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九執饒有興致地問:“你麾下半妖,可在瀛州島上?”


    孫九執知道,他孤身前來會談,並無其他妖魔同行,正適合大離使者拉攏。


    而大離使者既然當真拉攏於他,敢說出此法,定是在島上有著人證,且分外自信。


    孫九執便想看看,南奕料定能將他籠絡住的自信,究竟是緣何自信。


    杜衡對孫九執的好奇早有所料,聞言之後,親自去將候在不遠處的宋忠接來。


    見到孫九執,宋忠也不廢話,直接在手上燃起無生冥火。


    孫九執眸光微凝。


    這一次,不同於南奕是借法他人之力,宋忠身上,乃是實打實的冥鳳血脈,以及相應神通。


    而先是冰凰,又是冥鳳。這是在表明,南奕麾下武者中,半妖不隻一位;所謂真氣武道能中和血脈異力一說,也絕非虛言。


    孫九執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繼續問:“真氣武道,如何修之?”


    南奕直截了當地說:“受我武種,即可修煉真氣武道。”


    孫九執思索片刻,並未急著詢問具體的修法,而是問道:“此等武道修煉,定是有著諸多講究,絕非一味苦練即可。這些關竅,可否一一告知於我?”


    俗話說得好,天上不會掉餡餅,地上處處是陷阱。


    孫九執謹小慎微,即便南奕口中的真氣武道之玄妙似非虛言,他也不願就此輕信。


    他打算再從側麵信息入手,嚐試側麵了解真氣武道具體現狀。


    這些側麵信息,一來是不好作假;二來,大離使者既然有心拉攏他,隻要他問起,就絕不會隱瞞。


    當然,他若是沒有問到的,大離使者就未必會提。


    所以,孫九執思考得愈發細致,並不會輕信南奕。


    而南奕已事先打探清楚孫九執過往經曆。


    當孫九執問起真氣武道修煉之講究,南奕立即取出刊載有《誌士仁人》文章的那期《明報》。


    他將報紙遞給孫九執,並說道:“受我武種,即可修煉真氣武道。真要說來,其實無甚門檻可言。但在下傳武,重心性,看品行,不傳心術不正之輩。”


    “更著有一文,闡述義理,或可稱為武俠精神,為麾下武者修煉武道定下方向。”


    孫九執接過報刊,細看《誌士仁人》。


    南奕則是仔細觀察著孫九執神色變化。


    認真說來,為踏破齊天城元家,孫九執化妖之舉,正符合“殺身成仁”一說。


    南奕所著《誌士仁人》,幾乎完美契合孫九執脾性。


    倘若兩人隻是江湖中人,單憑此文,便可稱得上當浮一大白。


    可惜兩人都是修士。


    就算文章能寫進孫九執心裏去,也不會因為一篇文章,便讓孫九執引南奕為知己。


    相反,看完《誌士仁人》的第一眼,孫九執心中第一反應,即是此文甚好,或可用來調動群妖情緒,助其修行。


    說白了,此世修士,入道修行之始,即要求心智獨立,強調自我。


    即便拜入仙門,也隻要求修士不負宗門即可,不會說什麽一定得為仙門做奉獻。


    所以,即便孫九執完美契合《誌士仁人》所說武俠精神,願意出於公義殺身成仁,也不等於孫九執會心向人族。


    在南奕看來,能讓修士為求念頭通達,而憤然出手之公義,從來不局限於人族本身,而是類似天地不仁的大仁大義。


    不論孫九執是人身還是妖修,都有可能會為某些不公世道生出不忿,進而仗義出手,不顧後果。


    可既已化妖,孫九執絕不會為了恢複人身而置己身修行於不顧。


    但一篇《誌士仁人》,雖不可能讓孫九執就此,將南奕引為知己。


    可誌趣相投,總歸是能讓南奕,在孫九執心中變得更加可信數分,不至於太過提防、滿心審視。


    南奕一直觀察著孫九執神色變化。


    雖然他並未從孫九執臉上看出明顯的表情波動,但這正好說明孫九執道心如鐵,並不會一聽恢複人身便失了分寸。


    “真氣武道,是以在下武種為基,生成內力;再以源炁或血脈異力為引,化生真氣。”


    “修煉微有小成,即可分出武種傳予他人不說,還能得享所傳者修煉真氣之加持。”


    “不過,若在人族地界,分發武種傳予凡人,可讓凡人隨修自身之真氣。但在海外,即便傳予其他小妖武種,若血脈不同,亦難作助力。”


    南奕如實開口,略作說明。


    言下之意,心猿血脈非是龍屬的孫九執,要想轉修真氣武道,以真氣中和血脈異力,唯有重迴大離傳武,才好修行。


    而聽完南奕所說,孫九執則是暗自思索:


    分發武種以傳武,可讓他人隨修真氣,得享加持,進而使己身真氣積累更快。此等神異,定是以天賦神通為基,方能造就。


    若真氣武道僅有傳武之效,於南奕而言,不過是主幹分支,看似千變萬化,實則萬變不離其宗。


    可南奕之前使出廣寒冰焰,分明是向麾下武者借法,而非己身神通。


    換言之,南奕開辟真氣武道之天賦神通,不僅能向下傳武,聚眾加持;更是有著借法之效。


    南奕天賦神通再是玄奇,在借法手段上都應有著相應限製,不可能叫他輕易融匯萬法於一身。


    所以,孫九執斷定:除卻神通災厄外,南奕可借之法,必然有著數量限製。


    而南奕開辟真氣武道,折服凡人自然容易。但想折服修士,讓修士屈居南奕之下,為其所使,必須讓渡出足夠利益,作為交換才行。


    孫九執進一步推斷:修煉真氣武道,雖可中和血脈異力,卻需海量真氣,方可成功中和。


    所以,南奕還是在拿真話忽悠他。


    一旦他輕易答應南奕,轉修真氣武道,多半會尷尬發現,單憑自身之力修煉真氣,想要修出足夠真氣中和血脈異力,恐怕耗時不知會多久。


    如南奕身旁之宋忠,被迫受了鳳凰傳承,為凰族血脈之力侵染不久,或許不須太久便能成功中和。


    但孫九執這等妖修,血脈異力濃厚,怕是十年都未必得成。


    至於說靠著傳武來積累真氣,孫九執不用多想,便知雞肋。


    真氣武道,雖可分發武種傳予他人。但為了避免強枝弱幹,南奕一定會在武種分發數量上做限製,不叫麾下武者反客為主,借雞生蛋。


    再聯想到南奕借法手段也會有數量限製,孫九執心下猜測:或許,在南奕真氣武道中,隻有有數之位,可以廣為傳武,快速積累真氣;而與之相應,可廣為傳武者,則會借法於南奕,由南奕融匯諸法於一身。


    孫九執思索良久,雖不發一言,卻大概能猜出南奕真氣武道現狀。


    不過,他並未急著就此與南奕談條件,而是看向南奕,忽地開口:“依君之見,在下心猿之身,轉修真氣武道,可有必要?”


    一聽此問,南奕還未接話,一旁的杜衡卻是心中暗歎。


    在杜衡眼中,南奕真氣武道之妙處,於修士而言,在於可使法力更為柔和溫順,不易走火入魔;於妖修而言,則在於中和血脈異力,可保持人身、人性不失。


    這些妙處,說有用也有用,說沒用,卻也確實沒多大用。


    至於其他方麵,相較仙道法門,真氣武道無甚稀奇,更是十分粗糙。


    畢竟,南奕不過黃階修士,說是開辟新道,但他折騰出的真氣武道,在仙道法門前,無疑是根本不夠看。


    當然,考慮到南奕天資出眾、才情上佳,於真氣武道上還能繼續完善,若叫杜衡銳評真氣武道,他也願意誠心實意地稱讚一聲“未來可期”。


    隻是,如果中和血脈異力這一點不能打動孫九執,杜衡口才有限,也不知該如何才能說服孫九執,私相交結。


    畢竟,孫九執若修真氣武道,某種意義上相當於居於南奕之下。


    而此世修士,少有願意居於人下者。


    像南奕目前給出的真氣法脈,裘長生乃是南奕分身,自不必多說。


    陶知命屬於南奕投桃報李,分出一道真氣法脈,不過問陶知命是否傳武,隻作為兩人半師半友情分之見證。


    剩下四人,燕青雲與郭來,本質上都是散修,而非仙門正道之修士;裴清雪與宋忠,則是受了鳳凰傳承,亦隻得修真氣武道,才能中和血脈異力。


    雖說宋忠本人一開始就是寧練內功不修道,但總的來說,正常情況下,即便許諾真氣法脈,南奕也很難拉攏仙門修士轉修真氣武道。


    比如謝迦南,與南奕關係也算親近,南奕亦從未想過讓其舍了仙門轉修真氣武道。


    而謝北河在離開南天城前,曾與謝迦南說了一嘴,謝迦南亦是直接岔開話題。


    是以,當孫九執反問南奕可有必要時,杜衡聽在耳中,聽出孫九執對中和血脈異力之效不以為意,心裏頓時暗歎。


    不過南奕倒是依舊從容淡定。


    南奕早就猜測孫九執對人族之身無甚眷戀,單憑真氣武道中和血脈異力之效,絕難打動其心。


    甚至於,南奕心中也知,孫九執未必不會分析出武種分發與真氣法脈之限。


    但這些,都不重要。


    南奕信然道:“道友是否轉修真氣武道,不在於我,而在於你。”


    “我可以許諾道友真氣武道護法之位,與道友同享權柄,於真氣加持之力,五五分潤。”


    “可是這些皆不重要。”


    南奕看著孫九執,目光清澈:“一切,隻取決於道友,道在何方。”


    “依在下拙見,道友之心,正合在下所著《誌士仁人》,若見世道不公,便會生出不忿。”


    這種不忿,並不一定是源於聖母之心或惻隱之心。


    在南奕看來,若見不平之事,會想起自身小時候的不公遭遇,也有可能生出不忿,念頭不通達。


    然後殊途同歸,不管是為何生出不忿,隻要本身性情不會欺壓良善與弱小,願意鋤強,論跡不論心下,都可以稱作是行俠仗義。


    在前世,提起誌士仁人,總是會聯想到殺身成仁、舍生取義——仿佛隻有犧牲,才配稱作仁義與俠道。


    但那是因為前世沒有修士,無修行一說,以個體麵對強權大勢,多隻有犧牲一途。


    而在此世,偉力聚於一身,個體修行實能成仙作祖。


    在宣揚武俠精神,進行哲學思辨時,南奕自然因地製宜,不會完全照搬前世俠道之說。


    在此世所著《誌士仁人》中,對於麾下武者,南奕並未鼓勵他們保護弱小,為凡人而戰,乃至為凡人犧牲。


    他所宣揚的武俠精神,更多是激勵麾下武者,在自身不欺壓良善與弱小的前提下,敢向不公世道拔刀,路見不平一聲吼,求個念頭通達,旨在威懾住不公不法之事。


    簡單說,為了大仁大義,甘願以武犯禁、以身犯險,貫徹人心公道,便可有望,以血性與俠氣,還得人間朗朗乾坤。


    這略有些像是“俠以武犯禁”,但又有著根本不同。


    在前世天夏,俠以武犯禁,確實會招致朝廷打壓。


    因為天夏朝廷的統治,是建立在秩序穩定的基礎上。任俠兒以武犯禁,動搖民間秩序,自然會被打壓。


    但在此世,偉力歸於自身,卻是未必。


    於此世綿延萬載的朝廷官府而言,民間俠客,生不出亂子,動搖不了秩序基礎。


    反倒是豪門世家,多與官府角力,各種製約下,讓官府頗受世家之掣肘。


    而南奕麾下武者,若是行俠仗義,基本是與魚肉百姓的世家豪門起衝突。


    就算當真要說這是在以武犯禁,犯的也是世家之禁,而非朝廷之法。


    相反,在某種意義上,行俠仗義,既是在貫徹人心公道,也是在貫徹朝廷律法。


    畢竟,無論怎麽說,在明麵上,不公之事,肯定也多是不法之事。


    所以,南奕開辟真氣武道,宣揚武俠精神,反倒不怎麽會受到朝廷打壓,更多是受世家出身的九部官員所不喜,乃至不約而同地隱隱抵製。


    而此前也曾說過,南奕在《誌士仁人》中,隱約潛藏著名為“革命”的赤色火種。


    這固然是有基於南奕自身認知的緣故,但其實也有著此世修行界生態的客觀需求。


    此世修行,類似於信仰封神爭香火,在本質上就是對凡世秩序的定義權之爭。


    要想往上修行,必然需要驅逐舊有秩序,建立新生秩序。


    這種秩序之爭,被此世修士稱之為道爭。


    但如果將視野放大放高,所謂革命,其實也隻是道爭的一種表現形式。


    在大家都是修士的情況下,一篇《誌士仁人》,確實不可能讓孫九執,引南奕為知己。


    可兩人,本就不需要做知己。


    誌趣相投,亦可稱為同誌。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神詭異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修行真知未曾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修行真知未曾更並收藏神詭異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