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要總去思量曾經,當下大唐錢財甚多。”


    畢構對姚崇幾人說,總比較有什麽意思?


    古代有鐵路嗎?現在飛艇躥來躥去的,前兩天還掉下去一個,貨物全砸別人家的田裏了,好在飛艇上的人沒事兒。


    他們一看飛艇不行了,直接跳下來,開傘。


    很正常啊!走路還摔跟頭呢,喝水有嗆死的吧?


    看未來,五千萬緡罷了,又不多。


    “晌午咱們要去的地方有個泉眼,在那裏吃飯?我準備了黃鱔,紅燒好不?誰想吃清蒸的?”


    李易也不願意總提錢的事情,大家端午節出來玩耍。


    你們一單獨強調,我就鬧心,我哪知道一番操作下來,大唐的貨幣出問題了,明明有抵押品,偏偏不可以發行紙幣流入到社會上。


    “小易,就紅燒,選擇越多越不珍惜。”


    推著寶寶的豆盧貴妃開口,她的嬰兒推車是電動的,莊子自己做的。


    五歲以下的孩子,帶著出門,最好準備嬰兒車。


    孩子的體力和作息時間跟大人不一樣,有時有重合。


    但當大人都累的時候,指望孩子跟日常一般,不可能。


    不推車,後悔去吧!孩子走不動了,困了……


    十點的時候,眾人到達泉水旁邊,這裏用石頭砌出位置,旁邊搭有棚子。


    水不是溫泉,涼的,拔涼拔涼的,透骨的那種。


    李易指揮著人架灶,液化氣罐的灶,大的那種高壓桶煮茶葉蛋。


    十多種提前包好的粽子要煮,但雄黃酒沒有,用不著。


    這個時候蛇活動最為活躍,艾蒿和雄黃有驅蛇的作用。


    至於說吃五黃,是後來弄的,大家以訛傳訛。


    不然黃花魚什麽地方都有?一個地區而已,還有黃鱔。


    李家莊子這裏有黃鱔,李易倒不是為了這個所謂的習俗才做,是百姓送來的太多了。


    人家為什麽要吃黃蟮?是這個時節在河南府最多,送莊子裏。


    其實還不允許捕魚和上山狩獵,還得二十多天才行,農曆五月的最後一天,是禁獵禁漁期的中止日。


    就是京兆府與河南府,其他地方的不管。


    因為這兩府的人口最多,不限製一下,周圍的魚和野獸都被捕沒了。


    而長江的魚,就沒人限製,你捕吧!憑借你現在的技術水平,累死你你也捕不絕。


    “小易,這水很涼啊!”蘇頲伸手碰碰水,大熱天的,他覺得手的骨頭難受。


    “是呀!所以我把西瓜放進去泡著。”


    李易指指放到水裏的西瓜,還有荔枝、楊梅、大桃子、香蕉、椰子、菠蘿……


    他把水果都扔水裏了,櫻桃也沒能幸免,就是草莓不能扔。


    香瓜也有,同樣不扔進去,用蒿子遮蓋。


    這些日常操作規範,不用單獨強調,李易知道哪一種可以泡水。


    “吾所問者,水出自何處?”


    蘇頲不高興了,我是問水涼?我是問它為什麽涼?這麽高的山上,泉水咋出來的?


    “哦哦哦!”李易點頭表示懂了。


    “涼乃因其在地下,外熱不足以透。自流當受壓力影響,外部壓與內部壓。


    氣壓在其中,流速過快,通道狹小,過流而自上。


    流速過緩,壓力井以抽真空,一個大氣壓而上。


    你看這個山頭感覺高,但你看幾裏外的山,那個比這裏更高。


    那裏的水通過地下通道流過來,咱們這裏有口子,那麽水就會噴上來。


    你住四樓,高十六米,哎呀!你可以加閣樓了哦!


    不說這個,高十六米,旁邊的水塔高四十米,水塔裝水,管道連接,你這裏就是自來水。”


    李易講一部分內容,因為地殼內部有壓力,比如溫泉,受熱向上,這個他沒說。


    “如此,故此水非出自於地,乃由高下,高處濁,則下無清?”


    宋璟跟著問,這個跟物理就不一樣了啊!他是問政治。


    意思是說百姓看到的清流以為是蒼天給予,其實沒有蒼天,隻是更高的權利獲得者流下的汙水。


    李易:“……”


    他笑了,他之前一停頓,是因為他想起他那個時候的情況,宋璟這一問,當真誅心啊!


    他知道他那時候的政府官員是什麽樣子,何等程度呢?看資料。


    那個……貞觀十九年,太宗率軍東征高句麗,歸途經由薊州境,其曹妃不幸逝,太宗念其恩!賜此綿延山巒為唐姓。


    就這麽個地方,到了後來,變什麽什麽情況呢?可謂‘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


    如今的大唐不是這樣啊!李易一直在控製著官員廉潔,四撥巡查使,互不統屬。


    “高者,亦由地出,而非天孤,天孤,流雲矣!流雲之水,非天而成,乃地所出。


    群山之高,不減溝壑,水向低處,聚海濤波。


    若流皆濁,海如何泛碧波?若雲皆濁,怎麽添萬河?”


    李易給出迴答,別在我麵前完哲學,你得看實際效果。


    現在這個高地就是地下壓力的關係,所以才有噴泉,還是冷泉。


    “李郎,我想吃冷麵了。”永穆公主聽著給轉話成食物。


    “我吃炸醬麵,多放黃瓜絲和辣白菜。”小蘭也有自己的要求。


    於是所有爭執都平息,大家吃飯。


    “易弟,你把成親的日子安排到哪天?”


    李隆基不吃什麽冷麵和炸醬麵,他選擇吃水煎包,餃子形狀的。


    “八月十五行嗎?”李易手心出汗了。


    他到大唐開始,就沒有這般緊張的時候,曾經那麽艱難,他都不曾此過。


    以前他是揮斥方遒,激揚技術,不是激揚文字。


    他牛逼著呢,我一點點闖過來的,很拚的。


    今天同樣的人,一句問話,他怕了,這個是老丈人,自己要娶人家閨女。


    關鍵是你跟人家閨女都講故事了,老丈人也沒說啥。


    現在要求你給個名分,時間選一下唄!


    李易可以不在乎李隆基,也不用在乎大唐天下的百姓怎麽想。


    他卻不得不考慮永穆公主和小蘭,兩個人以他為天。


    “三個來月,能安排好嗎?不如明年科舉,工業要求太高了。”


    李隆基反而往後拖延,別急,你又跑不了,今年看科技進步速度,似乎來不及。


    “三哥,我統籌一下。”李易不敢把話說死了,再仔細考慮下基礎工程建設。


    ------題外話------


    木有了!


    70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帶著係統來大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農家一鍋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農家一鍋出並收藏帶著係統來大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