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兄這麽說就不對了,”唐雲抬手捏了下鼻子,笑笑道,“今兒小生高興,咱們隻說高興事,那些不痛快不提也罷!”


    想離開長安?


    皇帝老兒答應了麽?


    即便皇帝老兒答應了,本公子也沒發話了!本公子不同意,你就想走?


    門都沒有!李白的事,唐雲的確想了不止一次了,既然他來到了大唐,勢必要改變一些人的命運。


    自己有幸成為先知,那也得不對得起老天的這份恩賜不是!沒錯,唐雲覺著自己應該站出來為李白說話,為李白謀劃,助這位天才詩人實現自己的抱負,讓他那滿腹經綸有用武之地。


    逍遙堂內,三人談笑風聲,李白比杜甫大十餘歲,而杜甫也比唐雲大了十餘歲,但這三人似乎全無隔閡,可以說是相談甚歡。


    杜甫對樂遊山莊的茶讚不絕口,李白卻說相對於茶,唐氏燒酒和川味美食才是關中一絕。


    唐氏燒酒,詩聖在詩仙那裏早已品嚐過了,川味美食,詩聖在李白那裏卻是沒機會品嚐,因此在入席之前,他腦海中早已浮想聯翩了。


    待到入了席,拿起紅木筷子夾起一塊迴鍋肉放入嘴裏,詩聖才算是真正體會到了什麽叫做人間至味。


    但這種美妙滋味,就連詩聖都一時難以找到最恰當的譬喻,隻是突然就想起了南朝江淹的《別賦》,其中有佳句雲“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此句曆來被文人騷們奉為佳句,而此時杜甫卻想對此句略作修改,“煥然銷魂者,唯川味而已矣”!此句一出,立時惹得唐雲和李白大笑不止!唐雲心道大詩聖也沒他想象中那麽古板嘛,這不挺風趣的嘛!“杜兄此句改得實在是妙,”李白哈哈笑道,“此句拿來為川味做譬喻,再恰當不過了。


    然杜兄未必想得到,時下市井有一諺,說的卻是唐氏燒酒,杜兄必定未曾聽過!”


    “哦?”


    杜甫笑問道,“還請李兄明示!”


    “不怕張弓拔刀,唯畏唐氏香醪!”


    李白手撫美髯,哈哈笑說道,“杜兄,此句雖是手市井之諺,然拿來為唐氏燒酒做喻,怕也再不出比這更好的一句了!”


    “甚妙!”


    杜甫拊掌一笑,把目光投向唐雲,“雲郎當真乃我大唐奇才,不僅詩書畫三絕,就是廚藝、釀酒也是冠絕天下,實是後生可畏啊!”


    “哪裏,哪裏!”


    詩仙和詩聖聯袂誇讚,唐雲心中大是快活,高舉酒盅,笑勸道:“來,飲滿此杯!太白兄有言在先,今日不醉不歸,小弟豈敢不從?


    我樂遊山莊,有的是好茶好酒,兩位兄長今日須得一醉方休才好!”


    李白出身商賈之家,杜甫卻絕對是名門之後,祖父杜審言乃是近體詩的奠基者,唐高宗朝的一代文宗。


    唐玄宗宰相,封許國公,善於文學,與燕國公張說齊名,時稱“燕許大手筆”杜甫自小就十分尊崇祖父,他自己有詩為證,“吾祖詩冠古,同年蒙主恩”,他以祖父為楷模,立誌要成為大唐一代文宗。


    可惜他年幼時家遭變故,並沒有過上什麽好日子,如今就連謀個一官半職都成奢望了。


    李白比杜甫先一步入長安,二人都曾向同一人投贈詩卷,希圖得到那人的愛賞,從而向李隆基舉薦,步入仕途。


    那人名喚張垍,翰林學士,乃是大唐駙馬爺,駙馬都尉,李隆基第八女興信公主的丈夫。


    興信公主深得李隆基寵愛,比之太華公主,有過之而無不及。


    寵到什麽程度呢?


    為了能日日見到自己的女兒和女婿,皇帝老兒特許女兒女婿在宮內興建內宅,讓他們住在禁內,而不是像其他公主那般隻要出降都必須隨夫住在皇城之外。


    張垍此人也是當朝文學名士,雖然名氣比李白杜甫小很多,但仍是以文名世。


    自從娶了公主當上了駙馬,張垍入了翰林,皇帝的很多詔書就是他親筆擬寫的。


    換言之,與張垍相比,唐雲在皇帝眼裏還真算不上什麽,雖說貴妃娘娘對張垍頗為不喜,但大唐畢竟還是皇帝老兒說了算的。


    當年李白在台玉真公主位於終南山上的別館初次見到張垍,發現張垍不僅生得儀表堂堂,而且談吐風雅,李白對張垍可謂是一見傾心。


    當時正值連綿陰雨天氣,李白被困在玉真公主別館,幸而與張垍相識,倆人常常促膝相談、抵足而眠,可謂是一見如故。


    當李白得知張垍是大唐的駙馬爺時,心中更是欣喜不已,他將精心裝裱的試卷投贈於張垍,拜托張垍向朝廷和聖上引薦。


    張垍滿口答應,李白深信不疑,爾後二人下山入城,李白於長安賃屋而居,期盼著張垍為他帶來好消息。


    可是,等了一旬又一旬,等一月又一月,好消息卻遲遲沒有來到。


    張垍住在禁內,李白又拜望無門,隻能苦苦等待。


    他托賀知章打探,卻隻得到了屈指可數的寥寥幾個字——“凡事講究機緣,李兄勿要操之過急”!賀知章為官清廉,高風亮節,對李白的才華十分欣賞,倆人花間一壺酒,舉杯邀明月,無話不談。


    賀知章告訴李白,勿要將希望全寄托在張垍身上,李白聽出賀老話中有弦外之音,在李白的追問之下,賀老告訴他張垍此人雖有些文才,品行卻是不敢恭維,不能太過相信他了。


    時任禮部侍郎的賀知章,已是七十高齡的老人,早已萌生了致仕歸老的念頭。


    他答應李白,尋找機會向皇帝舉薦他入朝為官。


    實際上,賀知章當時並不希望李白進入阿諛爾炸的朝廷,老人家慧眼如炬,他知道李白的性情即便得了官,也未必能做得久。


    自從張九齡罷相後,老人家就對皇帝和朝廷頗多失望,也早已厭倦了官場的勾心鬥角。


    張九齡罷相後,李林甫取而代之,成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當朝宰輔。


    在賀知章看來,李林甫此人貌似忠厚,實則奸詐無比。


    一旦政務大全落在李林甫手上,朝廷將是一片烏煙瘴氣。


    事實果然不出賀老預料,李林甫心胸狹隘,睚眥必報,妒賢嫉能,為了排除異己,無所不用極其,任用奸佞之輩如吉溫、羅希奭,專門對付政敵,落入他二人之手的忠良之士,沒一個或者逃脫災厄的,時人稱此二人為“羅鉗吉網”。


    如今吉溫從京兆府法曹參軍擢升為戶部郎中兼侍禦史了,羅希奭也是殿中侍禦史,皆是李林甫任人唯親,大力擢升親信,排除異己,鞏固自己的地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之首席美食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畫不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畫不成並收藏大唐之首席美食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