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都看傻了,別的人臨場發揮,能吟出一片五言四句就不錯,李白一開口卻如同長江之水,滔滔不絕。
一口氣就淫了百餘句,是為《月下獨酌》四篇。
真可謂是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
唐雲前世就是李白的粉絲,自然很熟悉《月下獨酌》四篇,準確地說,這是四首詩連綴而成的大型組詩。
首篇膾炙人口,流傳千古。
在這組詩中,李白抒發的是政治失意而產生的一種孤寂憂愁的情懷。
詩中把寂寞的環境渲染得十分熱鬧,不僅筆墨傳神,更重要的是表達了詩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曠達不羈的個性和情感。
此詩背景是花間,道具是一壺酒,登場角色隻是他自己一個人,獨酌,“無相親”,整篇詩孤寂而落寞。
李白的想象力可謂是奇絕,把天邊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過來,連自己在內,化成了三個人,舉杯共酌,冷清清的場麵,似乎頓覺熱鬧起來。
然而月不解飲,影徒隨身,最終仍歸孤獨。
“好詩!不愧是我大唐首席大詩人!”
這一迴李隆基率先出聲喝彩,眾人也都跟著齊聲鼓掌叫好,唯獨唐雲心情複雜,沉默不言語。
隻因時代的局限,除了他,在座的所有人都不能夠理解李白心中的苦楚。
雖然都隱約聽出了詩篇中的落寞氛圍,可此情此景之下,誰又會費盡心思去解其中的真義呢?
從出蜀中,遊曆天下,再從江南入關中,最後經皇妹玉真公主舉薦,有了麵聖的機會。
雖然最後得到了李隆基的賞識,得以入翰林,可李隆基終究隻是把李白當一個詩人看待,並未看到他滿懷經世濟國之才和想要建功立業的雄心抱負。
在李隆基看來,大唐朝廷早已是人才濟濟,天下早已是路無遺賢了。
尤其是在楊國忠被委以重任之後,他報喜不報憂,蒙避聖聽,加之如今李隆基早已不是當年開創開元盛世的英明天子了。
在美酒和美人的擁護之下,李隆基怎會費心去深思詩中的真義呢?
但唐雲卻是深解李白心中的苦痛,李隆基金口一開,把李白丟進翰林,以為皇恩浩蕩,是對李白莫大的恩賜了。
可以說,在這組詩中,李白把這幾年在京師所鬱積的苦悶徹底給宣泄了出來,可惜伯樂難有,知音難求,李白最終的結局也不過是帶著滿腔的失望,黯然離開長安。
“唐掌櫃,巡到你了哦!”
張雲容拿小彩旗指向唐雲,“久聞唐掌櫃大名,今日得見,實乃三生有幸!唐掌櫃請賦詩吧,我等無不洗耳恭聽!”
唐雲摸了下鼻子,站起身,訕訕笑道:“李供奉月下獨酌一出,天下無詩矣。
不過小生也不好掃大家的興致,小生口占一篇,權且供諸位一樂!”
“甚好!”
楊玉環笑看著他道,“名下豈有虛士,唐才子繡口一吐,定能技驚四座!對吧,陛——老爺!”
李隆基撫須頷首,笑看著唐雲道:“唐掌櫃,拙荊如此看好你,你可不能讓她失望!”
你失不失望,與小爺何幹?
“咳咳——”唐掌櫃帶著一臉訕笑,伸手指向桌上的那道“迴鍋肉”,道:“一圈巡下來,諸位皆是吟風弄月,小生不才,就賦一篇“豬肉詩”,如何?”
“豬肉詩?”
聽聞此言,眾人無不麵麵相覷,大家不是吟風,就是弄月,你卻要要賦豬肉。
豬肉詩多俗!說好的風流才子呢?
唐雲才不理會眾人的臉色,轉身走到花圃前,與李白並肩而立,出聲淫道:“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噗——”唐掌櫃的豬肉詩尚未吟畢,就聽到有人笑噴了。
還不是一個人,楊玉環、張雲容等幾位美女無不掩嘴竊笑。
唐雲並以為意,負手走到桌邊,伸手指著那盤“迴鍋肉”,繼續淫道:“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
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
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無疑,唐掌櫃又當了一迴文抄公。
這篇豬肉詩的作者可是大名鼎鼎的蘇東坡,人家蘇東坡吟的也不是迴鍋肉,而是被後世人稱為“東坡肉”的一道美味菜肴。
但唐雲才懶得管這些,反正淫的都是豬肉就是了。
當年蘇東坡被貶黃州時,當地百姓過年過節有吃紅燒肉的傳統。
為此蘇東坡寫了這篇《豬肉頌》。
別看吟的是俗物,詞句也不是什麽陽春白雪,可仍然能流傳千古。
當然,唐掌櫃並非是隨口就來,卻是有意為之,他是用一種含蓄的方式在聲援他的偶像李白。
待這篇豬肉頌吟畢,在座的幾位女子早已笑得肚子都疼了。
就連皇帝老兒都笑出聲來了。
傳聞果然不假,與其說這小子是個奇才,倒不如說是個怪才。
別看這吟的詩不是詩,歌不是歌,卻不是人都能張嘴就來的,這就好似一個工匠,若非是個中好手,也不能信手拈來。
乍聽之下,不過是一篇遊戲之作,細品之下,卻別有一番風味。
正如同這川味酒樓的菜肴,獨此一家,別處都沒機會吃到。
這篇豬肉頌,也隻有唐雲吟的出來,別人是斷然吟不出來的。
“妙!妙得很!”
裴將軍哈哈大笑道,“前有“七碗茶歌”,今有豬肉頌,亦可謂是珠聯璧合了!”
“這唐公子實是個趣人!豬肉頌,我可是平生第一迴聽到!奇哉奇哉!”
“誰說不是呢!姐姐,若不是今兒隨陛下前來,我等豈有機會見到傳聞的少年奇才,又如何有機會聽到這篇豬肉頌?”
“趕明兒迴京師,待我告訴梨園的眾姐妹今晚之事,他們定會個個捧腹大笑!”
張雲容、謝阿蠻和念奴三位宮女腦袋抵著腦袋,一邊用眼角瞟著唐雲,一邊交頭接耳,嘰嘰喳喳地說笑起來。
唐雲並不在意,實際上他的注意力全在李白身上,自李白吟出《月下獨酌》的組詩後,情緒似乎一下就跌落了下去。
唐雲自然是希望李白能得償所望,實現自己的遠大抱負,不然滿腹經世濟國之才白白浪費了多可惜。
無奈他隻是一個小縣城的小掌櫃,有心無力,隻有皇帝老兒點頭,李白才有望被委以重任,才能實現自己的抱負。
可別說皇帝老兒了,他連進皇宮都困難,要怎麽幫助李白呢?
一口氣就淫了百餘句,是為《月下獨酌》四篇。
真可謂是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
唐雲前世就是李白的粉絲,自然很熟悉《月下獨酌》四篇,準確地說,這是四首詩連綴而成的大型組詩。
首篇膾炙人口,流傳千古。
在這組詩中,李白抒發的是政治失意而產生的一種孤寂憂愁的情懷。
詩中把寂寞的環境渲染得十分熱鬧,不僅筆墨傳神,更重要的是表達了詩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曠達不羈的個性和情感。
此詩背景是花間,道具是一壺酒,登場角色隻是他自己一個人,獨酌,“無相親”,整篇詩孤寂而落寞。
李白的想象力可謂是奇絕,把天邊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過來,連自己在內,化成了三個人,舉杯共酌,冷清清的場麵,似乎頓覺熱鬧起來。
然而月不解飲,影徒隨身,最終仍歸孤獨。
“好詩!不愧是我大唐首席大詩人!”
這一迴李隆基率先出聲喝彩,眾人也都跟著齊聲鼓掌叫好,唯獨唐雲心情複雜,沉默不言語。
隻因時代的局限,除了他,在座的所有人都不能夠理解李白心中的苦楚。
雖然都隱約聽出了詩篇中的落寞氛圍,可此情此景之下,誰又會費盡心思去解其中的真義呢?
從出蜀中,遊曆天下,再從江南入關中,最後經皇妹玉真公主舉薦,有了麵聖的機會。
雖然最後得到了李隆基的賞識,得以入翰林,可李隆基終究隻是把李白當一個詩人看待,並未看到他滿懷經世濟國之才和想要建功立業的雄心抱負。
在李隆基看來,大唐朝廷早已是人才濟濟,天下早已是路無遺賢了。
尤其是在楊國忠被委以重任之後,他報喜不報憂,蒙避聖聽,加之如今李隆基早已不是當年開創開元盛世的英明天子了。
在美酒和美人的擁護之下,李隆基怎會費心去深思詩中的真義呢?
但唐雲卻是深解李白心中的苦痛,李隆基金口一開,把李白丟進翰林,以為皇恩浩蕩,是對李白莫大的恩賜了。
可以說,在這組詩中,李白把這幾年在京師所鬱積的苦悶徹底給宣泄了出來,可惜伯樂難有,知音難求,李白最終的結局也不過是帶著滿腔的失望,黯然離開長安。
“唐掌櫃,巡到你了哦!”
張雲容拿小彩旗指向唐雲,“久聞唐掌櫃大名,今日得見,實乃三生有幸!唐掌櫃請賦詩吧,我等無不洗耳恭聽!”
唐雲摸了下鼻子,站起身,訕訕笑道:“李供奉月下獨酌一出,天下無詩矣。
不過小生也不好掃大家的興致,小生口占一篇,權且供諸位一樂!”
“甚好!”
楊玉環笑看著他道,“名下豈有虛士,唐才子繡口一吐,定能技驚四座!對吧,陛——老爺!”
李隆基撫須頷首,笑看著唐雲道:“唐掌櫃,拙荊如此看好你,你可不能讓她失望!”
你失不失望,與小爺何幹?
“咳咳——”唐掌櫃帶著一臉訕笑,伸手指向桌上的那道“迴鍋肉”,道:“一圈巡下來,諸位皆是吟風弄月,小生不才,就賦一篇“豬肉詩”,如何?”
“豬肉詩?”
聽聞此言,眾人無不麵麵相覷,大家不是吟風,就是弄月,你卻要要賦豬肉。
豬肉詩多俗!說好的風流才子呢?
唐雲才不理會眾人的臉色,轉身走到花圃前,與李白並肩而立,出聲淫道:“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噗——”唐掌櫃的豬肉詩尚未吟畢,就聽到有人笑噴了。
還不是一個人,楊玉環、張雲容等幾位美女無不掩嘴竊笑。
唐雲並以為意,負手走到桌邊,伸手指著那盤“迴鍋肉”,繼續淫道:“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
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
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無疑,唐掌櫃又當了一迴文抄公。
這篇豬肉詩的作者可是大名鼎鼎的蘇東坡,人家蘇東坡吟的也不是迴鍋肉,而是被後世人稱為“東坡肉”的一道美味菜肴。
但唐雲才懶得管這些,反正淫的都是豬肉就是了。
當年蘇東坡被貶黃州時,當地百姓過年過節有吃紅燒肉的傳統。
為此蘇東坡寫了這篇《豬肉頌》。
別看吟的是俗物,詞句也不是什麽陽春白雪,可仍然能流傳千古。
當然,唐掌櫃並非是隨口就來,卻是有意為之,他是用一種含蓄的方式在聲援他的偶像李白。
待這篇豬肉頌吟畢,在座的幾位女子早已笑得肚子都疼了。
就連皇帝老兒都笑出聲來了。
傳聞果然不假,與其說這小子是個奇才,倒不如說是個怪才。
別看這吟的詩不是詩,歌不是歌,卻不是人都能張嘴就來的,這就好似一個工匠,若非是個中好手,也不能信手拈來。
乍聽之下,不過是一篇遊戲之作,細品之下,卻別有一番風味。
正如同這川味酒樓的菜肴,獨此一家,別處都沒機會吃到。
這篇豬肉頌,也隻有唐雲吟的出來,別人是斷然吟不出來的。
“妙!妙得很!”
裴將軍哈哈大笑道,“前有“七碗茶歌”,今有豬肉頌,亦可謂是珠聯璧合了!”
“這唐公子實是個趣人!豬肉頌,我可是平生第一迴聽到!奇哉奇哉!”
“誰說不是呢!姐姐,若不是今兒隨陛下前來,我等豈有機會見到傳聞的少年奇才,又如何有機會聽到這篇豬肉頌?”
“趕明兒迴京師,待我告訴梨園的眾姐妹今晚之事,他們定會個個捧腹大笑!”
張雲容、謝阿蠻和念奴三位宮女腦袋抵著腦袋,一邊用眼角瞟著唐雲,一邊交頭接耳,嘰嘰喳喳地說笑起來。
唐雲並不在意,實際上他的注意力全在李白身上,自李白吟出《月下獨酌》的組詩後,情緒似乎一下就跌落了下去。
唐雲自然是希望李白能得償所望,實現自己的遠大抱負,不然滿腹經世濟國之才白白浪費了多可惜。
無奈他隻是一個小縣城的小掌櫃,有心無力,隻有皇帝老兒點頭,李白才有望被委以重任,才能實現自己的抱負。
可別說皇帝老兒了,他連進皇宮都困難,要怎麽幫助李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