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處的百姓也吃烤魚,不過他們吃的魚肉是大塊的,魚肉熟的速度快。


    “水渠修好了?”李易喝口啤酒,看向首領。


    “一條早修好了,沒通水,另一條在修,吃用水方便,又不怕突然下大雨。”


    首領指指北麵,那裏有條人工渠,說河也不為過,連接到東邊的一條河流上。


    那條河一直有水,水位忽高忽低。


    此處為熱帶氣候,降水不穩定,情況多變。


    連過去的水渠處在一個中間位置,如此一來,降雨多時,上遊的一部分水先從水渠排到海裏。


    下遊的壓力減輕,發生水災的概率小。


    按照安排,一共兩條人工河,第二條在下麵到這條的中間位置。


    海岸這裏建築有了,用水麻煩,一直使用竹子搭橋。


    有河的話,再修個幾個大池塘和連接的水渠,用水問題便迎刃而解。


    “吃過飯去看看。”李易打算給打通,用炸藥炸。


    河道挖過來,最上麵需要破個口子,轟隆一聲就完事。


    大家加快速度,吃差不多時一起往北溜達。


    走出去有三公裏多一點,一條幹涸的溝出現在眼前。


    沒有水泥、石頭當堤岸,直接在地上挖的大溝,土堆在兩邊就算是岸。


    “將來怎麽處理?”李隆基問首領。


    “周大師說用麻袋裝小石頭、沙子把堤壩修結實,再種上草和樹固堤,現在時間短,還沒打開那裏。”


    首領指東邊,打開後水就會嘩地衝下來。


    “過去一些人打上炮眼,炸。”李隆基想看看通水的樣子。


    羽林飛騎和工匠開始弄炸藥、雷管、鑽孔的工具、繩子,上氣墊船衝,不然太遠。


    同樣吃完飯的百姓不急著幹活,湊過來看熱鬧。


    許多人扛著水車零件到此,做好了,等著有水放進去,岸邊弄上石頭槽子和小渠,方便取水。


    “留下五艘氣墊船。”李隆基決定這裏也給輔助,氣墊船水路兩棲,跑得快。


    大概一個小時左右,地麵微微一纏,緊跟著轟隆的聲音傳過來。


    小機器人出聲:“炸開了,一會兒水就衝到這裏,會很渾濁。”


    果然,又過片刻,像泥漿一樣的水出現,上麵居然還漂浮著小動物,一定是跑到水渠裏,上遊防水未提前通知。


    草棍了什麽的東西陪著小動物打著滾就從眾人麵前進到大海中,估計活不下來,沒人去救。


    又過幾分鍾,之前跑過去的氣墊船在大水溝裏從上麵衝下來,它倒是不翻滾。


    快要進海時,一片霧噴出來,氣墊船加速進海,兜一個圈子往岸上跑。


    “省油。”姚崇給予肯定,聰明。


    百姓們一個個喜笑顏開,多一條河。


    “衝一衝,河床深度會增加,因為下麵的土比較鬆,再衝一衝,地勢緩的位置淤泥告訴上升,該清淤就清淤。”


    張九齡看著河水提之後的事情,河三十多米寬,深度大概有三米。


    “什麽時候放水車?”一個腳下擺著根大木頭的百姓問。


    “明天白天看看,有氣墊船在比較方便,我看下圖紙和木材情況,若可以的話,在岸上組裝好,我用直升機吊到河麵上。”


    李易看搬運的東西,感覺不是太大,但也不是一架,莊子的工匠應該要分段安裝,多幾處接水的位置。


    “東主,兩噸多一架。”周棟周工匠提供直接數據,不用看圖和木材密度。


    “能吊,明天看看河水情況。”李易放下心。


    百姓們又看一會兒,跑去幹活,心卻放在這裏。


    晚上的時候有人睡不著,非要在河邊聽聽動靜,才覺得安心。


    等天一亮,又到河邊瞧,看看水變清澈沒有,變了今天架水車。


    “清了,比昨天的時候清了,看不到河底。”


    有百姓高興,大喊著告訴其他人。


    說白了就是還沒清澈,三米的深度看不見底兒,叫清?


    “行,放水車吧!明天咱們就走了。”


    李易不想繼續等,大唐的百姓也在等。


    工匠帶人忙碌起來,用氣墊船和繩子把木頭先弄到河裏打樁子,一共六處位置,同時施工。


    莊子按照設定的距離一根根砸進去,李易駕駛直升機吊水車到那裏聽指揮,下麵的用繩子來調整和固定水車擺動。


    用了一個小時才把一架水車裝上,李易幹脆鬆手,不管了。


    這下速度快了,十分鍾吊一個,直升機穩。


    一個個水車拔出銷子,再往軸上澆水,稍微使點勁一推,水車旋轉。


    石頭的槽子和水渠對好位置,一筒筒的水正好順著半個竹筒流進來,水流還不小呢。


    可惜就是依舊渾濁,需要繼續衝,可不是打一口井,抽一抽水就清了。


    即便如此,百姓們也激動,難道還能等上半個月?


    待翌日太陽升起,大家上船要離開時,有百姓喊:“水清了,這次真的清了……”


    頂點


    ……


    “迴去後休息一段日子,三哥想溜達,咱們去蜀地,乘船。


    要麽坐飛艇到草原,黃河源頭那裏也沒問題。


    渤海的地方野菜多,夏天到那裏撿蘑孤,鬆林中一大片一大片的血紅鉚釘孤和粘團子。


    長白山的火山口,咱們運氣好就挖人參,估計能遇到,當地人跡罕至。


    帶著小機器人一路走一路掃描,年頭久的挖出來,年頭少的讓它們繼續長……”


    李易在船上說將來的旅遊日子,誰規定皇帝整天呆在李家莊子不能出去的?


    李隆基眼睛看海麵,其實一直在聽和想,自己的江山,不走走確實不對。


    這兩迴出來,並不耽誤朝廷運轉。


    “好啊!看看百姓們的生活,易弟到時麻煩你,到一處地方你就要……”


    李隆基說著停住,不好意思。


    “沒問題,到哪裏我就看當地的情況給辦法,帶百姓過好日子。”


    李易接過話,哪裏有什麽資源,再看路況與百姓生存、生活狀態,解決溫飽很容易。


    啥?家住在沙漠旁邊問怎麽辦?搬家唄!最簡單,非在那裏呆著作甚?


    “易弟辛苦,新羅呢?新羅……”李隆基看自己的小機器人。


    “新羅就差最後一步,跟渤海一樣,咱迴去便差不多。”小機器人給出答桉。(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帶著係統來大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農家一鍋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農家一鍋出並收藏帶著係統來大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