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韋英更衣出門,飛馬直奔汪直的府邸。路上行人稀少,隻消頓飯工夫便到了汪府門前。因問汪直,門上迴說汪公公正在書房請客,那韋英也無需通稟徑直進去,一時來到後麵的書房門外,才停下要守門的家奴迴複汪直。 片刻功夫汪直那裏傳下話來要韋英進去。
韋英平息靜氣恭恭敬敬的躬身走進書房,就見便到了房裏華燈四射,八仙桌上擺了滿滿一桌上等的酒席,滿屋飄逸著濃冽的酒香。桌邊端坐兩人,上首是那汪直,下首烏紗紅袍闊麵虯須一個大官,原來竟是王越。
這王越自從大破蒙古瓦剌部落,原指望著效仿班超萬裏封侯,不成想朝旨下來隻給他加升一級以右都禦使銜參讚三邊軍務,三邊軍權竟落到武靖伯趙輔的手裏。那趙輔百戰宿將,奈何廉頗老矣,當年的銳氣全無,又每與王越議事不和,彼此遇事不肯相讓。久之那王越便心生怨望,竟以身體不適為由奏請迴朝,原本想著借此擠走趙輔,誰料朝旨下來竟準了王越的奏請,許他卸任迴京,實授都察院右都禦史。這右都禦使雖與左都禦史同為都察院長官,與六部尚書同在七卿之列,但是權力卻在左都禦史之下,地位頗為微妙。那王越自從外放封疆便是獨當一麵,如今不得不仰人鼻息,心中更覺怏怏,受命後匆匆迴京,今日方入都門,卻被汪直差人迎住來到汪府,待汪直散值迴來兩個人便豪飲起來,席間那王越趁著酒興大罵趙輔庸才病國,朝廷複套大計遲早會毀在此人之手!
那汪直也隨聲附和,大罵趙輔的同時也替王越抱不平,並讚揚王越有社稷之才,堪比景泰年間挽狂瀾於既倒,保住京師保住大明王朝的少保於謙。王越聽汪直一番讚美,心裏頓覺暢快,更認為那些朝廷大佬的見識竟然比不了一個六根不全的太監,私底下兩人更覺得親近,少不得恭維汪直幾句,汪直也自高興。正自推杯換盞之時,不想韋英來了。
那韋英當初在西北軍中呆了一年有餘,算來也曾是王越的部將,先給汪直行了禮,然後又要給王越行跪拜大禮,卻被王越一把攔住道:“韋將軍使不得,你如今是汪公公駕前一等一的紅人,王某如何承受你這番大禮呀。”汪直也說不是外人不必拘禮,便命人添雙杯箸要韋英坐。韋英斜簽著坐了,先端起酒敬了王越三杯,然後不住的向汪直使眼色。他來為楊泰的事情關說,這種見不得人的勾當如何好當著第三人人講?
汪直那裏渾做沒看見,隻與王越那裏勸酒,看那張因為發福而油亮的古銅臉此時已變成豬肝顏色,顯然已經醉的可以了。汪直即不問話韋英也不好直說,隻好陪著有一杯沒一杯的喝酒。倒是王越看韋英那幅坐立不安的樣子便知這韋英是有要緊的事來找汪直,當著他的的麵不好說。王越雖久在外任,但是也知道這西廠幹的是刺探他人隱秘的營生,做這種事最忌諱法傳六耳,他雖與汪直交好,但是也不想往這是非圈子裏鑽。當時又幹了三杯酒便要起身告辭。誰知被汪直一把拉住硬不叫走,非要喝個一醉方休不可。王越不好推辭隻得坐下,賠笑對汪直道:“韋千戶似有要事向汪公公稟報,要不下官先迴避一下,而後再陪汪公公飲酒。”
汪直對韋英道:“什麽狗屁要緊事,今天陪王都堂喝酒最要緊。”說著端起酒杯又向王越勸酒。
王越見韋英臉上有些不自在,忙說:“公事要緊。”汪直便不高興的把酒杯一頓板著臉對韋英道:“有什麽事盡管說,王都堂又不是外人。”
韋英見汪直如此隻好不避諱王越,欠身說道:“也沒有什麽太要緊的事,督公可曾聽說過福建建安楊泰的案子?”
“楊泰……”汪直翻著眼珠子想了想“不就是那個為了幾百畝地打死人命的鄉紳嗎?”韋英忙應了聲是,汪直那裏卻撇嘴罵道:“虧他還是前朝宰相的孫子,為了那幾百畝地就草菅人命,太給他祖宗丟人了。”
韋英道:“那楊泰被福建有司判了斬立決,如今已行文到部,且此事驚動了首輔,商閣老要刑部秉公處理此案,那楊家為了那楊泰如今在京師各大衙門上下打點,今日竟然打點到了我的家裏來了。卑職當時含混應下,特來請示督公此事當如何處置”
汪直兩眼乜斜的看著韋英,嘴角冷笑道:“使人錢財與人消災,你即收了人家的銀子,自然要替人家辦事了,你今天三更半夜來找我莫不是要我伸手把那楊泰撈出來?”說到此兩眼頓時射出兩道寒光,嚇得韋英急忙站起來連稱卑職不敢。汪直那裏道:“我最恨那些為富不仁結交官府欺壓百姓的豪紳,拿著草民百姓的性命權當兒戲一般。這樣的混蛋早該去死。哼!漫說首輔發了話,就是首輔那裏沒發話我汪直也不會為了那個什麽楊泰在皇上跟前費唾沫。”
那韋英一聽汪直竟是這個態度,當時就嚇出一身冷汗,也不管汪直如此是真是假,便再也不敢往下提,急忙改口說:“督公息怒,卑職前來麵見督公並非是替那楊泰關說,隻是覺得那楊家魚肉鄉裏,草菅人命,如今又仗著家私巨富,賄賂朝紳,如此多行不義,督公正好嚴辦以正視聽。”
“喔?!你說的可是心裏話? ”
“是,卑職不敢撒謊。”韋英急忙起身躬身道。
“那好,我問你是誰向你行賄?主使之人又是那個?”
“行賄之人乃是吏部郎中董璵,據說楊泰之子楊曄也藏匿京師。我想那主使之人定是這廝無疑。”
“好!你這就點齊校尉把這兩個人逮到西廠嚴刑訊問,我倒要看看這朝廷裏有多少昧心收了楊家的銀子。”韋英那裏猶豫了一下,汪直卻急催:“還愣著什麽?!還不快去。”
韋英忙應了聲是,卻沒有動地方,汪直剛要瞪眼,卻聽王越在一旁道:“公公息怒。那董璵乃是朝廷命官,怎好不請旨就擅自緝拿?公公還是三思,免得授人以柄。”汪直卻不以為然:“今天本監就先斬後奏一會。韋英你這就去辦,等明天一早再去稟報皇上,我就不信皇上會因為這起子敢拿朝廷王法當兒戲的混蛋而怪罪我西廠。”
韋英一聽知道再說無意,隻好躬身應命,轉身而去。
韋英一走,汪直那裏又端起酒杯向王越敬酒,那王越勉強舉杯隻喝了一半便放下,汪直見狀忙問何故停杯?王越推說不勝酒力,實難再飲。便要告辭出去。汪直見狀便也不強勸,隻挽留王越留在家中過夜。王越雖然有意和汪直親近,但也不敢光明正大的往來,畢竟是讀書人出身要顧及名聲,怎好才入京師就在內廷權璫家留宿?傳揚出去豈不讓天下人覺得自己成了閹黨?這話當然無法對汪直言講,隻說:“下官才入京師,明日還要拜會內閣,遞本覲見天子,改日再來叨擾吧。”
汪直一聽便也不再攔阻,搖搖晃晃的起身送王越出門。隻到書房門外王越邊攔住汪直止送。自在汪府家奴的引領下出去。待在大門外上轎,王越不覺得心中陣陣發冷。暗想:看今日汪直行事,這汪直弄權一點也不在王振曹吉祥之下。竟把縉紳朝貴視若草芥一般。如此下去便是擺明和外廷為敵。遲早必會引起外廷的一片攻擊之聲。到時候皇上會怎麽做?誰敢保證皇上會冒得罪天下讀書人而來保護汪直呢?說到底太監再怎麽得寵,終不過是個奴才罷了。王越本想當時勸說汪直兩句,但看汪直醉成那個樣子便忍住了。如今一路想來已打好主意:等哪天汪直酒醒要好好勸一勸他要收斂一些。千萬不要樹敵太多,免得重搗王振曹吉祥的後轍。
韋英平息靜氣恭恭敬敬的躬身走進書房,就見便到了房裏華燈四射,八仙桌上擺了滿滿一桌上等的酒席,滿屋飄逸著濃冽的酒香。桌邊端坐兩人,上首是那汪直,下首烏紗紅袍闊麵虯須一個大官,原來竟是王越。
這王越自從大破蒙古瓦剌部落,原指望著效仿班超萬裏封侯,不成想朝旨下來隻給他加升一級以右都禦使銜參讚三邊軍務,三邊軍權竟落到武靖伯趙輔的手裏。那趙輔百戰宿將,奈何廉頗老矣,當年的銳氣全無,又每與王越議事不和,彼此遇事不肯相讓。久之那王越便心生怨望,竟以身體不適為由奏請迴朝,原本想著借此擠走趙輔,誰料朝旨下來竟準了王越的奏請,許他卸任迴京,實授都察院右都禦史。這右都禦使雖與左都禦史同為都察院長官,與六部尚書同在七卿之列,但是權力卻在左都禦史之下,地位頗為微妙。那王越自從外放封疆便是獨當一麵,如今不得不仰人鼻息,心中更覺怏怏,受命後匆匆迴京,今日方入都門,卻被汪直差人迎住來到汪府,待汪直散值迴來兩個人便豪飲起來,席間那王越趁著酒興大罵趙輔庸才病國,朝廷複套大計遲早會毀在此人之手!
那汪直也隨聲附和,大罵趙輔的同時也替王越抱不平,並讚揚王越有社稷之才,堪比景泰年間挽狂瀾於既倒,保住京師保住大明王朝的少保於謙。王越聽汪直一番讚美,心裏頓覺暢快,更認為那些朝廷大佬的見識竟然比不了一個六根不全的太監,私底下兩人更覺得親近,少不得恭維汪直幾句,汪直也自高興。正自推杯換盞之時,不想韋英來了。
那韋英當初在西北軍中呆了一年有餘,算來也曾是王越的部將,先給汪直行了禮,然後又要給王越行跪拜大禮,卻被王越一把攔住道:“韋將軍使不得,你如今是汪公公駕前一等一的紅人,王某如何承受你這番大禮呀。”汪直也說不是外人不必拘禮,便命人添雙杯箸要韋英坐。韋英斜簽著坐了,先端起酒敬了王越三杯,然後不住的向汪直使眼色。他來為楊泰的事情關說,這種見不得人的勾當如何好當著第三人人講?
汪直那裏渾做沒看見,隻與王越那裏勸酒,看那張因為發福而油亮的古銅臉此時已變成豬肝顏色,顯然已經醉的可以了。汪直即不問話韋英也不好直說,隻好陪著有一杯沒一杯的喝酒。倒是王越看韋英那幅坐立不安的樣子便知這韋英是有要緊的事來找汪直,當著他的的麵不好說。王越雖久在外任,但是也知道這西廠幹的是刺探他人隱秘的營生,做這種事最忌諱法傳六耳,他雖與汪直交好,但是也不想往這是非圈子裏鑽。當時又幹了三杯酒便要起身告辭。誰知被汪直一把拉住硬不叫走,非要喝個一醉方休不可。王越不好推辭隻得坐下,賠笑對汪直道:“韋千戶似有要事向汪公公稟報,要不下官先迴避一下,而後再陪汪公公飲酒。”
汪直對韋英道:“什麽狗屁要緊事,今天陪王都堂喝酒最要緊。”說著端起酒杯又向王越勸酒。
王越見韋英臉上有些不自在,忙說:“公事要緊。”汪直便不高興的把酒杯一頓板著臉對韋英道:“有什麽事盡管說,王都堂又不是外人。”
韋英見汪直如此隻好不避諱王越,欠身說道:“也沒有什麽太要緊的事,督公可曾聽說過福建建安楊泰的案子?”
“楊泰……”汪直翻著眼珠子想了想“不就是那個為了幾百畝地打死人命的鄉紳嗎?”韋英忙應了聲是,汪直那裏卻撇嘴罵道:“虧他還是前朝宰相的孫子,為了那幾百畝地就草菅人命,太給他祖宗丟人了。”
韋英道:“那楊泰被福建有司判了斬立決,如今已行文到部,且此事驚動了首輔,商閣老要刑部秉公處理此案,那楊家為了那楊泰如今在京師各大衙門上下打點,今日竟然打點到了我的家裏來了。卑職當時含混應下,特來請示督公此事當如何處置”
汪直兩眼乜斜的看著韋英,嘴角冷笑道:“使人錢財與人消災,你即收了人家的銀子,自然要替人家辦事了,你今天三更半夜來找我莫不是要我伸手把那楊泰撈出來?”說到此兩眼頓時射出兩道寒光,嚇得韋英急忙站起來連稱卑職不敢。汪直那裏道:“我最恨那些為富不仁結交官府欺壓百姓的豪紳,拿著草民百姓的性命權當兒戲一般。這樣的混蛋早該去死。哼!漫說首輔發了話,就是首輔那裏沒發話我汪直也不會為了那個什麽楊泰在皇上跟前費唾沫。”
那韋英一聽汪直竟是這個態度,當時就嚇出一身冷汗,也不管汪直如此是真是假,便再也不敢往下提,急忙改口說:“督公息怒,卑職前來麵見督公並非是替那楊泰關說,隻是覺得那楊家魚肉鄉裏,草菅人命,如今又仗著家私巨富,賄賂朝紳,如此多行不義,督公正好嚴辦以正視聽。”
“喔?!你說的可是心裏話? ”
“是,卑職不敢撒謊。”韋英急忙起身躬身道。
“那好,我問你是誰向你行賄?主使之人又是那個?”
“行賄之人乃是吏部郎中董璵,據說楊泰之子楊曄也藏匿京師。我想那主使之人定是這廝無疑。”
“好!你這就點齊校尉把這兩個人逮到西廠嚴刑訊問,我倒要看看這朝廷裏有多少昧心收了楊家的銀子。”韋英那裏猶豫了一下,汪直卻急催:“還愣著什麽?!還不快去。”
韋英忙應了聲是,卻沒有動地方,汪直剛要瞪眼,卻聽王越在一旁道:“公公息怒。那董璵乃是朝廷命官,怎好不請旨就擅自緝拿?公公還是三思,免得授人以柄。”汪直卻不以為然:“今天本監就先斬後奏一會。韋英你這就去辦,等明天一早再去稟報皇上,我就不信皇上會因為這起子敢拿朝廷王法當兒戲的混蛋而怪罪我西廠。”
韋英一聽知道再說無意,隻好躬身應命,轉身而去。
韋英一走,汪直那裏又端起酒杯向王越敬酒,那王越勉強舉杯隻喝了一半便放下,汪直見狀忙問何故停杯?王越推說不勝酒力,實難再飲。便要告辭出去。汪直見狀便也不強勸,隻挽留王越留在家中過夜。王越雖然有意和汪直親近,但也不敢光明正大的往來,畢竟是讀書人出身要顧及名聲,怎好才入京師就在內廷權璫家留宿?傳揚出去豈不讓天下人覺得自己成了閹黨?這話當然無法對汪直言講,隻說:“下官才入京師,明日還要拜會內閣,遞本覲見天子,改日再來叨擾吧。”
汪直一聽便也不再攔阻,搖搖晃晃的起身送王越出門。隻到書房門外王越邊攔住汪直止送。自在汪府家奴的引領下出去。待在大門外上轎,王越不覺得心中陣陣發冷。暗想:看今日汪直行事,這汪直弄權一點也不在王振曹吉祥之下。竟把縉紳朝貴視若草芥一般。如此下去便是擺明和外廷為敵。遲早必會引起外廷的一片攻擊之聲。到時候皇上會怎麽做?誰敢保證皇上會冒得罪天下讀書人而來保護汪直呢?說到底太監再怎麽得寵,終不過是個奴才罷了。王越本想當時勸說汪直兩句,但看汪直醉成那個樣子便忍住了。如今一路想來已打好主意:等哪天汪直酒醒要好好勸一勸他要收斂一些。千萬不要樹敵太多,免得重搗王振曹吉祥的後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