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雲表情發怔,說難聽點,這不等於死都不怎麽死的嘛!看來長安城並不是那麽好混的地方,“不識宰相,無以得遷,不因交遊,無以求進”,性格耿直,不懂經營人脈的人,到哪裏都是吃不開,古今中外,概莫例外。
況且那宮廷之內,步步錦繡,步步殺機,更非常人的去處。
小地方有小地方的好,沒有那麽多權利的爭鬥,開家店,賺點錢,娶個小娘子,平安快樂才是人生的真諦!“娘,孩兒看您有些累了,你上床歇會吧?”
唐雲伸手扶住母親,“孩兒自去準備午膳,你就別操心了。”
“雲兒,你等等!”
侯氏一把拉住了兒子,“為娘有一樣物什要交於你!”
說著侯氏起身走到牆邊的立櫃前,拿出管鑰打開了最上麵的一個抽屜,小心翼翼地從抽屜裏抱出一隻木匣子。
這匣子竟是紫檀木的材質,上麵鑲嵌著的螺鈿,做工十分精美,看上也很是高檔。
絕非普通百姓家應有之物。
紫檀小匣子是上了鎖的,侯氏不知從哪又拿出一把小鑰匙,塞進鎖孔,隻聽輕微哢嚓一聲,這才打開了。
“我兒,你既決意要與寧大郎比試廚藝,為娘知勸你不住,如今你已長大成人,為娘也相信你做事定有自己的道理。
為娘隻希望你能三思而後行,切不可意氣用事。
此匣中是一本食譜,乃是你父親畢生心血之作,本就是你爹為你準備的安身立命之本。”
“你爹常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對自己的兒子,他也是這麽想的。
若給你留下萬貫家財,你也總有用光的那日,若是把飲饌之道寫下來傳給你,比給你留下萬貫家財都有用!”
“食譜秘籍?”
唐雲一下來了精神,“娘,這麽好的東西,你怎麽現在才拿出來?
既然我唐家也有祖傳食譜,當初你何必把孩兒送到百祥酒樓當學徒,豈不是白白浪費了三年光陰,還受了三年的窩囊氣!”
“我兒莫惱,為娘也有不得已的苦衷,才遲遲沒有把這食譜拿出來。”
侯氏有些無奈地搖搖頭。
原來她準備在兒子十六歲時,將此菜譜拿出來交給兒子。
可還沒到唐雲十六歲,侯氏就發覺兒子並未遺傳父親在廚藝上的天賦,因此心下就有些猶疑不定。
所謂一朝被蛇,十年怕井繩。
夫君廚藝精湛,最後還落了個客死異鄉的淒慘下場,兒子既無廚藝天賦,何必再把這食譜拿出來呢?
侯氏反倒因此心安了不少,她心裏想著兒子遲早會自己意識到自己的天賦不足,遲早要離開百祥酒樓另謀出路。
兒子將來做什麽都成,侯氏隻希望一家人能平平安安的。
可是,出乎她預料的是,自從兒子從百祥酒樓出來後,就整個像換了個似的。
不僅廚藝突飛猛進,還開起了酒樓。
錢越賺越多,名氣也越來越大,大大出乎了侯氏的預料。
如今她沒有理由,為了一己私心,阻礙兒子的發展與前程。
況且此番兒子要與寧家比拚廚藝。
寧百祥和夫君的廚藝原本同出一門,後來因為各人際遇不同,夫君入宮做了禦醫,寧百祥迴新豐開了百祥酒樓。
走的是截然不同的道路,二人離開師門後,又都各有精進,廚藝上各有所長。
但無論如何,終歸是同出一門。
根本的東西很難改變。
當初兒子在百祥酒樓,寧家遮著掩著,不肯將家技傳於外人。
現在兒子要與寧大郎比試,把他父親留下來的食譜拿出來,讓兒子好好研讀,廚藝自能更上一層樓。
同時也能知己知彼,如此勝算就會更大。
聽了侯氏的解釋,唐雲才曉得母親用心良苦,便鄭重地點點頭道:“娘,你放心。
孩兒斷不會敗給那寧大郎的!”
“我兒切不可掉以輕心啊,”侯氏苦口婆心地勸道,“那寧大郎雖不求上進,卻是秉承家技於一身,不可小覷!此菜譜為娘今日就交給你了,你要好生保管,好生領悟,你父親的廚藝精華,盡在其中!”
吃了中飯,侯氏拉著玉素的手在前院中敘話,唐雲坐在屋後的秋千架上,研讀著父親留下的名為《調鼎集》的食譜心得。
讀著讀著,父親的臉龐幻化在眼前,時而拈須頷首,時而微笑搖頭,似是正在向兒子耐心指點食譜中的奧妙所在。
見字如麵!唐雲心下感慨,這是父親親筆所著食譜,字裏行間還細心地留有小注,顯然是為了以後他能讀得更明白。
唐雲眼前情不自禁地浮現出一個畫麵,夜深人靜,父親端坐在書案前,一字一字一段一段寫下去。
他寫的時候腦子裏也一定會浮想聯翩吧?
會想到將來兒子捧著他的著作研讀的情景吧?
這時母親悄然出現在父親身旁,輕輕為父親披上一件外套,父親抬起頭來,或許會問一句“我兒睡熟了麽?
沒有踢被子吧?”
說著又與母親相視而笑。
這密密麻麻的字跡,不是毫無生命的鉛塊字,一筆一畫都是包含著感情,字裏行間蘊含著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拳拳之心,殷殷希望。
寫影上的畫像,此時在唐雲心裏已變得有血有肉起來,變得親近起來。
手捧食譜的唐雲,感覺自己就坐在父親的對麵,父親的麵提耳命,叮囑聲聲,似在耳畔。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月上中天,人約深閨。
畢竟是有違禮法之事,傳將出去,唐公子可能影響不大,但寧家小娘子就得背著汙名度過餘生。
起初二人萬分謹慎,生怕被人發現,要麽躲在床榻帳幔中卿卿我我,要麽幹脆熄了燈,隱身在黑暗中摸摸扣扣。
就怕燈光將影子投在紙窗上,泄露了二人深夜私會之事。
但三番兩次下來,這二人的膽子就愈發大了。
當然,更主要的是出於對寧家二郎寧浩的信賴,相信他在約定的時間段內不會讓任何人靠近後院深閨半步。
此時,閨房之內,二人當案而立,案上陳列著紙硯筆墨。
寧家小娘子手拈著毛筆,唐公子站在她伸手,一手攬著她的纖腰,一手伸出去將小娘子的蔥白小手包裹其中。
“山房……”白麻紙上兩個小楷字,像兩隻喝醉的蒼蠅般東倒西歪的,但沒人生來就能寫一筆好字,小娘子正兒八經地練書法不過是被禁足之後的事。
況且那宮廷之內,步步錦繡,步步殺機,更非常人的去處。
小地方有小地方的好,沒有那麽多權利的爭鬥,開家店,賺點錢,娶個小娘子,平安快樂才是人生的真諦!“娘,孩兒看您有些累了,你上床歇會吧?”
唐雲伸手扶住母親,“孩兒自去準備午膳,你就別操心了。”
“雲兒,你等等!”
侯氏一把拉住了兒子,“為娘有一樣物什要交於你!”
說著侯氏起身走到牆邊的立櫃前,拿出管鑰打開了最上麵的一個抽屜,小心翼翼地從抽屜裏抱出一隻木匣子。
這匣子竟是紫檀木的材質,上麵鑲嵌著的螺鈿,做工十分精美,看上也很是高檔。
絕非普通百姓家應有之物。
紫檀小匣子是上了鎖的,侯氏不知從哪又拿出一把小鑰匙,塞進鎖孔,隻聽輕微哢嚓一聲,這才打開了。
“我兒,你既決意要與寧大郎比試廚藝,為娘知勸你不住,如今你已長大成人,為娘也相信你做事定有自己的道理。
為娘隻希望你能三思而後行,切不可意氣用事。
此匣中是一本食譜,乃是你父親畢生心血之作,本就是你爹為你準備的安身立命之本。”
“你爹常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對自己的兒子,他也是這麽想的。
若給你留下萬貫家財,你也總有用光的那日,若是把飲饌之道寫下來傳給你,比給你留下萬貫家財都有用!”
“食譜秘籍?”
唐雲一下來了精神,“娘,這麽好的東西,你怎麽現在才拿出來?
既然我唐家也有祖傳食譜,當初你何必把孩兒送到百祥酒樓當學徒,豈不是白白浪費了三年光陰,還受了三年的窩囊氣!”
“我兒莫惱,為娘也有不得已的苦衷,才遲遲沒有把這食譜拿出來。”
侯氏有些無奈地搖搖頭。
原來她準備在兒子十六歲時,將此菜譜拿出來交給兒子。
可還沒到唐雲十六歲,侯氏就發覺兒子並未遺傳父親在廚藝上的天賦,因此心下就有些猶疑不定。
所謂一朝被蛇,十年怕井繩。
夫君廚藝精湛,最後還落了個客死異鄉的淒慘下場,兒子既無廚藝天賦,何必再把這食譜拿出來呢?
侯氏反倒因此心安了不少,她心裏想著兒子遲早會自己意識到自己的天賦不足,遲早要離開百祥酒樓另謀出路。
兒子將來做什麽都成,侯氏隻希望一家人能平平安安的。
可是,出乎她預料的是,自從兒子從百祥酒樓出來後,就整個像換了個似的。
不僅廚藝突飛猛進,還開起了酒樓。
錢越賺越多,名氣也越來越大,大大出乎了侯氏的預料。
如今她沒有理由,為了一己私心,阻礙兒子的發展與前程。
況且此番兒子要與寧家比拚廚藝。
寧百祥和夫君的廚藝原本同出一門,後來因為各人際遇不同,夫君入宮做了禦醫,寧百祥迴新豐開了百祥酒樓。
走的是截然不同的道路,二人離開師門後,又都各有精進,廚藝上各有所長。
但無論如何,終歸是同出一門。
根本的東西很難改變。
當初兒子在百祥酒樓,寧家遮著掩著,不肯將家技傳於外人。
現在兒子要與寧大郎比試,把他父親留下來的食譜拿出來,讓兒子好好研讀,廚藝自能更上一層樓。
同時也能知己知彼,如此勝算就會更大。
聽了侯氏的解釋,唐雲才曉得母親用心良苦,便鄭重地點點頭道:“娘,你放心。
孩兒斷不會敗給那寧大郎的!”
“我兒切不可掉以輕心啊,”侯氏苦口婆心地勸道,“那寧大郎雖不求上進,卻是秉承家技於一身,不可小覷!此菜譜為娘今日就交給你了,你要好生保管,好生領悟,你父親的廚藝精華,盡在其中!”
吃了中飯,侯氏拉著玉素的手在前院中敘話,唐雲坐在屋後的秋千架上,研讀著父親留下的名為《調鼎集》的食譜心得。
讀著讀著,父親的臉龐幻化在眼前,時而拈須頷首,時而微笑搖頭,似是正在向兒子耐心指點食譜中的奧妙所在。
見字如麵!唐雲心下感慨,這是父親親筆所著食譜,字裏行間還細心地留有小注,顯然是為了以後他能讀得更明白。
唐雲眼前情不自禁地浮現出一個畫麵,夜深人靜,父親端坐在書案前,一字一字一段一段寫下去。
他寫的時候腦子裏也一定會浮想聯翩吧?
會想到將來兒子捧著他的著作研讀的情景吧?
這時母親悄然出現在父親身旁,輕輕為父親披上一件外套,父親抬起頭來,或許會問一句“我兒睡熟了麽?
沒有踢被子吧?”
說著又與母親相視而笑。
這密密麻麻的字跡,不是毫無生命的鉛塊字,一筆一畫都是包含著感情,字裏行間蘊含著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拳拳之心,殷殷希望。
寫影上的畫像,此時在唐雲心裏已變得有血有肉起來,變得親近起來。
手捧食譜的唐雲,感覺自己就坐在父親的對麵,父親的麵提耳命,叮囑聲聲,似在耳畔。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月上中天,人約深閨。
畢竟是有違禮法之事,傳將出去,唐公子可能影響不大,但寧家小娘子就得背著汙名度過餘生。
起初二人萬分謹慎,生怕被人發現,要麽躲在床榻帳幔中卿卿我我,要麽幹脆熄了燈,隱身在黑暗中摸摸扣扣。
就怕燈光將影子投在紙窗上,泄露了二人深夜私會之事。
但三番兩次下來,這二人的膽子就愈發大了。
當然,更主要的是出於對寧家二郎寧浩的信賴,相信他在約定的時間段內不會讓任何人靠近後院深閨半步。
此時,閨房之內,二人當案而立,案上陳列著紙硯筆墨。
寧家小娘子手拈著毛筆,唐公子站在她伸手,一手攬著她的纖腰,一手伸出去將小娘子的蔥白小手包裹其中。
“山房……”白麻紙上兩個小楷字,像兩隻喝醉的蒼蠅般東倒西歪的,但沒人生來就能寫一筆好字,小娘子正兒八經地練書法不過是被禁足之後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