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了,吃飯了。”幹活的俘虜聽到了美妙的聲音。


    他們有午餐,不是一天兩頓飯,兩頓飯不足支撐他們身體的消耗,影響壽命。


    玉米麵的大餅子和早上做的燉沙丁魚,還是用匙子吃,有筷子放在旁邊, 自願學。


    不學的話沒問題,保證有能夠讓人手抓或匙子舀著吃的東西。


    等吃李易時候東北玉米麵酸湯子,他們就無法吃,蒸的窩頭沒問題,拿手抓著吃。


    餅子類的、包子類的食物,其實都是用手抓的, 無非是後來有的人覺得不衛生,吃個饅頭都得用筷子插。


    當然不衛生了,吃飯的時候有多少人會洗手?


    尤其在小店裏吃,大多數人都是直接吃,李易保證會問哪裏能洗手,小廚房會給他提供。


    不能提供的,他得買瓶水,用水洗一洗,習慣了啊!


    甚至他的兜裏隨時揣酒精凝膠或小瓶的酒精消毒液,給自己搓搓手。


    沒有疫情的時候他就這麽幹,別人見了覺得這個人咋那麽能裝?還戴口罩。


    哎呀!不洗個手能毒死你?不戴口罩你唿吸的空氣就差了?


    俘虜吃大餅子,洗手,用肥皂洗,你們剛擺弄完魚,內髒什麽的,寄生蟲、細菌……


    一個個的都是好勞力啊!一旦生病,又得治療。


    就跟自行車一樣,壞了得修,能用呢還。


    有人比較聰明, 學著用筷子, 難度不大。


    兩根筷子並在一起, 也能吃燉好有魚凍的魚,吃的時候嚐試著指頭控製筷子,夾一夾,旁邊有人夾了。


    等一口帶著凍兒的魚肉進嘴兒,俘虜們滿意了,好吃,比自己煮的魚好吃。


    有調料,鹽也不是他們吃的那種苦鹽。


    大唐山西那裏的鹽湖出來的就是苦鹽,百姓們也買,井鹽不那麽苦,鹽井難打。


    要不就是海邊煮鹽,放黃泥過濾,價錢太高了。


    說苦的鹽含對身體有害的物質多,沒辦法,能有得吃就不錯了。


    正常的人是有智慧的個體,感情豐富。


    俘虜們吃到這樣的食物時,通過自己的理解,判斷出來自己不會死。


    如果要死了, 別人何必給你吃這麽好的東西?


    這魚是咋做的,吃起來那麽香,大餅子也不磨嘴,麵是如何磨的?


    還有醬油泡的大蔥,可好吃了,醬油怎麽做的不知道。


    原來的貴族和祭司同樣吃傻了,他們通過食物來判斷對方的文明程度,高,比自己高。


    蘭朵莎伊女祭司也在吃,她的飯菜跟俘虜不同,她用筷子熟練了。


    “大蘿卜皮和豬皮凍兒、黃瓜丁拌的三丁。


    要不然是胡蘿卜代替豬皮凍兒,油炸花生米代替大蘿卜皮。


    李郎說喝酒喝到後來,最怕吃油炸花生米和胡蘿卜丁。


    蘿卜皮借個味兒,可以不吃,黃瓜吃著爽口,這個黃瓜都是去了皮的。


    旁邊是醬油與陳醋、辣椒油,你自己吃,願意放什麽就放什麽,在你的碟子裏。”


    永穆公主跟女祭司介紹,都是小碟子,吃不下去了就別吃,不愛吃嚐一口放旁邊。


    她說的是李易那時小年輕,不會喝酒,總是覺得喝酒吃菜。


    其實如果目的為喝酒,就盡量別吃菜,等喝好了,最後吃主食,該睡覺睡覺。


    一邊吃一邊喝,肚子消化速度跟不上,就算喝啤酒,最後也得吐。


    吐酒吧還不會吐,伱先喝水啊,然後再吐。


    凡是以喝酒為目的吃飯的,最後菜都扔,要不就是有人喝多了吐。


    拌三丁是東北名菜,涼菜類的,胡蘿卜、油炸花生米、黃瓜。


    吃到最後會發現,胡蘿卜沒人吃,油炸花生米也沒人吃。


    喝多的人就愛吃黃瓜、醬油泡大蔥。


    李易請客,拌三丁就不放那些東西,人能吃的。


    關鍵他還不吃菜,隻喝酒、喝水,喝肚子漲了使勁喝一瓶水去吐。


    他在自己家,是另一種吃法,就喝一點酒,甚至不喝。


    永穆公主現在喝葡萄酒,一人三兩,慢慢抿,很甜,不是幹紅。


    女祭司在努力學:“飯菜是這麽吃的?”


    “不是的,應該不喝酒,晚上給你吃過水的高粱米飯,然後土豆泥拌茄子,放很多蔥花和香菜,最好的是雞蛋醬。


    有的人不吃,覺得都做成泥了,惡心,跟濃的肉粥一樣,不喝。


    說白了就是不餓,餓上三天隻給水喝,什麽都能吃。”


    永穆公主講食物、講人的矯情。


    有人不愛吃蔥薑蒜,有人不愛吃醬油。


    比如以起姓為名的紅燒肉的人,他最開始的時候愛吃紅燒肉。


    隻不過後來發現醬油的釀造過程後,就惡心,不吃。


    於是炒糖色的紅燒肉才出來,就是因為他。


    說白了他地位高了,不餓。


    以前他能吃的,還認為好吃。


    餓幾天,就是醬油的紅燒肉,吃不吃?


    “易弟,你的調料放多了吧?口味太濃。”


    李隆基吃同樣的東西,感覺魚凍的桂皮和八角的味道重了。


    “三哥你自己非要嚐,我這邊都給你做別的菜了,你跟我說別的菜味道不對。


    確實重啊,因為這裏的人原來吃辣椒,他們喜歡重口味。


    包括天竺那裏,咱們的廣州府百姓接受能力就差。


    關鍵有的調料他們當地沒有,咱們可以種,然後……”


    李易要解釋,為什麽我做燉魚的時候放那麽多調料,讓別人養成習慣。


    我不願意多殺人,但我希望壓製人,一切為了大唐。


    “嗯!”李隆基明白了,易弟行事穩著呢,所有的情況皆考慮進去。


    他抬頭看大屏幕,大屏幕上有五千多人,準確地說是五千三百三十人投降了。


    這邊吃,那邊打,互相不耽誤。


    他們帶的東西和武器被收繳了,自動步槍突突幾次,別人再無反抗的心思。


    階級性是社會穩定的基礎,階級同時也是社會動蕩的根源。


    想反抗的人,絕對不會是奴隸和平民,隻是對方的上層建築人員。


    自動步槍開幾次火,上層的人會最先妥協,他們在第一線,他們後悔為什麽沒躲在後麵。


    他們周圍的人一看,你們一衝就死,敵人有那麽大的吃人的野獸,人坐在上麵。


    你讓我去衝啊?你喊一聲,喊完了你死了,我聽不聽你的?


    原本以為你是依靠,結果今天才知道,你的吼叫隻能換來被敵人無情的撲倒,我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帶著係統來大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農家一鍋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農家一鍋出並收藏帶著係統來大唐最新章節