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此時其他人也沒有心思暗暗嘲笑皇帝了。跟在皇帝身邊的十多名朝臣表現同樣沒有好到哪裏去。稍稍鎮定些的還隻是臉色泛白,心理素質更差的人此刻已經驚得全身打起了擺子。就連號稱掌管朝廷兵馬調動的兵部尚書, 也是腆著大肚子倒退幾步, 一身肥肉險些將跟在身後的護衛直接撞倒。
遠處北元軍中爆發出一陣歡暢的大笑聲,這赤·裸·裸的嘲笑讓皇帝臉色脹得通紅。但看著那連綿數十裏的營帳, 陽光之下反射著寒光的冷冷刀鋒,他的一腔怒火立刻像被雪水澆滅。
他從心地選擇離開。
而城牆之下已經響起了悠長的號角聲。北元大軍徹底開拔。
「想不到北元大軍來得這麽快!」迴到幹元殿中,皇帝麵色依舊難看無比, 「三日之內, 竟連下十一城,直逼資陽而來。勝武軍那群廢物!」
與北元軍這無與倫比的攻勢相比, 之前義軍一月下七城的驚人戰績,都算不上什麽了。
當然這二者之間行軍速度差別如此之大也是有原因的。
義軍的作風溫和許多,每到一座城池都要安撫當地黎民百姓, 賑濟災民,也不願過多殺傷人命。
北元軍隊卻是毫不在意魏國人的死活,出其不意以快攻的方式突破魏國防線後,沿途所遇城池盡皆被北元軍洗掠一空,無數男女老少被其掠為奴隸。如此倒也難怪北元軍行進速度驚人。
「陛下,臣鬥膽一問,不知北焰軍究竟何時才能歸都?」良久,殿下一位大臣突然站出來問道。
他的問題一下子點醒了眾臣。這些大臣像是終於找到了生機,一時間都顧不得君臣之禮,忙不迭追問起來。
皇帝不久前才發出聖旨,召集北焰軍迴京拱衛,準備南下避禍。隻是未曾料到北元軍隊如此迅速,三天時間就逼到了資陽城下,因此他們這才被堵在了資陽城裏。但若是北焰軍能及時趕到,說不定他們還有逃出生天的機會!
懷著這樣的僥倖心理,群臣你一言我一語追問起來。
皇帝卻是癱坐在禦案之後,臉上溢出濃濃的苦笑。
——這個問題的答案,他也很想知道。
距離他給北焰軍八百裏加急傳書已經過去了七天,卻是一點消息也沒收到。信使更是一去不迴。皇帝實在不知,究竟是北焰軍出了問題,還是資陽城外的那些蠻夷在搞鬼。
看到皇帝的表情,滿朝文武也明白了什麽。他們也不再追問北焰軍之事,而是各自找藉口散去。至於迴到家中後,是趕緊收拾東西準備尋機逃跑,還是翻出筆墨寫一篇花團錦簇的文章,準備在城破後第一時間歸降,那就不得而知了。
皇宮裏同樣亂作一團,那些內侍宮人一個個惴惴不安,平日裏總是機靈討巧的人今日也是頻頻出錯。但後妃們也沒有那個心情在下人麵前耍威風了,她們幾乎掐著皇帝下朝的點堵在了路上,想要從皇帝這裏問出點什麽,好讓自己安心。盡管最終的結果更加讓她們恐慌。
咚咚咚——
資陽城外,戰鼓聲響,浩浩蕩蕩的北元軍如山如海,向著這座已有兩百多年的都城撲來。十萬大軍排列在平原上,幾乎望不見盡頭。
鎮守資陽城的是魏國三大強軍之一的鎮安軍,早年也是一支精銳的軍隊。隻可惜隨著這些年國力日衰,貪墨軍餉、軍備以次充好之類的事層出不窮,這支軍隊又常年呆在資陽城中養尊處優,戰鬥力早就下滑了一大截。
若非仗著資陽城城牆攻難守易,又有皇帝不計代價提供的箭矢支持,居高臨下利用箭矢造成大量殺傷,很難像如今這樣與北元軍苦苦僵持。
況且整個北元本是由漠北諸多異族整合而來,野蠻習性還未褪去,甚至還保留了許多草原上的習慣。
比如交戰時以奴隸在前開道,真正的士兵則跟在後麵衝鋒,也不管那些奴隸死活,直接揮刀就是一頓劈砍。奴隸為求活命,自然隻能更加拚命往前沖。這種兇猛的氣勢很是震懾了一批久居資陽不曾見血的魏軍。
眼看著北元軍隊兇猛撲上來,在前方打頭的大群奴隸軍衣不蔽體,骨瘦如柴,卻一個個甘冒箭矢向城牆下衝鋒,完全是一幅不要命的架勢,不少鎮安軍士兵心中都升起了莫名的恐懼,握著弓箭的手都微微發抖。
沒過多久,西側城牆便傳來一陣譁然,一部分北元軍衝破了防線來到城牆之下,而幾架高聳的雲梯便架了起來。
密密麻麻的奴隸軍如蟻潮般向上湧來,守城的魏軍在死亡的恐懼之下也終於被激起了兇性,一個個怒吼著提刀撲向敵人。同時滾燙的金汁兜頭澆下,一塊塊巨石如同隕石天降,慘唿聲中,剛剛爬上城頭的北元軍又像是下餃子一樣掉了下去。
兩天一夜很快過去,橫陳的屍體鋪遍牆頭牆角。守在城頭的鎮安軍體力明顯開始不支,隻能苦苦支撐。
但鎮安軍的軍力畢竟隻有五萬,城中的軍械也有限,若是沒有援軍,再堅持兩天恐怕就是極限了。
於是皇帝一聲令下,城中青壯盡數被徵發上城牆,一夜之間原本繁榮的資陽城蕭瑟一片。
·
深夜。
深宮中的皇帝從噩夢中驚醒,滿身冷汗浸濕寢衣,他急劇喘息,劇烈的心跳還未平復,宮外突然傳來一陣嘈雜之聲。
「何事如此喧譁!」
皇帝小太監伺候下不耐煩地披衣下床,推門而出。正要厲聲訓斥,腳步卻突然停滯。
</br>
遠處北元軍中爆發出一陣歡暢的大笑聲,這赤·裸·裸的嘲笑讓皇帝臉色脹得通紅。但看著那連綿數十裏的營帳, 陽光之下反射著寒光的冷冷刀鋒,他的一腔怒火立刻像被雪水澆滅。
他從心地選擇離開。
而城牆之下已經響起了悠長的號角聲。北元大軍徹底開拔。
「想不到北元大軍來得這麽快!」迴到幹元殿中,皇帝麵色依舊難看無比, 「三日之內, 竟連下十一城,直逼資陽而來。勝武軍那群廢物!」
與北元軍這無與倫比的攻勢相比, 之前義軍一月下七城的驚人戰績,都算不上什麽了。
當然這二者之間行軍速度差別如此之大也是有原因的。
義軍的作風溫和許多,每到一座城池都要安撫當地黎民百姓, 賑濟災民,也不願過多殺傷人命。
北元軍隊卻是毫不在意魏國人的死活,出其不意以快攻的方式突破魏國防線後,沿途所遇城池盡皆被北元軍洗掠一空,無數男女老少被其掠為奴隸。如此倒也難怪北元軍行進速度驚人。
「陛下,臣鬥膽一問,不知北焰軍究竟何時才能歸都?」良久,殿下一位大臣突然站出來問道。
他的問題一下子點醒了眾臣。這些大臣像是終於找到了生機,一時間都顧不得君臣之禮,忙不迭追問起來。
皇帝不久前才發出聖旨,召集北焰軍迴京拱衛,準備南下避禍。隻是未曾料到北元軍隊如此迅速,三天時間就逼到了資陽城下,因此他們這才被堵在了資陽城裏。但若是北焰軍能及時趕到,說不定他們還有逃出生天的機會!
懷著這樣的僥倖心理,群臣你一言我一語追問起來。
皇帝卻是癱坐在禦案之後,臉上溢出濃濃的苦笑。
——這個問題的答案,他也很想知道。
距離他給北焰軍八百裏加急傳書已經過去了七天,卻是一點消息也沒收到。信使更是一去不迴。皇帝實在不知,究竟是北焰軍出了問題,還是資陽城外的那些蠻夷在搞鬼。
看到皇帝的表情,滿朝文武也明白了什麽。他們也不再追問北焰軍之事,而是各自找藉口散去。至於迴到家中後,是趕緊收拾東西準備尋機逃跑,還是翻出筆墨寫一篇花團錦簇的文章,準備在城破後第一時間歸降,那就不得而知了。
皇宮裏同樣亂作一團,那些內侍宮人一個個惴惴不安,平日裏總是機靈討巧的人今日也是頻頻出錯。但後妃們也沒有那個心情在下人麵前耍威風了,她們幾乎掐著皇帝下朝的點堵在了路上,想要從皇帝這裏問出點什麽,好讓自己安心。盡管最終的結果更加讓她們恐慌。
咚咚咚——
資陽城外,戰鼓聲響,浩浩蕩蕩的北元軍如山如海,向著這座已有兩百多年的都城撲來。十萬大軍排列在平原上,幾乎望不見盡頭。
鎮守資陽城的是魏國三大強軍之一的鎮安軍,早年也是一支精銳的軍隊。隻可惜隨著這些年國力日衰,貪墨軍餉、軍備以次充好之類的事層出不窮,這支軍隊又常年呆在資陽城中養尊處優,戰鬥力早就下滑了一大截。
若非仗著資陽城城牆攻難守易,又有皇帝不計代價提供的箭矢支持,居高臨下利用箭矢造成大量殺傷,很難像如今這樣與北元軍苦苦僵持。
況且整個北元本是由漠北諸多異族整合而來,野蠻習性還未褪去,甚至還保留了許多草原上的習慣。
比如交戰時以奴隸在前開道,真正的士兵則跟在後麵衝鋒,也不管那些奴隸死活,直接揮刀就是一頓劈砍。奴隸為求活命,自然隻能更加拚命往前沖。這種兇猛的氣勢很是震懾了一批久居資陽不曾見血的魏軍。
眼看著北元軍隊兇猛撲上來,在前方打頭的大群奴隸軍衣不蔽體,骨瘦如柴,卻一個個甘冒箭矢向城牆下衝鋒,完全是一幅不要命的架勢,不少鎮安軍士兵心中都升起了莫名的恐懼,握著弓箭的手都微微發抖。
沒過多久,西側城牆便傳來一陣譁然,一部分北元軍衝破了防線來到城牆之下,而幾架高聳的雲梯便架了起來。
密密麻麻的奴隸軍如蟻潮般向上湧來,守城的魏軍在死亡的恐懼之下也終於被激起了兇性,一個個怒吼著提刀撲向敵人。同時滾燙的金汁兜頭澆下,一塊塊巨石如同隕石天降,慘唿聲中,剛剛爬上城頭的北元軍又像是下餃子一樣掉了下去。
兩天一夜很快過去,橫陳的屍體鋪遍牆頭牆角。守在城頭的鎮安軍體力明顯開始不支,隻能苦苦支撐。
但鎮安軍的軍力畢竟隻有五萬,城中的軍械也有限,若是沒有援軍,再堅持兩天恐怕就是極限了。
於是皇帝一聲令下,城中青壯盡數被徵發上城牆,一夜之間原本繁榮的資陽城蕭瑟一片。
·
深夜。
深宮中的皇帝從噩夢中驚醒,滿身冷汗浸濕寢衣,他急劇喘息,劇烈的心跳還未平復,宮外突然傳來一陣嘈雜之聲。
「何事如此喧譁!」
皇帝小太監伺候下不耐煩地披衣下床,推門而出。正要厲聲訓斥,腳步卻突然停滯。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