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洛南村有人一早在食堂吃飯,有人到食堂打了飯,裝起來跟好友一起出去吃。


    自己買了兩份報紙,一份三錢,到外麵一份給好友和自己墊屁股坐著,一份拿來讀。


    一般學子自己背個包,他腰間挎寶劍, 身上背弓,另一側腰間是箭壺。


    大唐限製甲胄和弩、強弓、製式唐橫刀,不管民弓與小刀和劍。


    就像李易時候的西北和北方草原地區允許用槍一樣,當時那裏野獸多。


    草原狼群出沒,不允許的話,對方就是弓, 殺狼用的,但有槍為啥用弓?


    看老毛解體是哪年, 解體之後的幾年內,在黑龍江地區,槍是在農村大集擺地攤的手賣,手槍和子彈。


    老毛那裏的軍人軍功章也有得賣,價錢不貴。


    當時官方的人民幣換盧比為一比五百,你過去的時候換,為一比四百,終結賺百分之二十。


    曾經有一段時間有種泡泡糖叫大大泡泡糖,這個東西很便宜,一毛錢一個,還是零售價,貴的時候兩毛。


    它的黏性大,吹泡容易,泡破了糊臉上搓著很費勁。


    當時的孩子喜歡買,李易就買過,壓響那種簡單,他吹的時候都是先吹一個泡, 接著再吹一個泡在之前的泡裏麵,又能吹一個泡……


    就這玩意兒,一盒可以換一個呢子大衣,對方搶著跟你換,對方認為賺到了,拿著這盒泡泡糖去進貨,能進四件呢子大衣。


    現在大唐對外的貿易更厲害,火柴成本才多少?大唐百姓家家有。


    他們覺得鑽木取火和打火鐮浪費的時間能夠賺好幾根火柴了,點燃一根火柴就夠用。


    一個村子有人點一根,大家繼續去借火。


    一般村正負責,他也不留火了,他一大包火柴,每天早上點一次,中午點一下,晚上點一迴。


    所以大唐普通的弓和寶劍不禁止,長安與洛陽的街道上,都是一群配著寶劍的書生在轉悠。


    平民為啥不這樣?舍不得錢,有錢你也可以拎著寶劍溜達。


    “這裏有麅子,獵殺一隻夠吃了, 獵殺兩隻可換酒錢, 過些日子不準狩獵便不成。”


    買兩份報紙的二十來歲的一個人在山上點燃篝火,抽出一支支箭看, 主要看箭杆是否彎曲了,箭尾的羽毛有沒有脫落和分叉。


    “就怕科舉考不上,機會是給了,所有人都允許考,哎!”一個人歎息。


    “哪裏會考不上?題在報紙中。此報紙……初暮雲海當自弘,長嘯風緩是成從。


    仙人邀酒萬杯醉,人間幾許醉後濃。千載憶,百歲同。江河澎湃歸海終。


    男兒何不乘風起,立誌早先在五更,仙鶴一望騰越遠,劍出敢叫四海呈。


    江河湧,萬裏波濤舟為輕;海潮從,十年流轉已無情。


    寶劍當有雙向刃,何來箭矢羽為輕?濤聲不止,遠航歸時歎後生。


    吾輩今朝無懼事,隻當追月與夕爭,嘯西風!洛水碧波橫。”


    這個二十多歲的人說著突然拉弓搭箭,嗡……一隻麅子倒地,身上插了三支箭。


    他和他的朋友這時才發現,旁邊藏著人呢。


    就在他們琢磨著怎麽跟對方交流分配這隻麅子的時候,人家過去把箭一拔,二話不說就離開,讓了。


    一群狗跟著出現,路過麅子的時候看一眼麅子和這裏的人,跟主人離去。


    大家過去收拾獵物,心中的喜悅感少了很多。


    “太白,今年科舉給了一個詩,自由發揮,你一定沒問題,我等就不行了。”


    一個人對著這個射中麅子的人說,他知道那些人是誰,當地的獵人,人家不稀罕跟你搶,給你了。


    看獵犬就知道了,狗都不咬一口,瞧不起人的樣子。


    “詩不重要,策論才是論才之處。我李白已熟讀李易的詩作,有的甚合吾意。


    然,其不重詩而重持,君之所持者,利國利民。


    二十道策論題,十道於外,十道於內,內重於外,且莫行差踏錯。


    如今,科舉者,生當有我,不可輕易遠泊,否則,悔之愈多。”


    別人稱唿為太白,自己稱為李白的人拎起麅子,開始處理。


    他從小生活的地方就是放牧什麽的,隻不過他的家庭教育不同。


    說是他拿把寶劍就出來闖蕩,其實不是的,他有刀。


    刀跟劍不一樣,劍長而刀短,劍能殺人,刀是近身的。


    他都會用,不要被他的文采所迷惑,就如覺得徐霞客是地理血家、旅行家、文學家啥的。


    沒有格鬥技巧和野外生存能力,徐霞客可以那麽玩兒?讓李易說,李易都搖頭,太危險了,不幹。


    李易小時候也是在山上長大的,他都明白徐霞客的情況,越是熟悉山的人越害怕山林。


    就如珠穆朗瑪峰南坡,那裏有的本地的向導,你給錢,他們帶你登頂。


    你想的是有本地人在就安全,本地人想的是拚了命賺這個錢。


    你認為本地人是你的靠山,本地人交代好後事在出發前。


    李白的野外生存能力就強,他出生的地方就是那樣,別被他的詩所忽悠,他能寫詩,不代表他身體弱呀!


    也不知道是從什麽時候開始,一說書生就給冠名文弱。


    書生和文弱必須劃等號?特種部隊還要求會幾種外語呢!他們會得外語越多戰鬥力就越弱?


    正常的曆史上李白還沒來呢,在家裏呆著跟周圍的朋友聚會、學習。


    他還沒達到仗劍走天涯的程度,時代的一些事情改變了,他也不用再去找人幹謁,有本事到洛陽參加科舉。


    他就來了,他對現在的大唐挺滿意的,他其實能夠直接乘飛艇飛來,他就不願意,非要坐船。


    坐完一段船後,又死皮賴臉找飛艇坐,寫了好幾首詩賄賂人家控製飛艇的人。


    控製飛艇的人不敢答應,上報,主要是李白的詩確實不錯,聽著爽。


    於是李白跟曆史上的進度不一樣就來了,今年要考科舉。


    “太白,咱們吃半個唄?把另外半個帶迴去,告訴那邊的人,有獵人來了。”


    李白邀請的朋友覺得這麽吃不好,搶人家的東西了。


    “咱們再獵一隻,直接給他們。科舉考試的策論,不管是對內還是對外,其實最主要的就兩點,技術,武力。”


    李白一點不擔憂,他想看看李易。


    。手機版更新最快網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帶著係統來大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農家一鍋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農家一鍋出並收藏帶著係統來大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