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悟到這個真理的皇帝就此放飛自我,這些年來向著昏君路線一路挺進,過得真是快活無比。
此刻,哪怕群臣苦苦哀求,自以為已經看透了朝臣嘴臉的皇帝,對他們的話依舊是絲毫不放在心上。
在他看來,三皇子文武雙全,又乖巧孝順,真是一等一的儲君人選。這些朝臣之所以如此反對,還不是暗藏私心,看不得皇貴妃一家獨大,想要扶持其他皇子謀取一個從龍之功?
就在皇帝和朝臣爭執不下之時,天下形勢也在急劇變化。雪災越來越大,將整座河北道盡數席捲。無數百姓流離失所,在有心之人的匯聚下,甚至掀起了起義的大旗。盡管負責鎮壓各地叛亂的北焰軍及時出動,卻有三座郡城被洗掠一空,還有不少殘黨四處逃散。
一旦涉及到江山和自己的皇帝寶座,皇帝總算稍稍清醒,不再因為立太子之事繼續與百官僵持。他連忙責令戶部,頒下了賑災的銀子和米糧,隻不過經過層層盤剝剋扣,最終能到災民手中的是多少就不得而知了。
皇城之中,距離皇帝寢宮最近的鍾粹宮裏,宮女內侍們跪了一地,一個個神情惶恐,低頭不語。
「陛下真是這麽說的,茲事體大,立太子之事容後再議?」
皇貴妃方氏斜斜靠在軟榻上,一身衣裙描彩繪鳳,配上她那張美艷無雙的臉,直將整間內殿都照亮起來。但此時這張絕色容顏上卻蘊滿怒意,四周冰冷的氣勢讓所有人連大氣都不敢喘。
身後正給她捏肩的小宮女一個不慎手上一抖,皇貴妃方氏「啊」地痛唿一聲,反身一巴掌將小宮女扇到地上:「沒用的東西,這點小事都做不好!」
她語氣淩厲,也不知是不是想起了那群連鼓譟喉舌都無法做到的三皇子黨。
小宮女結結實實摔到地上,不敢辯解一句,隻是不斷磕頭請罪。
皇貴妃不耐煩地揮了揮手,當即便有幾名內侍上來,嘴一堵,將之拖了下去。很快殿外傳來不絕的慘叫聲。
發泄出心中一股邪火,方氏的臉色緩和許多。想到之前已經暗暗謀劃了那麽久,結果事情還是不盡如人意。她那雙瀲灩動人的桃花眼裏泛起森冷寒芒。
她本是舞姬出身,卻獨攬聖心坐到如今高位,在世人看來或許已是傳奇。但若是不能讓兒子繼承皇位,更進一步,將來新帝登基,那些被她打壓的妃子當上太後,如今的她有多風光,將來就會有多淒涼……她絕不允許自己落到如此地步!
定了定神,方氏輕聲吩咐道:「來人,去請陛下。」
……
一月底,雪災猶自綿延。皇帝突然下令,要舉行一場祭天大典,以此安定人心。
而這場大典的主人公,居然是三皇子。
自古以來能代替皇帝祭祀者非太子莫屬,如此在百官看來,皇帝分明是一石二鳥,間接暗示了三皇子的身份。天災之時祭天自古已有,眾臣也無法反對。
然而這祭天大典卻偏偏出現了意外。
***
深夜,皇城。
風雪簌簌,一道人影踏雪歸來,等候在側門邊的幾名太監立刻迎了上去,一個殷勤地掃去對方肩頭落雪,另一個則撐起一張黑傘遮擋在對方頭頂,還有人奉上暖唿唿的暖爐,餘溫猶熱的羹湯。實在體貼周到到了極致。
沿途巡邏的衛兵對這一行人視而不見,任由他們在深夜裏穿過了重重宮禁,沒有一人上前詢問。
一路迴到秋蕪殿,楚肆脫去黑色大氅,現出大氅之下頎長纖瘦的身形,幾片雪花在他鴉羽般的烏髮上點綴而下,少年唇邊勾起一抹愜意微笑。
察覺到一路走來皇城之中似乎處處戒嚴,守衛比往日嚴密許多,楚肆開口問道:「今日發生了什麽事?」
張敬忠恭恭敬敬奉上一盅熱茶,這才低聲說道:「殿下,是幹清宮出了事。」
「哦?」楚肆來了興趣,目光投過去。
張敬忠倒也知趣,當即竹筒倒豆子般說了出來。
原來是有賊人趁著今日的祭天大典混進了宮中,行刺皇帝。幸好護衛及時,皇帝隻受了輕傷,但那個刺客也在混亂之中殺出重圍,趁機逃脫。因此皇帝下令封鎖宮門,大搜各宮,務必要將那個刺客抓到。
原本還頗感興趣的楚肆當即沒了興致,百無聊賴走到軟榻前坐下。經過上個世界的薰陶,他對這類套路實在再熟悉不過了。如果是某些狗血電視劇中,接下來的劇情多半就是刺客闖入秋蕪殿這類偏遠宮殿,與女主來一出因緣聚會了。
他興致缺缺問道:「抓到人了嗎?」
「這件事倒也挺巧。」張敬忠連忙笑道,「那人在宮中躲躲藏藏,被下麵的一個小宮女發現了形跡,立時層層報了上來。奴婢自作主張,吩咐人將之關在了地牢裏。」
他所說的地牢,其實就是秋蕪殿的一間暗室,也不知是哪年哪月被人挖下的。
人都已經被抓了,楚肆自然不可能不管不問。他起身向著後殿走去,張敬忠跟在旁邊繼續說道:「殿下,那刺客年齡雖小,武藝當真不俗。若不是受了重傷,隻怕還不會如此輕易被抓。」
正因如此,他才自作主張將之扣住,沒有上交給皇帝。若是這人願意歸降自家殿下,倒也相當不錯。
暗室之中,一點光亮也無。隻有一個人劇烈起伏的喘息聲不斷響起,還伴隨著「嘩啦啦」鏈條拖動的聲音。
</br>
此刻,哪怕群臣苦苦哀求,自以為已經看透了朝臣嘴臉的皇帝,對他們的話依舊是絲毫不放在心上。
在他看來,三皇子文武雙全,又乖巧孝順,真是一等一的儲君人選。這些朝臣之所以如此反對,還不是暗藏私心,看不得皇貴妃一家獨大,想要扶持其他皇子謀取一個從龍之功?
就在皇帝和朝臣爭執不下之時,天下形勢也在急劇變化。雪災越來越大,將整座河北道盡數席捲。無數百姓流離失所,在有心之人的匯聚下,甚至掀起了起義的大旗。盡管負責鎮壓各地叛亂的北焰軍及時出動,卻有三座郡城被洗掠一空,還有不少殘黨四處逃散。
一旦涉及到江山和自己的皇帝寶座,皇帝總算稍稍清醒,不再因為立太子之事繼續與百官僵持。他連忙責令戶部,頒下了賑災的銀子和米糧,隻不過經過層層盤剝剋扣,最終能到災民手中的是多少就不得而知了。
皇城之中,距離皇帝寢宮最近的鍾粹宮裏,宮女內侍們跪了一地,一個個神情惶恐,低頭不語。
「陛下真是這麽說的,茲事體大,立太子之事容後再議?」
皇貴妃方氏斜斜靠在軟榻上,一身衣裙描彩繪鳳,配上她那張美艷無雙的臉,直將整間內殿都照亮起來。但此時這張絕色容顏上卻蘊滿怒意,四周冰冷的氣勢讓所有人連大氣都不敢喘。
身後正給她捏肩的小宮女一個不慎手上一抖,皇貴妃方氏「啊」地痛唿一聲,反身一巴掌將小宮女扇到地上:「沒用的東西,這點小事都做不好!」
她語氣淩厲,也不知是不是想起了那群連鼓譟喉舌都無法做到的三皇子黨。
小宮女結結實實摔到地上,不敢辯解一句,隻是不斷磕頭請罪。
皇貴妃不耐煩地揮了揮手,當即便有幾名內侍上來,嘴一堵,將之拖了下去。很快殿外傳來不絕的慘叫聲。
發泄出心中一股邪火,方氏的臉色緩和許多。想到之前已經暗暗謀劃了那麽久,結果事情還是不盡如人意。她那雙瀲灩動人的桃花眼裏泛起森冷寒芒。
她本是舞姬出身,卻獨攬聖心坐到如今高位,在世人看來或許已是傳奇。但若是不能讓兒子繼承皇位,更進一步,將來新帝登基,那些被她打壓的妃子當上太後,如今的她有多風光,將來就會有多淒涼……她絕不允許自己落到如此地步!
定了定神,方氏輕聲吩咐道:「來人,去請陛下。」
……
一月底,雪災猶自綿延。皇帝突然下令,要舉行一場祭天大典,以此安定人心。
而這場大典的主人公,居然是三皇子。
自古以來能代替皇帝祭祀者非太子莫屬,如此在百官看來,皇帝分明是一石二鳥,間接暗示了三皇子的身份。天災之時祭天自古已有,眾臣也無法反對。
然而這祭天大典卻偏偏出現了意外。
***
深夜,皇城。
風雪簌簌,一道人影踏雪歸來,等候在側門邊的幾名太監立刻迎了上去,一個殷勤地掃去對方肩頭落雪,另一個則撐起一張黑傘遮擋在對方頭頂,還有人奉上暖唿唿的暖爐,餘溫猶熱的羹湯。實在體貼周到到了極致。
沿途巡邏的衛兵對這一行人視而不見,任由他們在深夜裏穿過了重重宮禁,沒有一人上前詢問。
一路迴到秋蕪殿,楚肆脫去黑色大氅,現出大氅之下頎長纖瘦的身形,幾片雪花在他鴉羽般的烏髮上點綴而下,少年唇邊勾起一抹愜意微笑。
察覺到一路走來皇城之中似乎處處戒嚴,守衛比往日嚴密許多,楚肆開口問道:「今日發生了什麽事?」
張敬忠恭恭敬敬奉上一盅熱茶,這才低聲說道:「殿下,是幹清宮出了事。」
「哦?」楚肆來了興趣,目光投過去。
張敬忠倒也知趣,當即竹筒倒豆子般說了出來。
原來是有賊人趁著今日的祭天大典混進了宮中,行刺皇帝。幸好護衛及時,皇帝隻受了輕傷,但那個刺客也在混亂之中殺出重圍,趁機逃脫。因此皇帝下令封鎖宮門,大搜各宮,務必要將那個刺客抓到。
原本還頗感興趣的楚肆當即沒了興致,百無聊賴走到軟榻前坐下。經過上個世界的薰陶,他對這類套路實在再熟悉不過了。如果是某些狗血電視劇中,接下來的劇情多半就是刺客闖入秋蕪殿這類偏遠宮殿,與女主來一出因緣聚會了。
他興致缺缺問道:「抓到人了嗎?」
「這件事倒也挺巧。」張敬忠連忙笑道,「那人在宮中躲躲藏藏,被下麵的一個小宮女發現了形跡,立時層層報了上來。奴婢自作主張,吩咐人將之關在了地牢裏。」
他所說的地牢,其實就是秋蕪殿的一間暗室,也不知是哪年哪月被人挖下的。
人都已經被抓了,楚肆自然不可能不管不問。他起身向著後殿走去,張敬忠跟在旁邊繼續說道:「殿下,那刺客年齡雖小,武藝當真不俗。若不是受了重傷,隻怕還不會如此輕易被抓。」
正因如此,他才自作主張將之扣住,沒有上交給皇帝。若是這人願意歸降自家殿下,倒也相當不錯。
暗室之中,一點光亮也無。隻有一個人劇烈起伏的喘息聲不斷響起,還伴隨著「嘩啦啦」鏈條拖動的聲音。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