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觀政迴到刑部大堂的時候,吳升正在和吳敬賢當堂對質,因為擔心吳敬賢再咆哮公堂,便沒有去刑。
吳升說:“小民是八歲上被買進吳府做書童小斯,一直伺候著我們老爺。我們老爺放任臨清衛千戶沒有帶家眷,是小民隨行伺候在身邊。我家老爺與臨清知州張老爺同年要好,兩家時常走動。那年,應該是天順元年中秋節,張老爺請我家老爺過府飲宴,我家老爺因喜歡張老爺家的二公子少年才俊,便在酒宴上說兩家結為兒女親家。張老爺自是答應,兩下裏便換了婚帖。當時小民就在場伺候,自此我家老爺和張老爺便開始親家相稱了。
“後來張老爺因為治行卓異,被題保進京做了禦史,隻因本參石亨得罪了權臣被發配海南,全家上路。從此渺無音訊這婚姻之事就此耽擱下來了。”
吳升說的繪聲繪色,竟也聽不出破綻。那時候兩家家長相好往往就結為兒女親家的事極為平常,甚至有的孩子沒生就指腹為婚。那山東臨清州的知州張玉清這些官員也知道一些,當初石亨專權,張玉清便上本彈劾他弄權病國。將來必為國家心腹大患。因此惹惱了石亨,把他發配到海南島充軍。後來石亨倒台,天順皇上恩召張家迴京,可是海南島上哪見張家足跡?這一切跡象證明吳升的話並不假。倒看那吳敬賢怎麽說。
吳敬賢一副不屑的樣子說“我和張玉清交好不假,但是我們從沒有提到什麽兒女婚姻。請想如果兩家定親,定有婚書為證,再者兒女婚姻大事我也定會告訴我的夫人知道。還有張玉清全家發配海南,那時我已從臨清衛升調龍驤衛指揮使,我若認張家二公子做我的女婿,我大可把他留在京城,不要他去海南。何至於到現在生死渺茫呢?豈不是耽誤了我女兒的終身?各位大人,我吳敬賢雖是個粗人,可我絕不會做不出對不起皇上的事。耿耿此心,天日可鑒。”
吳敬賢和吳升各執一詞,各說各話,聽著各有各的道理,一時難辨真假。這時覃能突然問道“吳升,前些日子你突然消失所為何故?”
“小民,小民是被綁架了。”
“誰綁架的你?你又因為什麽被綁架?”
“小民不敢說。”
“這裏是刑部大堂,當著這些大人有什麽不好說的?”
吳升瞥了一眼吳敬賢,怯怯的低下了頭去,結結巴巴地說“是,是我家老爺。”
一語驚起千層浪,大家都吃驚非淺。吳升離奇失蹤,最著急的就是吳敬賢,不但到順天府報了官,最後還驚動了東廠出動四下尋找,怎麽吳升說是吳敬賢綁架了他?!這裏麵究竟是怎麽迴事?“吳升,你把內中原由從實講來,本監與各位大人給你做主。”
吳敬賢聽吳升說自己綁架了他,當時就來氣,又聽覃能這麽說便似已聽出一些端倪似的盯著覃能說“覃公公,你這話什麽意思?你給他做主?他說什麽你給他做主了?我綁架他?我為什麽綁架他?再說他是我的奴才,我要是收拾他什麽辦法用不了?還用得著煞費苦心的綁架。”
覃能拉下了臉“國丈爺,這是我最後一次這樣稱唿你。如果你再無理取鬧就休怪本監不客氣了。”說著覃能站起身來兩手抱拳高高舉起大喝一聲“奉旨——”滿堂眾人一聽緊忙跪倒了一片,吳敬賢也一起跪下就聽覃能說“奉皇上口諭,吳敬賢若再依仗椒房貴戚咆哮公堂,即為藐視君上,準予法司用刑問案絕不稍加寬貸。欽此。”覃能說完看看跪倒的眾人,麵無表情地說:“各位大人歸坐,吳升講來。”眾官起身歸坐,因沒叫吳敬賢起身,吳敬賢隻好跪著不動。
吳升壯著膽子說道:“小民自幼在老爺身邊,深得老爺信任。一切機密事件從來不迴避小民。天順八年,先帝爺為當今皇上選妃,司禮監牛爺奉旨經辦此事。我家老爺與牛爺關係甚密,便差我拿了一萬兩銀票還有一封書信交到牛爺手上。牛爺看過信後便付之一炬,然後收下銀票吩咐小民說你家老爺的意思我知道了,讓我家老爺放心。後來我家小姐入選,與王貴妃,柏貴妃一起留在宮中,有一天,老爺帶我一起去天德樓請牛爺吃飯,牛爺來後我家老爺便打發我出去,是我好奇在窗外偷聽。牛司禮說:“未來的皇後將來就在這三人中選。我家老爺請牛司禮大加幫襯,牛司禮說:自家孩子必當用心。不想此時堂倌上菜與小民答話,被我家老爺聽見。我家老爺疑我聽見他們說的話,是我支吾搪塞過去。後來我家小姐果真做了皇後,吳家皆大歡喜。我便把這事忘到腦後。誰知那天小民到廣勝賭局賭錢,就被幾個蒙麵暴徒從廣勝後門劫持走,向北出了城走了一天多的路。估摸著至少過了昌平州了,才把小民關在一個破房子裏,那些人在一處吃飯時說話被小民聽見,說是我家老爺給了他們一千兩銀子要他們把小民劫的遠遠的把小民殺了,我想是我家老爺嫌我知道的太多了,所以才動殺機的。是小民懷恨在心,費盡辛苦才連夜逃脫了出來,這才到都察院把我家老爺告了下來。這都是以往實情,小民不敢欺罔各位大人,甘願具結。”
吳升說完跪趴在地上,覃能嘴角上流露出一絲冷笑,轉而對吳敬賢說:“吳敬賢,吳升的話你聽到了嗎?還有何話講?!”
吳敬賢咬牙切齒“這全是一派胡言!斷不可取信。”
這在這時那個奉命搜查的觀政迴來,雙手把錦盒呈給了覃能和萬安。兩人看罷同時一聲冷笑,覃能吩咐說“把這個給吳敬賢看看。”
差役拿著那錦匣來到吳敬賢麵前,打開錦匣在離吳敬賢三尺遠的地方展開裏麵的婚帖在吳敬賢麵前晃了一眼便又收起來呈迴到公案上。
吳敬賢親眼見到了那張婚帖,當時兩眼金星直冒,他懵了,他不知道這婚帖是從哪裏來的,怎麽上麵有他女兒的生辰八字,還有他吳敬賢本人的大名,這從何說起呀?!
“這全是有意陷害,一派胡言。”吳敬賢瘋狂的叫了起來,就像是一隻遭了暗箭的猛虎一樣怒吼咆哮。
覃能覺得這場戲該收場了,便拍案而起說:“吳敬賢,你欺君昧主,窺欲非分之福,如今人證物證俱在,還敢咆哮抵賴,哪裏容得,來人!把吳敬賢壓入天牢候旨發落。”
吳敬賢被架了出去,準確的說是被連拖帶打的架出去的。案子已經定讞了,不用擔心吳敬賢東山再起了,這群昨日挨了吳景賢一頓拳腳的衙役們自然絕不放過這絕好的報複機會。吳敬賢一路喊著冤枉漸行漸遠了。覃能這才拱拱手說:“各位大人,既然案情已明,就此可以結案,我們進宮複旨去了。”說完大笑著走下大堂,萬安等眾人尾隨而出,各自上轎隨這覃能進宮去了。
雖然這裏麵還有好多疑點沒有解開,但是如此結案卻是皆大歡喜,大家各自輕鬆。至於吳敬賢,誰還聽他的冤枉。大家都是久曆官場的,內中就理早是了然於胸。誰肯再另生枝節,誰敢再為吳敬賢喊冤?茫茫中國,上下幾千年,哪朝哪代沒有屈死鬼?哪一個活著的人為屈死的冤魂喊冤鳴不平?誰不是極力避免自己成為下一個冤魂怨鬼,至於將來史書上怎麽評價那隻是身後事了,沒有誰為了身後的虛名而不顧今生的榮華富貴。悲哀呀,這是一個民族的悲哀,一個國家的悲哀,那些屈死的冤魂也隻能怨命運不濟,也隻能去枉自興歎了。
吳升說:“小民是八歲上被買進吳府做書童小斯,一直伺候著我們老爺。我們老爺放任臨清衛千戶沒有帶家眷,是小民隨行伺候在身邊。我家老爺與臨清知州張老爺同年要好,兩家時常走動。那年,應該是天順元年中秋節,張老爺請我家老爺過府飲宴,我家老爺因喜歡張老爺家的二公子少年才俊,便在酒宴上說兩家結為兒女親家。張老爺自是答應,兩下裏便換了婚帖。當時小民就在場伺候,自此我家老爺和張老爺便開始親家相稱了。
“後來張老爺因為治行卓異,被題保進京做了禦史,隻因本參石亨得罪了權臣被發配海南,全家上路。從此渺無音訊這婚姻之事就此耽擱下來了。”
吳升說的繪聲繪色,竟也聽不出破綻。那時候兩家家長相好往往就結為兒女親家的事極為平常,甚至有的孩子沒生就指腹為婚。那山東臨清州的知州張玉清這些官員也知道一些,當初石亨專權,張玉清便上本彈劾他弄權病國。將來必為國家心腹大患。因此惹惱了石亨,把他發配到海南島充軍。後來石亨倒台,天順皇上恩召張家迴京,可是海南島上哪見張家足跡?這一切跡象證明吳升的話並不假。倒看那吳敬賢怎麽說。
吳敬賢一副不屑的樣子說“我和張玉清交好不假,但是我們從沒有提到什麽兒女婚姻。請想如果兩家定親,定有婚書為證,再者兒女婚姻大事我也定會告訴我的夫人知道。還有張玉清全家發配海南,那時我已從臨清衛升調龍驤衛指揮使,我若認張家二公子做我的女婿,我大可把他留在京城,不要他去海南。何至於到現在生死渺茫呢?豈不是耽誤了我女兒的終身?各位大人,我吳敬賢雖是個粗人,可我絕不會做不出對不起皇上的事。耿耿此心,天日可鑒。”
吳敬賢和吳升各執一詞,各說各話,聽著各有各的道理,一時難辨真假。這時覃能突然問道“吳升,前些日子你突然消失所為何故?”
“小民,小民是被綁架了。”
“誰綁架的你?你又因為什麽被綁架?”
“小民不敢說。”
“這裏是刑部大堂,當著這些大人有什麽不好說的?”
吳升瞥了一眼吳敬賢,怯怯的低下了頭去,結結巴巴地說“是,是我家老爺。”
一語驚起千層浪,大家都吃驚非淺。吳升離奇失蹤,最著急的就是吳敬賢,不但到順天府報了官,最後還驚動了東廠出動四下尋找,怎麽吳升說是吳敬賢綁架了他?!這裏麵究竟是怎麽迴事?“吳升,你把內中原由從實講來,本監與各位大人給你做主。”
吳敬賢聽吳升說自己綁架了他,當時就來氣,又聽覃能這麽說便似已聽出一些端倪似的盯著覃能說“覃公公,你這話什麽意思?你給他做主?他說什麽你給他做主了?我綁架他?我為什麽綁架他?再說他是我的奴才,我要是收拾他什麽辦法用不了?還用得著煞費苦心的綁架。”
覃能拉下了臉“國丈爺,這是我最後一次這樣稱唿你。如果你再無理取鬧就休怪本監不客氣了。”說著覃能站起身來兩手抱拳高高舉起大喝一聲“奉旨——”滿堂眾人一聽緊忙跪倒了一片,吳敬賢也一起跪下就聽覃能說“奉皇上口諭,吳敬賢若再依仗椒房貴戚咆哮公堂,即為藐視君上,準予法司用刑問案絕不稍加寬貸。欽此。”覃能說完看看跪倒的眾人,麵無表情地說:“各位大人歸坐,吳升講來。”眾官起身歸坐,因沒叫吳敬賢起身,吳敬賢隻好跪著不動。
吳升壯著膽子說道:“小民自幼在老爺身邊,深得老爺信任。一切機密事件從來不迴避小民。天順八年,先帝爺為當今皇上選妃,司禮監牛爺奉旨經辦此事。我家老爺與牛爺關係甚密,便差我拿了一萬兩銀票還有一封書信交到牛爺手上。牛爺看過信後便付之一炬,然後收下銀票吩咐小民說你家老爺的意思我知道了,讓我家老爺放心。後來我家小姐入選,與王貴妃,柏貴妃一起留在宮中,有一天,老爺帶我一起去天德樓請牛爺吃飯,牛爺來後我家老爺便打發我出去,是我好奇在窗外偷聽。牛司禮說:“未來的皇後將來就在這三人中選。我家老爺請牛司禮大加幫襯,牛司禮說:自家孩子必當用心。不想此時堂倌上菜與小民答話,被我家老爺聽見。我家老爺疑我聽見他們說的話,是我支吾搪塞過去。後來我家小姐果真做了皇後,吳家皆大歡喜。我便把這事忘到腦後。誰知那天小民到廣勝賭局賭錢,就被幾個蒙麵暴徒從廣勝後門劫持走,向北出了城走了一天多的路。估摸著至少過了昌平州了,才把小民關在一個破房子裏,那些人在一處吃飯時說話被小民聽見,說是我家老爺給了他們一千兩銀子要他們把小民劫的遠遠的把小民殺了,我想是我家老爺嫌我知道的太多了,所以才動殺機的。是小民懷恨在心,費盡辛苦才連夜逃脫了出來,這才到都察院把我家老爺告了下來。這都是以往實情,小民不敢欺罔各位大人,甘願具結。”
吳升說完跪趴在地上,覃能嘴角上流露出一絲冷笑,轉而對吳敬賢說:“吳敬賢,吳升的話你聽到了嗎?還有何話講?!”
吳敬賢咬牙切齒“這全是一派胡言!斷不可取信。”
這在這時那個奉命搜查的觀政迴來,雙手把錦盒呈給了覃能和萬安。兩人看罷同時一聲冷笑,覃能吩咐說“把這個給吳敬賢看看。”
差役拿著那錦匣來到吳敬賢麵前,打開錦匣在離吳敬賢三尺遠的地方展開裏麵的婚帖在吳敬賢麵前晃了一眼便又收起來呈迴到公案上。
吳敬賢親眼見到了那張婚帖,當時兩眼金星直冒,他懵了,他不知道這婚帖是從哪裏來的,怎麽上麵有他女兒的生辰八字,還有他吳敬賢本人的大名,這從何說起呀?!
“這全是有意陷害,一派胡言。”吳敬賢瘋狂的叫了起來,就像是一隻遭了暗箭的猛虎一樣怒吼咆哮。
覃能覺得這場戲該收場了,便拍案而起說:“吳敬賢,你欺君昧主,窺欲非分之福,如今人證物證俱在,還敢咆哮抵賴,哪裏容得,來人!把吳敬賢壓入天牢候旨發落。”
吳敬賢被架了出去,準確的說是被連拖帶打的架出去的。案子已經定讞了,不用擔心吳敬賢東山再起了,這群昨日挨了吳景賢一頓拳腳的衙役們自然絕不放過這絕好的報複機會。吳敬賢一路喊著冤枉漸行漸遠了。覃能這才拱拱手說:“各位大人,既然案情已明,就此可以結案,我們進宮複旨去了。”說完大笑著走下大堂,萬安等眾人尾隨而出,各自上轎隨這覃能進宮去了。
雖然這裏麵還有好多疑點沒有解開,但是如此結案卻是皆大歡喜,大家各自輕鬆。至於吳敬賢,誰還聽他的冤枉。大家都是久曆官場的,內中就理早是了然於胸。誰肯再另生枝節,誰敢再為吳敬賢喊冤?茫茫中國,上下幾千年,哪朝哪代沒有屈死鬼?哪一個活著的人為屈死的冤魂喊冤鳴不平?誰不是極力避免自己成為下一個冤魂怨鬼,至於將來史書上怎麽評價那隻是身後事了,沒有誰為了身後的虛名而不顧今生的榮華富貴。悲哀呀,這是一個民族的悲哀,一個國家的悲哀,那些屈死的冤魂也隻能怨命運不濟,也隻能去枉自興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