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某個人所支持的東西與另一個人所認可的東西多數情況下是完全不一致的。這種由價值觀的不同而引起的各種人際衝突是很常見的。下麵介紹的幾種策略就是解決此類衝突的神奇策略,它不僅可以幫助你融化最頑固的心靈,而且也能開化那些最頑固的腦袋。
心理策略 53 :改變他人看法,消解對立情緒
兩個人彼此對立,始終無法解除雙方之間的隔閡,並不意味著你們隻能這樣敵對下去。一方可以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另一方看到自己是一個好人,改變別人的看法,這樣就有可能消解對立方的敵對情緒。
小吳非常看不起小麗,因為她是一個過於前衛的人,而小吳最反對前衛的生活方式,所以,要想在她們之間建立起任何形式的友誼都非常困難。但是,有一天,小吳從醫生那兒得知:小麗捐助了一名自己素不相識的殘疾兒童,現在已經十二個年頭了。得知此消息的小吳對小麗的認同感得到很大的提升,小麗的實際行動,感動了小吳,慢慢地她們的關係因此而緩和了起來。
下麵這些建議可以使別人改變對你不好的看法。
1.感動對方
生活中,要以積極的態度,以實際行動來感動對方,一步一步地重塑對方對自己以往的態度,而且表現得越來越積極。
2.強調雙方正麵的品質
為了激起對某人的尊重或者喜歡,你就需要突出強調雙方正麵的品質。同樣的,如果你討厭某個人,那你就會抓住他的過錯不放。比如說,如果你不喜歡某個人,你就會反複強調他的反麵品性:傲慢、討厭和隨便;但如果你覺得某人很可愛,那你就是隻看到了他品質中善良、慷慨和視野開闊的方麵。
3.改變別人的看法
我們應該將我們的重點放在如何重塑對方看待彼此的方式上,如果能夠做到成功地改變雙方彼此之間的看法,那麽,那些異常複雜和棘手的問題就有可能得到解決。關注點轉變了之後,你就可以獲得對一個人完全嶄新的認識。如果不能發現通常所說的各種品性,那你可以去找雙方都認同或彼此都有的品質、價值或者信仰,並向每個人有意傳達這一共同點。
無論兩人怎麽不喜歡對方的行為或者價值觀,都要確保雙方不會把這些不同誇大和張揚。如果一個人不接受上麵這個建議,那肯定出於下麵兩個原因:或者,他既不尊重對方,也不在乎自己的行為會激怒對方;或者,他認為自己反對對方的理由不太充足,所以想在大庭廣眾之下多多宣揚自己的觀點,以獲取更多的支持。
心理策略 54 :運用“認識失調”
和“減輕罪感”原則
一旦雙方有了衝突,這種衝突往往就會螺旋式上升,直到雙方都對對方沒有了尊重為止。也許在一開始,雙方隻是因為某一點小事情而不喜歡對方,但是久而久之,這種不喜歡就會成為雙方互相討厭或者互相敵對的原因。如果因為對方的生活方式或者價值觀和你的不同就不喜歡對方,這是非常不應該的。
如果某個人對我們的態度很惡劣,那我們似乎就找到了非常明確的理由來疏遠對方,這就是這種問題往往難以解決的症結所在。其實,從一開始,並不是一方或者彼此對對方抱著蔑視的態度,而是因為在螺旋式發展的過程中,他們之間的關係在不斷地惡化,到最後雙方完全疏遠。如果你不能給出一個你根本不喜歡對方的充足理由,那對他的敵意就有被化解掉的可能。有時候,一個人永遠不會接受你的觀念,但並不代表著他永遠不能接受你這個人,隻要你不向對方表現出一些負麵的信息,讓他覺得自己本質上是一個非常壞的人,那他當初得到的結論就不攻自破了。這種方法在頭腦中把個人和對方的行為或信仰方麵的原因區分了開來。證據表明,很多人都可以和與自己完全不是同道的人和諧相處,甚至能結成非常深厚的友誼,但前提是,他們必須能將這些外部觀點和個人的品質分開。如果你能做到這一點,那他對你的負麵態度就不會頑固下去,對你個人的判斷也會發生改變。
下麵這些建議將教你應用這兩個非常有效的心理原則。
1.“認知失調”原則
不管對方對你的態度如何惡劣,但是如果你一直都非常友好地對待這個人,那他就有可能改變自己以前對待你的方式,對你的尊敬自然也就會做出善意的迴報,為了矯正並解決你們之間的這種衝突,這個人自然會消除某些信仰上的糾紛。他需要無意識地解決這個悖論--如果你非常壞的話,你為什麽還能對他這麽友好呢?看來,他的某個想法一定要改變一下了。研究告訴我們,他基本上會得出這樣的結論:你一定是個抱有錯誤觀念的好人,而不是一個他懶得搭理的壞人。
2.“減輕罪感”的原則
研究表明,人類幾乎願意竭盡全能來消除人類身上的罪感。正如我們在生活中看到的,罪感具有極大的破壞性,能導致自暴自棄、自我毀滅的行為。若你對他非常好而他對你異常刻薄的話,那他就會在某個層次上感到自己有犯罪的感覺。但如果你對他非常惡劣,而作為平衡的交換,他當然也有理由來討厭你。但現在情況不是這樣,你一直對他都很友好,那麽,為消除自己心裏的罪感,他就會改變自己的形象,表現出自己寬容和通情達理的一麵。他的負罪感積累到一定程度,作為一種自我保護機製,他就會很少對你表現出抵觸的情緒。所以,你對對方越好,對方感覺到的壓力就越大。
如果你們之間沒有直接的接觸,那麽也可以通過信件、磁帶、雙方的朋友或者親戚來傳達你這個意思,從而使他的態度發生改變。
心理策略 55 :積極改變觀念,就能改變
對別人的看法
有時,我們可以通過改變一個人如何看待自己的方式來改變他的觀念,就是要改變一個人的自我觀念,使之具有彈性和靈活性的:你希望他具有的精神狀態。事實上,你的一切努力就是想改變對方在和你交往時如何看待自己的問題。
如果別人價值觀和我們的不同,我們為什麽就會覺得煩惱呢?因為我們在按照一種既定方式生活,但是另一個人的生活方式和我們有截然不同的時候:
◇ 我們會覺得自己受到了威脅,覺得自己有可能是錯誤的;
◇ 這種價值觀將對我們關心的人或者事產生負麵的影響,所以我們感到很憤怒;
◇ 其他一些原因,比如說罪感、憤怒、羞恥和尷尬等等也可以導致敵意的產生。但是歸根結底地說,我們之所以怨恨對方,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對方處理事情的方式違背了我們認為應該如此的方式,我們有關正確與錯誤的觀念受到了挑戰,這會讓我們很恐懼,並可能會產生已經被拋棄了的感覺。這樣,你當然不會讚同、更不願意與一個與你所謂正確觀念完全背道而馳的人交往;相反,你會認為他的觀點不健康,不會產生實效的,所以你會對他懷有這樣的觀點很生氣。
小楊遞給同事小錢一個水果。小錢猶豫了一下然後拒絕了:“我不想吃,謝謝!”但小楊又接著遞給小錢一個熟蘋果,看到他的想法稍稍改變了一點。於是小楊說:“你知道我最喜歡你什麽嗎?你做事一點都不優柔寡斷、拖泥帶水的。一旦你做了決定,你肯定會毫不猶豫地堅持的。你明白自己需要什麽。”小楊說完這些話之後,小錢再也不好意思開口了--後來他承認--他害怕他的轉變會破壞他在對方心目中的形象。但這種情形僅僅持續了幾分鍾,最後小楊提醒他這隻不過是一個試驗,就見他轉身拿起一個桃子,狼吞虎咽地吃了下去。
下麵這些建議可以改變別人的自我觀念。
一般來說,我們需要讓對方認為自己是一個適應性強、心胸開放的人。所以,在事情進展順利的情況下,你不妨表揚一下對方:“我看得出來了,你認為溝通是人際關係中最重要的一環。對這一點,我也非常讚同。”或者,“你對人際交往中的輕重緩急的判斷總是很清醒、很正確,這真令我自愧不如!”……這樣的話一旦出口,往往會令對方不得不采取相應的行動,因為你涉及的是他自我的一貫性,而且他也想保持你對他欽佩的一致性。你知道,人們往往在“別人如何看待自己”與“自己如何看待自己”以及“他們認為對方如何看待自己”這三者之間希望保持某種一致性,這幾乎可以說是一種內在的需求。
“令人奇怪的是,這個世界上居然還有很多人不知道家庭意味著什麽?……”諸如此類的話對別人往往具有非常大的衝擊力。這樣的問話可以把對方非常看重的價值體係擺到明麵上來,這就會使當下的形勢不那麽簡單了,而是和你們的友誼或關係緊密地聯係在一起了。如果他對你上麵的提問還要表現什麽抵觸或堅持的話,那他實際上就讓自己陷於被動了,因為他不得不重新估計一下,自己究竟是一個什麽樣的人。
心理策略 56 :第三方的介入可以撮合
受傷的人際關係
當發生衝突的雙方至少有一方願意重歸於好的時候,我們完全可以通過第三方的調解,讓衝突的雙方能夠有重新交談的機會。在多次交談中,使雙方能夠盡可能地化解衝突,重新恢複以前的正常的人際關係。
女兒長年吸毒,父親因此認為女兒是一個可惡的人。最近幾年來,女兒和父親的關係一直非常冷淡。女兒終歸是自己的女兒,父親又想跟女兒和好,並想協助女兒戒掉毒癮。於是,在妻子撮合下父親和女兒麵對麵地進行了一次交談。
在交談中,女兒以最大的尊敬和喜愛來對待自己的父親,女兒對爸爸的做法做出了讓步和理解,女兒深知爸爸還是非常愛她的,隻是沒法理解她的這種行為。女兒並向爸爸保證一定要戒掉毒癮。爸爸也向女兒承認自己以前粗暴的做法不對,請求女兒的原諒,並承諾要協助女兒把毒癮戒掉。雙方之間發生了良好的溝通,慢慢地雙方就達成了諒解。
下麵這些建議可以讓第三方很好地來調解雙方的衝突。
1.安排好見麵內容
如果你是調解的第三方,你就必須要把一切安排得妥妥當當,最為重要的是,你需要弄清楚雙方第一次會麵時都能說些什麽,而千萬不要說:“你們隨便約個地方聊聊吧。”
這樣精心安排的目的包括下麵兩個方麵:
◇ 讓一方[尤其是對對方心存芥蒂的一方]覺得自己完全可以控製當時的局麵,隨時可以掌控形勢的進程;
◇ 其次,在雙方相互衝突的品行或生活方式之外去找一些不相幹的其他共同話題,讓他們在這些問題上達成一致。雙方談論的問題不一定是本來就存在爭議的話題,也不一定是就事論事的雙方關係等問題,他們可以隨便談談他們感興趣的或者非常欣賞的其他話題,這一點對於恢複他們之間的友誼非常重要。
2.主動出擊
讓有過錯的一方來營造這種交談的機會就可以更好地改變進程,雖然這樣的對話可能隻是走個過場,但你可以憑借這個拉開一係列溝通對話的序幕。“即使他不想和解,但如果你對他說話,我想,他肯定也想聽你說說,問題到底出在哪兒。”
3.學會與意見不同者相處
你會碰到各種你不認同的東西,現實情況是:很多人和那些與自己的信仰完全不同的人成為了非常好的朋友,或者兩者之間保持了堅固的友誼。這種情況常見,其中也說不上有什麽秘訣,但它卻經常是一種良好、和諧的選擇。學會與意見不同者走到一起非常重要,當然並不是在每個問題上我們都需要經過徹底、完全和細致地調查。
如果想在所有問題上都與別人搞個你死我活,那可就一輩子注定要跟人爭吵下去了。聰明的人總能找出一些自己認同的話題,能夠做到尊重或至少是寬容對方不同的觀點或行為。
心理策略 53 :改變他人看法,消解對立情緒
兩個人彼此對立,始終無法解除雙方之間的隔閡,並不意味著你們隻能這樣敵對下去。一方可以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另一方看到自己是一個好人,改變別人的看法,這樣就有可能消解對立方的敵對情緒。
小吳非常看不起小麗,因為她是一個過於前衛的人,而小吳最反對前衛的生活方式,所以,要想在她們之間建立起任何形式的友誼都非常困難。但是,有一天,小吳從醫生那兒得知:小麗捐助了一名自己素不相識的殘疾兒童,現在已經十二個年頭了。得知此消息的小吳對小麗的認同感得到很大的提升,小麗的實際行動,感動了小吳,慢慢地她們的關係因此而緩和了起來。
下麵這些建議可以使別人改變對你不好的看法。
1.感動對方
生活中,要以積極的態度,以實際行動來感動對方,一步一步地重塑對方對自己以往的態度,而且表現得越來越積極。
2.強調雙方正麵的品質
為了激起對某人的尊重或者喜歡,你就需要突出強調雙方正麵的品質。同樣的,如果你討厭某個人,那你就會抓住他的過錯不放。比如說,如果你不喜歡某個人,你就會反複強調他的反麵品性:傲慢、討厭和隨便;但如果你覺得某人很可愛,那你就是隻看到了他品質中善良、慷慨和視野開闊的方麵。
3.改變別人的看法
我們應該將我們的重點放在如何重塑對方看待彼此的方式上,如果能夠做到成功地改變雙方彼此之間的看法,那麽,那些異常複雜和棘手的問題就有可能得到解決。關注點轉變了之後,你就可以獲得對一個人完全嶄新的認識。如果不能發現通常所說的各種品性,那你可以去找雙方都認同或彼此都有的品質、價值或者信仰,並向每個人有意傳達這一共同點。
無論兩人怎麽不喜歡對方的行為或者價值觀,都要確保雙方不會把這些不同誇大和張揚。如果一個人不接受上麵這個建議,那肯定出於下麵兩個原因:或者,他既不尊重對方,也不在乎自己的行為會激怒對方;或者,他認為自己反對對方的理由不太充足,所以想在大庭廣眾之下多多宣揚自己的觀點,以獲取更多的支持。
心理策略 54 :運用“認識失調”
和“減輕罪感”原則
一旦雙方有了衝突,這種衝突往往就會螺旋式上升,直到雙方都對對方沒有了尊重為止。也許在一開始,雙方隻是因為某一點小事情而不喜歡對方,但是久而久之,這種不喜歡就會成為雙方互相討厭或者互相敵對的原因。如果因為對方的生活方式或者價值觀和你的不同就不喜歡對方,這是非常不應該的。
如果某個人對我們的態度很惡劣,那我們似乎就找到了非常明確的理由來疏遠對方,這就是這種問題往往難以解決的症結所在。其實,從一開始,並不是一方或者彼此對對方抱著蔑視的態度,而是因為在螺旋式發展的過程中,他們之間的關係在不斷地惡化,到最後雙方完全疏遠。如果你不能給出一個你根本不喜歡對方的充足理由,那對他的敵意就有被化解掉的可能。有時候,一個人永遠不會接受你的觀念,但並不代表著他永遠不能接受你這個人,隻要你不向對方表現出一些負麵的信息,讓他覺得自己本質上是一個非常壞的人,那他當初得到的結論就不攻自破了。這種方法在頭腦中把個人和對方的行為或信仰方麵的原因區分了開來。證據表明,很多人都可以和與自己完全不是同道的人和諧相處,甚至能結成非常深厚的友誼,但前提是,他們必須能將這些外部觀點和個人的品質分開。如果你能做到這一點,那他對你的負麵態度就不會頑固下去,對你個人的判斷也會發生改變。
下麵這些建議將教你應用這兩個非常有效的心理原則。
1.“認知失調”原則
不管對方對你的態度如何惡劣,但是如果你一直都非常友好地對待這個人,那他就有可能改變自己以前對待你的方式,對你的尊敬自然也就會做出善意的迴報,為了矯正並解決你們之間的這種衝突,這個人自然會消除某些信仰上的糾紛。他需要無意識地解決這個悖論--如果你非常壞的話,你為什麽還能對他這麽友好呢?看來,他的某個想法一定要改變一下了。研究告訴我們,他基本上會得出這樣的結論:你一定是個抱有錯誤觀念的好人,而不是一個他懶得搭理的壞人。
2.“減輕罪感”的原則
研究表明,人類幾乎願意竭盡全能來消除人類身上的罪感。正如我們在生活中看到的,罪感具有極大的破壞性,能導致自暴自棄、自我毀滅的行為。若你對他非常好而他對你異常刻薄的話,那他就會在某個層次上感到自己有犯罪的感覺。但如果你對他非常惡劣,而作為平衡的交換,他當然也有理由來討厭你。但現在情況不是這樣,你一直對他都很友好,那麽,為消除自己心裏的罪感,他就會改變自己的形象,表現出自己寬容和通情達理的一麵。他的負罪感積累到一定程度,作為一種自我保護機製,他就會很少對你表現出抵觸的情緒。所以,你對對方越好,對方感覺到的壓力就越大。
如果你們之間沒有直接的接觸,那麽也可以通過信件、磁帶、雙方的朋友或者親戚來傳達你這個意思,從而使他的態度發生改變。
心理策略 55 :積極改變觀念,就能改變
對別人的看法
有時,我們可以通過改變一個人如何看待自己的方式來改變他的觀念,就是要改變一個人的自我觀念,使之具有彈性和靈活性的:你希望他具有的精神狀態。事實上,你的一切努力就是想改變對方在和你交往時如何看待自己的問題。
如果別人價值觀和我們的不同,我們為什麽就會覺得煩惱呢?因為我們在按照一種既定方式生活,但是另一個人的生活方式和我們有截然不同的時候:
◇ 我們會覺得自己受到了威脅,覺得自己有可能是錯誤的;
◇ 這種價值觀將對我們關心的人或者事產生負麵的影響,所以我們感到很憤怒;
◇ 其他一些原因,比如說罪感、憤怒、羞恥和尷尬等等也可以導致敵意的產生。但是歸根結底地說,我們之所以怨恨對方,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對方處理事情的方式違背了我們認為應該如此的方式,我們有關正確與錯誤的觀念受到了挑戰,這會讓我們很恐懼,並可能會產生已經被拋棄了的感覺。這樣,你當然不會讚同、更不願意與一個與你所謂正確觀念完全背道而馳的人交往;相反,你會認為他的觀點不健康,不會產生實效的,所以你會對他懷有這樣的觀點很生氣。
小楊遞給同事小錢一個水果。小錢猶豫了一下然後拒絕了:“我不想吃,謝謝!”但小楊又接著遞給小錢一個熟蘋果,看到他的想法稍稍改變了一點。於是小楊說:“你知道我最喜歡你什麽嗎?你做事一點都不優柔寡斷、拖泥帶水的。一旦你做了決定,你肯定會毫不猶豫地堅持的。你明白自己需要什麽。”小楊說完這些話之後,小錢再也不好意思開口了--後來他承認--他害怕他的轉變會破壞他在對方心目中的形象。但這種情形僅僅持續了幾分鍾,最後小楊提醒他這隻不過是一個試驗,就見他轉身拿起一個桃子,狼吞虎咽地吃了下去。
下麵這些建議可以改變別人的自我觀念。
一般來說,我們需要讓對方認為自己是一個適應性強、心胸開放的人。所以,在事情進展順利的情況下,你不妨表揚一下對方:“我看得出來了,你認為溝通是人際關係中最重要的一環。對這一點,我也非常讚同。”或者,“你對人際交往中的輕重緩急的判斷總是很清醒、很正確,這真令我自愧不如!”……這樣的話一旦出口,往往會令對方不得不采取相應的行動,因為你涉及的是他自我的一貫性,而且他也想保持你對他欽佩的一致性。你知道,人們往往在“別人如何看待自己”與“自己如何看待自己”以及“他們認為對方如何看待自己”這三者之間希望保持某種一致性,這幾乎可以說是一種內在的需求。
“令人奇怪的是,這個世界上居然還有很多人不知道家庭意味著什麽?……”諸如此類的話對別人往往具有非常大的衝擊力。這樣的問話可以把對方非常看重的價值體係擺到明麵上來,這就會使當下的形勢不那麽簡單了,而是和你們的友誼或關係緊密地聯係在一起了。如果他對你上麵的提問還要表現什麽抵觸或堅持的話,那他實際上就讓自己陷於被動了,因為他不得不重新估計一下,自己究竟是一個什麽樣的人。
心理策略 56 :第三方的介入可以撮合
受傷的人際關係
當發生衝突的雙方至少有一方願意重歸於好的時候,我們完全可以通過第三方的調解,讓衝突的雙方能夠有重新交談的機會。在多次交談中,使雙方能夠盡可能地化解衝突,重新恢複以前的正常的人際關係。
女兒長年吸毒,父親因此認為女兒是一個可惡的人。最近幾年來,女兒和父親的關係一直非常冷淡。女兒終歸是自己的女兒,父親又想跟女兒和好,並想協助女兒戒掉毒癮。於是,在妻子撮合下父親和女兒麵對麵地進行了一次交談。
在交談中,女兒以最大的尊敬和喜愛來對待自己的父親,女兒對爸爸的做法做出了讓步和理解,女兒深知爸爸還是非常愛她的,隻是沒法理解她的這種行為。女兒並向爸爸保證一定要戒掉毒癮。爸爸也向女兒承認自己以前粗暴的做法不對,請求女兒的原諒,並承諾要協助女兒把毒癮戒掉。雙方之間發生了良好的溝通,慢慢地雙方就達成了諒解。
下麵這些建議可以讓第三方很好地來調解雙方的衝突。
1.安排好見麵內容
如果你是調解的第三方,你就必須要把一切安排得妥妥當當,最為重要的是,你需要弄清楚雙方第一次會麵時都能說些什麽,而千萬不要說:“你們隨便約個地方聊聊吧。”
這樣精心安排的目的包括下麵兩個方麵:
◇ 讓一方[尤其是對對方心存芥蒂的一方]覺得自己完全可以控製當時的局麵,隨時可以掌控形勢的進程;
◇ 其次,在雙方相互衝突的品行或生活方式之外去找一些不相幹的其他共同話題,讓他們在這些問題上達成一致。雙方談論的問題不一定是本來就存在爭議的話題,也不一定是就事論事的雙方關係等問題,他們可以隨便談談他們感興趣的或者非常欣賞的其他話題,這一點對於恢複他們之間的友誼非常重要。
2.主動出擊
讓有過錯的一方來營造這種交談的機會就可以更好地改變進程,雖然這樣的對話可能隻是走個過場,但你可以憑借這個拉開一係列溝通對話的序幕。“即使他不想和解,但如果你對他說話,我想,他肯定也想聽你說說,問題到底出在哪兒。”
3.學會與意見不同者相處
你會碰到各種你不認同的東西,現實情況是:很多人和那些與自己的信仰完全不同的人成為了非常好的朋友,或者兩者之間保持了堅固的友誼。這種情況常見,其中也說不上有什麽秘訣,但它卻經常是一種良好、和諧的選擇。學會與意見不同者走到一起非常重要,當然並不是在每個問題上我們都需要經過徹底、完全和細致地調查。
如果想在所有問題上都與別人搞個你死我活,那可就一輩子注定要跟人爭吵下去了。聰明的人總能找出一些自己認同的話題,能夠做到尊重或至少是寬容對方不同的觀點或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