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宮月。

    一個很有武俠小說以及女頻小說風範的名字。

    凱瑟琳朝著這個女孩望過去,對方似乎也確實長得不錯。

    不過也稍稍有些美中不足,她的皮膚看起來有些泛黃和粗糙,雖然看上去似乎和凱瑟琳差不多大的樣子,但是看上去……卻又一種村姑的感覺。

    凱瑟琳並非沒有見過黃種人,事實上,她這輩子看過的黃種人、華人甚至中國人,都有不少,雖然對於這個女孩的身份有些在意,但是也不至於太多的關注度對方。

    在來的時候,她身上穿了一件寬鬆的連衣裙,雖然不至於讓她顯得很“土鱉”,但是她似乎並不怎麽會挑選衣服,連衣裙蓬鬆的,看起來完全凸顯不出她的身材。而現在,她身上則是白色的廚師裝,雖然是製服,但是絕沒有什麽“誘惑”,外表還是看不出什麽魔鬼身材之類的。

    “你確定?”

    “是的,她絕對完美。”

    兩人說話的聲音都輕輕的。

    “這個可不能由我決定,你給去問這個姑娘自己的意見。不過這時候——”她指了指那些準備好的午餐:“先嚐嚐他們的餐點吧。”

    凱瑟琳覺得很有必要將話題引導到正確的路線來。

    “看起來都很不錯呢。”三個餐桌上總共擺了十五個菜式,雖然都被蓋著的,但依然有著香味從裏麵飄蕩出來,讓人食欲大振。

    不過在吃之前,凱瑟琳還要問他們一些問題。

    “嗯,稍微等等,艾爾莎,你先把菜全部放到桌上去吧。”

    凱瑟琳說著,就從位置上站了起來,然後走到了三個人的麵前。

    “也許你們都很驚詫我為什麽直接就讓你們過去做飯,而並不是先考驗你們。”凱瑟琳這句話完全就是馬後炮,因為她根本就沒有考慮到這三位。

    不過凱瑟琳想想,覺得似乎還是有些不妥,現在美食當前,凱瑟琳還是有些不好意思了。

    “我覺得這應該是對我們的一種考量。”約翰.維洛德這個似乎有一張玄幻小說主角臉的那個家夥如此說道。

    凱瑟琳看著他,這家夥雖然長得不符合凱瑟琳的審美觀,但是以現在的角度來看,也能夠說得上是帥氣了。

    他的氣質也不錯,至少看起來給人一種很舒服的感覺。

    (但是這家夥還真像……)

    凱瑟琳突然想到了某個主持《天天美食》的人,似乎是叫貝爺吧?

    巧合的是,這個人之前也在軍隊服役過,而且還有在越南戰爭的時候迷失叢林達一個月,最後順利迴到營地的故事。

    “也可以這麽說。”凱瑟琳如此迴答著。

    “我之所以在之前不問你們,是不想讓你們因為我們的提問而受到什麽影響,我之後的提問可能會對你們的製作產生影響……我不喜歡從一開始就取巧、投其所好的人。”

    三人都是一陣恍然,難怪他們之前甚至都不知道他們的雇主是誰,他們也僅僅隻是衝著高薪而來的。他們一直被通知是今天麵試,但是知道今天早上,他們才接到電話。

    凱瑟琳這麽做,就是不為了讓他們得到有關自己的訊息,一麵投其所好。

    凱瑟琳喜歡吃漢堡,如果有誰做了一個牛肉漢堡之類的,凱瑟琳肯定會非常的驚喜,雖然技術含量不高,但是說不定凱瑟琳就會對對方改觀了。

    當然,加分是不太可能的,畢竟,漢堡的技術含量……真的不高。

    信息,或者說情報,是非常重要的。

    有人說,通過一個國家的正常的合法渠道,就能夠判斷是這個國家90%以上的局勢,這就是信息的作用。

    沒有什麽比信息更重要的了。

    對於現在的凱瑟琳來說,“先知”什麽的,已經不再重要了,現在她最重要的,就是信息收集能力。

    信息就在身邊,關鍵是,什麽樣的人能夠發現什麽樣的信息。

    拿到一塊人體的骨頭,法醫能夠根據這個人的骨頭中的元素含量,分析出這個人在哪裏生活過、生活習慣如何,以及他大體的生活環境,這就是信息的威力。

    同樣,如果讓這些人知道了凱瑟琳的事情的話,他們肯定也會通過各種手段打聽凱瑟琳的愛好,然後投其所好——這可不是凱瑟琳所希望的。

    要知道,凱瑟琳的薪水非常的高,她可不想要去弄一個投機分子。

    ——雖然有時候凱瑟琳也會投機,但是給自己做飯的廚師……凱瑟琳可不希望是投機分子。

    雖然隻是廚師而已,但是凱瑟琳在這方麵還是很嚴格的,嘛,至少咱也是咱招聘“禦用廚師”麽……

    當然,有部分……也是職業病而已。

    凱瑟琳現在有種“情報過敏”的反應,每天審閱大量的情報,而且凱瑟琳還在世界上35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信息站,搜集和了解有關的各類信息。

    永遠都不要小看了信息和情報的作用。

    從日本人發現大慶油田的這一點,就是情報分析中的經典。

    在數年之前,日本出於戰略上的需要,非常重視中國石油的發展,於是把摸大慶油田的情況,作為情報工作的主攻方向。當時,由於各種原因,大慶油田的具體情況是保密的。

    而那時候,《人民日.報》,卻是成為了日本人獲得關於大慶油田的資料的一個窗口。

    在一開始的時候,日本人甚至不知道大慶油田是否真有其事,然而在1964年4月20日的《人民日報》上看到“大慶精神大慶人”的字句。於是日本人判斷“中國的大慶油田,確有其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接著,在1966年7月的一期《中國畫報》上,日本人看到一張照片。《中國畫報》的封麵刊出這樣一張照片:大慶油田的“鐵人”王進喜頭戴大狗皮帽,身穿厚棉襖,頂著鵝毛大雪,手握鑽機刹把,眺望遠方,在他背景遠處錯落地矗立著星星點點的高大井架。

    ——這下,日本人根據王進喜的衣服就知道了,大慶油田肯定是在冬季為零下30度的東北,大致在哈爾濱與齊齊哈爾之間。

    其依據是:唯有中國東北的北部寒冷地區,采油工人才必須戴大狗皮帽和穿厚棉被。後來,到中國來的日本人坐火車時發現,從東北來往的油罐車上有很厚的一層土,從土的顏色和厚度,證實了“大慶油田在北滿”的論斷是對的。

    日本人又根據有關“鐵人”的事跡介紹,王進喜和工人們用肩膀將百噸設備運到油田,表明油田離鐵路線不遠。據此,他們便輕而易舉地標出大慶油田的大致方位。

    在1966年10月,日本又從《人民中國》雜誌的第76頁上看到了石油工人王進喜的事跡。分析中得知,最早的鑽井是在安達東北的北安附近。並且離火車站不會太遠。

    在英雄事跡宣傳中有這樣一句話:王進喜一到馬家窯看到大片荒野說:“好大的油海,把石油工業落後的帽子丟到太平洋去”。

    於是,日本人從舊地圖上查到“馬家窯是位於黑龍江海倫縣東南的一個小村,在北安鐵路上一個小車站東邊十多公裏處”。就這樣,日本終於把大慶油田的地理位置搞清楚了。

    接著,日本人又根據王進喜的經曆和地圖的區域推算出了大慶油田的大概大小,然後估算這大慶

    煉油廠的加工能力為每日900千升。年產量為100萬千升。

    另外,王進喜成為了人大代表,這又說明油田肯定出油了,否則王進喜不可能當上代表。

    根據這些信息,日本人推論:中國將在最近幾年必然因為煉油設備不足,必定會考慮要大量引進采油設備。中國要買的設備規模和數量多大?根據情報分析,要滿足日煉油1萬千升的需要。

    ——這是日本在1966年根據公開報刊點滴信息作出的判斷和決策。在準確一點,這些都是三菱重工財團的商業情報研究。

    隨後,日本三菱重工財團迅即集中有關專家和人員,在對所獲信息進行剖析和處理之後,全麵設

    計出適合中國大慶油田的采油設備,做好充分的奪標準備。果然,中國政.府不久向世界市場尋求石油開采設備,三菱重工財團以最快的速度和最符合中國所要求的設計設備獲得中國巨額訂貨,賺了一筆巨額利潤。

    這時候,西方石油工業大國都目瞪口呆,還未迴過味來。

    這事情才發生在不久之前,所以凱瑟琳知道得很清楚,而這也成為了一個商業上的經典案例。

    隻是除了凱瑟琳之外,其他的歐美人似乎都並沒有太過注重這其中的情報分析的重要。

    日本人的崛起,就是與這種奉行信息就是企業的生命之信念的態度是分不開的,這個時候除了日本人,歐美的企業,都很少有這樣進行透徹分析的人存在。

    雖然歐美人也同樣有著細致的分析,但是他們更喜歡從曆年來的數據去進行“分析”和“推測”,用建立數學模型的方式去進行一遍又一遍的演算,這一點直到21世紀也是這樣,而這樣的結果,就是導致最後的悲催。

    所以歐美人才會驚唿什麽“中國速度”,因為他們的思維還停留在他們的數學模型上麵,他們很難想象一個國家能夠從一個完全的農業國,花了不到50年的時間,就完完全全的轉變成為了一個工業國,然後在不到30年的時間內,變成了世界上數一數二的經濟體,成為了“世界工廠”。

    凱瑟琳現在是雙管齊下,從各種方麵得到情報與數學方式的推論,再配合自己的成果,算得上是一個手段了。

    “啊,有些餓了……”

    想了這麽多,不過迴過神來,還是自己的胃最重要啊……

    ……

    我錯了,再一次的三一重工了……

    還有一更明天補。(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花開美利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叫我神靈大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叫我神靈大人並收藏花開美利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