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直已不是第一次來覃府了,知道覃能的書房在最後一重院子,那裏是個花園。花園裏有個不大的湖麵,湖心是一座三間大小的軒室,三麵環水,隻有一麵由一座九曲橋與陸地相連。這便是覃能的書房。覃能是一個極為謹慎的人,但凡覃家來了要緊的客人便會請到書房裏敘話。在這裏任是天大的機密也不用擔心被偷聽了去。
此時覃能換了一身蜀錦製成的錦袍,頭發別了一根竹簪子,站在九曲橋上看著被夕陽浸染得金澄澄的湖水,還有湖水裏放養的紅色錦鯉,怡然自得的樣子活像一個不問世事,悠然山水的隱士。隻恨汪直沒學問,如他學足了三國時蜀後主的口氣,背後問一句:相父安樂否。就更加地湊趣了。
汪直一上了九曲橋,便凝神閉氣低頭彎腰的急走了幾步到了覃能麵前,恭恭敬敬的磕下頭去。在汪直看來,覃能是他太監生涯的啟蒙師,又因覃能權勢顯赫,所以一向執禮甚恭。覃能因見汪直已成了當今成化皇帝的寵監,便也不再把他當做當年廣西道上的小男孩,兩個人的關係很快就近到了亦師亦友,抑或利益交關的地步。汪直一跪下,覃能便急忙扶起他,笑道“你我何必如此多禮。”拉著汪直進了書房,就見在書房正中的一張鏤花紫檀八仙桌上已擺滿了豐盛的菜肴左右各有一副精致的餐具,覃能請汪直入席說“有什麽事我們邊吃邊聊。”汪直並沒有吃飯,這時也覺得餓了,也不推辭便坐在了下首。上首請覃能坐了,這時天色漸暗,書房裏點起了兩盞宮燈,又燃起了四枝通明大蠟,照得屋子裏明晃晃的。
覃能的規矩,凡是在書房裏談話,身邊從不要仆人伺候。所以若大的軒室裏隻是他們兩個人對酌。汪直自覺是小字輩,便搶著酒壺,負起了提壺斟酒的責任。酒是宮裏的陳年禦酒,還沒打開封皮就聞到陣陣的酒香,讓人饞涎欲滴。兩人先喝了幾杯,覃能夾起一塊鹿脯放在了汪直的碗裏,汪直欠身謝了,借著機會問道“覃爺,小的是無事不登三寶殿,此來便是向您問計的。”
覃能端起麵前的酒杯放在嘴邊“嘖兒”的抿了一口“問得什麽計?老夫愚鈍的很,何計之有呢。”
覃能在裝糊塗呢,他有他說不出的苦衷。午後在乾清宮召見外廷大臣,他和懷恩也參與其中。眼見皇帝和廷臣因為廢後的事爭得麵紅耳赤,覃能一直沒有開口說話,隻是靜靜地聽著。他不敢得罪皇帝,也不想攪進這汪渾水,隻求得站班充數,萬事大吉。其間朱見深不止一次的看他,想是要他出來說話,可覃能卻是渾然不覺,裝聾作啞。召見結束以後,覃能剛要離去,卻被朱見深留下單獨召見,覃能無奈隻得再迴去,他知道皇上叫他幹什麽,他再不表態恐怕是不能夠了。
果然朱見深單刀直入,開口便問:“覃能,剛才你一語不發,朕問你你對廢黜吳後怎麽看?”
覃能隻得迴話“奴才以為廷臣們說的是。”
“你是說朕不對嗎?”朱見深惡狠狠地問道。
見皇帝動怒,覃能忙解釋說“奴才不敢。老奴覺得皇上要廢黜皇後,總要拿出能說服天下的理由來,否則漫說廷臣們反對,恐怕兩宮太後那裏也不答應。”
朱見深在覃能的麵前轉了兩圈,點頭說“你說的很是,那這件事朕就交給你東廠來辦。覃能,朕自即位以來對你恩寵有加,你可要實心為朕辦事,不要辜負了朕的厚望。”
覃能心裏叫苦,朱見深要他查辦吳皇後,他即不敢不辦又不能辦,這可是兩下裏不討好的事。如果吳皇後真的因此被廢,他覃能豈不成了天下罪人?兩宮太後知道了他也吃罪不起呀。何況朱見深到時候可以像當年的宣德皇帝一樣說一句:這是朕年少時做的荒唐事”輕描淡寫的蒙混過關,他怎麽辦?他必會成了眾矢之的,人人喊打。到時候皇帝會出來迴護他嗎?不拿他當替罪羊才怪。他若迴絕了朱見是抗旨,當時皇帝就會翻臉。自己幾十年辛辛苦苦得來的地位名譽頃刻間便會化作烏有。從乾清宮領了這橫豎是死的差事出來,覃能的心就像壓了一塊大石頭,煩悶悶的滋味比死還難受。直到他聽到汪直來找他才豁然眼前一亮,計上心來,心想我何不把這天大的麻煩成全給汪直呢?
汪直會上鉤嗎?這廝天性機巧,加上這幾年在宮中的曆練,雖說還比不得覃能這樣老謀深算,但那心機也非常人可比。怎樣賺得猢猻入布袋倒也要費得一番周折。
汪直見覃能故作糊塗,便也不繞圈子,一邊給覃能斟酒一邊提醒道“覃爺怎麽忘了皇上交給你的重任?”
覃能做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說:“哦,我下晌才領的差事,正不得要領。怎麽你是奉旨來監軍的麽?”
汪直擔心覃能誤會,忙說:“小的不敢。隻是皇上差小的來問覃爺該如何來辦這件差事。皇上那邊催得緊,小的也是沒辦法。”
“我說過我不得要領,不知怎樣辦這件差事,汪直,你既來了不妨教教我,事成之後我比不忘你的好處。”覃能愁眉苦臉的道。
汪直慌忙擺手說“覃爺說哪裏話,小的哪敢班門弄斧。”
覃能扁著嘴冷哼了一聲:“你也太謙了,想你才用了幾年的功夫就混到了如今的地步,就是我當年也望塵莫及呀。我是真心求你,莫非你是見死不救不成嗎?”
汪直說:“東廠耳目遍及京城,您辦這件差事還不是手到擒來嗎?”
“哪裏會像你說的這樣簡單。那吳皇後 自幼長在深宅大院裏,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你讓我到哪裏找尋她的錯處?”
汪直被問得說不出話來,起初他以為覃能耍滑不肯辦事,可聽他這樣一說也覺事情棘手,是呀,覃能說的沒錯,吳皇後的經曆太簡單了,你從哪裏找她的錯出去?即找不出她的過失,又如何廢得了她的皇後之位呢?倘若廢不了吳皇後,又怎麽好在皇上和萬貴妃哪裏交差呢?
覃能見汪直不言語,也不理他隻顧繼續說“這隻是其一。還有其二。東廠奉旨緝事,這是天下皆知的事,可是監督文武大臣,監督黎民百姓則可,你看哪有敢監督皇後的?差事沒辦便先落下個不忠不孝的罪名。老夫尚且心有餘悸,何況那些番役校尉了。”覃能不住的搖頭歎氣,一臉的苦處。
汪直楞個半晌,見覃能說得頭頭是道,似不是在有意推脫。可此事就這麽罷了?慢說是皇上,就是萬貴妃也不答應呀。自從萬貴妃挨了打,隻恨不得要治吳皇後於死地,何況她還想著一旦吳皇後被廢自己能正位中宮呢。要是聽說奈何不得吳皇後,她還不要氣瘋了。自從萬貴妃成了後宮寵妃,她和汪直的關係已經產生了質的變化,當年那段露水情緣早就煙消雲散了,汪直再也不敢叫萬姐,而萬貴妃也隻把他當做驅使的奴才。做奴才的辦不成主子交代下來的事情,那主子還會寵信他嗎?弄不好自己以前的種種辛苦就全白費了。就算是為了自己,此時也不能就此作罷了。他試探著對覃能說“覃爺,難道這就是一條死路了嗎?”
此時覃能換了一身蜀錦製成的錦袍,頭發別了一根竹簪子,站在九曲橋上看著被夕陽浸染得金澄澄的湖水,還有湖水裏放養的紅色錦鯉,怡然自得的樣子活像一個不問世事,悠然山水的隱士。隻恨汪直沒學問,如他學足了三國時蜀後主的口氣,背後問一句:相父安樂否。就更加地湊趣了。
汪直一上了九曲橋,便凝神閉氣低頭彎腰的急走了幾步到了覃能麵前,恭恭敬敬的磕下頭去。在汪直看來,覃能是他太監生涯的啟蒙師,又因覃能權勢顯赫,所以一向執禮甚恭。覃能因見汪直已成了當今成化皇帝的寵監,便也不再把他當做當年廣西道上的小男孩,兩個人的關係很快就近到了亦師亦友,抑或利益交關的地步。汪直一跪下,覃能便急忙扶起他,笑道“你我何必如此多禮。”拉著汪直進了書房,就見在書房正中的一張鏤花紫檀八仙桌上已擺滿了豐盛的菜肴左右各有一副精致的餐具,覃能請汪直入席說“有什麽事我們邊吃邊聊。”汪直並沒有吃飯,這時也覺得餓了,也不推辭便坐在了下首。上首請覃能坐了,這時天色漸暗,書房裏點起了兩盞宮燈,又燃起了四枝通明大蠟,照得屋子裏明晃晃的。
覃能的規矩,凡是在書房裏談話,身邊從不要仆人伺候。所以若大的軒室裏隻是他們兩個人對酌。汪直自覺是小字輩,便搶著酒壺,負起了提壺斟酒的責任。酒是宮裏的陳年禦酒,還沒打開封皮就聞到陣陣的酒香,讓人饞涎欲滴。兩人先喝了幾杯,覃能夾起一塊鹿脯放在了汪直的碗裏,汪直欠身謝了,借著機會問道“覃爺,小的是無事不登三寶殿,此來便是向您問計的。”
覃能端起麵前的酒杯放在嘴邊“嘖兒”的抿了一口“問得什麽計?老夫愚鈍的很,何計之有呢。”
覃能在裝糊塗呢,他有他說不出的苦衷。午後在乾清宮召見外廷大臣,他和懷恩也參與其中。眼見皇帝和廷臣因為廢後的事爭得麵紅耳赤,覃能一直沒有開口說話,隻是靜靜地聽著。他不敢得罪皇帝,也不想攪進這汪渾水,隻求得站班充數,萬事大吉。其間朱見深不止一次的看他,想是要他出來說話,可覃能卻是渾然不覺,裝聾作啞。召見結束以後,覃能剛要離去,卻被朱見深留下單獨召見,覃能無奈隻得再迴去,他知道皇上叫他幹什麽,他再不表態恐怕是不能夠了。
果然朱見深單刀直入,開口便問:“覃能,剛才你一語不發,朕問你你對廢黜吳後怎麽看?”
覃能隻得迴話“奴才以為廷臣們說的是。”
“你是說朕不對嗎?”朱見深惡狠狠地問道。
見皇帝動怒,覃能忙解釋說“奴才不敢。老奴覺得皇上要廢黜皇後,總要拿出能說服天下的理由來,否則漫說廷臣們反對,恐怕兩宮太後那裏也不答應。”
朱見深在覃能的麵前轉了兩圈,點頭說“你說的很是,那這件事朕就交給你東廠來辦。覃能,朕自即位以來對你恩寵有加,你可要實心為朕辦事,不要辜負了朕的厚望。”
覃能心裏叫苦,朱見深要他查辦吳皇後,他即不敢不辦又不能辦,這可是兩下裏不討好的事。如果吳皇後真的因此被廢,他覃能豈不成了天下罪人?兩宮太後知道了他也吃罪不起呀。何況朱見深到時候可以像當年的宣德皇帝一樣說一句:這是朕年少時做的荒唐事”輕描淡寫的蒙混過關,他怎麽辦?他必會成了眾矢之的,人人喊打。到時候皇帝會出來迴護他嗎?不拿他當替罪羊才怪。他若迴絕了朱見是抗旨,當時皇帝就會翻臉。自己幾十年辛辛苦苦得來的地位名譽頃刻間便會化作烏有。從乾清宮領了這橫豎是死的差事出來,覃能的心就像壓了一塊大石頭,煩悶悶的滋味比死還難受。直到他聽到汪直來找他才豁然眼前一亮,計上心來,心想我何不把這天大的麻煩成全給汪直呢?
汪直會上鉤嗎?這廝天性機巧,加上這幾年在宮中的曆練,雖說還比不得覃能這樣老謀深算,但那心機也非常人可比。怎樣賺得猢猻入布袋倒也要費得一番周折。
汪直見覃能故作糊塗,便也不繞圈子,一邊給覃能斟酒一邊提醒道“覃爺怎麽忘了皇上交給你的重任?”
覃能做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說:“哦,我下晌才領的差事,正不得要領。怎麽你是奉旨來監軍的麽?”
汪直擔心覃能誤會,忙說:“小的不敢。隻是皇上差小的來問覃爺該如何來辦這件差事。皇上那邊催得緊,小的也是沒辦法。”
“我說過我不得要領,不知怎樣辦這件差事,汪直,你既來了不妨教教我,事成之後我比不忘你的好處。”覃能愁眉苦臉的道。
汪直慌忙擺手說“覃爺說哪裏話,小的哪敢班門弄斧。”
覃能扁著嘴冷哼了一聲:“你也太謙了,想你才用了幾年的功夫就混到了如今的地步,就是我當年也望塵莫及呀。我是真心求你,莫非你是見死不救不成嗎?”
汪直說:“東廠耳目遍及京城,您辦這件差事還不是手到擒來嗎?”
“哪裏會像你說的這樣簡單。那吳皇後 自幼長在深宅大院裏,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你讓我到哪裏找尋她的錯處?”
汪直被問得說不出話來,起初他以為覃能耍滑不肯辦事,可聽他這樣一說也覺事情棘手,是呀,覃能說的沒錯,吳皇後的經曆太簡單了,你從哪裏找她的錯出去?即找不出她的過失,又如何廢得了她的皇後之位呢?倘若廢不了吳皇後,又怎麽好在皇上和萬貴妃哪裏交差呢?
覃能見汪直不言語,也不理他隻顧繼續說“這隻是其一。還有其二。東廠奉旨緝事,這是天下皆知的事,可是監督文武大臣,監督黎民百姓則可,你看哪有敢監督皇後的?差事沒辦便先落下個不忠不孝的罪名。老夫尚且心有餘悸,何況那些番役校尉了。”覃能不住的搖頭歎氣,一臉的苦處。
汪直楞個半晌,見覃能說得頭頭是道,似不是在有意推脫。可此事就這麽罷了?慢說是皇上,就是萬貴妃也不答應呀。自從萬貴妃挨了打,隻恨不得要治吳皇後於死地,何況她還想著一旦吳皇後被廢自己能正位中宮呢。要是聽說奈何不得吳皇後,她還不要氣瘋了。自從萬貴妃成了後宮寵妃,她和汪直的關係已經產生了質的變化,當年那段露水情緣早就煙消雲散了,汪直再也不敢叫萬姐,而萬貴妃也隻把他當做驅使的奴才。做奴才的辦不成主子交代下來的事情,那主子還會寵信他嗎?弄不好自己以前的種種辛苦就全白費了。就算是為了自己,此時也不能就此作罷了。他試探著對覃能說“覃爺,難道這就是一條死路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