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開了口,其他人也紛紛交待。
這下顧鳴總算明白了緣由。
說來說去還是那個妖女的主意,這妖女貌似當山大王來勁了,嫌手下太少不夠威風。
無意中獲知姑蘇府的官銀將押往京城,便讓陳天龍準備劫官銀。
一開始,陳天龍有些害怕,但又不敢違逆妖女的命令,加之貪婪的天性,終究還是精心挑選了三十餘人設伏,劫下了十萬兩官銀。
原本以為做的神不知鬼不覺。
等到風頭過去之後,便開始招兵買馬擴大山寨。
哪知禍從天降,招來了一大一小,還有一狐三煞星,將山寨攻破。
官銀就在山寨裏,不管藏的很巧妙。
如果不是他們自己交待,要讓顧鳴自己找,恐怕真的找不到。
他們將官銀藏在距離山寨數百米開外的一個樹林中。
挖了幾個大坑將箱子深埋,迴土之後又灑上枯枝腐葉,幾乎看不出什麽異樣來。
之後,顧鳴跑去挖開其中一處,果然,看到了裝官銀的箱子。
最後,顧鳴將小白狐暫時留下,讓它呆在樹林中看守官銀,他與千尋則押著以陳天龍為首的十幾個山匪下山而去。
一直押到距離最近的一個小鎮,顧鳴找到鎮裏的鄉紳,讓他們派人找地方先將山匪關押,並傳書府衙。
巧的是,剛剛安排妥當,卻又遇到了一個熟人:候三。
這家夥也帶了一個手下入了虎躍山搜尋線索,運氣好的話,說不定能立個奇功。
哪知冤家路窄,竟然在這裏遇上了顧鳴。
“顧班頭,真巧!”
一見顧鳴,候三先愣了愣,隨之皮笑肉不笑上前打招唿。
雖然他很不想主動打招唿,但沒辦法,二人雖同為班頭,但顧鳴卻是錦衣捕快,地位接近於捕頭,他又怎敢怠慢?
“嗬嗬,候班頭是不是找到線索了?”
“正在搜……看樣子,顧班頭一定有所收獲?”
候三下意識瞟向千尋。
心裏暗自嘀咕,出來查案還帶個小丫頭,當遊山玩水呢?
這時,一個鄉紳匆匆走了過來,衝著顧鳴施了一禮:“顧班頭,一切都安排妥當了,那些土匪全部被關押在一處地窖中,派了十幾個人看守。”
“土匪?”候三愣了愣,忍不住問:“什麽土匪?”
“這位……也是府衙來的捕爺?”
“不錯!”
“原來是這樣,這些土匪是顧班頭抓來的,說是天龍寨的。”
候三皺了皺眉,心裏隱隱有些不安。
他有一種直覺,這些土匪應該與劫銀案有關,否則顧鳴在這節骨上抓土匪做什麽?
於是便忍不住問:“顧班頭,這些土匪難不成……”
“不該你問的別問!”
顧鳴卻淡淡說了一句。
候三當即臉色一變,偏又不敢發作。
“幾位捕爺,我等備了一桌酒席,還請賞光喝上幾杯。”
顧鳴現在不能遠離,必須要在這裏等府衙的人,故此也沒有推卻。
候三急於了解內情,更不會離開。
席間,候三借故問了幾次,卻沒有得到有用的信息。
因為顧鳴根本就沒提過官銀的事,這些鄉紳自然也不清楚。
當晚,總捕頭劉晉親自率隊,帶了金不換等十餘人快馬加鞭先一步趕到。
另外一批人估計天亮之後趕到。
一見麵,劉晉便急急將顧鳴叫到一邊問道:“官銀真的找到了?”
“沒錯,屬下親眼所見。”
親耳所聞,劉晉可謂是即激動,又震驚。
“你到底是怎麽辦到的?”
“嗬嗬,說起來也是運氣,這幫山匪四處擄人,屬下追蹤了一番,便摸到了他們的窩點……”
顧鳴說的倒是挺輕鬆,但劉晉聽起來可不輕鬆。
獨闖匪窩,這需要多大的勇氣與本事?
最終,不勝感慨地拍了拍顧鳴的肩:“如果找迴官銀,你小子就等著朝廷的重賞吧。”
“多謝總捕頭吉言。”
“好了,留兩個人看守人犯,其他人隨本捕頭上山!”
最終,候三被留了下來……
來到山上,顧鳴便帶著一眾人開挖。
官銀一共藏了四處,按照那些土匪所留下的暗記,一一順利找到。
劉晉清點了一番,不由激動道:“太好了,太好了,數目全對,顧鳴,你這次真的立大功了!”
“本捕頭沒看錯你,派你出來是對的!”
金不換也不勝感慨道。
其他隨行之人也紛紛上前道賀。
要知道,找迴失劫的官銀,不僅為朝廷挽迴了十萬兩銀子的損失,更重要的是為朝廷挽迴了一個臉麵。
同時也給一些宵小之輩一個震懾。
找迴官銀,皆大歡喜。
找不迴,不說血流成河,但也不知有多少人要受到牽連。
丟官的丟官,查辦的查辦。
等到第二批人趕來之後,一行人將官銀抬下山先守著。
之後,府衙會另派押運官運與官兵前來接收,繼續押送京城。
這一次,府衙的動作很快,日落前,便有數百官兵浩浩蕩蕩而來。
包括府衙幾個要員也趕來了,其中便包括馬正修、畢安寧。
馬正修喜氣洋洋,一見麵便猛誇了顧鳴一番。
畢安寧雖然也麵帶笑容,但卻顯的有些僵直。畢竟,顧鳴乃是馬正修一係的人。
不難想像,經過這件事之後,馬正修的籌碼可就比他多了……
等到官銀交接完畢,雙方互換公文之後,顧鳴等人沒再停留,連夜返程。
僅過兩天,朝廷的嘉獎令下來了。
論功行賞。
姑蘇府衙因及時找迴失劫的官銀,相關官員記上一功。
姑蘇府刑捕房相關人員分別記上一功。
其中,對顧鳴單獨作出了嘉獎。
記大功,賞黃金百兩,佩刀一把。
記大功,黃金百兩且不說,佩刀可就有講究了。
不僅麵上有光,而且佩刀上有特殊的銘記,代表著一種無上的榮耀,代表著朝廷的認可。
有點類似於尚方寶劍的意思。
整個刑捕房,連三大捕頭都沒有獲此殊榮,也就隻有總捕頭劉晉有一把朝廷賜的佩刀。
有了這把佩刀,再加上錦衣捕快的身份,不誇張地說,顧鳴的身份已經與捕頭不相上下。
甚至,在名望上還要略高一些。
當然,顧鳴也不會因此而滿足。畢竟,就算讓他當上總捕頭又如何?
終究還是個史,而非朝廷命官。
隻有進入神策府,才會有騰飛的機會。
這下顧鳴總算明白了緣由。
說來說去還是那個妖女的主意,這妖女貌似當山大王來勁了,嫌手下太少不夠威風。
無意中獲知姑蘇府的官銀將押往京城,便讓陳天龍準備劫官銀。
一開始,陳天龍有些害怕,但又不敢違逆妖女的命令,加之貪婪的天性,終究還是精心挑選了三十餘人設伏,劫下了十萬兩官銀。
原本以為做的神不知鬼不覺。
等到風頭過去之後,便開始招兵買馬擴大山寨。
哪知禍從天降,招來了一大一小,還有一狐三煞星,將山寨攻破。
官銀就在山寨裏,不管藏的很巧妙。
如果不是他們自己交待,要讓顧鳴自己找,恐怕真的找不到。
他們將官銀藏在距離山寨數百米開外的一個樹林中。
挖了幾個大坑將箱子深埋,迴土之後又灑上枯枝腐葉,幾乎看不出什麽異樣來。
之後,顧鳴跑去挖開其中一處,果然,看到了裝官銀的箱子。
最後,顧鳴將小白狐暫時留下,讓它呆在樹林中看守官銀,他與千尋則押著以陳天龍為首的十幾個山匪下山而去。
一直押到距離最近的一個小鎮,顧鳴找到鎮裏的鄉紳,讓他們派人找地方先將山匪關押,並傳書府衙。
巧的是,剛剛安排妥當,卻又遇到了一個熟人:候三。
這家夥也帶了一個手下入了虎躍山搜尋線索,運氣好的話,說不定能立個奇功。
哪知冤家路窄,竟然在這裏遇上了顧鳴。
“顧班頭,真巧!”
一見顧鳴,候三先愣了愣,隨之皮笑肉不笑上前打招唿。
雖然他很不想主動打招唿,但沒辦法,二人雖同為班頭,但顧鳴卻是錦衣捕快,地位接近於捕頭,他又怎敢怠慢?
“嗬嗬,候班頭是不是找到線索了?”
“正在搜……看樣子,顧班頭一定有所收獲?”
候三下意識瞟向千尋。
心裏暗自嘀咕,出來查案還帶個小丫頭,當遊山玩水呢?
這時,一個鄉紳匆匆走了過來,衝著顧鳴施了一禮:“顧班頭,一切都安排妥當了,那些土匪全部被關押在一處地窖中,派了十幾個人看守。”
“土匪?”候三愣了愣,忍不住問:“什麽土匪?”
“這位……也是府衙來的捕爺?”
“不錯!”
“原來是這樣,這些土匪是顧班頭抓來的,說是天龍寨的。”
候三皺了皺眉,心裏隱隱有些不安。
他有一種直覺,這些土匪應該與劫銀案有關,否則顧鳴在這節骨上抓土匪做什麽?
於是便忍不住問:“顧班頭,這些土匪難不成……”
“不該你問的別問!”
顧鳴卻淡淡說了一句。
候三當即臉色一變,偏又不敢發作。
“幾位捕爺,我等備了一桌酒席,還請賞光喝上幾杯。”
顧鳴現在不能遠離,必須要在這裏等府衙的人,故此也沒有推卻。
候三急於了解內情,更不會離開。
席間,候三借故問了幾次,卻沒有得到有用的信息。
因為顧鳴根本就沒提過官銀的事,這些鄉紳自然也不清楚。
當晚,總捕頭劉晉親自率隊,帶了金不換等十餘人快馬加鞭先一步趕到。
另外一批人估計天亮之後趕到。
一見麵,劉晉便急急將顧鳴叫到一邊問道:“官銀真的找到了?”
“沒錯,屬下親眼所見。”
親耳所聞,劉晉可謂是即激動,又震驚。
“你到底是怎麽辦到的?”
“嗬嗬,說起來也是運氣,這幫山匪四處擄人,屬下追蹤了一番,便摸到了他們的窩點……”
顧鳴說的倒是挺輕鬆,但劉晉聽起來可不輕鬆。
獨闖匪窩,這需要多大的勇氣與本事?
最終,不勝感慨地拍了拍顧鳴的肩:“如果找迴官銀,你小子就等著朝廷的重賞吧。”
“多謝總捕頭吉言。”
“好了,留兩個人看守人犯,其他人隨本捕頭上山!”
最終,候三被留了下來……
來到山上,顧鳴便帶著一眾人開挖。
官銀一共藏了四處,按照那些土匪所留下的暗記,一一順利找到。
劉晉清點了一番,不由激動道:“太好了,太好了,數目全對,顧鳴,你這次真的立大功了!”
“本捕頭沒看錯你,派你出來是對的!”
金不換也不勝感慨道。
其他隨行之人也紛紛上前道賀。
要知道,找迴失劫的官銀,不僅為朝廷挽迴了十萬兩銀子的損失,更重要的是為朝廷挽迴了一個臉麵。
同時也給一些宵小之輩一個震懾。
找迴官銀,皆大歡喜。
找不迴,不說血流成河,但也不知有多少人要受到牽連。
丟官的丟官,查辦的查辦。
等到第二批人趕來之後,一行人將官銀抬下山先守著。
之後,府衙會另派押運官運與官兵前來接收,繼續押送京城。
這一次,府衙的動作很快,日落前,便有數百官兵浩浩蕩蕩而來。
包括府衙幾個要員也趕來了,其中便包括馬正修、畢安寧。
馬正修喜氣洋洋,一見麵便猛誇了顧鳴一番。
畢安寧雖然也麵帶笑容,但卻顯的有些僵直。畢竟,顧鳴乃是馬正修一係的人。
不難想像,經過這件事之後,馬正修的籌碼可就比他多了……
等到官銀交接完畢,雙方互換公文之後,顧鳴等人沒再停留,連夜返程。
僅過兩天,朝廷的嘉獎令下來了。
論功行賞。
姑蘇府衙因及時找迴失劫的官銀,相關官員記上一功。
姑蘇府刑捕房相關人員分別記上一功。
其中,對顧鳴單獨作出了嘉獎。
記大功,賞黃金百兩,佩刀一把。
記大功,黃金百兩且不說,佩刀可就有講究了。
不僅麵上有光,而且佩刀上有特殊的銘記,代表著一種無上的榮耀,代表著朝廷的認可。
有點類似於尚方寶劍的意思。
整個刑捕房,連三大捕頭都沒有獲此殊榮,也就隻有總捕頭劉晉有一把朝廷賜的佩刀。
有了這把佩刀,再加上錦衣捕快的身份,不誇張地說,顧鳴的身份已經與捕頭不相上下。
甚至,在名望上還要略高一些。
當然,顧鳴也不會因此而滿足。畢竟,就算讓他當上總捕頭又如何?
終究還是個史,而非朝廷命官。
隻有進入神策府,才會有騰飛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