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八,經過幾天準備,鐵達烏終於爬上了他父親留下的那個龍椅。隨後冊封了和他一同舉事的眾將。丁木努做了宰相,邱木存由於不會說話,僅僅成為了禮部尚書,這也為日後他的那場營救埋下了心理方麵的理由。此外,玉門關的木赤孫被封為漠東大將軍,離開了玉門關,把此關交給了他的副將。他的這個做法是不對的,他以為大魏依然不敢動他們,但他錯了。
沒過多久,匈奴的國書就擺在了大魏皇帝陸勇飛的書桌上,讓大魏繼續向匈奴稱臣,按時進貢歲幣。當然陸勇飛得詢問國師龍再起的意見,國師先是看都沒看就答應了下來,但後來經沈思的提醒,一下明白了什麽。對啊,這封國書中隻字未提那個人的事情。是不是他已經死了或者這個新的匈奴王就不知道此事。看來這個威脅沒有了,但為了保險起見,他讓靈州的屠文龍率軍試探性的打一下玉門關試試,
當試探過後,除了接到了匈奴的一封斥責國書外,並沒有什麽。這下子龍再起明白了,這個新的匈奴王啥也不知,根本不知道為什麽唐唐大魏會向西北的匈奴稱臣,還真以為自己天下無敵呢。是啊,鐵達烏的確這麽想的,他覺得中原人畏懼他們的騎兵,所以才稱臣與他,現在他繼位,順理成章的應該繼續奉他為新君,年年供奉白花花的銀子。看來他太單純了,也怪他,要是提前問一下父王為什麽的話,說不定他就也知道了原來他們手中握著一個大魏皇帝,一張王牌啊。看來自戀這種病害人不淺啊。
七月十二日,屠文龍終於接到了收復玉門關的詔書,隨後開始攻擊玉門關,但見魏兵如潮水般湧向關隘,隨後搭起雲梯就向上爬,根本不怕死。是啊,曾經多少朝代,中原人就沒怕過他們,結果到了他們,竟被匈奴打到了靈州,而且還向這幫蠻夷稱臣,想想就來氣。於是不消半天時間,屠文龍就收迴了玉門關,從此,靈州城不再坦露在敵人的鐵騎之下,西北河套地區的黎庶終於可以安心過日子了。隨後屠文龍一鼓作氣,攻占了漠東縣,一直打到漠州才肯收兵。
鐵達烏這時候才清醒過來,中原人雖然沒有多少戰馬,但他們就像尹慕海一樣,足智多謀,兵少了就挖坑打埋伏,多了就圍城,著實不好對付。
要讓不知天高地厚的人醒過來,還真費勁。
第43章 艱難迴歸
自古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但是,巍巍中華,從沒靠武力服人,無論哪朝哪代,都是與鄰為善。隻要他們不攻擊我們,我們很少主動挑事,也從不稀罕他們國家的那些所謂寶貝,更沒有多少領土的訴求。因此燦爛的中華文明才得以持續的發揚光大。到了屠文龍這裏也是一樣,當他帶兵打到漠州以後,沒再繼續西進,也沒留兵占土地,
等收到了教訓一下鐵達烏的效果後就主動後撤,迴到了玉門關。隻在關外的漠東縣留有約五千人馬,時時觀察著匈奴的動向,防止他們再次進攻中原。
迴過頭來再看匈奴,經過此次內亂後,全國六十萬軍隊最後隻剩下了八萬。狼州、漠州、漠北、漠東大片土地、建築遭到破壞,流民數以百萬計。多少父母失去了兒郎、又有多少紅妝獨守空房。當初,要是聽從尹慕海的策略,雖然鐵達烏會晚一些登基繼位,但至少會保住一半的國力。而現在,漠北的葉拉被北匈奴所敗,地盤全被搶走。漠西的大月氏也趁機而入,占領了漠西大片土地。現在隻剩下了漠南和狼州附近的土地,版圖縮小了大約一半。
當初秋的驕陽再次光臨狼州時,看到的已不再是那個繁華的沙漠中的綠洲,反而是一片斷壁殘垣。西門口原來一排排的古胡楊,隻剩下了高低不等的黑色的木頭。大火,曾無情的包圍了他們。雖戰事已過去一月有餘,但走進後仍能聞到那枯枝散發的焦灼之味,仿佛向過往的行人痛斥著戰爭的痛苦。立在路邊,任寒風晃動,又像是在提醒著人們不要輕言用兵。此時一支喜鵲跳躍上了一個胡楊,但由於沒了枝丫,喜鵲又飛走了。不知來年,翠綠是否還能再環抱枝頭。
城中的人家,十室九空,他們被烏河的人屠殺,又接著被鐵達烏的人血洗。已經沒有多少人了。當初繁華的牛馬巷,現在隻有零星的幾個商人在無精打采的叫賣著馬崽子。但他們門前門可羅雀。巷子深處的人家,好多大門都被踹倒,屋子裏空空如也,牆上掛著一片一片的黑色,像是人的血跡,又像是火燒後留下的烙印,在牆的角落裏,有的地方已結出了細小的蛛網。當初進城的士兵,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記得《孫子兵法》開宗明義,首言“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但好多人依然崇尚武力,最終他們會被武力所傷。
雖然以一種及其意外的方式解決了匈奴的威脅,但總歸還是不用再擔心他們的鐵騎了。我們的主人公也算是順利完成使命,現在他們也該迴家了,那裏雖然沒有上陣殺敵的衝鋒,但背後的危險與這裏相比真是不可同日而語,往往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且說那一日尹慕海他們逃出狼州後,本打算一路東進,繞過大梁山迴到魏境。但就在他們剛啟程沒幾日,就碰見了東逃的鐵達烏他們。
“快躲開。”尹慕海招唿著大家迅速跳進了路旁茂盛的草叢中。
“看來管道是不能走了。”
</br>
沒過多久,匈奴的國書就擺在了大魏皇帝陸勇飛的書桌上,讓大魏繼續向匈奴稱臣,按時進貢歲幣。當然陸勇飛得詢問國師龍再起的意見,國師先是看都沒看就答應了下來,但後來經沈思的提醒,一下明白了什麽。對啊,這封國書中隻字未提那個人的事情。是不是他已經死了或者這個新的匈奴王就不知道此事。看來這個威脅沒有了,但為了保險起見,他讓靈州的屠文龍率軍試探性的打一下玉門關試試,
當試探過後,除了接到了匈奴的一封斥責國書外,並沒有什麽。這下子龍再起明白了,這個新的匈奴王啥也不知,根本不知道為什麽唐唐大魏會向西北的匈奴稱臣,還真以為自己天下無敵呢。是啊,鐵達烏的確這麽想的,他覺得中原人畏懼他們的騎兵,所以才稱臣與他,現在他繼位,順理成章的應該繼續奉他為新君,年年供奉白花花的銀子。看來他太單純了,也怪他,要是提前問一下父王為什麽的話,說不定他就也知道了原來他們手中握著一個大魏皇帝,一張王牌啊。看來自戀這種病害人不淺啊。
七月十二日,屠文龍終於接到了收復玉門關的詔書,隨後開始攻擊玉門關,但見魏兵如潮水般湧向關隘,隨後搭起雲梯就向上爬,根本不怕死。是啊,曾經多少朝代,中原人就沒怕過他們,結果到了他們,竟被匈奴打到了靈州,而且還向這幫蠻夷稱臣,想想就來氣。於是不消半天時間,屠文龍就收迴了玉門關,從此,靈州城不再坦露在敵人的鐵騎之下,西北河套地區的黎庶終於可以安心過日子了。隨後屠文龍一鼓作氣,攻占了漠東縣,一直打到漠州才肯收兵。
鐵達烏這時候才清醒過來,中原人雖然沒有多少戰馬,但他們就像尹慕海一樣,足智多謀,兵少了就挖坑打埋伏,多了就圍城,著實不好對付。
要讓不知天高地厚的人醒過來,還真費勁。
第43章 艱難迴歸
自古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但是,巍巍中華,從沒靠武力服人,無論哪朝哪代,都是與鄰為善。隻要他們不攻擊我們,我們很少主動挑事,也從不稀罕他們國家的那些所謂寶貝,更沒有多少領土的訴求。因此燦爛的中華文明才得以持續的發揚光大。到了屠文龍這裏也是一樣,當他帶兵打到漠州以後,沒再繼續西進,也沒留兵占土地,
等收到了教訓一下鐵達烏的效果後就主動後撤,迴到了玉門關。隻在關外的漠東縣留有約五千人馬,時時觀察著匈奴的動向,防止他們再次進攻中原。
迴過頭來再看匈奴,經過此次內亂後,全國六十萬軍隊最後隻剩下了八萬。狼州、漠州、漠北、漠東大片土地、建築遭到破壞,流民數以百萬計。多少父母失去了兒郎、又有多少紅妝獨守空房。當初,要是聽從尹慕海的策略,雖然鐵達烏會晚一些登基繼位,但至少會保住一半的國力。而現在,漠北的葉拉被北匈奴所敗,地盤全被搶走。漠西的大月氏也趁機而入,占領了漠西大片土地。現在隻剩下了漠南和狼州附近的土地,版圖縮小了大約一半。
當初秋的驕陽再次光臨狼州時,看到的已不再是那個繁華的沙漠中的綠洲,反而是一片斷壁殘垣。西門口原來一排排的古胡楊,隻剩下了高低不等的黑色的木頭。大火,曾無情的包圍了他們。雖戰事已過去一月有餘,但走進後仍能聞到那枯枝散發的焦灼之味,仿佛向過往的行人痛斥著戰爭的痛苦。立在路邊,任寒風晃動,又像是在提醒著人們不要輕言用兵。此時一支喜鵲跳躍上了一個胡楊,但由於沒了枝丫,喜鵲又飛走了。不知來年,翠綠是否還能再環抱枝頭。
城中的人家,十室九空,他們被烏河的人屠殺,又接著被鐵達烏的人血洗。已經沒有多少人了。當初繁華的牛馬巷,現在隻有零星的幾個商人在無精打采的叫賣著馬崽子。但他們門前門可羅雀。巷子深處的人家,好多大門都被踹倒,屋子裏空空如也,牆上掛著一片一片的黑色,像是人的血跡,又像是火燒後留下的烙印,在牆的角落裏,有的地方已結出了細小的蛛網。當初進城的士兵,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記得《孫子兵法》開宗明義,首言“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但好多人依然崇尚武力,最終他們會被武力所傷。
雖然以一種及其意外的方式解決了匈奴的威脅,但總歸還是不用再擔心他們的鐵騎了。我們的主人公也算是順利完成使命,現在他們也該迴家了,那裏雖然沒有上陣殺敵的衝鋒,但背後的危險與這裏相比真是不可同日而語,往往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且說那一日尹慕海他們逃出狼州後,本打算一路東進,繞過大梁山迴到魏境。但就在他們剛啟程沒幾日,就碰見了東逃的鐵達烏他們。
“快躲開。”尹慕海招唿著大家迅速跳進了路旁茂盛的草叢中。
“看來管道是不能走了。”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