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雙方成為一名真正的傾聽者,那麽這對於解決我們生活中的諸多人際衝突是非常有幫助的。


    自我診斷測驗


    你需要提高傾聽的能力嗎?用“是”或者“否”來迴答下麵所有問題。


    1.力求聽對方講話的實質而不是它的字麵意義。


    2.以全身的姿勢表達你在入神地聽對方說話。


    3.別人講話時不急於插話,不打斷對方的話。


    4.不會一邊聽對方說話一邊考慮自己的事。


    5.做到聽批評意見時不激動,耐心地聽人家把話說完。


    6.即使對別人的話不感興趣,也耐心地聽人家把話說完。


    7.不因為對說話者有偏見而拒絕聽他說話。


    8.即使對方地位低,也要對他持稱讚態度,認真地聽他講話。


    9.因某事而情緒激動或心情不好時,避免把自己的情緒發泄在他人身上。


    10.既聽對方的口頭信息,也注意對方所表達的情感。


    答案:


    ◎ 如果你迴答“是”的個數在7~10個,說明你的傾聽能力為優。


    ◎ 如果你迴答“是”的個數在4~6個,說明你傾聽能力一般。


    ◎ 如果你迴答“是”的個數在0~3個,說明你的傾聽能力很差。


    心理策略 64 :主動避開傾聽障礙


    雖然積極傾聽對於促進有效地溝通、化解人際衝突非常重要,但卻很容易被人們忽視,有許多因素造成了傾聽的困難,因此,要盡量主動避開傾聽的障礙也顯得非常重要。


    下麵這些方法會教你如何避開傾聽的障礙


    1.避開目光交流不得體


    目光交流是影響對話通暢的一個重要因素,穩固的目光接觸有助於加強你和講話者之間的有效溝通,而下麵的一些行為將會起到嚴重阻礙作用:


    ◇ 轉移視線:偶爾移開目光並不是什麽大的障礙,但是切斷目光接觸時,講話者會感覺到你的注意力轉移到了其他地方,並且,你注意力不集中時,講話者就會變得很沮喪,然後退出談話。


    ◇ 鎖定:就是盯住或者直視講話者,讓他產生一種很不舒服的感覺--當你的眼睛盯住講話者臉部以下的位置時,這種感覺就會更強烈。穩定的目光接觸是一種放鬆的表情,而不是緊緊地盯住講話者。


    ◇ 眼神飄忽不定:對於講話者來說,這是你能夠給他的最具判斷性的表情,這意味著你對聽到內容的諷刺與不滿,有時甚至會打斷講話者的思路,這是最大的傾聽障礙。


    2.避開令人不快的麵部表情


    在沒有鏡子的時候,你看不到自己具體的表情,但是你的對話者卻能夠非常清楚地看到它,而且經常對你表現出來的這些令人不快的信息做出及時的反應。下麵就是這些傾聽障礙:


    ◇ 緊鎖眉頭:皺著眉頭是一副不讚成或者極力反對的表情。有時,這種表情會伴隨著不停地搖頭和漫不經心,這意味著你不喜歡講話者談及的人或者事。


    ◇ 突然的假笑:假笑就是在講話者說到一件很嚴肅的事情時,你表現出半笑不笑。同樣,無論你的具體意圖如何,這對講話者來說都是一種莫大的諷刺,好像他說的這件很嚴肅的事情對你來說僅是一個笑話而已,不值得一提--在別人同你講話的時候,這很可能導致談話的轉折。


    ◇ 揚起眉頭:與皺眉相似,這一動作也顯示了一個刻板的、不讚成的或者懷疑的麵部表情。它不像好奇的表情,前額收縮一點,眼眉輕輕向上揚起,而是在聽到不滿的事情時,眉頭立刻向上挑起,談話就這樣被打斷了。


    ◇ 毫無表情:這是一種被動的、毫無反應的表情。它讓講話者懷疑你是否什麽也沒聽進去,是否心不在焉,是否毫不在意。在多數情況下,這種行為讓講話者身心疲憊--他們感覺自己是在對著一堵牆講話。


    3.避開不受歡迎的舉止


    姿勢是在你接收信息時如何坐著或者站著的行為,下麵是一些引起障礙的姿勢:


    ◇ 無精打采:就是指向後靠在椅子上到了雙腿和頭在同一高度的程度。你可能喜歡在椅子上休息--尤其是又大又舒適的椅子上,而不是坐直了留心地傾聽講話者的信息,但是這種無精打采的行為傳遞了一個不感興趣或者不願意參與的信號。


    ◇ 抱著胳膊:在這種情況下,傾聽者的胳膊緊緊地抱在一起,這樣整個身體看起來非常僵硬,這種行為經常伴隨著皺眉頭或者帶有很嚴厲的表情,它向講話者傳遞著這樣一種信息:你不是很開放,對聽到的東西持中立態度,這是溝通中的障礙。


    4.避開小動作太多


    小動作是指你在傾聽信息時,你的身體和雙手都在做些什麽,在通常情況下,對話中的講話者比接收者更多地用到手,因為講話者在表達信息。接收者或者傾聽者有時用手勢來驗證他對講話者信息的理解,接收者至少要做到能夠安靜地坐到信息傳達結束。


    ◇ 坐立不安:這種情況下,雙手不停地在活動,比如,擺弄鋼筆、紙夾子、鉛筆,或者是手頭能拿到的任何東西。別人對你說話時,你的雙手顯示出很多信息,它們會引起這樣一種感覺:你的注意力在別的地方,你太緊張了而不能投入或者理解全部信息。


    ◇ 扭動身子:扭動是一種在椅子上來迴擺動的習慣,它顯示出你不能安靜地坐著,像有螞蟻在你褲子裏一樣,這種不停地身體擺動會給正在向你表達信息的人帶來煩惱。


    有些人在傾聽時,雙手總是擺弄身上的某些東西:扭動項鏈,擺弄戒指,不停地拉扯領帶,讓頭發卷曲起來,或者撥弄胡子。這種小動作還有很多,並且完全是個人化的。人們通常意識不到這種行為,但是它們會分散你的注意力,就算在某種程度上你並沒有完全忽略講話者。


    心理策略 65 :不抱抵觸情緒地主動傾聽


    有時候,別人隻想讓你當聽眾,不需要你表示讚成或者反對的意見。你的一句話都可能會讓他火冒三丈,變本加厲地抱怨起來。所以在他心煩意亂的時候,你盡量不要指出他的過錯,而是學會認真傾聽他的聲音,讓他心平氣和下來,然後再不抱抵觸情緒地跟他商量如何具體地解決問題。


    以下這些建議,可以使你成為一名優秀的傾聽者。


    1.關注講話者


    傾聽過程始於你對別人的注意。當你與某人進行交流的時候,不要忙著趕工、整理文件、洗碗或者看電視,而是拿出時間來專注於另一個人。要對講話者的信息產生興趣,即使這些信息對你毫無價值,你也得表示出對每件事都有興趣,也得繼續這個沉悶的交談。


    2.不要打斷別人講話


    大多數人講話被打斷的時候,雖然估計都沒有什麽正麵反應,但是這讓他們覺得不被尊重。有些人之所以傾向於打斷別人講話,通常是因為以下幾個原因:


    ◇ 他們沒把別人說的話當迴事。


    ◇ 他們想表現自己有多麽聰明、多麽富於直覺,想給別人留下深刻印象。


    ◇ 他們由於交談而過於興奮,以致不想讓談話的對方說完。


    如果你有打斷別人講話的習慣,檢查一下是因為什麽原因,然後下決心改變。給人們時間,讓他們表達自己需要表達的東西。沉默的那段時間讓你有機會對談話內容做出反應,以便正確應答。


    3.專注於理解


    不知道你注意過沒有,很多人很快就忘記了聽到過的事情。有些研究資料表明,大多數人在聽到一件事情之後,能夠立刻迴憶起來的內容大約隻有50%,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的記憶能力會持續下降,他們能記住的東西隻剩下25%。抵抗這種趨勢的一個辦法就是專注於理解,而不是隻想著記住一些事實。有效的傾聽不止要聽到一個個的詞,還要求你理解其意義,畢竟,意義不是來自詞語,而是來自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人脈心理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夏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夏浩並收藏人脈心理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