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合兵一路,共四十萬大軍浩蕩北上。】


    【行至雲山,擺下陣勢。】


    【拓拔術遺,擁五十萬大軍,更有乾元十二萬精兵相助。】


    【拓拔術遺憑地形之利,人數之眾,雙方激戰半月曆經兩戰,猶如蛟龍相纏,難分伯仲。】


    【同月,從大慶而來的三萬援兵和北域部落的沙車,大致,霜月等大族共二萬騎兵,也是先後馳援而來。】


    【於是,你利用手頭上的兵力,你獨領五萬精騎,留下四十萬大軍交由封海平指揮,在雲山牽製拓拔術遺。】


    【你於地圖之上,畫圈為牢,先征北風之地,後合圍雲州。】


    【同年,乾元與韓楚兩國,亦於隴南之地,展開決戰。】


    【時至年底,韓國公主宇文璃淺,身負使命,出使燕國。】


    【第二日,燕國出兵十萬,援助韓國。】


    【一時之間,天下局勢再添變故。】


    【北方若能耗盡燕國之力,乾元必揮師北上。】


    【韓楚聯盟若能堅守國門,燕國則南下。】


    【如此種種,南北兩座戰場悄然成形。】


    【烽火連天,戰鼓雷動,硝煙彌漫。】


    【而觀天下版圖之中心,大慶雖暫未受戰火侵擾,然人心惶惶,皆因南北戰場之局勢,實乃牽一發而動全身,令人心驚膽戰,難以安寧。】


    【曆史的車輪,滾滾傾壓而來!】


    【這幾月!】


    【大慶內的酒樓,鄉野間酒肆,每日宴席不絕,喧囂鼎沸。】


    【說書先生言辭滔滔,折扇輕搖,慢條斯理間,將南北戰場的攻防機巧,描繪得入木三分。】


    【各地名儒紛至遝來,登台講演,引經據典,剖析天下大勢。】


    【你在太倉北麓大營,揮毫潑墨,寫下的“六月直搗黃龍府”,還有上麵的日期開始轟傳天下。】


    【同年之際,乾元女帝亦在在隴南戰場,她親自寫下“六月攻破南方,戍馬韓楚”。】


    【大慶的一眾儒生、將領,手持地圖,圍坐一起,眉頭緊鎖。】


    【他們悉心研判北方局勢,陸沉之的布局明眼人一望便知,北風必定會增援各處。】


    【還有陸沉,所寫“幾月幾日進攻何地”,幾乎全盤拖出。】


    【等同於陽謀。】


    【攻陷城池,何其艱難!北風已是生死存亡之秋,其士卒必鬥誌昂揚,悍不畏死。】


    【陸沉僅率五萬兵馬,欲席卷北方各地,實乃難上加難。】


    【每一座大城,皆屯有重兵,將領亦非愚鈍之輩,必定防備有加,以待來犯之敵。】


    【天下人之目光,皆矚目於北風之地,此戰之勝負,將關乎天下大局。】


    【十一月,你率軍現身賀州,打趣的是,此次又是老對手“周天成”。】


    【周天成,原崇城敗逃之後,竟能迅速聚攏起原班人馬,總計四萬之眾,他親自至拓拔術遺麵前負荊請罪。】


    【拓拔術遺見其誠心,便令其戴罪立功,鎮守賀州。】


    【可惜的是,賀州之地,無險可守,過了原崇城之後,北風再無真正可拒守之大城,乃是攻防作戰。】


    【何勝與周永,在太倉之戰中敗於你手,引以為恥。】


    【他們覺得你不過是以糧草為誘餌,才僥幸取勝。】


    【拓拔術遺又增兵三萬給予周天成,並親自委派了多名大將前來助戰,此次,他們重整旗鼓,誓要一雪前恥。】


    【周天成帶著兵馬駐紮在賀州東陽,配著一位北風老將為副手。】


    【何勝和周永,駐紮在賀州建縣,兩者形成犄角之勢。】


    【你帶著五萬兵馬,三日久攻不下!】


    【於是你兵分兩路,一路派賈符進攻東陽。】


    【你領一路兩萬人馬進攻建縣。】


    【你三次進攻建縣,皆是未成。】


    【何勝與你交手後,心中大喜,覺得陸沉也不過如此。】


    【周天成卻寫信告誡他,讓他謹慎行事,切記太倉之戰的教訓,萬事小心,不可擅自出建縣,以免落入你的詭計。】


    【這一日!】


    【你夜裏點齊兵馬,大張旗鼓告訴士兵要今晚好好睡覺,明天“西擊東陽”。】


    【夜裏便找來親信,放鬆俘虜的守備,讓其逃會鄧縣。】


    【收到俘虜帶迴的消息後,周永心中起疑,覺得其中有詐,便主張固守建縣,不可輕舉妄動。】


    【何勝按兵不動!】


    【第二日一早,你果然率軍進攻東陽,周天成措手不及,損失慘重。】


    【今日又命人早些做飯,告訴士兵們夜裏要“奇襲東陽”。同時,你再次放鬆俘虜的守備,讓其逃迴鄧縣。】


    【收到俘虜消息,周永一時間拿不定注意,便傳信東陽,加強戒備。】


    【夜裏你果然帶兵進攻東陽未成,周天成早就戒備。】


    【你隻得退兵而走。】


    【今日,你又告訴士兵,今晚的好好休息,明日轉戰景州,夜裏又有俘虜逃脫去往建縣。】


    【收到俘虜的消息後,何勝和周永心中大疑。景州在賀州之外,難道是陸沉要撤走?】


    【他們二人商量再三,但最終還是未能下定決心,選擇固守建縣,以免落入你的圈套。】


    【翌日,你率軍離開賀州,直奔景州而去。】


    【何勝得知消息後,折斷軍中吃飯的竹筷,心中悔之晚矣。】


    【景州守將早有預料,有著拓拔術遺增援的四萬人人馬,你雖率軍攻打景州,然而由於敵軍防守嚴密,你未能攻下城池,隻得退迴賀州。】


    【休整一日,你下午又告訴士兵好好休息,“今夜再攻打東陽”,你又故意放鬆俘虜的守備,讓其逃迴建縣。】


    【周永和何勝得知消息後,再也急不可耐,他們決定在夜裏在去東陽的路上設伏,以期能一舉擊敗你。】


    【夜裏,何勝滿心期待地等待著燕北軍的到來,卻意外地傳來了陸沉進攻建縣的消息。】


    【何勝大驚失色,立刻準備迴援建縣。】


    【然而,周永卻冷靜地分析了局勢,認為大勢已去,若此時迴援建縣,很可能會遭遇埋伏,反而更加危險。】


    【他遂提議,不如撤軍東陽,與周天成合兵一處,共謀抗敵之策。】


    【何勝雖然心有不甘,但也明白周永所言非虛。】


    【二人帶著兩萬大軍匆匆趕往東陽。】


    【未曾料到!】


    【虞許和謝靈早已在此設下伏兵,一場激戰之後,二人大敗而逃,損失慘重。】


    【次日,你率軍輕而易舉拿下空虛的建縣。】


    【周天成見狀,喪失了建縣,無法再守東陽,無奈之下。】


    【隻能撤走,退往他處。】


    【至此,你成功拿下建縣和東陽二城,算是徹底占據了賀州之地。】


    【此時,正值十一月十七,與你之前在太倉北麓大營所寫的日期一般無二。】


    【拓拔術遺聞訊後,雖然大怒,但仍舊保持冷靜,派遣武隆帶著乾元的三萬人增援賀州,自己則還是坐鎮雲山。】


    【周天成與武隆合兵之後,兵力達到了五萬餘人,聲勢浩大,準備再來奪取賀州。】


    【你命令賈符進攻景州,自己則留下八千餘人守在賀州。】


    【何勝見你分兵出去,隻罵你愚蠢,自負,八千人就算有二城作為依托,也無法抵抗五萬大軍。】


    【隻會被圍城而死!】


    【然而,短短六日,事實就掀翻他的認知。】


    【六日之內,何勝和周永等人久攻不下二城,反而在你的巧妙指揮下,處處受製,疲於奔命。】


    【你憑借著二城可進可退的優勢,多次在小戰役中取得大勝,讓何勝和周永二人,完全不敢相信。】


    【這如何可能?】


    【他們之前固守的區區兩城,隻能龜縮不出!】


    【可是怎麽到了你的手中,一下子變得進退可守,遊刃有餘。】


    【武隆此役,心中不暢快,打的一直束手束腳。】


    【對手一直處處料敵於先,自己便時時受製於人。】


    【又過了半個月,陸沉甚至在如此大軍的圍控下,在城外組織起進攻。】


    【周天成手下的嫡係此戰損失大半,心痛不已,這也是他在北風立足的倚仗。】


    【他有戴罪之身,每逢戰事必身先士卒。】


    【之前據守在原崇城時,他們隻是防守,並未真正領略到陸沉用兵的可怕。】


    【現如今,正麵遇上陸沉,才知道此人用兵如神,既堂堂正正,又善於用奇,令人防不勝防。】


    【何勝和周永,再也說不出任何嘲諷的話。】


    【他們四十萬兄弟,在原崇城再到現在被陸沉一步步宰殺殆盡。】


    【周永是軍中忌酒,有參謀軍機,獻策略之職務。】


    【他也曾試圖使用計策,派遣探子、俘虜和投降之人,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然而卻屢屢被對方識破,甚至將計就計,反受其害。】


    【對方似乎早就把他看的透徹見底!】


    【周永已經懷疑自我,多次受到打擊,他在大營之中已經瘋瘋癲癲,口中念道:“到底是陸沉是我,還是我是陸沉。”】


    【周天成所率領的兩萬從原崇城存活下來的老兵,從滿腔的報仇雪恨的熱血,終於在這半個月泄去了心氣。】


    【如何能勝陸沉!】


    【你洞悉時機已至,於一日之前悄然調動賈符麾下四萬大軍,夜襲周天成營地,斬敵七千餘眾,武隆與周天成等人倉皇敗退。】


    【你再次地集結大軍,劍指景州。】


    【轉眼已過半月,北風勢力緊緊注視著你的下一步行動,企圖揣測你的戰略意圖。】


    【然而,你卻出乎意料地停下了征伐的腳步,並未急於推進攻勢。】


    【馬上就是年關,你召集起周邊的將軍們,吃了一個遠在他鄉的團年飯。】


    【大營之中,歡歌笑語,一派熱鬧景象,暫時忘卻了戰火。】


    【你給家中寫了家書,也給終南山的師尊留下書信。】


    【夜深人靜之時,你披衣而起,獨自屹立於營帳之外,凝視著浩瀚的天際。】


    【這時,陸羽悄然走到你的身旁,默默陪伴。】


    【你的修為早已達到武道巔峰,難以再進一步。即便北上之後,氣運匯聚,也仍未能突破這層天地的桎梏。】


    【你自然感應到了陸羽的到來,卻並未轉身,隻是輕聲地說道:】


    【“幼安,我已為你寫好了兩封書信,並署上了你的名字。”】


    【陸羽聞言,嘴角勾起一抹溫暖的笑意,感慨道:“哥,你總是如此懂我。”】


    【“身為大丈夫,理應活得灑脫無拘,逍遙自在!”】


    【陸羽豪情萬丈地說道。】


    【你聽後,隻是一笑。】


    【每年的寄給家裏信,都是你替陸羽所寫,可是每次家中寄來的信都是陸羽小心保管。】


    【此刻,陸羽敏銳地在你身上捕捉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情感波瀾,這讓他心中不禁微微一動。】


    【隨著北山戰事的日益緊迫,自幼便心如止水、沉穩內斂的兄長,也難得地流露出了幾分心緒的波動。】


    【你喃喃道:“我也想上天再許我十年,能把一切事情圓滿。”】


    【你一聲歎氣道:“卻也來不及了!”】


    【陸羽天後倒是笑道:“哥,萬古歲月悠悠,自有後來人!”】


    【你看著浩瀚星河,微微點頭!】


    【年初你已勢不可擋之姿繼續發兵泰州,如今已經攻陷了北方的西部大片疆域。】


    【雲山是一個點,你已經在北風的西邊花了一個半圓。】


    【畫地為牢!】


    【你所到之處,北風為之顫抖,人心惶惶。】


    【同年初春,乾元亦三戰三勝,其兵鋒直指楚國都城。】


    【楚國,擁有著最悠久曆史的禮儀之邦,建國最為悠久。】


    【如今的天子年幼,政權旁落,公孫中庶以“假皇帝”之名,行天子之事,德行上不行篡逆之事,不過是欺世盜名之徒。】


    【兩國交鋒,大楚將士疆場浴血,而京都儒生卻在緊要關頭,擅自開啟楚國城門,恭迎乾元女帝大軍進城。】


    【前線潰敗,流血漂櫓!】


    【乾元女帝欣然接受了楚國的投降,並收編了楚國士兵,作為先鋒力量,繼續進攻韓國,意圖擴大戰果。】


    【如今南方戰局,唯餘韓國獨木支撐,岌岌可危,局勢堪憂。】


    ……


    ……


    大慶百姓,聞此南方楚國投降的訊息。


    無不心係北方戰場,焦急萬分。


    畢竟,燕王與大慶之間有著千絲萬縷聯係,許多南遷之民皆曾蒙受燕王深恩厚澤。


    自然心憂燕國。


    乾元與燕國,誰能率先抽身,誰便能搶占先機,掌控大局。


    北方偏遠,消息滯後,往往需半月之久方能傳至。


    然而,


    每當軍情傳來,大慶京都必是一片沸騰,熱鬧非凡。


    雖時隔半月,但北風送來的消息總是最令人振奮。


    酒樓之內,更是人聲鼎沸。


    每當宣講北風軍情之時,座無虛席,高朋滿座,眾人聚精會神,生怕錯過一絲一毫。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模擬成真,我曾俯視萬古歲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舟中落雨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舟中落雨聲並收藏模擬成真,我曾俯視萬古歲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