著父母妻兒踏上了去滬海的客船。
幾天的時間,天氣晴朗,風和日麗,船老闆沒有停歇的一直在行駛,終於在九天以後抵達滬海。
“客人,到了,上麵就是大滬海。”
“船老大,這是後麵的尾款。”
孩子們最近有東西吃,臉色不再是菜色,臉上稍稍有了一點點肉,精神也好了很多,性子活潑了一點。
父母孩子的變化,沈清和都看在眼裏。妻子最近笑容也多了,身上的浮腫也消失了。一家六口,最遭罪的就是妻子,有口吃的都是先給老人和孩子們吃,其次是原身這個壯勞力,最後才輪到她。
吃的最少,又要照顧老人和孩子,想想都遭罪。
一家人來到滬海這樣的大都市,沈清和也不知道該去哪兒安頓下來,他唯一知道的是,去法租界安頓下來相對最安全。
不過目前的法租界,他不是很熟悉,看來要找人去問。
現在需要的是在滬海能安頓下來。
早上抵達滬海,吃了一點東西,一家六口就開始到處找能容身的地方。
誤打誤撞進入到法租界呂班路東邊的一條裏弄,沈清和找到一處破舊的宅子,先租下一個月,一家人總算安頓了下來。
“和兒,咱們一家真的就在滬海住下了?”沈父有點不可思議,他以前不知道滬海到底是什麽地方,有多好。來了以後才知道,滬海就是另外一個世界,看起來和平繁華的世界。
</br>
現在已經是十二月初,天氣很冷。
在村口轉悠一番,一個人迴轉去到另外一個方向,再次迴到一家人棲息的地方時,手裏還拿著三根連根拔起的甘蔗。
黑暗中,沈父低聲詢問,“清和,有弄到吃的嗎?”
“爹,搞到三根野甘蔗,我給您和娘削一根。”聲音中帶著欣喜。
“好,好,好,甘蔗也不錯,裏麵有糖,吃點也不容易餓。”
接過爹手中的菜刀,沈清和削起甘蔗,和現代時一樣,削的幹幹淨淨,直接就可以吃,外麵的那層皮,全部被削沒了。
第一根砍成幾節,爹娘兒女,還有妻子一人一節,然後他開始削第二根。
第三根甘蔗先留著,明天再吃。
希望明天能找到一些吃食。
晚上,一家人抱團睡在單獨的小破茅草房內。
為了好好睡一覺,沈清和特意在茅草房外麵用特殊的物件設立了警戒線。
第49章 走過民國歲月(01)
有了帶甜甜的甘蔗打底, 吸收了一些糖分, 沈家六口肚子稍稍舒服了一點,不再難受的睡不著。
一夜靜眠, 山風微拂, 不少人都做了一個美夢。夢中他們在山清水秀的地方安頓了下來, 有吃有喝,還有田地, 一家人生活的不錯。
有了新的期盼,做夢都要笑醒這句話是真的。
第二天早上醒來時, 都帶著微笑醒來。
早上, 削好最後一根甘蔗,留給家裏其他人,沈清和才挑著籮筐出去找事做。
順著人群走進縣城, 此地可能沒有遭受過天災或者災害不嚴重,看起來比他們一路上路過的縣城要好很多。繁華一些,百姓的穿戴稍稍好上那麽一丟丟。
縣城有碼頭, 沈清和打算去碼頭找個背麻袋的活,他現在天生神力,力氣大的沒地方去。扛麻袋也能賺的比別人多,明麵上掙些錢,然後再去滬海。
碼頭上有各個商家的帳房,記錄貨物數字還有給扛麻袋的苦力結帳。
碼頭上人來人往,有吆喝著賣小吃的,也有來往的行人和苦力。
“哥幾個過來這邊, 有活計……”
一個瘦猴男人站在一邊吆喝著,剛剛到了一船貨,正找人卸貨。
“哎,來了來了。”沈清和一個箭步沖了過去,機會來了。
和幾位碼頭上扛活的老人一起麻利的扛活,一船貨半個上午就扛完。
工錢都是現結,沈清和在此方小世界第一次見到錢,一串銅板。
一上午,賺的還不少。與沈清和一起扛活的老黑,羨慕的說道,“小和,年輕就是好,你一上午賺的錢,就比我一天賺的還多。”
“老黑哥,你以前估計比我還厲害。我想問問,咱這邊去滬海是坐船去方便還是走陸路去方便?”
“坐船方便些更快一些,怎麽你要去滬海?”
“嗯,我家有親戚在滬海,老家遭災活不下去,想著去滬海投奔親戚,全家人謀一個活路。”
“難啊,如今的世道真是難,天災**,樣樣都不缺。”老黑深有體會,別看他們這兒遭災的不嚴重,日子也很不好過。
多少人家都吃不上一頓幹飯,日子苦著呢。
“是啊,去滬海也是在碼頭上坐船嗎?價格貴不?”
“對呀,你看那邊,就是客船停靠的地方。”老黑伸手指著另外一個方向。
遠處,沒有停靠客船,但確實有個單獨的碼頭。
午飯休息時間,對於物價還有很多情況,沈清和以地域差異,全部打聽了一遍。
接連幾天的時間,熟悉了縣城各處的沈清和到處打零工,還真賺了不少錢,加上空間內拿出來的一點金子,換了一點銀元。
手中有了一點資本,半個月以後,沈清和帶著父母妻兒踏上了去滬海的客船。
幾天的時間,天氣晴朗,風和日麗,船老闆沒有停歇的一直在行駛,終於在九天以後抵達滬海。
“客人,到了,上麵就是大滬海。”
“船老大,這是後麵的尾款。”
孩子們最近有東西吃,臉色不再是菜色,臉上稍稍有了一點點肉,精神也好了很多,性子活潑了一點。
父母孩子的變化,沈清和都看在眼裏。妻子最近笑容也多了,身上的浮腫也消失了。一家六口,最遭罪的就是妻子,有口吃的都是先給老人和孩子們吃,其次是原身這個壯勞力,最後才輪到她。
吃的最少,又要照顧老人和孩子,想想都遭罪。
一家人來到滬海這樣的大都市,沈清和也不知道該去哪兒安頓下來,他唯一知道的是,去法租界安頓下來相對最安全。
不過目前的法租界,他不是很熟悉,看來要找人去問。
現在需要的是在滬海能安頓下來。
早上抵達滬海,吃了一點東西,一家六口就開始到處找能容身的地方。
誤打誤撞進入到法租界呂班路東邊的一條裏弄,沈清和找到一處破舊的宅子,先租下一個月,一家人總算安頓了下來。
“和兒,咱們一家真的就在滬海住下了?”沈父有點不可思議,他以前不知道滬海到底是什麽地方,有多好。來了以後才知道,滬海就是另外一個世界,看起來和平繁華的世界。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