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雍?”


    此人的能力倒是不錯,屁股也沒歪,除了保障後勤之外,曹倩出使吐蕃時,他也盡了力。


    連立兩功,確實該好好佳賞。


    “任滿之後,便將他調入三司,任三司副使好了。”


    如今,三司衙門中丁黨的人比較多,雖然李傑不擔心丁謂篡權,但老是讓丁黨占據如此之多的要職,也不是一迴事。


    而範雍並非丁謂一黨,由他出任三司副使,等於變相的削減了丁謂一黨的勢力。


    另外,李傑也有意將茶法改革的事,交給範雍督辦。


    至於,先前負責督辦的王欽若,他則是另有他用。


    待到曹韋歸朝,李傑準備讓他進入兩府,擔任樞密副使一職。


    將曹韋安在樞密副使的位置,其實也不算突兀,早在天禧四年,曹韋便任過簽樞密院事。


    簽樞密院事,其職責本就是樞密使的副手之一,地位等同於樞密副使。


    之所以不直接叫樞密副使,而是叫簽樞密院事,完全是因為資曆的緣故。


    似同知樞密院事、簽樞密院事、同簽樞密院事等等,都是樞密院的二把手。


    而這,也是宋朝體製的優勢之一。


    如果某某官員,能力足夠,但資曆卻不夠,便可以用這等方式破格提拔。


    如權某某、同某某官,都在此類。


    講究的便是一個靈活。


    “任三司副使?”


    聽到這話,劉娥不禁有些意外。


    之前三司衙門多是丁謂黨羽,官家不僅沒有改變的意思,反而將祖士衡推向了三司首官的位置。


    而現在,官家卻要讓範雍擔任三司副使。


    難不成是丁謂等人犯了什麽錯?


    另一邊,看到劉娥眼中的疑惑,李傑便從胸前掏出了一份書信。


    “大娘娘,你先看看這封書信。”


    “嗯?”


    看到書信的封麵,劉娥一眼就認出了上麵的字跡。


    這是寇準的筆跡!


    信,確實是寇準寄過來的,而且走的是加急渠道,沒有經過通進司衙門,直接轉呈到了宮中。


    這渠道是李傑刻意給寇準留的,本來,這渠道是為了科舉改製的事留的。


    不過,這封信的內容和科舉改製卻沒什麽關係,反而和三司衙門有關。


    寇準也不知道從哪裏收到了風聲,知道了三司衙門準備在折支一事上做點文章。


    然後,他便書信一封,將此事捅到了李傑麵前。


    雖然折支的事不是李傑授意的,但折支比例提高確實能夠緩解一下明年的財政。


    所以,對於此事,李傑是準備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


    隻是,現在嘛,他卻不好這麽做了。


    看完信中的內容,劉娥啞然道。


    “這祖士衡,倒是個人才,竟然能想出這等辦法。”


    這話看起來像是誇讚,但若是結合劉娥的語氣,則是另外一番味道。


    顯然,劉娥心中是不怎麽讚同此事的。


    國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士大夫是國朝治理天下的根基,動了他們的利益,豈不是和國策背道而馳?


    緊接著,劉娥目光一轉,問起了李傑的意思。


    “官家打算怎麽處置?”


    “祖士衡本就是權三司使,明年若是非議太過,便讓他出知地方吧。”


    折支的事,李傑並不準備即刻糾正。


    繼續執行折支,倒不是因為李傑缺錢,他隻是想借著這個機會,試一試士大夫的成色。


    再過不久,他會讓皇城司散布一些‘國事艱難’的輿論。


    士大夫不是自覺與天子共治天下嗎?


    作為主人翁之一,家裏遇到困難了,是不是應該一起節衣縮食?


    如果連這點意識都沒有,還妄談共治天下?


    隻能同甘,不能共苦的,這種人,不配談論這些。


    “咱們是不是缺錢了?”


    劉娥聞言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合不合理,而是擔心起了財政。


    六月份的時候,劉娥便將內庫的管理權移正式交給了李傑,從那之後,她便不怎麽關注內庫的事了。


    可仔細一想,又不太對,移交內庫的時候,內庫裏的錢雖然談不上豐盈,但也絕對算不上短缺。


    哪怕加上西北的戰事,以及戰後的犒賞,也該餘下不少錢才是。


    “內庫餘錢還有很多,不缺錢。”


    “那折支的事?”


    “是這樣。”


    說著,李傑開始講解出其中的用意。


    聽完這段講述,劉娥遲遲沒有迴過神來,她有點轉不過來彎,為何要這麽做?


    試探這事,有必要嗎?


    萬一出了什麽意外,豈不是動搖國本?


    其實,劉娥不懂也很正常,畢竟她深受真宗的影響,而真宗又深受太宗影響。


    重文抑武,是趙宋一脈相承的基本國策。


    曆經三朝,到了劉娥這裏,她自然覺得這是應該的,是真理,是不可動搖的祖宗法度。


    但劉娥顯然不知道,重文抑武會結出什麽樣的惡果。


    一將無能,累死三軍!


    宋朝邊事不利,一半要歸咎於重文抑武的國策。


    立下赫赫戰功的名將狄青是怎麽死的?


    被罷免樞密使之後,憂懼而死!


    擔任樞密使期間,狄青犯下過什麽大錯嗎?


    沒有!


    錯就錯在他是武臣,而且是最底層的武人出身。


    所以,他深受文官集團的排擠。


    看完狄青的待遇,再看看另外一個人——韓琦。


    作為好水川之敗的首要關係人,因為韓琦的錯誤決定,直接葬送了上萬大軍的性命。


    犯下如此大錯的韓琦,最後還是一路出將入相,曆任三司使、樞密使、宰相。


    安卓蘋果均可。】


    一個沒犯過什麽大錯的臣子,最後憂懼而亡,一個葬送上萬大軍的人,卻一路官至宰輔。


    由此可見,宋朝的文武之禁有多嚴。


    這種現象若是不改變,未來即便沒有韓琦,也有李琦、張琦犯下同樣的錯誤。


    ……


    ……


    ……


    應天府。


    此時的範仲淹正在書房內奮筆疾書。


    縱觀官家登基後的舉措,惠民局,興修水利,更易茶法,裁冗兵,興學,蕭關之戰等等一係列的政策,這些朝政無一不印證著一個事實。


    官家睿哲明發,春秋已盛,太後當歸紐坤,官家當握乾綱!


    【太後受遺於先帝,擁扶聖躬,聽斷大政……今上春秋長,盡知天下情偽,宜躬攬朝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諸天萬界之大拯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放羊小星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放羊小星星並收藏諸天萬界之大拯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