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野生國師
在溪龍鄉走訪完,李傑並沒有刻意多做點什麽。
沒必要。
跟家長聊聊,再跟駱玉珠聊聊,前麵是連唬帶騙,後者是讓她好好學習,如果遇到什麽困難,可以給他寫信。
前麵幾家,差不多都是這種情況。
兩天後。
李傑離開了溪龍鄉,但他留下的影響卻遠未消除。
沒兩天,那門所謂的婚事就被退了。
駱氏夫婦都怕啊。
省裏的專家,那得是多大的官。
緊接著,李傑又陸陸續續走訪了七八個鄉鎮,一家一戶的上門走訪,調查。
花了接近兩個月時間,他完成了首輪走訪,迴到烏義縣之後,他洋洋灑灑寫了一份上萬字的報告。
然後,這份報告刊登在了本省的內參上。
這份報告一共有四部分內容。
第一部分,簡略的介紹省內的教育環境。
師資力量不足,教育經費不足,基礎設施落後,學校數量不足等等,都是客觀存在的問題。
第二部分,分析背後的原因。
一方麵是客觀原因,另一方麵是主觀因素。
第三部分,提出部分解決的思路。
辦法總比困難多。
師資力量不夠,那就擴大師範類的學校招生,然後再對一些重點區域進行返崗再培訓。
抽取部分重點區域的優秀老師,進行統一的規培。
然後,再以點帶麵,擴大教學成果。
雖然無法解決師資問題,但這不免是一種權宜之計。
類似的思路,李傑一共提了五個。
最後一部分是總結。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想要解決,不是單純的教育問題,而是經濟問題。
毫無疑問,這種言論,很大膽。
別說是這時候,就是放到十年後,類似的言論,也稍微有點出格。
雖然改開已經走在路上,但真正轉向還是92年,那個老人去南方走了一趟,這艘巨輪才徹底完成轉向。
船大,難掉頭嘛。
治大國如烹小鮮,切記不可急功近利,盲目的轉向,隻會帶來一係列的問題。
不過。
李傑的言論大膽,提出的建議卻沒有什麽出格的東西。
誰也挑不出毛病。
時代變啦。
別想胡亂扣帽子。
很快,這份報告就在省內引起了一陣熱議。
痛批的人不在少數,但也有一部分比較開明的官員表示讚同。
站得越高的人,越能察覺到風氣的變化。
經濟快速發展離不開科技進步,而科技進步又離不開教育,站在戰略角度,教育很重要。
那句‘百年大計,教育為先’,李傑沒寫。
那不合適。
但話裏話外都是那個意思。
得重視教育。
這篇報告最初雖然惹起了一陣議論,但影響嘛,也就那樣。
得看上麵的風,到底怎麽吹。
到了4月份,李傑收到了上麵的關照,問他想不想換份工作,到省裏研究室上班。
不過,他婉拒了這份調職。
在烏義呆著,挺好。
對於仕途,他沒有任何興趣。
與其到省裏上班,不如留在當地,偶爾還能會村裏上上班。
幾天後。
李傑收到了一份新的任命,他的頭上多了一個稱號,特約研究員。
對於這份任命,他沒拒絕。
有了研究員的身份,接下來的調研,更加名正言順。
時間一晃,又到了夏天。
7月份,高考如期而至。
陳家村的適齡考生,包括去年放棄高考的部分青年,也加入了考學大軍。
過去這半年,那真是家家夜夜有書香。
去年的考學大軍,給他們樹立了良好的榜樣。
大學啊。
如果有機會,誰不想進去看看呢。
對於村裏的決定,李傑是百分百的支持,他還特地給這群孩子開了開小灶。
也不是什麽特別的東西。
就是一些模擬考試題目。
別小看模擬考試試卷,好的老師,跟差的老師,出的卷子,作用簡直是天差地別。
那些名校名師,為什麽厲害?
因為不少人都是出題組的一員,他們了解出題的思路,編寫的題目,就是奔著正式考試去的。
李傑雖然不是出題組,但高考的考點就那麽多。
考慮到今年是恢複高考的第二年,需要照顧一些往屆考生,試卷的題目不會那麽難。
而他出的題目是卡著線的。
比正式考試難度高一點。
在編寫答案時,他寫的解題思路也更多。
總有一款適合你。
7月20號。
陳家村的考生們,先後走進了考場,對比去年默默無聞的陳家村,今年的陳家村,關注度可不低。
甚至有專門的記者跑到烏義縣進行跟蹤采訪。
事先采訪。
考完一門課,采訪一下。
所有科目考完,再次采訪,等成績出爐,再采訪一次。
考完之後,難免會互相之間對一對答案,在這一批考生中,成績最好的是陳小圓。
這名字看起來像是一個女生,實際上他卻是一個男生。
陳家村的考生們互相對了一圈答案,然後發現,大家寫的竟然差不多。
如果沒有意外的話,應該考得都不錯。
一個月後。
陳家村又一次出名了。
十五人報考,十五人全部考中。
而且,這一次的轟動比上一次更大,陳小圓的成績是浙省第一。
狀元!
各路記者,再次蜂擁而至,重新探訪這一個‘神奇’的村落,過去這大半年,各種小道消息,傳了一大堆。
連鑿壁偷光的言論都有。
還有什麽收集螢火蟲充當照明工具。
那些小故事,李傑看到之後,也是哭笑不得。
陳家村是窮了一點,但不至於窮成那樣。
那些考生們日常吃的也不是特別差,隔三差五能沾點葷腥。
15+18,一共33人,陳家村所有的適齡考生,全部考上了大學,至此,陳家村的考學熱潮迎來了短暫的平息。
畢竟,適齡學生就那麽多,這三十多人還是之前積累下來的。
剩下的學生,要麽年紀太大,要麽太大。
像明年,頂多隻有六七個適齡考生。
彼時,即使全部考上,也不會像去年、今年這麽轟動。
陳家村再次出名之後,李傑又一次被出版社找上了,他們強烈要求出版教義。
這一次,教育口那邊沒再阻止。
出!
教育最重要!
在溪龍鄉走訪完,李傑並沒有刻意多做點什麽。
沒必要。
跟家長聊聊,再跟駱玉珠聊聊,前麵是連唬帶騙,後者是讓她好好學習,如果遇到什麽困難,可以給他寫信。
前麵幾家,差不多都是這種情況。
兩天後。
李傑離開了溪龍鄉,但他留下的影響卻遠未消除。
沒兩天,那門所謂的婚事就被退了。
駱氏夫婦都怕啊。
省裏的專家,那得是多大的官。
緊接著,李傑又陸陸續續走訪了七八個鄉鎮,一家一戶的上門走訪,調查。
花了接近兩個月時間,他完成了首輪走訪,迴到烏義縣之後,他洋洋灑灑寫了一份上萬字的報告。
然後,這份報告刊登在了本省的內參上。
這份報告一共有四部分內容。
第一部分,簡略的介紹省內的教育環境。
師資力量不足,教育經費不足,基礎設施落後,學校數量不足等等,都是客觀存在的問題。
第二部分,分析背後的原因。
一方麵是客觀原因,另一方麵是主觀因素。
第三部分,提出部分解決的思路。
辦法總比困難多。
師資力量不夠,那就擴大師範類的學校招生,然後再對一些重點區域進行返崗再培訓。
抽取部分重點區域的優秀老師,進行統一的規培。
然後,再以點帶麵,擴大教學成果。
雖然無法解決師資問題,但這不免是一種權宜之計。
類似的思路,李傑一共提了五個。
最後一部分是總結。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想要解決,不是單純的教育問題,而是經濟問題。
毫無疑問,這種言論,很大膽。
別說是這時候,就是放到十年後,類似的言論,也稍微有點出格。
雖然改開已經走在路上,但真正轉向還是92年,那個老人去南方走了一趟,這艘巨輪才徹底完成轉向。
船大,難掉頭嘛。
治大國如烹小鮮,切記不可急功近利,盲目的轉向,隻會帶來一係列的問題。
不過。
李傑的言論大膽,提出的建議卻沒有什麽出格的東西。
誰也挑不出毛病。
時代變啦。
別想胡亂扣帽子。
很快,這份報告就在省內引起了一陣熱議。
痛批的人不在少數,但也有一部分比較開明的官員表示讚同。
站得越高的人,越能察覺到風氣的變化。
經濟快速發展離不開科技進步,而科技進步又離不開教育,站在戰略角度,教育很重要。
那句‘百年大計,教育為先’,李傑沒寫。
那不合適。
但話裏話外都是那個意思。
得重視教育。
這篇報告最初雖然惹起了一陣議論,但影響嘛,也就那樣。
得看上麵的風,到底怎麽吹。
到了4月份,李傑收到了上麵的關照,問他想不想換份工作,到省裏研究室上班。
不過,他婉拒了這份調職。
在烏義呆著,挺好。
對於仕途,他沒有任何興趣。
與其到省裏上班,不如留在當地,偶爾還能會村裏上上班。
幾天後。
李傑收到了一份新的任命,他的頭上多了一個稱號,特約研究員。
對於這份任命,他沒拒絕。
有了研究員的身份,接下來的調研,更加名正言順。
時間一晃,又到了夏天。
7月份,高考如期而至。
陳家村的適齡考生,包括去年放棄高考的部分青年,也加入了考學大軍。
過去這半年,那真是家家夜夜有書香。
去年的考學大軍,給他們樹立了良好的榜樣。
大學啊。
如果有機會,誰不想進去看看呢。
對於村裏的決定,李傑是百分百的支持,他還特地給這群孩子開了開小灶。
也不是什麽特別的東西。
就是一些模擬考試題目。
別小看模擬考試試卷,好的老師,跟差的老師,出的卷子,作用簡直是天差地別。
那些名校名師,為什麽厲害?
因為不少人都是出題組的一員,他們了解出題的思路,編寫的題目,就是奔著正式考試去的。
李傑雖然不是出題組,但高考的考點就那麽多。
考慮到今年是恢複高考的第二年,需要照顧一些往屆考生,試卷的題目不會那麽難。
而他出的題目是卡著線的。
比正式考試難度高一點。
在編寫答案時,他寫的解題思路也更多。
總有一款適合你。
7月20號。
陳家村的考生們,先後走進了考場,對比去年默默無聞的陳家村,今年的陳家村,關注度可不低。
甚至有專門的記者跑到烏義縣進行跟蹤采訪。
事先采訪。
考完一門課,采訪一下。
所有科目考完,再次采訪,等成績出爐,再采訪一次。
考完之後,難免會互相之間對一對答案,在這一批考生中,成績最好的是陳小圓。
這名字看起來像是一個女生,實際上他卻是一個男生。
陳家村的考生們互相對了一圈答案,然後發現,大家寫的竟然差不多。
如果沒有意外的話,應該考得都不錯。
一個月後。
陳家村又一次出名了。
十五人報考,十五人全部考中。
而且,這一次的轟動比上一次更大,陳小圓的成績是浙省第一。
狀元!
各路記者,再次蜂擁而至,重新探訪這一個‘神奇’的村落,過去這大半年,各種小道消息,傳了一大堆。
連鑿壁偷光的言論都有。
還有什麽收集螢火蟲充當照明工具。
那些小故事,李傑看到之後,也是哭笑不得。
陳家村是窮了一點,但不至於窮成那樣。
那些考生們日常吃的也不是特別差,隔三差五能沾點葷腥。
15+18,一共33人,陳家村所有的適齡考生,全部考上了大學,至此,陳家村的考學熱潮迎來了短暫的平息。
畢竟,適齡學生就那麽多,這三十多人還是之前積累下來的。
剩下的學生,要麽年紀太大,要麽太大。
像明年,頂多隻有六七個適齡考生。
彼時,即使全部考上,也不會像去年、今年這麽轟動。
陳家村再次出名之後,李傑又一次被出版社找上了,他們強烈要求出版教義。
這一次,教育口那邊沒再阻止。
出!
教育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