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豆不知道要怎麽迴答。
兩個人靜靜坐著,看著身邊綠草如蔭,各懷心事。
過了一會兒湯豆問“我讀的頌文,似乎不是常用的字。你怎麽會聽得懂?”
“這種字是我們觀中自開山師祖立觀以後就使用的文字。怎麽寫怎麽讀,一代代傳到後世來,我自然就聽得懂。”
湯豆覺得好奇。她在想,龐郎人在使用精神力上的造詣是不俗的,像什麽頌文、術法、符祿這樣手段,也更像是龐郎人的學問。那麽,會不會這種文字和讀音,其實是龐郎人的文字和語言呢?
如果說清水觀的開山師祖,是占據了人的身軀之後,卻又覺醒了一點記憶的龐郎人,那雜策的由來就很合情理——他們以前本來就是專門鑽研這些的。
她又問,這位開山師祖有沒有留下更多話。
無為搖頭:“師祖醉心於修成得道,可也不得結果,九十歲上離世而去,近大限之時,他將雜策上成仙得道的那些都撕了,令弟子不得參詳研學,說自己浪費了幾十年一生無為,已是前車之鑑,不可使後人再重蹈覆轍。雖然,後人將那幾頁都補了迴來,但也隻是想保存師祖手劄完整而已。之後數代,偶爾有異想天開的,也沒有一人成事。漸漸,大家也就都不再去想這些東西。每十年,觀中抄錄雜策翻新書籍的時候,這一部分也並不會再抄撰下來了。現在,大概隻有原冊上還有此章節。”
湯豆想,那就隻有去清水觀看看雜策的原冊才能得到更多信息。也許,在觀主身上,還能找到一些湯家的線索。
第60章 清水
覺得答案就在清水觀中,湯豆一天也不想耽誤,想到第二天還要先迴到城中的公良府,迴到屋中去就□□夏去與徐娘子說自己頭痛。
徐娘子原本在前廳收拾、看帳一聽,便急急地跑到後麵,見湯豆躺在床上怏怏無力,哪還顧得上要不要先迴公良府,立時請了無為來‘護法’,並說好,等天一亮便進山往清水觀去。
但因為已遣了下仆去城中報過信,她不好陪同前往,隻能叫了春夏與宋嫫嫫來,再三地叮囑,又叫了幾個家將隨行。
第二天天還不亮,湯豆便被徐娘子塞到了去清水觀的車上,急吼吼地趕著她上路。
湯豆心裏也不由得感慨,如果不是有徐娘子這樣一個殫心竭慮的母親,恐怕就本尊這種體質,早就不在人世了。她伸頭從窗戶裏向徐娘子作別,徐娘子急忙叫她把頭縮迴去,怕她著風。
清水觀所在的小明山離城隻有數裏,進山時一行人下車換馬。
初時路也算是平坦,但越往山裏走,地勢越是險峻。並且大路也漸漸沒了,隻剩下不是熟悉地貌的人絕找不著的小徑。後來馬也不太好使,騎一段走一段,湯豆腳上都打起血泡來,宋嫫嫫心痛得不得了,一路都紅著眼眶,叨叨著“姑娘哪裏受過這樣的苦啊。”
幾次要來背,湯豆肯定不答應“你這樣大的年紀。哪有叫你背我的道理,再說也隻是水泡而已,消下去就沒事了。哪裏就這麽嬌氣呢?”
宋嫫也隻能算了。
一天走下來,才走到不到五分之一的路程。
入夜,一眾人在無為和小道士的引導下,找到山裏供獵人短居的木屋來休息。
就這樣走了三天,第四天夜裏卻不像以前那麽太平了。
湯豆被屋外的聲音吵醒了好幾次,不知道是什麽東西在外麵打架,紛亂的影子投在窗上,馬被驚得胡亂嘶鳴,家將們一早就醒了,隻是警覺地在外間靜坐,注意著外麵的響動。還好一會兒又安靜下來。
第二天大家起來一看,外麵有一片昨天還好好的樹被什麽撞斷了,地上還有血跡。但係在外麵的馬卻沒有受傷,隻有一匹,竟然活活地嚇死了。
無為並不覺得奇怪,說是山裏的野獸爭地盤打架鬧的:“有些靈性,是不會傷及其它的。再說它們也知道是我在這裏。”
宋嫫覺得驚奇“它們還認得人的嗎?”
無為說:“這一片已經是小明山深處,沒有村舍。這裏的畜牲大多認得觀裏的人。它們有什麽糾葛,有時候還要到觀裏去評理的。師父得要給它們主持公道。我們自哪一輩起,觀主就是身負著這樣的責任。”
他身邊的小道士說到這個也得意起來“日前師父進出山去了,它們每日都來看師父迴來了沒有。等師父迴來,可忙了好幾天,全是給它們來斷案。什麽兩個熊母搶一個熊仔的之類。”
春夏覺得有趣,問:“那判給誰?”
“它們自己都分不清是誰的,師父怎麽能知道。隻好兩邊一起照顧。”
“那它們聽嗎?”
小道士肅聲說:“不找也就罷了。但既然來找師父,那師父說了,它們就得聽。這是山裏的規矩。幾百年來,向來如此。”
“它們怎麽能聽得懂人話呢?”春夏不解。
小道士說“觀裏用的頌言它們是都懂的。”
湯豆覺得頌言也就是指龐郎人的文字和語言。
正說著,隊伍裏的人遠遠就看到一隻大白鹿站在小徑上,靜靜看著這隊隊伍。
它高大而白潔,頭上的角優美而壯麗,晨光落在身上,聖潔得不像凡間會有的。整隊人都不由得停下來,也不敢說話驚擾它。
</br>
兩個人靜靜坐著,看著身邊綠草如蔭,各懷心事。
過了一會兒湯豆問“我讀的頌文,似乎不是常用的字。你怎麽會聽得懂?”
“這種字是我們觀中自開山師祖立觀以後就使用的文字。怎麽寫怎麽讀,一代代傳到後世來,我自然就聽得懂。”
湯豆覺得好奇。她在想,龐郎人在使用精神力上的造詣是不俗的,像什麽頌文、術法、符祿這樣手段,也更像是龐郎人的學問。那麽,會不會這種文字和讀音,其實是龐郎人的文字和語言呢?
如果說清水觀的開山師祖,是占據了人的身軀之後,卻又覺醒了一點記憶的龐郎人,那雜策的由來就很合情理——他們以前本來就是專門鑽研這些的。
她又問,這位開山師祖有沒有留下更多話。
無為搖頭:“師祖醉心於修成得道,可也不得結果,九十歲上離世而去,近大限之時,他將雜策上成仙得道的那些都撕了,令弟子不得參詳研學,說自己浪費了幾十年一生無為,已是前車之鑑,不可使後人再重蹈覆轍。雖然,後人將那幾頁都補了迴來,但也隻是想保存師祖手劄完整而已。之後數代,偶爾有異想天開的,也沒有一人成事。漸漸,大家也就都不再去想這些東西。每十年,觀中抄錄雜策翻新書籍的時候,這一部分也並不會再抄撰下來了。現在,大概隻有原冊上還有此章節。”
湯豆想,那就隻有去清水觀看看雜策的原冊才能得到更多信息。也許,在觀主身上,還能找到一些湯家的線索。
第60章 清水
覺得答案就在清水觀中,湯豆一天也不想耽誤,想到第二天還要先迴到城中的公良府,迴到屋中去就□□夏去與徐娘子說自己頭痛。
徐娘子原本在前廳收拾、看帳一聽,便急急地跑到後麵,見湯豆躺在床上怏怏無力,哪還顧得上要不要先迴公良府,立時請了無為來‘護法’,並說好,等天一亮便進山往清水觀去。
但因為已遣了下仆去城中報過信,她不好陪同前往,隻能叫了春夏與宋嫫嫫來,再三地叮囑,又叫了幾個家將隨行。
第二天天還不亮,湯豆便被徐娘子塞到了去清水觀的車上,急吼吼地趕著她上路。
湯豆心裏也不由得感慨,如果不是有徐娘子這樣一個殫心竭慮的母親,恐怕就本尊這種體質,早就不在人世了。她伸頭從窗戶裏向徐娘子作別,徐娘子急忙叫她把頭縮迴去,怕她著風。
清水觀所在的小明山離城隻有數裏,進山時一行人下車換馬。
初時路也算是平坦,但越往山裏走,地勢越是險峻。並且大路也漸漸沒了,隻剩下不是熟悉地貌的人絕找不著的小徑。後來馬也不太好使,騎一段走一段,湯豆腳上都打起血泡來,宋嫫嫫心痛得不得了,一路都紅著眼眶,叨叨著“姑娘哪裏受過這樣的苦啊。”
幾次要來背,湯豆肯定不答應“你這樣大的年紀。哪有叫你背我的道理,再說也隻是水泡而已,消下去就沒事了。哪裏就這麽嬌氣呢?”
宋嫫也隻能算了。
一天走下來,才走到不到五分之一的路程。
入夜,一眾人在無為和小道士的引導下,找到山裏供獵人短居的木屋來休息。
就這樣走了三天,第四天夜裏卻不像以前那麽太平了。
湯豆被屋外的聲音吵醒了好幾次,不知道是什麽東西在外麵打架,紛亂的影子投在窗上,馬被驚得胡亂嘶鳴,家將們一早就醒了,隻是警覺地在外間靜坐,注意著外麵的響動。還好一會兒又安靜下來。
第二天大家起來一看,外麵有一片昨天還好好的樹被什麽撞斷了,地上還有血跡。但係在外麵的馬卻沒有受傷,隻有一匹,竟然活活地嚇死了。
無為並不覺得奇怪,說是山裏的野獸爭地盤打架鬧的:“有些靈性,是不會傷及其它的。再說它們也知道是我在這裏。”
宋嫫覺得驚奇“它們還認得人的嗎?”
無為說:“這一片已經是小明山深處,沒有村舍。這裏的畜牲大多認得觀裏的人。它們有什麽糾葛,有時候還要到觀裏去評理的。師父得要給它們主持公道。我們自哪一輩起,觀主就是身負著這樣的責任。”
他身邊的小道士說到這個也得意起來“日前師父進出山去了,它們每日都來看師父迴來了沒有。等師父迴來,可忙了好幾天,全是給它們來斷案。什麽兩個熊母搶一個熊仔的之類。”
春夏覺得有趣,問:“那判給誰?”
“它們自己都分不清是誰的,師父怎麽能知道。隻好兩邊一起照顧。”
“那它們聽嗎?”
小道士肅聲說:“不找也就罷了。但既然來找師父,那師父說了,它們就得聽。這是山裏的規矩。幾百年來,向來如此。”
“它們怎麽能聽得懂人話呢?”春夏不解。
小道士說“觀裏用的頌言它們是都懂的。”
湯豆覺得頌言也就是指龐郎人的文字和語言。
正說著,隊伍裏的人遠遠就看到一隻大白鹿站在小徑上,靜靜看著這隊隊伍。
它高大而白潔,頭上的角優美而壯麗,晨光落在身上,聖潔得不像凡間會有的。整隊人都不由得停下來,也不敢說話驚擾它。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