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郎可應允了?”


    楊玉環心下一喜,問道。


    “這倒沒有!”


    李隆基搖搖頭,一副智珠在握的架勢說道,“不過,我諒他肯定同意入京!”


    “陛下,臣妾鬥膽說一句,”楊玉環看著李隆基的眼睛,道,“臣妾記得李供奉曾有言,道是雲郎生性灑脫不羈,無心科舉,隻求過平安快樂的生活。


    陛下,您想啊,雲郎天賦異稟,若是熱衷科舉,以他的聰明頭腦,即便不能考中狀元,榜上有名,那是不難的!”


    “哦?”


    這話倒大大出乎了李隆基的預料,“李供奉當真是這麽說的麽?”


    “臣妾豈敢欺瞞陛下,還請陛下三思才是!”


    楊玉環抬手理了理滿頭的烏雲,俯首說道。


    “這小子倒是很有性子啊!”


    李隆基把目光投向行在最前頭的唐雲,心下很有些不舒服,“他越是桀驁不馴,朕就愈發想要馴服這頭初生牛犢!”


    楊玉環眨眨眼睛道:“陛下您……”“好了,”李隆基笑著擺擺手,“此事咱們迴頭再議,目下還是遊山玩水最緊要是不是?


    走!”


    說著李隆基一抖韁繩,催動他的寵騎“照夜白”向馳去。


    心下惡狠狠地道“臭小子,你等著,朕非要把你弄到眼皮底下去不可!待到你入尚食局,看你還怎麽跳騰,朕連世上最烈的馬都能馴服,就不信馴服不了你!”


    唐家雖然是後來搬到石竹村去定居的,可唐雲卻可算得上是從小在石竹村長大的。


    石竹村距鳳凰眼和鸚鵡穀都極近,小時候他和石大壯經常跑到鳳凰原上去撒野。


    可以這麽說,鳳凰原和鸚鵡穀便是他們的兒童樂園,因此他們對彼間的地形極為熟悉,閉著眼睛上下山都不成問題。


    唐雲原本想利用自己對地形的熟悉,教訓教育李隆基,尤其是鸚鵡穀,地形頗為複雜,如果沒有熟人帶路,初來乍到者很容易在其中迷失方向。


    但想了想,唐雲也就作罷了。


    他討厭那風流老頭不假,可對老頭兒那天姿國色的小妾卻是極有好感。


    直白地說,就是唐雲看楊玉環很順眼,楊玉環身邊那兩個侍女張雲容和謝阿蠻也都很可愛。


    就連那念奴也是十分可愛的,算起來,除了那老頭兒讓他不喜之外,似乎其他人都很好。


    那老頭和自己的小妾形影不離,教訓老頭兒,他的小妾自然也難以幸免。


    這才是唐雲作罷的根本原因。


    鳳凰原之所以有名,一來是因為風景這邊獨好,二來便是與那關於鳳凰的傳說有關。


    相傳從前山上有很多鳳凰,鳳凰是祥兆,如果一個地方本無鳳凰,後來來了鳳凰,這便叫做鳳凰來儀。


    這是極好的祥照,如果發生在皇宮,皇帝老兒一定會大做文章,要將此事昭告天下百姓。


    實際上就是一種炫耀,告訴天下老百香這是他聖恩浩蕩,感天動地,所以才會出現鳳凰來儀的祥照。


    當這鬼話也隻能騙騙是天下百姓,騙不了唐雲,鳳凰來儀本是子虛烏有之事,世上根本就沒鳳凰這種鳥。


    鳳凰和龍這兩種東西,可謂是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來,廣為流傳的兩個天大的謊言。


    人們都是喜新厭舊的,再美的風景,看久了,滿足了好奇心後,最初的興致很快就會變得索然。


    這就像一道菜再可口,吃得多了,也就膩了。


    既然來了,唐雲也沒有懈怠,算是盡到了一個“導遊”應盡的職責,亦或者說他盡到了地主的本分。


    京師的豪貴到新豐來獵奇,一年四季,年年都有,對唐雲而言,老頭兒隻是其中一個。


    不是圖個新鮮又是什麽呢?


    走馬觀花而已。


    鳳凰原和鸚鵡穀真正的美,隻有像他和石大壯這種在此間久住的人們才會懂得。


    可話說迴來了,真正懂得的人們卻沒有時間遊山玩水。


    即便是大唐盛世,老百姓也得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一年到頭難得清閑,隻是為了填飽肚子而已。


    實際上,大唐真正的太平盛世已然成為過往,如今不過是徒一個錦繡的氣象罷了。


    在歌舞升平的表麵之下,其實早已暗流湧動,李隆基好大喜功,窮兵黷武,連連征戰,白居易筆下的《新豐折臂翁》的悲劇已經在上演了。


    打仗那麽容易?


    光是軍餉就是一筆沉重的負擔,朝廷的負擔,最終都要悉數轉嫁到老百姓頭上。


    加之,如今李隆基沉浸在傷老的感慨之中無法自拔,決定提前“退休”養老。


    既然要好好享受一下晚年生活,卻不甘心去做太上皇,對那高高在上寶座戀戀不舍。


    以至於太子李亨都快要挺不住了,曆史證明,太子李亨即皇帝位後,還沒等把那寶座做熱乎,就跟自己的父親李隆基相繼駕撒手人寰了。


    說難聽點,李隆基現在是占著茅坑不拉屎,抓住皇權不放,卻又不幹實事。


    朝政大事悉數委於奸相李林甫。


    兼有權利漸隆的楊國忠,楊、李二人忙著爭權奪利,哪有精力去主持朝政?


    不過是拿一些假消息蒙蔽聖聽罷了。


    在他們看來,隻要皇帝老兒看到的是太平盛世,那大唐的天下就還是太平盛世。


    而皇帝老兒卻出奇地對楊、李二人言聽計從,十分信賴。


    鳳凰原遊了一半,李隆基就興味索然了,要唐雲領路去鸚鵡穀。


    到了鸚鵡穀,也是一時新鮮,而且鸚鵡穀不能在走馬了,李隆基很快就腰酸背痛腳抽筋了。


    哪有半點早上在練習那啥黃庭養生訣時的英雄氣概,如果說早上的李隆基看上去還有那麽一點英雄氣概,那麽下午的李隆基就是英雄末路了。


    這轉變得也太快太富有戲劇感,事實證明李隆基老了,就連他自己也不能再騙自己了。


    “大家都累了吧?


    累了就歇歇吧!”


    李隆基扶著腰,轉頭看向眾人說道。


    明知自己老了是一迴事,可在眾人麵前承認自己老了,卻又是另外一迴事。


    皇帝總是希望自己在文武百官和天下百姓心目中保持著自己當年的英姿,絕不希望他們以為自己已經老得不行了。


    裴將軍帶領著茅諾很快就搭好了行帳,幾個侍女忙著羅列幾案,鋪設茵褥,拿出瓜果茶點一一擺上。


    李隆基當中剛一落座,安明府就領著新上任的新豐縣丞來到行障門口問候,李隆基正缺個解悶的,熱情地招唿他們入帳敘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之首席美食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畫不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畫不成並收藏大唐之首席美食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