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已是新年了,宮裏麵忙著拜神祭祖,迎新除舊,便也少了許多故事。還沒出正月,宮裏麵又迎來了一件大喜事,景仁宮萬貴妃十月懷胎一朝分娩,竟然生下一個白白胖胖的皇子,這是朱見深第一個兒子,又在新年之中,無疑更是一個大大的彩頭。三日後皇子洗三,兩宮太後,還有王皇後都差人送來了洗兒錢,朱見深更是親自到太廟去祭告祖宗,並且還差派宮廷親貴分赴名山大川大行祭祀之禮,並且特旨晉封萬貴妃為皇貴妃。自古皇字除了帝後哪個敢用?宮廷裏妃嬪的名號最高也隻是貴妃,如今朱見深別出心裁搞出這個名目來,宮裏宮外都知道皇帝的用心,隻怕還沒有盡滅立萬貴妃為後的念頭,如今在貴妃頭上加了個皇字,便似乎與皇後並了肩,接下來便是要立萬貴妃所生之子為太子了。因都看出這個端倪,宮裏宮外那起子最會見風使舵阿諛奉承的,無不爭相巴結景仁宮,不但如此,就連萬貴妃的娘家也一時之間門庭若市,不久前萬貴妃的父親萬貴因為慶賀新晉升為中軍都督府都督同知大宴賓客,據說前來送禮的竟踏破了萬家的門檻。
誰料好景不長,才過了二月二,新生的小皇子竟然病了起來,太醫院裏頂尖的太醫們奉旨把脈會診,確硬是看不出病源,一時竟開不出方子。眼看著小皇子危在旦夕,急得萬貴妃如同瘋了一樣,一會兒罵皇子身邊的保姆宮婢偷閑躲懶,要把她們逐出宮廷;一會兒抱怨太醫們醫道不精,纏著朱見深發下聖旨滿天下的尋找名醫;一會兒跪在佛前虔誠禱告,祈求出現奇跡;一會兒又對身邊的宮女太監大發無名之火,就連梁芳這樣的寵監也難以幸免。於是一時間景仁宮裏人人自危,雖加倍著小心,也不知什麽時候就挨一頓毒打。
那梁芳好不容易一天下來,拖著散了架的身子迴到自己的下處,正要倒在床上好好地歇一歇,忽然一個小太監在院子裏喊梁公公,梁芳心裏罵著卻不得不起來,待出了門就見門口站著的那小太監原是司禮監尚明身邊的跟班。那尚明新掌了東廠,正叨著聖眷,他那裏打發人來,梁芳縱然心裏再不高興也不好得罪,便問:“你找我來何事?”那小太監說:“尚公公今天晚上請宮裏的老爺們到府上吃酒看戲,因梁爺正忙著,不敢驚動您,隻待您下了值才來請您。”梁芳身上乏累,想來懶得去這虛應酬,卻又不好得罪了尚明,便答應著迴屋去換了一身日常的衣服,又怕飯後要拉著耍錢,便順手從櫃子裏取出一打銀票約有一兩千兩銀子之多好好的揣在了懷裏,才隨那小太監出了院子,向著東安門方向而來。
尚明在東安門外買了一處豪宅,平日時在此常宴請內廷大璫以及當朝重臣。梁芳到時,已有幾十個在宮裏有職司的大太監聚在尚家的花廳裏熱鬧著,一見到梁芳進來,大家全都親熱的招唿起來。大家都是自幼進宮當差,彼此熟識的如同一家人,雖是各有職司位分高下,但是此處並非廟堂議事,遊宴之地便也少了那些個俗套規矩。大家各自散坐著,或是三五一起聊天解悶,或是翹起那二郎腿,搖頭晃腦的聽著廊下歌姬依依呀呀的唱著時興的小曲。
梁芳揀了角落裏一把椅子坐著,因他身上有些乏累了,便也懶得摻合這熱鬧,沒精打采的昏昏欲睡。耳邊響著幾個大璫們聊天說話之聲。
“聽說如今京裏出了個李神仙,慣能唿風喚雨點石成金。”一個太監說。
“我卻不信。真要有那本事豈不是要富可敵國了?還用得著修仙求道的?”另一個聲音在反駁。
“你又沒見過,哪裏會曉得?”那太監爭辯說。
“你卻見過他不成?”
“我雖未親見,可是我的親戚裏卻又見過的。據說這位李神仙俗家叫做李子龍,如今竟活了一百多歲,頭發胡子全白了,那臉色確如嬰兒一般光彩。你說若沒些法術,怎會如此仙風道骨的?”
“莫若你就拜在這位李神仙的名下吧。”
“我也是這樣想的,不求他別的,就求他教咱個長壽的法兒,不活過百歲,也要個耄耋之壽。”
“你倒是不貪。求壽倒還平常,我看你還是求了那李神仙,把你那命根子還原給你才是造化了。”
一句話引得眾人哄笑起來,梁芳聽得也自忍俊不住隨著笑了起來,隻說說的是。
那太監被說的羞紅了臉,便跺著腳說:“要那東西做什麽?若是養下些個不孝兒孫平白得氣你要死,還不如沒有的好。”
眾人又是一陣哄笑。齊說你兩個說話拌嘴,卻不該拿大家來說話。雖是這樣說,誰還來計較這些玩笑話去。隻是一笑了事罷了。
誰料好景不長,才過了二月二,新生的小皇子竟然病了起來,太醫院裏頂尖的太醫們奉旨把脈會診,確硬是看不出病源,一時竟開不出方子。眼看著小皇子危在旦夕,急得萬貴妃如同瘋了一樣,一會兒罵皇子身邊的保姆宮婢偷閑躲懶,要把她們逐出宮廷;一會兒抱怨太醫們醫道不精,纏著朱見深發下聖旨滿天下的尋找名醫;一會兒跪在佛前虔誠禱告,祈求出現奇跡;一會兒又對身邊的宮女太監大發無名之火,就連梁芳這樣的寵監也難以幸免。於是一時間景仁宮裏人人自危,雖加倍著小心,也不知什麽時候就挨一頓毒打。
那梁芳好不容易一天下來,拖著散了架的身子迴到自己的下處,正要倒在床上好好地歇一歇,忽然一個小太監在院子裏喊梁公公,梁芳心裏罵著卻不得不起來,待出了門就見門口站著的那小太監原是司禮監尚明身邊的跟班。那尚明新掌了東廠,正叨著聖眷,他那裏打發人來,梁芳縱然心裏再不高興也不好得罪,便問:“你找我來何事?”那小太監說:“尚公公今天晚上請宮裏的老爺們到府上吃酒看戲,因梁爺正忙著,不敢驚動您,隻待您下了值才來請您。”梁芳身上乏累,想來懶得去這虛應酬,卻又不好得罪了尚明,便答應著迴屋去換了一身日常的衣服,又怕飯後要拉著耍錢,便順手從櫃子裏取出一打銀票約有一兩千兩銀子之多好好的揣在了懷裏,才隨那小太監出了院子,向著東安門方向而來。
尚明在東安門外買了一處豪宅,平日時在此常宴請內廷大璫以及當朝重臣。梁芳到時,已有幾十個在宮裏有職司的大太監聚在尚家的花廳裏熱鬧著,一見到梁芳進來,大家全都親熱的招唿起來。大家都是自幼進宮當差,彼此熟識的如同一家人,雖是各有職司位分高下,但是此處並非廟堂議事,遊宴之地便也少了那些個俗套規矩。大家各自散坐著,或是三五一起聊天解悶,或是翹起那二郎腿,搖頭晃腦的聽著廊下歌姬依依呀呀的唱著時興的小曲。
梁芳揀了角落裏一把椅子坐著,因他身上有些乏累了,便也懶得摻合這熱鬧,沒精打采的昏昏欲睡。耳邊響著幾個大璫們聊天說話之聲。
“聽說如今京裏出了個李神仙,慣能唿風喚雨點石成金。”一個太監說。
“我卻不信。真要有那本事豈不是要富可敵國了?還用得著修仙求道的?”另一個聲音在反駁。
“你又沒見過,哪裏會曉得?”那太監爭辯說。
“你卻見過他不成?”
“我雖未親見,可是我的親戚裏卻又見過的。據說這位李神仙俗家叫做李子龍,如今竟活了一百多歲,頭發胡子全白了,那臉色確如嬰兒一般光彩。你說若沒些法術,怎會如此仙風道骨的?”
“莫若你就拜在這位李神仙的名下吧。”
“我也是這樣想的,不求他別的,就求他教咱個長壽的法兒,不活過百歲,也要個耄耋之壽。”
“你倒是不貪。求壽倒還平常,我看你還是求了那李神仙,把你那命根子還原給你才是造化了。”
一句話引得眾人哄笑起來,梁芳聽得也自忍俊不住隨著笑了起來,隻說說的是。
那太監被說的羞紅了臉,便跺著腳說:“要那東西做什麽?若是養下些個不孝兒孫平白得氣你要死,還不如沒有的好。”
眾人又是一陣哄笑。齊說你兩個說話拌嘴,卻不該拿大家來說話。雖是這樣說,誰還來計較這些玩笑話去。隻是一笑了事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