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這個人已經反迴樓上去,或者下樓去了嗎?隻是因為腳步輕了些,自己沒有聽見?
他遲疑了一會兒。又過了四五分鍾,小心翼翼地打開門,迎麵便對上了黎川。
對方站在樓上樓梯的轉彎處,自伸頭從上層看著這邊。
難道對方一直站在那裏盯著自己家門?想到那個動作對方不知道保持了多久,叫他背後一寒,莫明地不自在。這個黎川,像個怪胎。
但對方神色卻十分平常,似乎是他多想了,還反而問他:“她們借了我的東西,一直也不還。我來找了好幾次,都沒人理我。你剛剛敲她家也沒有人應嗎?不知道是不是把你認成我了。”說著又試著敲了敲門,沒有得到迴應便下樓去了。
看上去並沒有任何異常,反而在經過他家門口時莫明地問:“你臉色怎麽這麽難看?生病了嗎?”
趙小明含糊地應了聲,問他:“你住一樓嗎?”一樓隻住了姓黎的那一戶,另一戶是個孤寡老人過世了一段時間,房子一直都還空著。
對方沒有否認,向他笑:“你叫我阿川就行了。我在學校見過你。”
不知道為什麽,那笑容叫他有些不自在。就好像笑得並不是發自內心,隻是覺得看到他臉上的笑容之後,覺得自己也應該露出這樣的笑容。才對著他這麽笑了。
也許是錯覺。
趙小明並沒有表現出心中的不適:“我也見過你,常和一個男生一起走,你們是好朋友嗎?”
“對。我和他關係很好。他常來我家吃飯。”黎川對他笑。這時候,那個笑容已經越來越自然。
兩個人閑聊了一會兒學校的事,才分開。
黎川走時說:“那我先走了。”再抬頭對他時,所有的表情已經和諧了很多,既親切,又並不過分熱情。
他覺得看到了自己。同時又覺得自己有些好笑,不知道為什麽,突然會對一個人有這種感覺。世界上會有這樣變態的人嗎?
大概隻是因為樓梯間的光線太暗,使得人疑神疑鬼。
但過了很久,趙小明還是感到不舒服,晚上吃過飯,他下樓遇到一樓的姓黎的那戶女主人在樓梯間掃地,頓了頓步子,鬼使神差地笑著叫人,又問:“阿川在家裏嗎?”
女主人見過他幾次,隻是沒有什麽往來,以為他和自己兒子同學之間有什麽交情,隻笑著說:“和朋友一起出去玩了。”
趙小明走了幾步,又停下來突然問:“阿川有把什麽東西借給樓上的那一對老姐妹嗎?”
女主人愣了一下,說:“借東西?說起來她們借了我一口舊鍋的,一直不肯還。我叫我兒子上去問過好幾次。”說著不免得要罵那兩個老太婆幾句:“是看她們可憐才給她們的!結果一點也不講感情,有去無迴!現在又不比以前了,一口鍋多貴。真的是太過份了。”
正要走時,便看到黎川和一個看著十分沉默寡言的男生結伴迴來,路上有說有笑的,女主人笑對他們大聲說:“迴來得正好,飯都好了。你今天給阿川幫了好大的忙,可別再說不好意思在我們家吃飯的話了。”
黎川聽了主婦的話,拉著那個靦腆的男生便小跑過來:“吃飯吃飯。”還和趙小明打招唿:“吃了沒有?”非常和藹可親。
趙小明在之前還覺得,他是一個不太懂得怎麽與人相處愉快的人,雖然極力想表現出自己能融入人群,但卻不知道要怎麽用力,可現在卻有一種奇怪的錯覺——他似乎,已經意識到了什麽,並且做出了調整。起碼他熱情起來的時候,並不再令人感到別扭。
也許是那個笑容的關係。
三個人熱熱鬧鬧地進家門去了,趙小明在門外站了一會兒,才轉身離開。
之後走在溫暖的夕陽下,不免覺得是自己想太多有點疑神疑鬼。也沒有再把注意力放在這件小事上。因為第二天一大早就要出發了去學院了。他還有很多事要整理。
這件事想起來都非常的激動,能上學院學習,是對他來說是一件大事。
他因為自己爸爸曾經在聯合委員會管理局任職的關係,對吃公家飯很感興趣。浮島上的待遇好,他爸爸以前就是浮島的工作人員,但是後來事故過世,他們這些家屬也就被另行安置了。從浮島來到這個偏遠的小區,讓他有一種人生逐步走向低穀的感覺,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他唯一能想到的是‘流放’,但爺爺很不贊同。
爺爺說平淡的生活才是最好的。
但趙小明不這麽想,爺爺會這麽說,隻是老年人的想法罷了。因為他活了這麽久,什麽樣的人生都見得多了,所以對世界再沒有好奇心,也更沒有什麽雄心壯誌。再加上,本身失去了勞動能力,沒有未來可言。
可自己還小。
他對爺爺每天向自己灌輸平凡是福的觀念感到不滿,但他從來沒有表現出來。
隻會笑著說:“這麽說到也是啦。”不願意與任何人發生爭執。就像以前在浮島家屬區生活,要學會怎麽和各個不同官職的家屬打好關係一樣。並且,他爸爸還在的時候,他本來也就不願意表達異意,以免被爸爸冷待一樣。
像他爸爸那樣的專業技術人才,卻有一個完全沒有機會進行係統、高層次學習的兒子,是一件很懊惱的事。每每爸爸和他討論什麽,他因為不懂原理而總講出一些不符合期望的答案時,爸爸雖然不會怪他什麽,但默默地嘆氣,和寫在臉上的‘算了他又不懂’的表情,以及減少和他交流的行為,總令他自慚形愧。
</br>
他遲疑了一會兒。又過了四五分鍾,小心翼翼地打開門,迎麵便對上了黎川。
對方站在樓上樓梯的轉彎處,自伸頭從上層看著這邊。
難道對方一直站在那裏盯著自己家門?想到那個動作對方不知道保持了多久,叫他背後一寒,莫明地不自在。這個黎川,像個怪胎。
但對方神色卻十分平常,似乎是他多想了,還反而問他:“她們借了我的東西,一直也不還。我來找了好幾次,都沒人理我。你剛剛敲她家也沒有人應嗎?不知道是不是把你認成我了。”說著又試著敲了敲門,沒有得到迴應便下樓去了。
看上去並沒有任何異常,反而在經過他家門口時莫明地問:“你臉色怎麽這麽難看?生病了嗎?”
趙小明含糊地應了聲,問他:“你住一樓嗎?”一樓隻住了姓黎的那一戶,另一戶是個孤寡老人過世了一段時間,房子一直都還空著。
對方沒有否認,向他笑:“你叫我阿川就行了。我在學校見過你。”
不知道為什麽,那笑容叫他有些不自在。就好像笑得並不是發自內心,隻是覺得看到他臉上的笑容之後,覺得自己也應該露出這樣的笑容。才對著他這麽笑了。
也許是錯覺。
趙小明並沒有表現出心中的不適:“我也見過你,常和一個男生一起走,你們是好朋友嗎?”
“對。我和他關係很好。他常來我家吃飯。”黎川對他笑。這時候,那個笑容已經越來越自然。
兩個人閑聊了一會兒學校的事,才分開。
黎川走時說:“那我先走了。”再抬頭對他時,所有的表情已經和諧了很多,既親切,又並不過分熱情。
他覺得看到了自己。同時又覺得自己有些好笑,不知道為什麽,突然會對一個人有這種感覺。世界上會有這樣變態的人嗎?
大概隻是因為樓梯間的光線太暗,使得人疑神疑鬼。
但過了很久,趙小明還是感到不舒服,晚上吃過飯,他下樓遇到一樓的姓黎的那戶女主人在樓梯間掃地,頓了頓步子,鬼使神差地笑著叫人,又問:“阿川在家裏嗎?”
女主人見過他幾次,隻是沒有什麽往來,以為他和自己兒子同學之間有什麽交情,隻笑著說:“和朋友一起出去玩了。”
趙小明走了幾步,又停下來突然問:“阿川有把什麽東西借給樓上的那一對老姐妹嗎?”
女主人愣了一下,說:“借東西?說起來她們借了我一口舊鍋的,一直不肯還。我叫我兒子上去問過好幾次。”說著不免得要罵那兩個老太婆幾句:“是看她們可憐才給她們的!結果一點也不講感情,有去無迴!現在又不比以前了,一口鍋多貴。真的是太過份了。”
正要走時,便看到黎川和一個看著十分沉默寡言的男生結伴迴來,路上有說有笑的,女主人笑對他們大聲說:“迴來得正好,飯都好了。你今天給阿川幫了好大的忙,可別再說不好意思在我們家吃飯的話了。”
黎川聽了主婦的話,拉著那個靦腆的男生便小跑過來:“吃飯吃飯。”還和趙小明打招唿:“吃了沒有?”非常和藹可親。
趙小明在之前還覺得,他是一個不太懂得怎麽與人相處愉快的人,雖然極力想表現出自己能融入人群,但卻不知道要怎麽用力,可現在卻有一種奇怪的錯覺——他似乎,已經意識到了什麽,並且做出了調整。起碼他熱情起來的時候,並不再令人感到別扭。
也許是那個笑容的關係。
三個人熱熱鬧鬧地進家門去了,趙小明在門外站了一會兒,才轉身離開。
之後走在溫暖的夕陽下,不免覺得是自己想太多有點疑神疑鬼。也沒有再把注意力放在這件小事上。因為第二天一大早就要出發了去學院了。他還有很多事要整理。
這件事想起來都非常的激動,能上學院學習,是對他來說是一件大事。
他因為自己爸爸曾經在聯合委員會管理局任職的關係,對吃公家飯很感興趣。浮島上的待遇好,他爸爸以前就是浮島的工作人員,但是後來事故過世,他們這些家屬也就被另行安置了。從浮島來到這個偏遠的小區,讓他有一種人生逐步走向低穀的感覺,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他唯一能想到的是‘流放’,但爺爺很不贊同。
爺爺說平淡的生活才是最好的。
但趙小明不這麽想,爺爺會這麽說,隻是老年人的想法罷了。因為他活了這麽久,什麽樣的人生都見得多了,所以對世界再沒有好奇心,也更沒有什麽雄心壯誌。再加上,本身失去了勞動能力,沒有未來可言。
可自己還小。
他對爺爺每天向自己灌輸平凡是福的觀念感到不滿,但他從來沒有表現出來。
隻會笑著說:“這麽說到也是啦。”不願意與任何人發生爭執。就像以前在浮島家屬區生活,要學會怎麽和各個不同官職的家屬打好關係一樣。並且,他爸爸還在的時候,他本來也就不願意表達異意,以免被爸爸冷待一樣。
像他爸爸那樣的專業技術人才,卻有一個完全沒有機會進行係統、高層次學習的兒子,是一件很懊惱的事。每每爸爸和他討論什麽,他因為不懂原理而總講出一些不符合期望的答案時,爸爸雖然不會怪他什麽,但默默地嘆氣,和寫在臉上的‘算了他又不懂’的表情,以及減少和他交流的行為,總令他自慚形愧。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