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島,崔斯特打了個哈欠,便放下了手中的筆。
而在旁邊,則是他寫的筆記。
“農家肥的種類繁多而且來源廣、數量大,便於就地取材,就地使用,成本也比較低。有機肥料的特點是所含營養物質比較全麵,它不僅含有氮、磷、鉀,而且還含有鈣、鎂、硫、鐵以及一些微量元素。這些營養元素多呈有機物狀態,難於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必須經過土壤中的化學物理作用和微生物的發酵,分解,使養分逐漸釋放,因而肥效長而穩定。另外,施用有機肥料有利於促進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使土壤中空氣和水的比值協調,使土壤疏鬆,增加保水、保溫、透氣、保肥的能力。”
崔斯特想了想,覺得就這樣就可以了。
如果以後要整理成論文的話,也沒什麽。
在來到這個地方之後,崔斯特本來便打算開始建設自己的實驗室了,雖然被凱瑟琳送到了這個地方,但是崔斯特的夢想卻並沒有就此停止,他一直都有在追尋著自己的夢。
而這個時候,崔斯特陡然發現了一個現象,那就是在這邊的黃種人,和美國采取的是一種完全不一樣的種地方式。
在美國,機械化的農業已經是一種常態了,農業已經完全的機械化了的美國,使用的也都是化肥。
但是在這個地方卻不一樣,農民們使用的還大多都是農家肥。
一直接受現代教育的崔斯特對於農家肥的認識很膚淺,在一開始的時候,看到農民們大量的用這樣的肥料施肥,他甚至還有一種接受不了的感覺。
但是之後,崔斯特在吃到了農村的飯菜之後,便突然有了一種奇怪的感覺。
這味道……不錯啊……
或許有烹飪手法的意味的關係,但是崔斯特想到的更多的卻是用這樣的方式弄出來的植物,是不是就真的是會非同凡響了呢?
所以這個時候,崔斯特便開始研究起了農家肥。
歐美人都是不用農家肥的,因為他們認為這很髒——隻是指人類糞便,因為畜生的糞便,他們還是會使用的。
但是崔斯特不一樣,作為一個專門搞農業的,崔斯特很了解植物與肥料之間的關係。
所謂的農家肥,並不代表植物會吸收這些屎、尿、草木灰的農家肥。
這些有機物全部都會被細菌分解,然後養分留在地裏,然後在生長的時候,就會成為肥料。
在這個地方的人們還在用這樣古老的手段進行種地——不過他們也在發生變化了,但老一輩還是用這樣的方法。
而這個時候,崔斯特便詳細的研究了一下這裏的人的種地的方式。
他們的理念和歐洲人似乎並不一樣,或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在一些很多在崔斯特沒有看在意的地方都讓他恍然大悟。
而且一個存在於機械化的時代的崔斯特,在見識到了這種存在於思維盲區的東西之後,便有了更多的感悟。
所以明年的時候,崔斯特也打算自己采用這種方式來生產一些特種植物,當然,另一邊也要用花費進行對比。
崔斯特並不打算要高產,因為滿足埃德森小姐一個人的口味並不需要太高的產量,相反,口感才是自己需要追求的東西。
而崔斯特在這邊,也有和當地的農業專家和教授進行交流。
這些人也是受寵若驚。
因為崔斯特是一個外國人,而外國人在這個地方,也通常是有優待的,而且會被刮目相看,所以當對方來和這些人討論的時候,實際上這些教授們更是受寵若驚。而且他們也很想借鑒美國的農業培養方式。
但是對方的想法似乎和幾位教授們的完全不一樣,崔斯特想到的是培育一些完全不一樣的東西,和高產什麽的,完全沒有一毛錢的關係。
嗯,用一句話來說,崔斯特的行為完全就是違背曆史潮流的、是不可取的。
但是對方總是美國人吧?而且對方的觀點也很有趣,所以雙方也就談了下來。
而這個時候,對方偶然提到了內地的農民種地的方式也是這樣的,而這個時候,崔斯特便眼前一亮。
單一施用化肥是一種不科學的方法,這樣會造成耕層變淺,不但旱澇,化肥燒苗,地沒後勁,而且化肥養分過分單一,種出的莊稼不好吃。
嗯,對於崔斯特而言,最後的這個“不好吃”特別讓他在意。
對於崔斯特而言,他種出來的莊稼、蔬菜,首先就需要“好吃”、“有營養”。
而這個時候,這樣的古老的施肥方式,反而是讓崔斯特眼前一亮了。
當然,施展農家肥也不是那麽簡單的事情,這裏麵包含的道理也是很多的。
這樣的農家肥不能直接使用,要不然就會造成燒苗。所以需要漚肥。
如果是類似於牛糞一類的,他們和西方的用法也是不一樣。
這邊的人會將牛糞撿迴家,然後貼在牆上曬幹,然後拿去燒,最後扒灰施肥。
這些都是西方從來沒有使用過的方式。
而在另一邊,這裏的專家們,都不約而同的提起了中國東北的黑土地,說那裏種出來的東西很好。
黑土地是地球上最珍貴的土壤資源,地球上一共有三塊黑土地。
一、是分布在烏克蘭大平原,麵積約190萬平方公裏;
二、是分布在北美洲密西西比河流域,麵積約120萬平方公裏;
三、是分布於中國鬆遼流域的東北黑土區,麵積約102萬平方公裏,被譽為“北.大.倉”。
由於黑土地土地肥沃,這三大塊黑土區均為所在國家的重要的農業產品基地,因此,三大黑土區的墾殖指數均比較高。
烏克蘭是蘇聯的糧倉,也就是因為這塊黑土地的關係,因為土地肥沃,所以這個地方才能夠承載蘇聯人的糧食供應。
隻是在後來的時候,蘇聯一係列的不知所謂的動作,竟然讓這個大糧倉變成了饑荒地,著實可笑。
而在美國,密西西比河流域也是被深度開發的——但是這樣也導致了密西西比河的洪水總是成為美國人頭痛的存在。
但是崔斯特對於所謂的“很好”還有些疑惑。
可用自己通過各種渠道才弄到的一袋東北大豆和密西西比河流域生產的同樣的產品對比之後,崔斯特發現,這樣的產品的確更好!
而在研究了地球的地理之後,崔斯特就發現了問題在什麽地方。
中國東北在高緯度地區,所以那裏的氣溫偏低,這樣也就造成了植物的生長緩慢,所以那裏的作物成熟的時間會非常的長,而這時候,作物裏麵所蘊含的養分,則會更多,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在黑土地之中,東北地區的確非同一般。
而這個時候,崔斯特恍然大悟了。
可這個時候,崔斯特不知道,這邊的農學家們也在議論崔斯特,這個家夥好生的古怪。
一般人搞糧食,不都是要高產的麽?怎麽偏偏這家夥反其道而行之,反而是想要所謂的“味道”和“營養”呢?
好吧,味道和營養也很重要,但是這家夥怎麽和走火入魔了一樣?
崔斯特究竟在做什麽,他們根本理解不能。
在這個時候的歐洲,很多還是使用廄肥的,還有所謂生物肥料,那東西使用糞便加工製成,隻是沒有多少人提罷了。這些事情崔斯特也知道,而且很清楚。
而在北美,用生活垃圾做快速堆肥比較多,但量不大,絕大多數垃圾還是堆填,人的排泄多從下水走,主要是廢水處理和汙泥那一塊的工序。
但是在北美,卻有一個缺陷,那就是他們的很多生活垃圾之中富含的有害元素實在是太多了,這些生活垃圾製造出來的肥地到也不是不能用,但是這裏麵有害的物質含量,自然就高於其他的地方了。
而在崔斯特現在所在的地方,卻沒有這個擔心。
雖然不是全部,但是的確有一部分人在這裏是使用純天然的方式的,他們甚至連農藥也不用——當然,這是極少數了。
純天然!
當想到這個詞的時候,崔斯特恍然大悟了起來。
或許,最美味的食物並不是在實驗室培養出來的,而是在自然的環境下得到的呢?
原來是這樣!
崔斯特這個時候似乎明白了。
雖然崔斯特這邊也有培養植物,但是都是用大棚罩著,然後二十四小時有溫度監控、二氧化碳和氧氣含量的監控,但是這種理論上最佳的環境,是否並沒有自己想象中的那麽好呢?
或許在自然環境之中,還有自己意想不到的存在呢?
這些都是有可能的,所以崔斯特在這個時候,提出了另一個觀念。
而且,有一位專家的話對崔斯特的啟迪很大:“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
雖然是中文,但是在來到這邊之後,崔斯特也有學習這語言。這話的含義,他還是明白的。
而這個時候,崔斯特就萌生了到內地去看看的想法……不僅僅隻是那裏而已,還有老歐洲、中亞等等,或許在那些地方,自己會有意想不到的啟迪呢……?
……
今天第一更,還有兩更~(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而在旁邊,則是他寫的筆記。
“農家肥的種類繁多而且來源廣、數量大,便於就地取材,就地使用,成本也比較低。有機肥料的特點是所含營養物質比較全麵,它不僅含有氮、磷、鉀,而且還含有鈣、鎂、硫、鐵以及一些微量元素。這些營養元素多呈有機物狀態,難於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必須經過土壤中的化學物理作用和微生物的發酵,分解,使養分逐漸釋放,因而肥效長而穩定。另外,施用有機肥料有利於促進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使土壤中空氣和水的比值協調,使土壤疏鬆,增加保水、保溫、透氣、保肥的能力。”
崔斯特想了想,覺得就這樣就可以了。
如果以後要整理成論文的話,也沒什麽。
在來到這個地方之後,崔斯特本來便打算開始建設自己的實驗室了,雖然被凱瑟琳送到了這個地方,但是崔斯特的夢想卻並沒有就此停止,他一直都有在追尋著自己的夢。
而這個時候,崔斯特陡然發現了一個現象,那就是在這邊的黃種人,和美國采取的是一種完全不一樣的種地方式。
在美國,機械化的農業已經是一種常態了,農業已經完全的機械化了的美國,使用的也都是化肥。
但是在這個地方卻不一樣,農民們使用的還大多都是農家肥。
一直接受現代教育的崔斯特對於農家肥的認識很膚淺,在一開始的時候,看到農民們大量的用這樣的肥料施肥,他甚至還有一種接受不了的感覺。
但是之後,崔斯特在吃到了農村的飯菜之後,便突然有了一種奇怪的感覺。
這味道……不錯啊……
或許有烹飪手法的意味的關係,但是崔斯特想到的更多的卻是用這樣的方式弄出來的植物,是不是就真的是會非同凡響了呢?
所以這個時候,崔斯特便開始研究起了農家肥。
歐美人都是不用農家肥的,因為他們認為這很髒——隻是指人類糞便,因為畜生的糞便,他們還是會使用的。
但是崔斯特不一樣,作為一個專門搞農業的,崔斯特很了解植物與肥料之間的關係。
所謂的農家肥,並不代表植物會吸收這些屎、尿、草木灰的農家肥。
這些有機物全部都會被細菌分解,然後養分留在地裏,然後在生長的時候,就會成為肥料。
在這個地方的人們還在用這樣古老的手段進行種地——不過他們也在發生變化了,但老一輩還是用這樣的方法。
而這個時候,崔斯特便詳細的研究了一下這裏的人的種地的方式。
他們的理念和歐洲人似乎並不一樣,或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在一些很多在崔斯特沒有看在意的地方都讓他恍然大悟。
而且一個存在於機械化的時代的崔斯特,在見識到了這種存在於思維盲區的東西之後,便有了更多的感悟。
所以明年的時候,崔斯特也打算自己采用這種方式來生產一些特種植物,當然,另一邊也要用花費進行對比。
崔斯特並不打算要高產,因為滿足埃德森小姐一個人的口味並不需要太高的產量,相反,口感才是自己需要追求的東西。
而崔斯特在這邊,也有和當地的農業專家和教授進行交流。
這些人也是受寵若驚。
因為崔斯特是一個外國人,而外國人在這個地方,也通常是有優待的,而且會被刮目相看,所以當對方來和這些人討論的時候,實際上這些教授們更是受寵若驚。而且他們也很想借鑒美國的農業培養方式。
但是對方的想法似乎和幾位教授們的完全不一樣,崔斯特想到的是培育一些完全不一樣的東西,和高產什麽的,完全沒有一毛錢的關係。
嗯,用一句話來說,崔斯特的行為完全就是違背曆史潮流的、是不可取的。
但是對方總是美國人吧?而且對方的觀點也很有趣,所以雙方也就談了下來。
而這個時候,對方偶然提到了內地的農民種地的方式也是這樣的,而這個時候,崔斯特便眼前一亮。
單一施用化肥是一種不科學的方法,這樣會造成耕層變淺,不但旱澇,化肥燒苗,地沒後勁,而且化肥養分過分單一,種出的莊稼不好吃。
嗯,對於崔斯特而言,最後的這個“不好吃”特別讓他在意。
對於崔斯特而言,他種出來的莊稼、蔬菜,首先就需要“好吃”、“有營養”。
而這個時候,這樣的古老的施肥方式,反而是讓崔斯特眼前一亮了。
當然,施展農家肥也不是那麽簡單的事情,這裏麵包含的道理也是很多的。
這樣的農家肥不能直接使用,要不然就會造成燒苗。所以需要漚肥。
如果是類似於牛糞一類的,他們和西方的用法也是不一樣。
這邊的人會將牛糞撿迴家,然後貼在牆上曬幹,然後拿去燒,最後扒灰施肥。
這些都是西方從來沒有使用過的方式。
而在另一邊,這裏的專家們,都不約而同的提起了中國東北的黑土地,說那裏種出來的東西很好。
黑土地是地球上最珍貴的土壤資源,地球上一共有三塊黑土地。
一、是分布在烏克蘭大平原,麵積約190萬平方公裏;
二、是分布在北美洲密西西比河流域,麵積約120萬平方公裏;
三、是分布於中國鬆遼流域的東北黑土區,麵積約102萬平方公裏,被譽為“北.大.倉”。
由於黑土地土地肥沃,這三大塊黑土區均為所在國家的重要的農業產品基地,因此,三大黑土區的墾殖指數均比較高。
烏克蘭是蘇聯的糧倉,也就是因為這塊黑土地的關係,因為土地肥沃,所以這個地方才能夠承載蘇聯人的糧食供應。
隻是在後來的時候,蘇聯一係列的不知所謂的動作,竟然讓這個大糧倉變成了饑荒地,著實可笑。
而在美國,密西西比河流域也是被深度開發的——但是這樣也導致了密西西比河的洪水總是成為美國人頭痛的存在。
但是崔斯特對於所謂的“很好”還有些疑惑。
可用自己通過各種渠道才弄到的一袋東北大豆和密西西比河流域生產的同樣的產品對比之後,崔斯特發現,這樣的產品的確更好!
而在研究了地球的地理之後,崔斯特就發現了問題在什麽地方。
中國東北在高緯度地區,所以那裏的氣溫偏低,這樣也就造成了植物的生長緩慢,所以那裏的作物成熟的時間會非常的長,而這時候,作物裏麵所蘊含的養分,則會更多,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在黑土地之中,東北地區的確非同一般。
而這個時候,崔斯特恍然大悟了。
可這個時候,崔斯特不知道,這邊的農學家們也在議論崔斯特,這個家夥好生的古怪。
一般人搞糧食,不都是要高產的麽?怎麽偏偏這家夥反其道而行之,反而是想要所謂的“味道”和“營養”呢?
好吧,味道和營養也很重要,但是這家夥怎麽和走火入魔了一樣?
崔斯特究竟在做什麽,他們根本理解不能。
在這個時候的歐洲,很多還是使用廄肥的,還有所謂生物肥料,那東西使用糞便加工製成,隻是沒有多少人提罷了。這些事情崔斯特也知道,而且很清楚。
而在北美,用生活垃圾做快速堆肥比較多,但量不大,絕大多數垃圾還是堆填,人的排泄多從下水走,主要是廢水處理和汙泥那一塊的工序。
但是在北美,卻有一個缺陷,那就是他們的很多生活垃圾之中富含的有害元素實在是太多了,這些生活垃圾製造出來的肥地到也不是不能用,但是這裏麵有害的物質含量,自然就高於其他的地方了。
而在崔斯特現在所在的地方,卻沒有這個擔心。
雖然不是全部,但是的確有一部分人在這裏是使用純天然的方式的,他們甚至連農藥也不用——當然,這是極少數了。
純天然!
當想到這個詞的時候,崔斯特恍然大悟了起來。
或許,最美味的食物並不是在實驗室培養出來的,而是在自然的環境下得到的呢?
原來是這樣!
崔斯特這個時候似乎明白了。
雖然崔斯特這邊也有培養植物,但是都是用大棚罩著,然後二十四小時有溫度監控、二氧化碳和氧氣含量的監控,但是這種理論上最佳的環境,是否並沒有自己想象中的那麽好呢?
或許在自然環境之中,還有自己意想不到的存在呢?
這些都是有可能的,所以崔斯特在這個時候,提出了另一個觀念。
而且,有一位專家的話對崔斯特的啟迪很大:“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
雖然是中文,但是在來到這邊之後,崔斯特也有學習這語言。這話的含義,他還是明白的。
而這個時候,崔斯特就萌生了到內地去看看的想法……不僅僅隻是那裏而已,還有老歐洲、中亞等等,或許在那些地方,自己會有意想不到的啟迪呢……?
……
今天第一更,還有兩更~(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