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滿城盡是
“大海航行靠舵手,
萬物生長靠太陽,
雨露滋潤禾苗壯,
……
是不落的太陽,
魚兒離不開水呀,
瓜兒離不開秧,
……”
初夏的炎日再熱,也熱不過街頭巷尾的小孩們,他們穿著橄欖綠的君裝,從各大中高校出發,騎著自行車,成群結隊的出現。
一時間,城內的地痞流氓,無處藏身,昔日大名鼎鼎的頑主們,隻能往鄉下鑽。
看著那些熱情高漲的小孩們,李傑隻是避著遠遠的。
反正別人找不到他的麻煩。
他的出身,無可挑剔。
誰也找不出問題。
倒是潘亮那小子,天天跟著一批人,滿城亂竄。
陳家這邊,有陳福生做主,家裏的幾個孩子,一個都沒參與其中。
雖然陳福生的文化程度不高,但看過無數電影的老爺子,心裏有一本賬。
外界的風風雨雨,並沒有影響到陳家。
隔壁林家的情況,李傑不太清楚,但出門的時候,他削微觀察了一下,門頭緊閉。
不能出門,未嚐不是一件好事。
要是被拉上街,以林母的性子,恐怕後果難料。
這個老太太,自尊心極強。
在四九城逛了一大圈,臨近中午,李傑又重新迴到了家裏。
沒機會。
連黑市都沒找到。
想想也是,這種時候,還有誰敢明目張膽的搞資源互換,渾身精力無處發泄的小孩們,天天盯著。
甭說傍晚,就是半夜,估計也沒人敢搞那些。
不過。
黑市必然存在,畢竟,哪裏有需求,哪裏就有市場,隻是更加隱秘,以李傑現在的處境,應該很難找到。
中午吃完飯,李傑拎著熱好的饅頭、小菜跑去了西直門電影院。
給陳福生送飯。
60-70年代,不論是老陳的放映員職業,還是胡桂蘭的售貨員,全是個頂個的好職業。
前者,不止自己看電影不要錢,街坊鄰居也能沾沾光,不過,打那開始後,老陳有意識的減少了‘特權’的使用。
別說街坊鄰居,連家裏人看電影,都正經買票。
或者,趁著送飯的檔口,在放映室的小窗口看一看新放送的電影。
李傑對這個時代的電影不是很感興趣,不過,送飯的時候,他還是跟往常一樣,趴在小窗口看電影。
今天電影院放的是《沙家浜》。
京劇類電影。
“刁德一搞的什麽鬼花樣?
“他們到底是姓蔣還是姓汪?”
“我待要旁敲側擊將她訪。”
“我必須察言觀色把他防。”
看了一會,李傑便收迴了目光。
阿慶嫂、刁德一的演員演技、台詞都不錯,但樣板戲,也就那樣。
“怎麽?”
陳福生微笑道:“不好看?”
“節奏太慢了。”
聞言,陳福生笑而不語。
對孩子來說,這部戲確實不好看,但對他這樣的成年人來說,正合適。
“好啦,既然不想看,那就迴去吧。”
陳福生將飯盒交到李傑手上,順帶拍了拍他的肩膀。
“現在外麵亂糟糟的,別到處跑,最好在家呆著。”
“嗯。”
李傑連連點頭,不論是什麽年代,他都對那些事不太敢興趣。
走出電影院,順著新街口大街,一路往南,途中李傑又遇到不少雄赳赳氣昂昂的小孩們。
這幫小孩,精力無限多。
今天pao打這個,明天pao打那個,類似的情況,倒是讓李傑想起了大劉的一篇小說——《超新星紀元》。
在那篇小說的設定中,人類基因發生突變,所有13歲以上的人類,都會在一年後死亡。
全世界隻剩下13歲以下的孩子。
送完盒飯,李傑又獨自一人去了北海公園逛一逛。
昔日人流如織的公園,人流肉眼可見的變少了。
逛了一會,他找到一個樹蔭下的躺椅,一邊躺在椅子上,一邊想著接下來的規劃。
如今這個時代,真沒有特別好的手腕。
搞東西的本事,他不缺,但老陳家都是那種老實本分的人,那些東西帶迴去,給他們的不是驚喜。
而是驚嚇。
其實,即便他什麽都不做,老陳家也不至於過不下去。
放眼四九城,老陳家絕對算是中產。
街坊四鄰,都羨慕老兩口的職業。
等明年,他跟陳青都進廠上班,日子隻會越來越好。
不過。
陳煥下鄉的事,還是沒法阻止。
那是大勢。
去鄉下鍛煉鍛煉也好。
熬個幾年,等到高考恢複,考個大學,不難。
這小子從小到大的夢想就是當老師,估摸著還是會考師範學校。
至於他自己?
他不準備考大學。
這輩子,他準備做一個木雕師傅。
也可以是木匠。
靠手藝吃飯,安全。
他們即將去的工廠,也跟木匠沾點邊。
原劇中何大海結婚用的三十六條腿,全是自個打得。
每個年代都有各自的特色。
60-70年代,娶媳婦要的不是車子、房子、票子,而是六大件,即床、大衣櫃、五鬥櫃、梳妝台、沙發、桌椅。
所有的腿加起來,正好三十六條。
其實,60-70年代想要湊齊一套全新的六大件,也不容易。
絕大多數人,僅憑自己,很難湊齊全套木製家具。
當然。
蛇有蛇道,新的湊不齊,舊的也行。
或者缺幾件,也大差不差,床、大衣櫃、五鬥櫃、梳妝台湊齊,同樣可以找到媳婦。
李傑蘇醒之前就開始考慮六大件的問題。
十五六歲的毛頭小夥子,正值青春期,哪有不想姑娘的。
早點湊齊六大件,早點結婚,然後,老婆孩子熱炕頭。
很樸實的念頭。
古往今來,大部分的理想都是這個。
吃飽飯,有家,有妻女。
但,想要同時滿足這些條件,大部分時代都很難,當下,工人勉勉強強能同時完成這三項。
鐵飯碗嘛。
上工吃食堂,下工吃家裏。
就是工資低了一點。
三年學徒,工資隻有20塊不到,真正改善的是定量,隻要成了工人,各種票證、定量糧都會翻一番。
等等吧。
再過個大半年就能進廠,到時候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至於撿漏文物的事,李傑沒那個興趣。
好吧。
其實是沒錢,沒糧票,沒工業券……
啥都沒有。
“大海航行靠舵手,
萬物生長靠太陽,
雨露滋潤禾苗壯,
……
是不落的太陽,
魚兒離不開水呀,
瓜兒離不開秧,
……”
初夏的炎日再熱,也熱不過街頭巷尾的小孩們,他們穿著橄欖綠的君裝,從各大中高校出發,騎著自行車,成群結隊的出現。
一時間,城內的地痞流氓,無處藏身,昔日大名鼎鼎的頑主們,隻能往鄉下鑽。
看著那些熱情高漲的小孩們,李傑隻是避著遠遠的。
反正別人找不到他的麻煩。
他的出身,無可挑剔。
誰也找不出問題。
倒是潘亮那小子,天天跟著一批人,滿城亂竄。
陳家這邊,有陳福生做主,家裏的幾個孩子,一個都沒參與其中。
雖然陳福生的文化程度不高,但看過無數電影的老爺子,心裏有一本賬。
外界的風風雨雨,並沒有影響到陳家。
隔壁林家的情況,李傑不太清楚,但出門的時候,他削微觀察了一下,門頭緊閉。
不能出門,未嚐不是一件好事。
要是被拉上街,以林母的性子,恐怕後果難料。
這個老太太,自尊心極強。
在四九城逛了一大圈,臨近中午,李傑又重新迴到了家裏。
沒機會。
連黑市都沒找到。
想想也是,這種時候,還有誰敢明目張膽的搞資源互換,渾身精力無處發泄的小孩們,天天盯著。
甭說傍晚,就是半夜,估計也沒人敢搞那些。
不過。
黑市必然存在,畢竟,哪裏有需求,哪裏就有市場,隻是更加隱秘,以李傑現在的處境,應該很難找到。
中午吃完飯,李傑拎著熱好的饅頭、小菜跑去了西直門電影院。
給陳福生送飯。
60-70年代,不論是老陳的放映員職業,還是胡桂蘭的售貨員,全是個頂個的好職業。
前者,不止自己看電影不要錢,街坊鄰居也能沾沾光,不過,打那開始後,老陳有意識的減少了‘特權’的使用。
別說街坊鄰居,連家裏人看電影,都正經買票。
或者,趁著送飯的檔口,在放映室的小窗口看一看新放送的電影。
李傑對這個時代的電影不是很感興趣,不過,送飯的時候,他還是跟往常一樣,趴在小窗口看電影。
今天電影院放的是《沙家浜》。
京劇類電影。
“刁德一搞的什麽鬼花樣?
“他們到底是姓蔣還是姓汪?”
“我待要旁敲側擊將她訪。”
“我必須察言觀色把他防。”
看了一會,李傑便收迴了目光。
阿慶嫂、刁德一的演員演技、台詞都不錯,但樣板戲,也就那樣。
“怎麽?”
陳福生微笑道:“不好看?”
“節奏太慢了。”
聞言,陳福生笑而不語。
對孩子來說,這部戲確實不好看,但對他這樣的成年人來說,正合適。
“好啦,既然不想看,那就迴去吧。”
陳福生將飯盒交到李傑手上,順帶拍了拍他的肩膀。
“現在外麵亂糟糟的,別到處跑,最好在家呆著。”
“嗯。”
李傑連連點頭,不論是什麽年代,他都對那些事不太敢興趣。
走出電影院,順著新街口大街,一路往南,途中李傑又遇到不少雄赳赳氣昂昂的小孩們。
這幫小孩,精力無限多。
今天pao打這個,明天pao打那個,類似的情況,倒是讓李傑想起了大劉的一篇小說——《超新星紀元》。
在那篇小說的設定中,人類基因發生突變,所有13歲以上的人類,都會在一年後死亡。
全世界隻剩下13歲以下的孩子。
送完盒飯,李傑又獨自一人去了北海公園逛一逛。
昔日人流如織的公園,人流肉眼可見的變少了。
逛了一會,他找到一個樹蔭下的躺椅,一邊躺在椅子上,一邊想著接下來的規劃。
如今這個時代,真沒有特別好的手腕。
搞東西的本事,他不缺,但老陳家都是那種老實本分的人,那些東西帶迴去,給他們的不是驚喜。
而是驚嚇。
其實,即便他什麽都不做,老陳家也不至於過不下去。
放眼四九城,老陳家絕對算是中產。
街坊四鄰,都羨慕老兩口的職業。
等明年,他跟陳青都進廠上班,日子隻會越來越好。
不過。
陳煥下鄉的事,還是沒法阻止。
那是大勢。
去鄉下鍛煉鍛煉也好。
熬個幾年,等到高考恢複,考個大學,不難。
這小子從小到大的夢想就是當老師,估摸著還是會考師範學校。
至於他自己?
他不準備考大學。
這輩子,他準備做一個木雕師傅。
也可以是木匠。
靠手藝吃飯,安全。
他們即將去的工廠,也跟木匠沾點邊。
原劇中何大海結婚用的三十六條腿,全是自個打得。
每個年代都有各自的特色。
60-70年代,娶媳婦要的不是車子、房子、票子,而是六大件,即床、大衣櫃、五鬥櫃、梳妝台、沙發、桌椅。
所有的腿加起來,正好三十六條。
其實,60-70年代想要湊齊一套全新的六大件,也不容易。
絕大多數人,僅憑自己,很難湊齊全套木製家具。
當然。
蛇有蛇道,新的湊不齊,舊的也行。
或者缺幾件,也大差不差,床、大衣櫃、五鬥櫃、梳妝台湊齊,同樣可以找到媳婦。
李傑蘇醒之前就開始考慮六大件的問題。
十五六歲的毛頭小夥子,正值青春期,哪有不想姑娘的。
早點湊齊六大件,早點結婚,然後,老婆孩子熱炕頭。
很樸實的念頭。
古往今來,大部分的理想都是這個。
吃飽飯,有家,有妻女。
但,想要同時滿足這些條件,大部分時代都很難,當下,工人勉勉強強能同時完成這三項。
鐵飯碗嘛。
上工吃食堂,下工吃家裏。
就是工資低了一點。
三年學徒,工資隻有20塊不到,真正改善的是定量,隻要成了工人,各種票證、定量糧都會翻一番。
等等吧。
再過個大半年就能進廠,到時候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至於撿漏文物的事,李傑沒那個興趣。
好吧。
其實是沒錢,沒糧票,沒工業券……
啥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