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非是自西域來的坐塌案子麽?”
李騰空轉臉看著唐雲問道。
“也不是,”唐公子嗬嗬笑道,“皆是小生讓木匠按圖紙所製……”“圖紙從何而來?”
“小生所繪。”
李騰空十分驚訝,道:“如此說來,這些坐塌高案豈不是都是出自公子之手?”
“算是吧!”
唐雲哈哈一笑,伸手指著那靠背椅道,“青蓮,不過那不能再叫坐塌了,應當叫做椅子!”
“椅子?”
李騰空眨眨眼睛,“此名甚是新奇!公子當真是巧思!青蓮若是沒猜錯的話,七碗茶門上的墨跡都是公子的親筆吧?”
“獻醜了獻醜了!”
唐雲笑著拱拱手。
李騰空手中的白麈輕晃,笑而不語,但心下卻帶著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歡喜。
一種讓她自己都微微感覺有些詫異的歡喜。
“公子,這些可都是你製的折扇?”
下一瞬息,李騰空就抬腳往書案前奔去。
唐公子跟上去,笑道:“讓青蓮見笑了。”
李騰空拿起桌上的折扇,逐一鑒賞起來,她看得很仔細,心中的那份喜悅卻是愈來越濃。
直到和仲子領著香玉將香茗茶果送上來,唐公子伸手請李騰空嚐嚐七碗茶的茶和點心。
實際上,紅豆酥餅的名氣,李騰空早有所聞,也常吃,時不時都會遣人去新豐買了拿迴長安。
但目下擱在案頭的那一碟紅豆酥餅,在她眼前裏卻顯得很不尋常,心下暗道應當比我買迴來的那些更美味才是。
雖說無論是李騰空著人買迴來的,還是目下擺在案頭的,都是出自紅豆坊的病,但李騰空卻是嚐出了不一樣的味道。
“味道的確是更美些!”
唐公子有些茫然地道:“啊……”李騰空卻隻是莞爾一笑,不肯再言語了。
“唉,讀書讀得好餓,本小姐也是吃它兩枚才是!”
安碧如笑著走上前來。
“咦,你怎麽還沒走?”
唐雲一臉驚訝。
聽唐公子這話,又見他那神色,安小姐大為光火,但畢竟是有外人在,也不能過於粗暴,不可讓外人看了笑話去。
安小姐臉上笑眯眯地,伸手拿起一枚紅豆餅,送到嘴邊咬了一口,爾後照唐雲腳背上就是一腳踩了下去,且還用力碾了一碾。
“啊……”唐公子痛得險些跳將起來。
“咦,唐掌櫃你好生奇怪,方才還有說有笑,突然這是咋的啦?”
安小姐卻是躲在了一旁,邊吃餅邊欣賞著唐雲的痛苦。
唐公子伸手怒指她:“安碧如你好……”狠心!“小女子哪有那麽好?”
安小姐忸怩作態,勾下頭,一臉羞赧,“公子怕是謬讚了!公子,你可別隻顧著小女子,李宰輔的千金在此,你可不要失禮噢!”
“這筆賬我記下了!”
唐雲恨恨地說道。
“公子要記賬啊?
要不小女子叫粽子將七碗茶的賬簿都拿來呢?”
安碧如眨巴地眼睛笑問道。
“公子,你無礙吧?”
李騰空並沒有看到安小姐的小動作,見唐公子腳下直打哆嗦,嘴上倒吸涼氣,一臉愕然地抬起頭來。
“無妨,無妨,”唐公子笑容可掬,咬牙切齒地道,“來日方長。”
“沒勁!二位從容敘話,小女子先行告退了。”
安小姐看也不看唐雲一眼,腳步輕盈地徑直出了書齋。
安小姐以為自己可以瀟灑地一去不返,可剛走出聽雪齋,腳步驀地一頓,爾後陡然一轉,但卻不是重迴書齋,而是貓著腰、躡手躡腳地跑到軒窗下,側耳細聽書齋內的動靜。
而書齋內,唐雲和李騰空正是相談甚歡,話頭早已從折扇轉移到了到了如今的這場肆虐長安城的瘟疫。
這也是二人約見的根本因由,是李騰空率先提出要前來七碗茶,唐雲還勸說她最好不要輕易出門,唐雲擔心李騰空因此而染上瘧疾,那李林甫勢必會降罪於他,被一個大奸相盯上,他還能活麽?
李騰空卻執意要來七碗茶,自從賽詩會那晚,她就想到七碗茶看看,且這種想法愈來愈強烈,以至於她被這個念頭攪和得有些寢室難安。
必須往七碗茶一行,她的心才會再次恢複寧靜。
“青蓮,我覺著這場瘟疫來勢如此兇猛,八成與赤白痢大有關係!若欲遏製這場瘟疫,針對瘧疾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對付赤白痢。
小生愚見,不知青蓮以為如何?”
唐公子道出了這些日子觀察和研究的最終結論,這所謂的赤白痢,唐雲經過仔細觀察,認為就是二十一世紀的細菌病毒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所引起的一種爆發型急性痢疾。
典型特征是粘液膿血便,兼有發熱、腹痛等伴隨症狀,起病急,病來如山倒,常發生驚厥及休克,易致死亡。
在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代,雖然醫家都知道赤白痢的可怕性,但卻無法知曉造成赤白痢的元兇就是痢疾杆菌。
唐雲心中明白,嘴上卻對痢疾杆菌隻字不提,隻因他知道即便他說了,李騰空也不會明白。
“不錯,”興許是提到了赤白痢,李騰空便放下了手中紅豆餅,抬頭注視著唐雲,“青蓮不出齋堂半步,然從舍弟口中得知了許多外頭的疫情,此番瘟疫肆虐當是虐痢同犯,遂才一發而不可收拾!公子所言甚是,要遏製這場瘟疫,須得瘧痢同治才是!”
“看來是英雄所見略同了。”
唐公子點頭,笑嗬嗬地道,“瘟疫猶如洪水猛虎,要截住這洪水肆虐,還須截斷源頭才是!”
唐雲認為這才是重中之重,才是根本,洪水的源頭未能截斷,縱使是千萬人在下遊拿拿盆子舀水,也不可能阻止洪水的洶湧勢頭。
“哦?”
李騰空既好奇又有些疑惑,“不知公子所說源頭為何?”
李騰空是唐人,那麽她的眼界和學識,就不可能超越時代的界限,唐代的醫家都以為無論是瘧疾乃是因濕燉賭氣所致,《黃帝內經》曰:夫百病之生也,皆生於風寒暑濕燥火,以之化之變也。
李騰空轉臉看著唐雲問道。
“也不是,”唐公子嗬嗬笑道,“皆是小生讓木匠按圖紙所製……”“圖紙從何而來?”
“小生所繪。”
李騰空十分驚訝,道:“如此說來,這些坐塌高案豈不是都是出自公子之手?”
“算是吧!”
唐雲哈哈一笑,伸手指著那靠背椅道,“青蓮,不過那不能再叫坐塌了,應當叫做椅子!”
“椅子?”
李騰空眨眨眼睛,“此名甚是新奇!公子當真是巧思!青蓮若是沒猜錯的話,七碗茶門上的墨跡都是公子的親筆吧?”
“獻醜了獻醜了!”
唐雲笑著拱拱手。
李騰空手中的白麈輕晃,笑而不語,但心下卻帶著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歡喜。
一種讓她自己都微微感覺有些詫異的歡喜。
“公子,這些可都是你製的折扇?”
下一瞬息,李騰空就抬腳往書案前奔去。
唐公子跟上去,笑道:“讓青蓮見笑了。”
李騰空拿起桌上的折扇,逐一鑒賞起來,她看得很仔細,心中的那份喜悅卻是愈來越濃。
直到和仲子領著香玉將香茗茶果送上來,唐公子伸手請李騰空嚐嚐七碗茶的茶和點心。
實際上,紅豆酥餅的名氣,李騰空早有所聞,也常吃,時不時都會遣人去新豐買了拿迴長安。
但目下擱在案頭的那一碟紅豆酥餅,在她眼前裏卻顯得很不尋常,心下暗道應當比我買迴來的那些更美味才是。
雖說無論是李騰空著人買迴來的,還是目下擺在案頭的,都是出自紅豆坊的病,但李騰空卻是嚐出了不一樣的味道。
“味道的確是更美些!”
唐公子有些茫然地道:“啊……”李騰空卻隻是莞爾一笑,不肯再言語了。
“唉,讀書讀得好餓,本小姐也是吃它兩枚才是!”
安碧如笑著走上前來。
“咦,你怎麽還沒走?”
唐雲一臉驚訝。
聽唐公子這話,又見他那神色,安小姐大為光火,但畢竟是有外人在,也不能過於粗暴,不可讓外人看了笑話去。
安小姐臉上笑眯眯地,伸手拿起一枚紅豆餅,送到嘴邊咬了一口,爾後照唐雲腳背上就是一腳踩了下去,且還用力碾了一碾。
“啊……”唐公子痛得險些跳將起來。
“咦,唐掌櫃你好生奇怪,方才還有說有笑,突然這是咋的啦?”
安小姐卻是躲在了一旁,邊吃餅邊欣賞著唐雲的痛苦。
唐公子伸手怒指她:“安碧如你好……”狠心!“小女子哪有那麽好?”
安小姐忸怩作態,勾下頭,一臉羞赧,“公子怕是謬讚了!公子,你可別隻顧著小女子,李宰輔的千金在此,你可不要失禮噢!”
“這筆賬我記下了!”
唐雲恨恨地說道。
“公子要記賬啊?
要不小女子叫粽子將七碗茶的賬簿都拿來呢?”
安碧如眨巴地眼睛笑問道。
“公子,你無礙吧?”
李騰空並沒有看到安小姐的小動作,見唐公子腳下直打哆嗦,嘴上倒吸涼氣,一臉愕然地抬起頭來。
“無妨,無妨,”唐公子笑容可掬,咬牙切齒地道,“來日方長。”
“沒勁!二位從容敘話,小女子先行告退了。”
安小姐看也不看唐雲一眼,腳步輕盈地徑直出了書齋。
安小姐以為自己可以瀟灑地一去不返,可剛走出聽雪齋,腳步驀地一頓,爾後陡然一轉,但卻不是重迴書齋,而是貓著腰、躡手躡腳地跑到軒窗下,側耳細聽書齋內的動靜。
而書齋內,唐雲和李騰空正是相談甚歡,話頭早已從折扇轉移到了到了如今的這場肆虐長安城的瘟疫。
這也是二人約見的根本因由,是李騰空率先提出要前來七碗茶,唐雲還勸說她最好不要輕易出門,唐雲擔心李騰空因此而染上瘧疾,那李林甫勢必會降罪於他,被一個大奸相盯上,他還能活麽?
李騰空卻執意要來七碗茶,自從賽詩會那晚,她就想到七碗茶看看,且這種想法愈來愈強烈,以至於她被這個念頭攪和得有些寢室難安。
必須往七碗茶一行,她的心才會再次恢複寧靜。
“青蓮,我覺著這場瘟疫來勢如此兇猛,八成與赤白痢大有關係!若欲遏製這場瘟疫,針對瘧疾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對付赤白痢。
小生愚見,不知青蓮以為如何?”
唐公子道出了這些日子觀察和研究的最終結論,這所謂的赤白痢,唐雲經過仔細觀察,認為就是二十一世紀的細菌病毒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所引起的一種爆發型急性痢疾。
典型特征是粘液膿血便,兼有發熱、腹痛等伴隨症狀,起病急,病來如山倒,常發生驚厥及休克,易致死亡。
在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代,雖然醫家都知道赤白痢的可怕性,但卻無法知曉造成赤白痢的元兇就是痢疾杆菌。
唐雲心中明白,嘴上卻對痢疾杆菌隻字不提,隻因他知道即便他說了,李騰空也不會明白。
“不錯,”興許是提到了赤白痢,李騰空便放下了手中紅豆餅,抬頭注視著唐雲,“青蓮不出齋堂半步,然從舍弟口中得知了許多外頭的疫情,此番瘟疫肆虐當是虐痢同犯,遂才一發而不可收拾!公子所言甚是,要遏製這場瘟疫,須得瘧痢同治才是!”
“看來是英雄所見略同了。”
唐公子點頭,笑嗬嗬地道,“瘟疫猶如洪水猛虎,要截住這洪水肆虐,還須截斷源頭才是!”
唐雲認為這才是重中之重,才是根本,洪水的源頭未能截斷,縱使是千萬人在下遊拿拿盆子舀水,也不可能阻止洪水的洶湧勢頭。
“哦?”
李騰空既好奇又有些疑惑,“不知公子所說源頭為何?”
李騰空是唐人,那麽她的眼界和學識,就不可能超越時代的界限,唐代的醫家都以為無論是瘧疾乃是因濕燉賭氣所致,《黃帝內經》曰:夫百病之生也,皆生於風寒暑濕燥火,以之化之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