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誌名:滄海水。】
【誌類:靈物。】
【階秩:玄階下品。】
【誌述:滄海珠道染之水,因滄海珠融匯萬千異水於一體,滄海水實有著諸多異水之神效暗藏,並略得幾分滄海珠特性。】
南奕端詳片刻,倒是看出了水靈跟腳,竟是以滄海珠為基。
他自身修為畢竟不足,不主動催使「洞真」,很難輕易看破水靈跟腳。
不過水靈斬下一節身子,化作滄海水。沒了本體修為幹擾後,南奕卻是從滄海水上逆推出,所謂水靈,實是滄海珠之靈。
如果此世天地法則全備,滄海珠應該是成為類似先天靈寶一般的器物。
但天地有缺、法則不全,卻是讓滄海珠化作類似妖魔的外道精靈。
當然,若叫水靈落在仙門修士手中,照樣能煉作靈寶。
南奕想了想,最終在海玉蓮與滄海水之中,選擇了滄海水。
滄海水,有著諸多異水神效暗藏,用來煉丹,堪稱是萬金油。
然而看著誌述中所說,滄海水略得幾分滄海珠特性,南奕卻是心念一動。
所謂滄海珠特性,無非就是內部自成一域。
若將滄海水拿來煉丹,隻能將其中一部分神效引導挖掘出;但若將滄海水拿來煉器,其內蘊神效豐富,卻可化作法寶底蘊。
南奕便想著,收下滄海水,或許以後有條件,能作為「長生葫蘆」晉階之資。
而後,又過了大半日,兩位築基修士迴返船隊,默不作聲地繼續靜修,也不與杜衡交談。
不知兩築基修士是否有成功斬獲至少一頭妖魔,但等到築基修士趕迴來後,加之已經基本進了大離海域,杜衡終於可以放開顧慮,踐行「均仙索」代價,“與凡共苦”。
雖然他催使「均仙索」“與仙同甘”不算太久,但算上為了安心,等待兩位築基修士迴返的時間,三十倍之下,亦有二十一日。
而此時船隊之上,修為最弱之人,非是宋忠、燕青雲,而是孫九執分身,孫不悟。
但見,「均仙索」再次綻放光芒,化作光索,卻非是金光,而是銀光,一頭連著杜衡,一頭連著孫不悟。
作為三品青蓮所化分身,孫不悟乃是黃階下品之體。但他隻修了《九脈心猿經》,體內隻有真氣而無法力,與凡階差不到哪去。
在杜衡“與凡共苦”下,孫不悟氣勢攀漲,很快便衝到了對應養氣大成修士的程度。
隻不過,孫不悟未修仙門功法,不曾締結法種,空有養氣大成之力,卻也發揮不出。
好在孫不悟心思都在完善真氣法門上,隻想著以《九脈心猿經》助力本體。即便因「均仙索」之故驟然躍至養氣大成,也不以為意,仍舊埋首於完善功法。
倒是杜衡,修為驟跌至養氣大成,神識難以外放,頗有些不習慣,仿佛突然成了瞎子。
修士自養氣始,便生神識。隻是養氣期時,神識幾乎不能離體外放,仍是以五感為主。須等到蛻凡期,神識壯大,才能外放感知,形成類似小地圖一般的全新感知。
不過杜衡不太習慣的同時,孫不悟卻是駕輕就熟,操控神識內視感應,仔細體悟心猿真氣。
或許是因他不曾看過《大離雙龍傳》,沒有受到書中內力描述形成先入為主之印象,再加上心猿神通本就詭異,九脈的心猿真氣,卻是極有特色。
不同於其他法脈的真氣特性偏向於屬性加持,心猿真氣,卻是在往玄虛處著力,善於勾動他人心緒。
如此一來,《九脈心猿經》,卻是最適合傳給此世傳統武道之武夫,令傳統武夫所修劍意刀意等,更加能攝人心神。
至於普通武者,即便觀想孫九執以修心猿真氣,一時半會間,恐怕也修不出什麽名堂。
可以這麽說,心猿真氣門檻其實更高一些,得已經摸到劍意刀意等武道意誌的傳統武道宗師才能駕馭,普適性並不如其它真氣法脈。
不過,南奕並不幹涉孫不悟推演思路。
於他而言,真氣法脈百花齊放,各有特色,顯然會更好。
比如《九脈心猿經》,正好可用來拉攏凡間江湖中流砥柱一般的傳統武道宗師。
…………
又過三日,水月仙門那位玄種期的白袍老者趕迴船隊。同前兩位築基修士一樣,白袍老者看起來十分從容,不顯頹然。
但南奕隱隱感覺,白袍老者氣息凝滯,或是受有內傷,並不像看起來那般無礙。
畢竟說到底,白袍老者修為要差上水母一截,乃是強行拖住水母。
等算著船隊即將靠岸,白袍老者才甩開水母,趕了迴來。
不過,船隊隻在漢郡最南端的南海縣臨時停靠一陣。
等一眾書院修士下船後,船隊便沿著海岸線繼續向東北方向航行,開往吳郡,準備走吳京大運河,將滿載的銀精運迴離京。
欽差杜衡,卻並未隨船去走吳京大運河,而是跟著書院修士,在南海縣下了船。
他接的差事,除去出使南海談妥和約外,便是帶著南奕趕赴離京,與運載銀精之事無幹。
感覺船隊後續運送銀精,一路上未必安生,因「均仙索」代價,修為暫時跌至養氣大成的杜衡,幹脆溜了,不跟船隊繼續待在一起。
他跟著書院修士一道,欲趕往漢郡新郡治南淮城,將剩餘六顆傳承龍珠移交無相書院之餘,也順帶觀察下南淮城現下局勢。
——傳承龍珠這塊,後續每月,將由無相書院安排人手,每次隻攜帶一顆趕去瀛州島履約。
此外,因著「均仙索」作用範圍隻有三裏,孫不悟也隻好跟著杜衡同去南淮城,準備等“與凡共苦”結束,再動身趕往齊郡。
至於南奕,卻是要先迴一趟南山縣,準備捋一捋自己在南山縣的攤子,取過「長生葫蘆」後,再跟著杜衡同去南淮城。
但就在眾修士仍舊聚在一塊時,魏無涯施展「無相遁空」,陡然出現在眾人身前不遠的荒野上,還令不少人心中一驚。
不過等看清來人竟是魏無涯後,南奕尚且還好,一眾書院修士,卻是有些怔住。
他們都知道魏無涯受詭器「明鏡台」代價反製,已在藏經閣掃了十八年的地。
他們也認為,魏無涯心氣虛耗,連老相都已生出,顯然是還要掃不知多少年地。
卻不想不到半年,他們隻是去了趟瀛州島,等再迴來時,魏無涯竟已晉入玄階,築基有成。
“魏師兄……”有人連忙改口道賀,“恭喜魏師叔築基功成。”
但嘴上道賀,不少書院修士心中也是納悶,魏無涯怎就突然築了基?
對於病字災厄可以轉劫這一點,眾人皆知。
但正常來說,黃階修士之中,不大可能出現主動幫人接過病字災厄的情況。
因為這完全就是在犧牲自己、成全他人。
畢竟,不是誰都跟南奕一樣,尚在黃階便已建立教派,能靠著教眾分攤代價。
魏無涯笑而不語,坦然受了眾人道賀。
他築基之後,不急著趕去內門所在,反而候在荒郊野外,除去等待南奕趕迴來外,便是想著叫書院眾人,親眼見到他築基有成。
雖然即便他不這麽著,等書院修士迴了書院,一樣能知曉他破境築基之事。
但魏無涯還是想在眾人麵前專門露個麵,一舒心中鬱氣。
十八年,他在藏經閣掃了整整十八年的地。
有學子成了講師,有講師成了先生,亦有先生成了夫子。
而他,一直在掃地。
正所謂人往高處走,大家都是修士,正常沒有誰會在書院待上一輩子。
無相書院現今這些先生中,待得最久的也才十年。而魏無涯,卻已掃了十八年地。
雖然沒有修士當麵譏諷魏無涯,甚至不乏覺得魏無涯可惜者。可這種帶有憐憫可惜意味的眼神,同樣叫魏無涯心裏發堵。
魏無涯還知道,不少人都在拿他為反例,告誡他人過度仰仗玄階詭器極易受詭器代價反製。
魏無涯心中,其實是又氣又想笑。
氣這些人站著說話不腰疼,也笑這些人說話不切實際。
所謂的易受詭器代價反製,又不是玄階詭器獨有。
哪怕隻是黃階詭器,若無相應手段化解,過分仰仗,也得受製於代價。
魏無涯確實是多次催使「明鏡台」,為此欠下不小的債,要掃二十多年的地。
但若無「明鏡台」,他當時便會丟了性命,化為一捧白骨。
總之,一者是十死無生,一者卻是九死一生。該作何選擇,魏無涯自然分得清楚。
更不說,魏無涯等了十八年,也當真等到了南奕帶來變數,竟替他接下病字災厄,全數化解,一身輕鬆。
十八年來,魏無涯受盡冷眼,心中鬱鬱,積下不少鬱氣,甚至因此影響心氣,生出老相。
他心性再好,也隻能說不至於為此怨天尤人,卻不可能淡然處之,半點不受影響。
今朝得了機緣,化去災劫,破境築基,瞬間便叫魏無涯精神煥發,恍若新生。
但曾經積蓄在心中的鬱氣,終究是魏無涯心裏一根刺。
所以,他特意當著一眾書院修士的麵現出身形,而不是隻在暗中傳音知會南奕。
魏無涯並不是想要打臉誰。
畢竟書院修士沒人譏諷他,隻是在拿他做反例,說些引以為戒的話。
他人前顯聖,主要還是為了借此機會舒展心中鬱氣,證明自己當年沒有做錯,好叫念頭通達。
簡而言之,適當顯聖,有益身心健康。
人群中,原楚郡無相書院的夫子,亦作揖道:“恭賀魏師叔築基功成,得入玄階,超凡脫俗。不知師叔當麵,是有何指示?”
魏無涯微笑:“並無他事,隻是特來接應南師弟。”
順著魏無涯視線,眾修士看到了南奕,心裏微覺古怪。
按仙門規矩,同階可互稱師兄師弟。但若比人低上一階,就得稱對方為師叔。
所以適才,一眾修士全都改口稱魏無涯為師叔。
但魏無涯為示親近,仍舊稱南奕師弟,卻是讓其他人口頭上矮了南奕一輩。
不少修士瞥了一眼南奕,隻覺別扭。
南奕在瀛州島待了月餘,雖和個別書院修士打過交道,但總體上,包括無相書院修士在內,他都處得比較客套、疏離。
主要在於南奕修為精進太快,半年不到便已蛻凡小成,甚至眼瞅著很快便能摸到蛻凡大成的邊,不比一些書院先生差。
這種情況下,得知南奕乃是今年入書院的新生,好些書院修士都覺得別扭,甚至有些莫名尷尬。
隻是半年沒迴書院,就出來個修為不弱於己的新生。
這種感覺,隱約有幾分像是一年沒迴家,就突然多出個娃一樣,怎麽聽都覺得別扭。
他們雖不會因此嫉恨南奕,卻也明顯有種大家並非一路人的無形排斥感。
所以瀛州島上,包括無相書院在內,所有書院修士和南奕,其實都默契地沒有過多來往。
隻寥寥幾位,如煉器師孟墨、「緣蓮燈」原主華故良,被南奕主動找上過,以物易物。
在眾人注視下,南奕並不怯場,抱拳說:“諸位師兄,我幾人要去南山縣,不去南淮城,方向不同,便就此別過。”
南奕態度謙遜,又主動稱唿眾人為師兄,算是化去諸修心中的別扭感。
眾修士順著這話別過魏無涯,自往南淮城方向趕去。
南奕這邊,則是好奇道:“師兄怎生在此等我?”
南奕最早請動魏無涯,隻是叫魏無涯護他一程,防範可能暗中偷襲的魔修宮劭,好去看看黑娃所在究竟是何情況。
在杜衡出現,叫上南奕同行瀛州島後,魏無涯並不需要跟著去南海,便就此別過。
卻不想,沒了災厄加身,再見之時,魏無涯竟已破境築基。
“我能築基,全是仰仗師弟替我接過災厄。此番恩情,不可不報。”魏無涯沒有說他還想順帶著於書院修士眼前顯聖之事。
南奕忙道:“師兄言重了。我為師兄接過災厄,本就是之前說好的條件,由師兄應對築基魔修。”
“師兄今朝築基功成,乃是師兄積累深厚、福緣不淺,萬不可說是在下之功。”
魏無涯篤定開口:“話雖如此,師弟可以不以為意,我卻不能就此忘恩。”
“之前別時不提,是不知築基能否功成,不想輕言許諾。但既已功成,自不敢忘。”
————
【誌類:靈物。】
【階秩:玄階下品。】
【誌述:滄海珠道染之水,因滄海珠融匯萬千異水於一體,滄海水實有著諸多異水之神效暗藏,並略得幾分滄海珠特性。】
南奕端詳片刻,倒是看出了水靈跟腳,竟是以滄海珠為基。
他自身修為畢竟不足,不主動催使「洞真」,很難輕易看破水靈跟腳。
不過水靈斬下一節身子,化作滄海水。沒了本體修為幹擾後,南奕卻是從滄海水上逆推出,所謂水靈,實是滄海珠之靈。
如果此世天地法則全備,滄海珠應該是成為類似先天靈寶一般的器物。
但天地有缺、法則不全,卻是讓滄海珠化作類似妖魔的外道精靈。
當然,若叫水靈落在仙門修士手中,照樣能煉作靈寶。
南奕想了想,最終在海玉蓮與滄海水之中,選擇了滄海水。
滄海水,有著諸多異水神效暗藏,用來煉丹,堪稱是萬金油。
然而看著誌述中所說,滄海水略得幾分滄海珠特性,南奕卻是心念一動。
所謂滄海珠特性,無非就是內部自成一域。
若將滄海水拿來煉丹,隻能將其中一部分神效引導挖掘出;但若將滄海水拿來煉器,其內蘊神效豐富,卻可化作法寶底蘊。
南奕便想著,收下滄海水,或許以後有條件,能作為「長生葫蘆」晉階之資。
而後,又過了大半日,兩位築基修士迴返船隊,默不作聲地繼續靜修,也不與杜衡交談。
不知兩築基修士是否有成功斬獲至少一頭妖魔,但等到築基修士趕迴來後,加之已經基本進了大離海域,杜衡終於可以放開顧慮,踐行「均仙索」代價,“與凡共苦”。
雖然他催使「均仙索」“與仙同甘”不算太久,但算上為了安心,等待兩位築基修士迴返的時間,三十倍之下,亦有二十一日。
而此時船隊之上,修為最弱之人,非是宋忠、燕青雲,而是孫九執分身,孫不悟。
但見,「均仙索」再次綻放光芒,化作光索,卻非是金光,而是銀光,一頭連著杜衡,一頭連著孫不悟。
作為三品青蓮所化分身,孫不悟乃是黃階下品之體。但他隻修了《九脈心猿經》,體內隻有真氣而無法力,與凡階差不到哪去。
在杜衡“與凡共苦”下,孫不悟氣勢攀漲,很快便衝到了對應養氣大成修士的程度。
隻不過,孫不悟未修仙門功法,不曾締結法種,空有養氣大成之力,卻也發揮不出。
好在孫不悟心思都在完善真氣法門上,隻想著以《九脈心猿經》助力本體。即便因「均仙索」之故驟然躍至養氣大成,也不以為意,仍舊埋首於完善功法。
倒是杜衡,修為驟跌至養氣大成,神識難以外放,頗有些不習慣,仿佛突然成了瞎子。
修士自養氣始,便生神識。隻是養氣期時,神識幾乎不能離體外放,仍是以五感為主。須等到蛻凡期,神識壯大,才能外放感知,形成類似小地圖一般的全新感知。
不過杜衡不太習慣的同時,孫不悟卻是駕輕就熟,操控神識內視感應,仔細體悟心猿真氣。
或許是因他不曾看過《大離雙龍傳》,沒有受到書中內力描述形成先入為主之印象,再加上心猿神通本就詭異,九脈的心猿真氣,卻是極有特色。
不同於其他法脈的真氣特性偏向於屬性加持,心猿真氣,卻是在往玄虛處著力,善於勾動他人心緒。
如此一來,《九脈心猿經》,卻是最適合傳給此世傳統武道之武夫,令傳統武夫所修劍意刀意等,更加能攝人心神。
至於普通武者,即便觀想孫九執以修心猿真氣,一時半會間,恐怕也修不出什麽名堂。
可以這麽說,心猿真氣門檻其實更高一些,得已經摸到劍意刀意等武道意誌的傳統武道宗師才能駕馭,普適性並不如其它真氣法脈。
不過,南奕並不幹涉孫不悟推演思路。
於他而言,真氣法脈百花齊放,各有特色,顯然會更好。
比如《九脈心猿經》,正好可用來拉攏凡間江湖中流砥柱一般的傳統武道宗師。
…………
又過三日,水月仙門那位玄種期的白袍老者趕迴船隊。同前兩位築基修士一樣,白袍老者看起來十分從容,不顯頹然。
但南奕隱隱感覺,白袍老者氣息凝滯,或是受有內傷,並不像看起來那般無礙。
畢竟說到底,白袍老者修為要差上水母一截,乃是強行拖住水母。
等算著船隊即將靠岸,白袍老者才甩開水母,趕了迴來。
不過,船隊隻在漢郡最南端的南海縣臨時停靠一陣。
等一眾書院修士下船後,船隊便沿著海岸線繼續向東北方向航行,開往吳郡,準備走吳京大運河,將滿載的銀精運迴離京。
欽差杜衡,卻並未隨船去走吳京大運河,而是跟著書院修士,在南海縣下了船。
他接的差事,除去出使南海談妥和約外,便是帶著南奕趕赴離京,與運載銀精之事無幹。
感覺船隊後續運送銀精,一路上未必安生,因「均仙索」代價,修為暫時跌至養氣大成的杜衡,幹脆溜了,不跟船隊繼續待在一起。
他跟著書院修士一道,欲趕往漢郡新郡治南淮城,將剩餘六顆傳承龍珠移交無相書院之餘,也順帶觀察下南淮城現下局勢。
——傳承龍珠這塊,後續每月,將由無相書院安排人手,每次隻攜帶一顆趕去瀛州島履約。
此外,因著「均仙索」作用範圍隻有三裏,孫不悟也隻好跟著杜衡同去南淮城,準備等“與凡共苦”結束,再動身趕往齊郡。
至於南奕,卻是要先迴一趟南山縣,準備捋一捋自己在南山縣的攤子,取過「長生葫蘆」後,再跟著杜衡同去南淮城。
但就在眾修士仍舊聚在一塊時,魏無涯施展「無相遁空」,陡然出現在眾人身前不遠的荒野上,還令不少人心中一驚。
不過等看清來人竟是魏無涯後,南奕尚且還好,一眾書院修士,卻是有些怔住。
他們都知道魏無涯受詭器「明鏡台」代價反製,已在藏經閣掃了十八年的地。
他們也認為,魏無涯心氣虛耗,連老相都已生出,顯然是還要掃不知多少年地。
卻不想不到半年,他們隻是去了趟瀛州島,等再迴來時,魏無涯竟已晉入玄階,築基有成。
“魏師兄……”有人連忙改口道賀,“恭喜魏師叔築基功成。”
但嘴上道賀,不少書院修士心中也是納悶,魏無涯怎就突然築了基?
對於病字災厄可以轉劫這一點,眾人皆知。
但正常來說,黃階修士之中,不大可能出現主動幫人接過病字災厄的情況。
因為這完全就是在犧牲自己、成全他人。
畢竟,不是誰都跟南奕一樣,尚在黃階便已建立教派,能靠著教眾分攤代價。
魏無涯笑而不語,坦然受了眾人道賀。
他築基之後,不急著趕去內門所在,反而候在荒郊野外,除去等待南奕趕迴來外,便是想著叫書院眾人,親眼見到他築基有成。
雖然即便他不這麽著,等書院修士迴了書院,一樣能知曉他破境築基之事。
但魏無涯還是想在眾人麵前專門露個麵,一舒心中鬱氣。
十八年,他在藏經閣掃了整整十八年的地。
有學子成了講師,有講師成了先生,亦有先生成了夫子。
而他,一直在掃地。
正所謂人往高處走,大家都是修士,正常沒有誰會在書院待上一輩子。
無相書院現今這些先生中,待得最久的也才十年。而魏無涯,卻已掃了十八年地。
雖然沒有修士當麵譏諷魏無涯,甚至不乏覺得魏無涯可惜者。可這種帶有憐憫可惜意味的眼神,同樣叫魏無涯心裏發堵。
魏無涯還知道,不少人都在拿他為反例,告誡他人過度仰仗玄階詭器極易受詭器代價反製。
魏無涯心中,其實是又氣又想笑。
氣這些人站著說話不腰疼,也笑這些人說話不切實際。
所謂的易受詭器代價反製,又不是玄階詭器獨有。
哪怕隻是黃階詭器,若無相應手段化解,過分仰仗,也得受製於代價。
魏無涯確實是多次催使「明鏡台」,為此欠下不小的債,要掃二十多年的地。
但若無「明鏡台」,他當時便會丟了性命,化為一捧白骨。
總之,一者是十死無生,一者卻是九死一生。該作何選擇,魏無涯自然分得清楚。
更不說,魏無涯等了十八年,也當真等到了南奕帶來變數,竟替他接下病字災厄,全數化解,一身輕鬆。
十八年來,魏無涯受盡冷眼,心中鬱鬱,積下不少鬱氣,甚至因此影響心氣,生出老相。
他心性再好,也隻能說不至於為此怨天尤人,卻不可能淡然處之,半點不受影響。
今朝得了機緣,化去災劫,破境築基,瞬間便叫魏無涯精神煥發,恍若新生。
但曾經積蓄在心中的鬱氣,終究是魏無涯心裏一根刺。
所以,他特意當著一眾書院修士的麵現出身形,而不是隻在暗中傳音知會南奕。
魏無涯並不是想要打臉誰。
畢竟書院修士沒人譏諷他,隻是在拿他做反例,說些引以為戒的話。
他人前顯聖,主要還是為了借此機會舒展心中鬱氣,證明自己當年沒有做錯,好叫念頭通達。
簡而言之,適當顯聖,有益身心健康。
人群中,原楚郡無相書院的夫子,亦作揖道:“恭賀魏師叔築基功成,得入玄階,超凡脫俗。不知師叔當麵,是有何指示?”
魏無涯微笑:“並無他事,隻是特來接應南師弟。”
順著魏無涯視線,眾修士看到了南奕,心裏微覺古怪。
按仙門規矩,同階可互稱師兄師弟。但若比人低上一階,就得稱對方為師叔。
所以適才,一眾修士全都改口稱魏無涯為師叔。
但魏無涯為示親近,仍舊稱南奕師弟,卻是讓其他人口頭上矮了南奕一輩。
不少修士瞥了一眼南奕,隻覺別扭。
南奕在瀛州島待了月餘,雖和個別書院修士打過交道,但總體上,包括無相書院修士在內,他都處得比較客套、疏離。
主要在於南奕修為精進太快,半年不到便已蛻凡小成,甚至眼瞅著很快便能摸到蛻凡大成的邊,不比一些書院先生差。
這種情況下,得知南奕乃是今年入書院的新生,好些書院修士都覺得別扭,甚至有些莫名尷尬。
隻是半年沒迴書院,就出來個修為不弱於己的新生。
這種感覺,隱約有幾分像是一年沒迴家,就突然多出個娃一樣,怎麽聽都覺得別扭。
他們雖不會因此嫉恨南奕,卻也明顯有種大家並非一路人的無形排斥感。
所以瀛州島上,包括無相書院在內,所有書院修士和南奕,其實都默契地沒有過多來往。
隻寥寥幾位,如煉器師孟墨、「緣蓮燈」原主華故良,被南奕主動找上過,以物易物。
在眾人注視下,南奕並不怯場,抱拳說:“諸位師兄,我幾人要去南山縣,不去南淮城,方向不同,便就此別過。”
南奕態度謙遜,又主動稱唿眾人為師兄,算是化去諸修心中的別扭感。
眾修士順著這話別過魏無涯,自往南淮城方向趕去。
南奕這邊,則是好奇道:“師兄怎生在此等我?”
南奕最早請動魏無涯,隻是叫魏無涯護他一程,防範可能暗中偷襲的魔修宮劭,好去看看黑娃所在究竟是何情況。
在杜衡出現,叫上南奕同行瀛州島後,魏無涯並不需要跟著去南海,便就此別過。
卻不想,沒了災厄加身,再見之時,魏無涯竟已破境築基。
“我能築基,全是仰仗師弟替我接過災厄。此番恩情,不可不報。”魏無涯沒有說他還想順帶著於書院修士眼前顯聖之事。
南奕忙道:“師兄言重了。我為師兄接過災厄,本就是之前說好的條件,由師兄應對築基魔修。”
“師兄今朝築基功成,乃是師兄積累深厚、福緣不淺,萬不可說是在下之功。”
魏無涯篤定開口:“話雖如此,師弟可以不以為意,我卻不能就此忘恩。”
“之前別時不提,是不知築基能否功成,不想輕言許諾。但既已功成,自不敢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