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骨怎賣的?”與永穆公主會合,李易在豬肉鋪前麵指著排骨問。


    旁邊寫有價格,一斤四錢,肉分精肉與其他肉。


    精肉貴,需要十錢,別的肉八錢,肘子、豬頭、尾巴、內髒各有價格。


    “不是寫了麽,四錢,不識字?”


    賣肉的人低頭分肉,沒看到人。


    “不識字。”李易非要較勁。


    老人有的就不識字,盲人看不到。


    “四錢,多買搭大骨頭和豬下水,這一扇全買的話豬頭給你,你……李東主你逗我。”


    賣肉的說著抬頭,放下刀。


    “貴了?”李易點下頭,不知道是說逗你,還是說排骨。


    “現在流行紅燒排骨和排骨海帶湯,買的人多就貴,不過不敢剃太幹淨,得留點肉在上麵。”


    賣豬肉的人拿快抹布擦手,又想往衣服上蹭,忍住了,市場有衛生要求。


    “小腸賣光了?”李易瞄一眼,少下水。


    “臘月做臘腸的多,小腸提前預定,大腸會做的少,總有味道除不掉,最後要送到李家莊子。


    莊子用來製作鹵煮、鹵味和九轉大腸,這個一般人做不了,教技術也做不好。


    不過有的人能吃,炒著吃就行,處理的過程稍微複雜點,大家都會。


    像豬肝豬肺,賣不掉,搭別人時別人也不要,今天晚上全給李家莊子。”


    賣豬肉的似乎不擔心自己攤子上的豬肉賣不掉,全有去處。


    “不錯!”李易再次點頭,往前走,不敢買,一說買,對方又白送。


    大家在市場轉悠一下午,發現百姓買東西與已往不同了。


    一個是舍得花錢,貴一點也買,證明有錢。


    另一個買東西喜歡買一部分,如買雞,考慮迴家怎麽吃,買胸脯肉還是大腿?雞翅還是雞脖子、腦袋?


    雞腸子都不要,雞肝、雞胗有人要,雞屁股同樣照著報紙上教的能吃。


    雞嗉子一律送到李家莊子,這是藥,李家莊子炮製好了分到大唐各地藥鋪、醫館。


    百姓買東西有選擇性,代表廚藝進步巨大。


    有人買粉皮放在挎的小籃子裏,賣粉皮的會用一個用油紙包的小疙瘩,裏麵裝麻醬。


    等又去買黃瓜,賣黃瓜的人主動搭兩根香菜,知道對方要做什麽菜。


    不然香菜按把兒賣,三分錢五六根,想專門吃香菜,論斤稱,便宜。


    兔子一般不帶腦袋,腦袋集中供應給鹵貨店,現在兔肉多。


    “果真富裕了,想吃肉就吃肉,想吃青菜便吃青菜,總叫人忍不住迴憶。”


    盧懷慎坐在城南李家莊子鋪子群的一處桌子旁感慨,吃飯的地方圍了半截,擋風。


    吃的東西都是熱乎的,吃烤串兒的給上炭爐,在上麵加熱,別總喊:服務員熱一下。


    大家今天晚上在這吃,想吃啥叫人去取。


    他想起來當宰輔時請客吃飯買不起肉,弄一點肉的時候。


    比不上姚崇,姚崇光是護衛就一大群。


    “隻要沒有資本介入炒作,一切皆好辦。”


    李易裏麵有個兔頭,鹵的,麻辣味,他準備啃。


    “若有資本進來呢?”畢構一聽錢的事情精神了。


    “賠不死他們,哼!我控製物價。有那資金的人都在跟我混,不跟我混的冒頭就壓死。”


    李易一臉無所謂的表情,誰敢跟他拚資本?


    餘懷德那些人倒是有錢,他們敢嗎?以前他們可是走私,後來為國走私。


    甭管為不為國,理由有了就能收拾你。


    否則人家開車咋那麽守規矩?得躲著人,還不敢按喇叭。


    李隆基看著小家夥在那裏吃麵條,肉絲麵,一小碗唿嚕唿嚕吃進去,使勁睜睜眼睛,找人,困了,給我安排一下。


    他笑了:“吃碗麵條太容易了,易弟你說容易到何等程度?”


    他也迴憶,自己曾經過生日……


    “吃麵條買兩碗,吃一碗、扔一碗,想放豬肉放豬肉、想放羊肉放羊肉,一碗加醋,一碗添醬油。”


    李易順口說出來,現在百姓不缺吃的。


    李隆基:“……”


    ……


    在一片祥和的氣氛中,小年到來,百姓們最後一次備年貨。


    不開火的人購買熟食和豆包、饅頭什麽的,北方包子直接在外麵凍。


    不開火總該有火炕和暖氣,熱一熱就行,弄點鹹菜。


    過年不休息的鋪子、酒樓則在各地的報紙上放廣告,告訴別人來我這吃,偶們春節不打烊。


    發電機、電視機、收音機繼續製造,並送到這邊的大唐各地。


    如今沒有信號幹擾,信息傳播的距離遠,雜音少。


    以前的新羅那裏都能看電視,東北地區就到安東都護府,再往東北沒人了,全搬過來了。


    等明年再往那邊安排百姓,給各種福利,允許攜帶遂發槍。


    收音機、手電筒的電池免費配給,給火力發電機,建小發電廠,順便冬天取暖。


    馬和蒸汽動力的耕作機器也有,到地方就幹活,種地、養殖。


    不然百姓不想去,到那邊依舊惦記京兆府與河南府。


    允許他們隨時迴來,賺大錢了,迴來消費,別人一看,我也去拚幾年。


    等往來的人多,路和鐵路修好,定居與否無所謂了,常住人口跟流動人口的問題而已。


    其他準備接手當宰輔和各部尚書、侍郎、郎中的人在拚命學習。


    越是繁華的盛世,所麵臨的問題越多,百姓允許流動,各地數據變化大。


    前麵的人準備進團兒了,後麵接手的人若不行,進團兒的人還得隨時準備替換下。


    “李郎,還是北方的冬天好,東西放到外麵就保存了。”


    永穆公主和李易在張家村子裏溜達,海魚送過來,就放在外麵凍。


    在瑪雅那裏的時候,見不到冰,放外麵除非風幹。


    “就是貓和狗有點多,有的東西要裝籃子裏封好口,你想作甚?你叫喚就有狗肉吃了。”


    小蘭跟著說,發現一條狗看過來的眼神不善。


    他們迴來的時候刻意在村子裏每家走兩遍,主人帶狗和貓辨認。


    主人恭敬,狗就明白,貓未必理會,不過貓不會隨便撲人身上撓人。


    已經認識了,狗若是叫喚,帶有攻擊性的那種,主人出來就打死。


    不打不行,會讓人認為他家有人對李易不恭敬,狗才如此。


    這指責要人命了,還是先處理狗吧!


    70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帶著係統來大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農家一鍋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農家一鍋出並收藏帶著係統來大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