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凱瑟琳在那裏與夥伴玩鬧的之後,另一邊的尼克鬆,現在卻不怎麽輕鬆。

    距離蘇聯登月已經快一個月的時間了,作為美國總統,尼克鬆受到的壓力不可謂不巨大。

    根據現在的情報分析,蘇聯的大權很可能就掌握在安德羅波夫的手中。

    作為克格勃的主席,美國人對於安德羅波夫並不怎麽了解。尼克鬆現在也是如此。

    所謂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可是現在他們的對手是一個怎麽樣的人,尼克鬆卻並不知道,或者說,整個美國,知道的都是少數。

    不顧看對方的樣子,尼克鬆覺得,對方很有可能是準備延續勃列日涅夫的領導了。

    因為不明原因,勃列日涅夫現在管事比較少,所以現在的情況是安德羅波夫主要領導蘇聯人……

    “不管怎麽樣,隻要他們是敵人,我們的計劃便能夠繼續進行下去!”尼克鬆如是說。

    在蘇聯登月之後,尼克鬆和基辛格便決定了繼續拉攏中國。

    中蘇之間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兩者之間的矛盾和衝突非常的激烈,這並不是意識形態便能夠解決的問題。

    資本主義國家之間還經常打仗呢,一、二次世界大戰不就是資本主義之間搞出來的麽?那個時候,斯大林還是美國的盟友呢!

    沒有永遠的盟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隻有永恆的利益。

    對於中國人來說,他們現在的主要目標,便是在蒙古陳兵百萬,並且叫囂用核彈對中國進行外科手術式的打擊的蘇聯人,而並非是向他們身處友好之手的美國人。

    “我們應該想辦法試探著與中國人接觸,如果能夠去他們的國家訪問就好了,中國是我們必須拉攏的一個盟友,如果有必要,我們甚至可以給予對方很大的讓步……例如聯合國的席位……”

    “聯合國的席位?那台灣的常申凱怎麽辦?”尼克鬆突然想到,台灣似乎也是他們一直支持的一個與大陸對抗的力量。

    “隻需要維持現狀就可以了,我們可以支持中國大陸方麵的‘一個中國’的策略。對於我們來說,如果有整個中國作為我們的盟友,豈不是僅僅隻是比一個小小的台灣更好呢?我們現在最需要防備的不是中國,而是蘇聯。安德羅波夫是克格勃的領導人,我不了解他。但是我想,作為克格勃的主席,他應該能夠更深刻的認識到我們美國與蘇聯之間的關係。而且既然是克格勃的領導人,他的行事風格和我們之前所認知的勃列日涅夫、赫魯曉夫甚至是斯大林,都是不一樣的。”基辛格的分析似乎很有道理。

    “所以我們應該小心蘇聯……”

    “是的,即便是看起來很開明的赫魯曉夫,不也是與我們之間爆發古巴導彈危機麽?”

    同樣是超級大國,美國與蘇聯之間的矛盾,也同樣是不可調和的。

    這個時候,尼克鬆正在想盡自己可以想到的一切辦法,去製衡蘇聯。

    就目前來看,單單憑借美國一個國家,想要幹掉蘇聯不是不可能,但是那樣的結果,很有可能就是同歸於盡了,如果運氣不好,甚至也可能被蘇聯人幹掉。

    所以美國人迫切的需要一個能夠充當mt的戰士站在前麵扛住蘇聯人的攻擊,這樣,美國人就能夠躲在後麵用各種技能幹掉對方了。

    而中國這樣一個與蘇聯素有恩怨的國家,顯然就是最好的選擇。

    “不過我覺得如果讓我們來恢複中國人在聯合國的席位……會不會有些不妥?”尼克鬆考慮到了一個比較實際的問題。

    1950年9月,正是在美國操縱下,第五屆聯大否決了恢複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的提案,決定由大會組成七人特別委員會,審議中國代表權問題,在未作出決議以前仍允許“中華民國”的代表占據聯合國席位。

    而之後,從1951年到1960年的10年間,美國更是賊喊捉賊,以所謂“中國侵略朝鮮”為借口,整整十年不讓聯合國大會討論中國代表權問題——中國侵略朝鮮,有沒有比這更可笑的理由了呢?但是偏偏美國就是以這樣一個可笑的理由,阻止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入聯合國。

    1961年,第十六屆聯大總務委員會通過了討論中國在聯合國席位問題的議題。這時候,當時的肯尼迪政府另出花招,強行把恢複中國代表權作為必須由聯大以三分之二多數票讚成方算通過的“重要問題”。

    “這個問題應該由聯合國代表大會的大多數決定。”基辛格這樣說道。

    尼克鬆恍然。

    ——他知道了,機會便在這裏!

    “聯合國代表大會!”

    “是的,從曆年的情況來看,現在支持中國的國家數量越來越多,總有一天,即便是我們美國人,也阻止不了中國入常。”

    事情的確是這樣的。

    大會每年舉行一屆常會。常會在每年9月的第三個星期二開幕,通常持續到12月中下旬。大會分為兩個階段,前半期為一般性辯論階段,後半期是大會審議列入議程的各項議題階段。大會可在會議期間決定暫時休會及隨時複會,但必須在下屆常會開幕前閉幕。

    曆史上的中國,便是在1971年的第26屆聯合國代表大會上以壓倒性多數恢複了自己的聯合國的地位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當然,之後中國便一直在打醬油,除了有關巴基斯坦的問題,似乎就沒有投過幾次反對票。更多的時候,中國都是在棄權……

    “這次的聯大,中國也同樣是要求恢複自己的合法地位……”尼克鬆在權衡者:“沒有中國的聯合國,確實給人一種不完善的感覺,一個那樣巨大的國家,居然甚至都不是聯合國的一員……”

    這讓尼克鬆想到了曾經的“國聯”。

    國聯是聯合國之前的一個國際組織,美國人便是發起者。但是到最後,美國人發現在國聯裏麵似乎都撈不到好處,於是美國人索性就沒有參加國聯了。

    中國需要的也不是一個聯合國的成員國的身份,他們需要的是常任理事國的身份。

    這時候的中國的身影,不知不覺,便與那時候的美國互相重疊在了一起。

    “具體還是看聯合國怎麽樣做吧……”

    聯合國真的那麽沒用嗎?

    不,這不一定。

    關鍵的問題在於,誰是聯合國的領導者。

    同樣是聯合國的秘書長,安南與加利做的,就要比潘基文更好。有安南所在的聯合國,是非常有存在感的,在他當選聯合國秘書長的時候,即便是中國國內的人,也常常聽到聯合國的聲音——而那個時候的中國,還沒有潘基文時期那麽發達。

    雖然聯合國有可能有強有力的聲音存在,但是五大常任理事國——俗稱五大流.氓——卻都是想要將聯合國當成自己的出氣筒的。

    現任的聯合國秘書長,是來自於緬甸的吳丹,他同樣也是聯合國的第三任秘書長。

    不過這位秘書長閣下,還有一年的時間便要退休了,而事實上他自己也在被自己的癌症所困擾,如果沒有意外——似乎也不可能有意外——他將於1974年於美國紐約去世。

    吳丹出生於緬甸的班達諾,在班達諾的國立中學和仰光的大學學院受教育。於1961年至1971年任聯合國第三任秘書長。

    在任職期間,他曾調解過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1965年印巴爭端和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但是好像這些事情的解決,和聯合國的介入似乎都沒有什麽必然之間的關係……

    吳丹是虔誠的佛教徒,是一名教育家,著有關於城市曆史、國際聯盟、緬甸教育等方麵的著作及三卷本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緬甸曆史。

    但是要說吳丹是一個優秀的聯合國秘書長……這個……對方在任職期間

    ……似乎並沒有做過什麽具有影響力的決策來著……說起來,吳丹鬧得最大的事情,還是在他死後遺體被移送迴國的時候造成的“吳丹之亂”……

    吳丹曾經與美國政府保持良好關係,但是因為公開批評美國在越南戰爭的行為迅速惡化。他在華盛頓與河內之間進行直接和平談判的秘密努力嚐試,最終為約翰遜政府拒絕。

    現在的美國政府,基本上不將對方當成一迴事。聯合國對於美國人、蘇聯人還有英國和法國人來說,僅僅隻是他們角力的一個政治舞台而已。

    而這時候,要不要加入一個新的旗手,問題的決定權也不再這位聯合國的秘書長手中,而是握在美國人自己的手上。

    “中國已經決定派遣特種兵前來我們的雇傭兵學校進行學習了,我認為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這說明中國人並非如同蘇聯人那樣不可交流……”基辛格的分析很在理。

    “嗯,我們看看能不能在聯大會議上幫中國人一把……”

    尼克鬆覺得,似乎和對方交好,對自己更有利……

    凱瑟琳這時候並不知道兩人的決定。

    如果她知道的話,一定會哭笑不得:美國都準備支持中國了,那之後的乒乓外交怎麽辦?

    ……

    第二更送上~

    還有一更哦~嘿嘿~求票票支援啦~(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花開美利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叫我神靈大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叫我神靈大人並收藏花開美利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