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風
年後。
李傑的調研報告,又一次登上了內參,這一次,引發的震動比上一次還要大。
緊接著,楊春收在《浙省日報》第二版發表了一篇文章。
《雞毛換糖的撥浪鼓,又響了》
文中,他引用了李傑文章中的部分數據,再結合烏義縣本土的部分數據,論證了雞毛換糖的必要性。
雞毛換糖,既能推動烏義縣的紅糖產業,又能換迴出口所需的‘紅毛’。
那些挑剩下的來的雞毛,能夠進行漚肥。
利好糧食增產。
利好農村。
利好小商品流通。
既能創匯,又能提高糧食產量,於國於民,可謂是雙贏。
連續兩篇文章,都在經濟、學術、新聞界引發了強烈的反響,但雞毛換糖畢竟有擦邊的嫌疑。
上麵沒有徹底定調之前,官方是不可能給雞毛換糖背書的。
繼‘陳江河’之後,楊春收也在省內出了名。
作為真正的體製內的人,敢在這種時候給雞毛換糖背書,無疑是一種極為大膽,且冒險的行為。
雖然官方沒有為其正名,但烏義縣從事雞毛換糖的‘個體’們,卻看到了幾分希望的曙光。
微風乍起。
這陣風,慢慢地吹響了北方,吹響了心髒地帶。
然後。
風又從北方吹響了南方。
全國各地的街頭巷尾陸續出現了不少個體的小吃攤、補鞋攤、自行車修理鋪。
在陳小飛的來信中,燕京前門大珊欄街道辦的幹部帶著幾位知識青年,在天安門辦起了燕京大碗茶青年茶舍,賣起了大碗茶。
得知這事,陳小飛還特地去體驗了一把。
在那幫忙賣茶。
免費的。
雖然大碗茶的生意不好,但擺了那麽久還沒有出現問題,上麵的態度,基本已經明朗化。
收到信後,李傑截取了部分內容,然後又寫了一篇文章發表在了《浙省日報》。
接著。
陸陸續續又有一部分學者、記者追蹤了大碗茶的新聞。
這是真的。
不是造謠的假新聞。
看到燕京發生的那些變化,官方雖然沒有明麵上出台相對應的政策,但個體攤販的境遇,明顯發生了變化。
隻要不涉及工業用品,基本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像陳家村,像溫成那些兜售小商品的個體們,身上背著的枷鎖,被解開了一道。
敲糖幫的足跡,開始慢慢擴大。
從烏義開始輻射,一直到省內,再到省外的長三角周邊。
陳家村的日子,越過越有奔頭。
政策鬆綁,雞毛換糖的利潤變大了,哪怕是最穩的陳金水,也會在擔子裏帶上一些小商品。
襪子、梳子、針線、紅糖、鹽等等小商品,都在可供選擇的範圍之內。
在此之前,他還特地來了一趟縣城,讓李傑幫忙出出主意,當當參謀。
哪些小商品能賣,哪些不能賣,那些地方能去,哪些地方不能去,李傑都給他們標注清楚了。
後來。
李傑聽說那份手冊成了敲糖幫人人必備的東西。
不識字也要找人抄一份,然後讓人念給自己聽。
雖然政策沒有明確鬆綁,但在他們身上,李傑看到了一種旺盛的生命力。
隻要有一絲縫隙,他們都會義無反顧地衝向那束光。
期間。
李傑又收到了一些學生的信件。
大學生多的重要性體現出來了,一些隻有當地知道的新聞,都被他們一一傳了迴來。
燕京、申海、金陵、羊城、津門、冰城等等,各地都在變化著。
沒辦法。
待業青年太多。
兩千多萬的缺口,從哪找?
企業根本安置不下這麽多人,隻能開放個體經營。
然後。
又是一年高考。
今年陳家村一共五人參加高考,五人全部考中。
不過,這一批大學生中,並沒有清北複交那樣級別的名校生。
雖然沒有,但能考上已經很不錯了。
高等教育沒有大規模擴招之前,大學生的含金量還是很高的。
今年暑假,陳家村往屆的大學生們,並沒有全部迴來,大部分人都留在了學校那邊。
參加社會實踐。
少數幾個迴來的,還是帶著任務來的。
補課傳統,不能丟。
近期,陳家村的村民們已經開始商量,是不是集資建一個學堂。
不是那種學校,而是專門給娃娃們補課用的課堂。
在祠堂那邊補課,總歸不是一迴事。
兩年過去,祠堂又重新啟用,逢年過節,村民們都會過去祭拜一二,燒幾刀紙,上兩炷香。
常年雞毛換糖,陳家村的村民都很團結,雖然矛盾還有,但在這種大事上,所有人還是一致對外。
說幹就幹。
秋收之後,陳家村的男人們,暫時停下了走街串巷,開始建起了學堂。
麵積不用太大。
兩間屋子+一個小院就行。
磚瓦、水泥,誰家有票就掏出來,你家勻一點,他家收一點,開銷由全體村民平攤。
入冬前,學堂就被蓋了起來。
與此同時。
溫成和烏義縣的部分個體,已經收到了官方核準發放的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
瓜果蔬菜等農副產品,可以正兒八經的賣了。
不過,前提是這些東西是自家種的,除了自己家裏人之外,不能雇傭其他人。
對了。
楊春收升職了。
變成了分管工商業的副縣。
核準個體戶營業執照,就是他管轄範圍之內的事務。
得知這事,陳家村周圍的村民當即蜂擁而至,都快把他辦公室的門檻給踏破了。
一天要接待上百人。
對於這些趕來辦個體執照的人,楊春收都很客氣。
該辦就辦。
不搞那些有的沒的。
這天,陳金水也跑到了縣城,收到那份辦理執照的迴執,他高興得買了兩瓶酒。
“江河,晚上陪我喝兩杯。”
來到李傑分配的宿舍之後,陳金水一邊將買好的熟食、酒水放到桌上,一邊朝著裏屋喊道。
“好。”
聽到動靜,李傑從屋裏走了出來。
“阿大,你先坐一會,我去整幾個菜。”
從今天開始,敲糖幫從無證經營,搖身一變,成了正規軍,這確實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
料想,倒賣被抓的事,應該不會再發生了吧?
年後。
李傑的調研報告,又一次登上了內參,這一次,引發的震動比上一次還要大。
緊接著,楊春收在《浙省日報》第二版發表了一篇文章。
《雞毛換糖的撥浪鼓,又響了》
文中,他引用了李傑文章中的部分數據,再結合烏義縣本土的部分數據,論證了雞毛換糖的必要性。
雞毛換糖,既能推動烏義縣的紅糖產業,又能換迴出口所需的‘紅毛’。
那些挑剩下的來的雞毛,能夠進行漚肥。
利好糧食增產。
利好農村。
利好小商品流通。
既能創匯,又能提高糧食產量,於國於民,可謂是雙贏。
連續兩篇文章,都在經濟、學術、新聞界引發了強烈的反響,但雞毛換糖畢竟有擦邊的嫌疑。
上麵沒有徹底定調之前,官方是不可能給雞毛換糖背書的。
繼‘陳江河’之後,楊春收也在省內出了名。
作為真正的體製內的人,敢在這種時候給雞毛換糖背書,無疑是一種極為大膽,且冒險的行為。
雖然官方沒有為其正名,但烏義縣從事雞毛換糖的‘個體’們,卻看到了幾分希望的曙光。
微風乍起。
這陣風,慢慢地吹響了北方,吹響了心髒地帶。
然後。
風又從北方吹響了南方。
全國各地的街頭巷尾陸續出現了不少個體的小吃攤、補鞋攤、自行車修理鋪。
在陳小飛的來信中,燕京前門大珊欄街道辦的幹部帶著幾位知識青年,在天安門辦起了燕京大碗茶青年茶舍,賣起了大碗茶。
得知這事,陳小飛還特地去體驗了一把。
在那幫忙賣茶。
免費的。
雖然大碗茶的生意不好,但擺了那麽久還沒有出現問題,上麵的態度,基本已經明朗化。
收到信後,李傑截取了部分內容,然後又寫了一篇文章發表在了《浙省日報》。
接著。
陸陸續續又有一部分學者、記者追蹤了大碗茶的新聞。
這是真的。
不是造謠的假新聞。
看到燕京發生的那些變化,官方雖然沒有明麵上出台相對應的政策,但個體攤販的境遇,明顯發生了變化。
隻要不涉及工業用品,基本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像陳家村,像溫成那些兜售小商品的個體們,身上背著的枷鎖,被解開了一道。
敲糖幫的足跡,開始慢慢擴大。
從烏義開始輻射,一直到省內,再到省外的長三角周邊。
陳家村的日子,越過越有奔頭。
政策鬆綁,雞毛換糖的利潤變大了,哪怕是最穩的陳金水,也會在擔子裏帶上一些小商品。
襪子、梳子、針線、紅糖、鹽等等小商品,都在可供選擇的範圍之內。
在此之前,他還特地來了一趟縣城,讓李傑幫忙出出主意,當當參謀。
哪些小商品能賣,哪些不能賣,那些地方能去,哪些地方不能去,李傑都給他們標注清楚了。
後來。
李傑聽說那份手冊成了敲糖幫人人必備的東西。
不識字也要找人抄一份,然後讓人念給自己聽。
雖然政策沒有明確鬆綁,但在他們身上,李傑看到了一種旺盛的生命力。
隻要有一絲縫隙,他們都會義無反顧地衝向那束光。
期間。
李傑又收到了一些學生的信件。
大學生多的重要性體現出來了,一些隻有當地知道的新聞,都被他們一一傳了迴來。
燕京、申海、金陵、羊城、津門、冰城等等,各地都在變化著。
沒辦法。
待業青年太多。
兩千多萬的缺口,從哪找?
企業根本安置不下這麽多人,隻能開放個體經營。
然後。
又是一年高考。
今年陳家村一共五人參加高考,五人全部考中。
不過,這一批大學生中,並沒有清北複交那樣級別的名校生。
雖然沒有,但能考上已經很不錯了。
高等教育沒有大規模擴招之前,大學生的含金量還是很高的。
今年暑假,陳家村往屆的大學生們,並沒有全部迴來,大部分人都留在了學校那邊。
參加社會實踐。
少數幾個迴來的,還是帶著任務來的。
補課傳統,不能丟。
近期,陳家村的村民們已經開始商量,是不是集資建一個學堂。
不是那種學校,而是專門給娃娃們補課用的課堂。
在祠堂那邊補課,總歸不是一迴事。
兩年過去,祠堂又重新啟用,逢年過節,村民們都會過去祭拜一二,燒幾刀紙,上兩炷香。
常年雞毛換糖,陳家村的村民都很團結,雖然矛盾還有,但在這種大事上,所有人還是一致對外。
說幹就幹。
秋收之後,陳家村的男人們,暫時停下了走街串巷,開始建起了學堂。
麵積不用太大。
兩間屋子+一個小院就行。
磚瓦、水泥,誰家有票就掏出來,你家勻一點,他家收一點,開銷由全體村民平攤。
入冬前,學堂就被蓋了起來。
與此同時。
溫成和烏義縣的部分個體,已經收到了官方核準發放的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
瓜果蔬菜等農副產品,可以正兒八經的賣了。
不過,前提是這些東西是自家種的,除了自己家裏人之外,不能雇傭其他人。
對了。
楊春收升職了。
變成了分管工商業的副縣。
核準個體戶營業執照,就是他管轄範圍之內的事務。
得知這事,陳家村周圍的村民當即蜂擁而至,都快把他辦公室的門檻給踏破了。
一天要接待上百人。
對於這些趕來辦個體執照的人,楊春收都很客氣。
該辦就辦。
不搞那些有的沒的。
這天,陳金水也跑到了縣城,收到那份辦理執照的迴執,他高興得買了兩瓶酒。
“江河,晚上陪我喝兩杯。”
來到李傑分配的宿舍之後,陳金水一邊將買好的熟食、酒水放到桌上,一邊朝著裏屋喊道。
“好。”
聽到動靜,李傑從屋裏走了出來。
“阿大,你先坐一會,我去整幾個菜。”
從今天開始,敲糖幫從無證經營,搖身一變,成了正規軍,這確實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
料想,倒賣被抓的事,應該不會再發生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